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八思巴生平、事業簡介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存亡,

   大地之主因此能戰勝各方。

   其弟具有福德和慈悲心腸,

   敬奉皇帝使骨肉和諧歡暢,

   用諸種方法利益其他衆生,

   此大智慧者爲衆人之怙主。

   其長子更具有福德及威嚴,

   具大慈悲對他人如母愛子,

   事業自成受海內百姓擁戴,

   蒙哥汗爲全世界吉祥之光![40]

  (原注:以上爲八思巴所寫)

   “依上師叁寶之護持、天命之主成吉思汗及蒙哥大皇帝之福德,爲利益佛法,忽必烈诏曰:

   善逝佛陀釋迦牟尼具有不可奪移之智慧及無邊之慈悲,其福德智慧具足猶如滿月,猶如日光破除黑暗,猶如獸王獅子戰勝一切邪魔外道。朕與察必可敦對其功德、事業和教法生起信仰,先前己任教法及僧伽之主。現今,複從法主薩迦巴及上師八思巴處獲得信仰,皈依佛法。于陰水牛年[41]接受灌頂,聽受衆多教法。尤其爲擔任教法及僧伽之主,看視上師八思巴之情面,故以此護持藏地方叁寶之所依處及僧伽不受侵害之诏書,奉獻于佛法。此外,已賜給上師黃金及珍珠鑲嵌之袈裟、諸寶裝飾之佛塔、法衣、僧帽、靴子、坐墊等,器具有黃金傘蓋、金杵、銀爵、珍寶鑲嵌刀柄之腰刀等,還有黃金一大錠、白銀四大錠、乘駝、騾子,俱帶黃金鞍、鞯缰繩等。複于虎年[42]爲法緣賜白銀五十六大錠、茶二百包、錦緞一百一十匹。總之,诏書及器物俱已作爲對教法之供養而奉獻。汝藏地之衆僧當知此情,不然如何遵奉聖旨。汝僧人們不可爭官位,官多了反而不好,亦不可因有聖旨欺淩他人。汝僧人們不從軍,不參戰,依著釋迦牟尼之法規,知其經典者講解,不知者聽受,專心向法、誦經、修持,禱告上天,爲朕祈福。或有人謂:不必學經,修持即可。不學何談修持,懂得教法方可修持也。諸老僧當用言語教青年僧人學法,青年僧人當聽老僧之言語。汝僧人們已免兵差、賦稅和勞役,豈有不知此乃爲上師叁寶之恩德者乎

  若汝等不照釋迦牟尼之法規行事,則蒙古諸人必曰:釋迦牟尼之教法果可行否

  豈不問罪于汝等耶

  汝等不可以爲蒙古人于此一概不知,偶或一次兩次小知,久後必知之。汝僧人們不可行惡行,不可使朕在衆人面前丟臉。汝等當依教法而行,爲朕告天祝禱,汝等之施主由朕任之。此乃爲皇帝之真實诏書。”

   因福德業力家族尊貴,

   又具信仰智慧之慈悲,

   以淳厚治國教法興盛,

   大皇帝的貴子忽必烈,

   乃其福德成就之夫人,

   相貌美麗笑容多慈祥,

   又有慈悲之心作裝飾,

   察必可敦及其諸貴子,

   實爲富貴佛意之化現。

   以各種物品供奉佛法,

   虔誠頂禮叁世如來佛,

   如此誠信所獻之物品,

   有各種珍寶以及乘騎,

   有各種綿緞以及絲綢,

   有除幹渴疲倦之茶葉,

   皆爲神聖教法而奉獻。

   爲使佛教教法得弘揚,

   爲使執教僧衆無驚懼,

   頒布思德至大之诏書,

   似此福德世上無匹敵。

   祈願蒙哥汗和忽必烈,

   以及主子後妃事長壽。

   祝國土安泰僧衆和睦,

   佛陀教法遍弘于十方。

   福願因此而使人世間,

   俱得富足安樂及享用,

   得睹佛面並聽聞教法,

   有形衆生全都受利益!

   飄流輪回苦海之衆生,

   祈願全部俱得正解脫,

   善識佛法經論之衆生,

   即速獲得最終之佛位。

   此利益佛法之良善诏書,前面爲贊頌此诏書之詩,其後所附之贊詞,乃是因人主敬信與勸請,爲贊頌叁寶及皇帝,亦爲八思巴得享有寂安樂之故而寫(原注:此贊詞在不違佛陀親灸弟子之功德和經籍之內容由其本人編成。)。以上贊頌之詩句,乃是依大乘經典所編寫,于陽木虎年(1254年)仲夏月九日,寫于東方漢藏交界之處。

   以上蒙古汗王之诏書,亦稱藏文诏書,至今仍然保存在薩迦大殿中,本書中所記載者乃是由彼處抄出。

   如是,南贍部洲,尤其是衛、藏、康叁地衆生利樂源泉的法王具吉祥八思巴之腳下,聚集了操不同語言、信奉各種教派之衆生。先前上師蓮花生[43]向赤松德贊王預言未來時曾說過:“譯師噶哇貝孜[44],你將利益漢地、印度之衆生,此後在邬仗那地方與我蓮花生相會,轉生到藏地方的仲巴[45],成爲款氏家族的羊年生人,他將執掌教法,名稱八思巴,護持密法,教化邊地之人民。”八思巴之事迹,正符合彼之預言也。

   次年,汗王率軍前往雲南之時[46],上師八思巴前去涼州,爲法王之靈塔開光,按法主之遺言,准備到烏思藏從伍由巴大師受比丘戒,聽受以前未學之教法。因而他前往朵甘思,從來往各地的客商中得知伍由巴已于牛年去世的消息,故而返回。此時,汗王亦返回,于是一同回到漢地,駐于漢蒙交界之處一條大河旁邊的一個名叫忒刺的地方。其後,八思巴于21歲的陰木兔年(1255年)五月十五日,從堪布涅塘巴,紮巴僧格受比丘戒[47],當時,八思巴親筆所寫的迎請紮巴僧格的信件全文如下:

   祈願吉祥!向上師及文殊菩薩頂禮!

