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,言、象、意這叁方面。
這語言結構,就是人生所有的離不開的結構,那問題就是什麼是實際存在?什麼是你想象的?實際上沒有,什麼是那符號名言?這叁方面。
底下就是“名前覺無”,爲什麼把這叁方面很確定提出來,也就是要表示“M”,那個“義”,這東西到底是存在不存在?名言、符號、或者信息,都可以用聲音,以聲音來表示語言,圖畫,也可以,殘疾人用手勢,刺激與反應,對動物,大老虎,拿一個電棒,它一看那電棒,它知道這東西,我要不聽這棒的,就要受痛苦,刺激反應。
總得拿一個色法,有顯色或者形色的東西、或者拿聲音的東西,吹號,該起床了。到現在更多了,用電視機裏頭的屏幕也可以,那圖畫更清楚,那符號更大了。這裏頭這名、符號、信息,這都是不是拿聲音,就是拿圖象,來表示。
那“T”,就是所謂的依他起性,事物的生起都是互相依存的,而表現出來的,這個“M”就有點不同了,就是“義”,“此中有真義”,得到了結果。我們研究人生、在試驗室裏分析所有的事物,得出一個結果,我調查得出個結果,一個人一生研究得出個結果,這結果都是了不起的,好象這結果一般在人類看都是一種收獲,秋收,努力了半天得到了豐收,一個學者鑽研結果得到了……。
什麼叫剝削?這是馬克思,這有多了不起,以前沒有人認識什麼叫剝削?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40多年搞政治經濟問題,《資本論》了不起!這是一個結果,所以這個是有好多的事物裏頭抽出來最高的、抽象的東西。
所以,長征也是這樣,黨的建設不是簡單的,馬列主義到底怎麼回事情?每個人認識的不一樣,在初期時候的活動,又有外敵,內部觀念摩擦、外部觀念摩擦,所以長征不簡單,能慢慢推進,對一個事物有一個正確的推進,那就是有一個好的方針、好的政策。這個黨的政策也是經過很多觀念摩擦,內部、外部、敵人的觀念摩擦,人都是這樣一個曆程。一個人從小到大到老,也是個觀念摩擦的曆程。
但是這觀念摩擦曆程這個問題,在世間所有的學問裏頭,沒有法子徹底解決,所以叫輪回,反反複複,這裏不知經過多少痛苦,將來還要……,所以這問題集中在一點就是什麼是有?什麼是無?怎麼出現了生死輪回?沒有完?這套故事沒法子把它結束,爲什麼?
就跟你這起頭有關系,這起頭就是無始無明,就是不明白,所以到了還是得受不明白的影響。怎樣弄明白呢?找找根兒,那就是什麼是有?什麼是無?誰學佛都知道,有空宗、有宗,一切都無,沒有,但是這有無問題在,不但一般的草草了了學佛的人,就是仔仔細細學佛的人也弄不清楚,爲什麼?
這個依他起性的東西,五蘊,它都離不開我們在裏頭放下的東西,摻雜些東西,摻雜什麼?就是根本沒有自性,偏偏要給安個自性,不能獨立偏偏叫他獨立,它根本無常、刹那刹那變化,非要讓它常起來。這一點使許多人都不能明白,不但草草了了的人就是大師他也弄不清楚,蘊裏頭到底有我沒有?他弄不清楚,都把蘊裏頭一定安插有我,這從娘胎裏頭帶出來的,沒法子改變。
這學問就是這樣的,所有學問都是講這個名言、意義的問題,一定找那個根據許多調查研究、根據事實跟依他起的東西總結出這一個原則、抽象的東西,這個抽象的東西跟因緣生起的東西的關系是什麼?有許多的學者弄不清楚,因爲有許多的名言,他弄不清到底是怎麼回事情?這結構到底是真麼回事情?
裏頭就牽涉到,遍計所執性,是要找材料、找根據,那根據都是必須是依他而起,不能是獨立存在的東西,可是在這裏頭要找出個獨立存在,影響後頭那個依他起性的生起。所以世界上大學者、大英雄、大豪傑、大政治家都是想多少年經驗,提出個綱領性的東西、方針、政策,他就是爲了改變以後的環境,以後的依他起的東西。他的發明是爲了他將來改造新的事物,這新的事物都是依他起。
講了半天,問題在什麼地方呢?就是你搞的這抽象東西是不是有?按說這抽象東西很寶貴,給人類造福不淺,有的也給人禍害不淺,象希特勒、日本的東條、意大利的墨索裏尼,日本就是想大東亞共榮圈、王道樂土,實際上它那王道樂土就是殺人放火,殺人越多,它的軍國主義越可以施行,用它那一套解決以後事物的生起問題,現在它還不認錯,殺了人是爲了你們不受西方那套,我這是樂土、王道,現在也不承認殺人是錯誤,殺了多少中國人?
所以抽象的東西,剛才提的那個義,非常重要,就是面對的東西,每人都有面對的東西,有自己的政策。人成年以後做人的指導方針,由他的經驗,上學、求學……尤其朋友的問題。佛教是很注意善知識的,也有惡知識,所以增上緣很重要,你說我過去做了很多,有基礎,但是還是受外緣、助緣的影響。
所以,有很多問題,所謂因緣就是名言差別。我們的生活結構,就是由二種我見、貪嗔癡種種的行動來決定、來構成的。這種構成都跟語言有關系,都跟認識有關系,跟無始無明有關系,跟你的無始無明來做人的政策有關系。(休息)
依他起性這詞我們沒有遇到過,遍計所執自性這詞也沒有遇到過,但是今天講了,什麼叫依他起性呢?就是任何事物都要依他待緣來生起,都有條件,離不開條件。遍計所執性,就是不管什麼條件,有一個根本不依靠條件的東西。你說世界上有這個東西嗎?不依靠,他獨立存在,而常一不變,這東西有沒有?這個詞固然不容易懂,這義很容易明白了。
因爲什麼我們不明白?就是因爲我們過去受的習慣勢力、習慣熏習太強了,不是在文字上,實際上是在你的觀念上,你的觀念很難介入這東西。
佛教最主要的一個目標是這個世界是肮髒的痛苦的,不如理的、顛倒的、錯誤的,整個要改造,一點因襲沒有。所以對菩提要有一個……,首先你要知道什麼叫菩提?菩提就是要把這個舊世界打個亂七八糟!徹底革命!這個舊世界是完全的痛苦,真的,不容一點存在,可以這麼說。
但是,你怎麼樣子來翻這個身?徹底改革?那佛教是有辦法的,這些辦法它都不……,我沒看見呀,我給它亂解釋一下,這哪成啊!這哪是佛教啊!這能成佛嗎?什麼是佛他都不理解,菩提他也不理解。你必須徹底的明白生死這一套,是不如理的,是顛倒的,一點也不能向那方面擺動、趨向,另換一個目標。這個目標誰懂啊?本來它是解脫、排除一切的,結果還是往生死裏頭鑽,不過也許幫助他的是人天善趣,但是它不究竟,沒法子……,他目的不純正,目標不對頭啊!
……是解脫的,不是一種還繼續往裏走的,所以這目標先要純正,你才能明白這一套。你還對舊的依依不舍,所謂貪著、所謂愛著、所謂執著,覺得裏頭還有很多的滋味,很可樂啊!我稍微一點,就能明白得到快樂,哪有你這套啊!
所以我說,過去的佛教大部分不是佛教。就現在這假冒低劣,