   向與叁世如來所有佛意無別之上師尊者、智慧本性之法主虔誠頂禮!

   謹以誠敬之心奉書如下。

   具足福德智慧二部資糧、具七種殊勝功德而降生;依先世誓願之業力而身具叁學聖德之上師、猶如以智慧之舟渡往海島覓取善分別之寶物之舵手、以功德之寶爲嚴飾而攝服諸學者衆生而爲衆生所悅服之偉人、天界人世之導師紮巴僧格尊者,釋迦牟尼之沙彌僧持金剛洛追堅贊貝桑波[48]棄卻傲慢之心,虔誠祈請:

   具有無邊慈悲及智慧之法主,爲利益此世間之外的有情衆生,明顯如來佛之無垢吉祥,結大法印,示無數神幻而入于寂滅。但彼遺言謂:“汝等不論何事都將得到善果。”現今皇帝安居于索申地方,汗王以當前事項銘記于心,下诏對僧人、方士等敬奉上天之人一概免除兵差,使其安居樂業,並命薩迦派管領所有執事及僧衆,爲赍送此诏書、清查人口及迎請上師,已派遣周前來[49]。法主在世之時,須常去皇子駕前,我一時無福,故未能聽受滿足我心願之教法。所以曾經商議向你學習經論,並請你擔任傳授比丘戒之上師,法主亦表同意,並曾寫信給你,我也曾寄書邀請,但你未能前來。如法主在世時,你能前來,法主也定會高興。法主曾說,他若去世,有上師你在他就可以放心等語。多方邀請你仍未前來,不知何因,頗使我失望。現今法主已不在世,又別無上師,故仍寄希望于你,願向你學習戒律、般若、因明等許多教法,法主臨終之時對我說:“你未受比丘戒,使我不安,其余並無挂念。”當時,在身邊諸人俱言:“請不要如此說,當作法事,祈願長壽。”法主答道:“此事甚難。”未予同意。我問:“萬一法主不在,我當請誰爲上師

  ”法主答曰:“當今衛、藏、康叁地未有如上師紮巴僧格博通而尊勝之人,他可與辛底巴相比。”足見法主仍有此心願,故請你爲實現法主之遺願而前來。如你不來,我又無其他適合之堪布,恐今生不能受比丘戒,亦不能聽受許多教法,故唯一寄托希望于你。如今法主已不在世,只有求請于你一人,此意請鑒察。你若前來,因你具有與法主無別之善慧,可滿足我之誓願。我所述此語,若有一句虛妄,持金剛之智慧金剛將會燃燒,使我的心髒裂爲百瓣。此官可請上師具慧眼之諸佛陀爲證。其余敬呈之語勤以詩體奉告:

   “吾之上師已寂滅,

   入于幻化壇城中,

   智慧太陽已西落,

   慈悲祥雲已散淨,

   誓願甘雨亦已停。

   歎吾之福何其薄,

   只因福薄乃有此,

   故此向你來祈請,

   你若不發慈悲心,

   吾之上師依哪位

  

   書寫此邀請信時,

   思念上師之功德,

   與你相隔于他鄉,

   不禁悲傷下眼淚。

   上師護佑之願力,

   加上你之慈悲心,

   再加吾之祝禱願,

   此請求圓滿實現。

   如此乞求未接受,

   使我感到很難受,

   誓願慈悲又何在

  

   悲痛得吾泣又叫,

   雖無緣份還有用,

   你之慈悲何不發

  

   祝禱你見此信後,

   你如馬王[50]受慈悲,

   鞭策促動奮力爭,

   像疾風速至吾處!

   你如若至我處,其一是你對薩迦派的看重,其二是爲我授比丘戒而來,我認爲我們之間的最根本情份亦會因此而建立。如今你對我各方××××××[51]又,現今國家安定,行路容易,朵康一帶俱是我們的弟子,此點請你牢記在心。爲此事,我已派遣崗曲巴前去,他將盡力服侍你。隨信所附禮品及你前來之費用由國王府提供白銀五十叁大錠。所獻不多,待你來此之後我們衆人在教法及享用方面不須發愁,定會豐足如意。陽水鼠年[52]二月叁日寫于涼州王宮之佛殿。祝願吉祥!”

   八思巴派遣使者攜帶此信前去迎請法主紮巴僧格。其後,八思巴在堪布法主[53]及上師覺丹绛巴索南堅贊、密法師雅隆巴绛曲堅贊、達格卻傑伍甘麥熱瓦堪布卓、南帕瓦楚仁等二十人中受比丘戒[54]。又從堪布聽受般若;從授戒師聽受分別解脫經等;從密法師聽受七支等經咒,全部融會貫通。

   八思巴23歲時(1257年),受冬法師之迎請,…

《八思巴生平、事業簡介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蓮師刹土雲遊記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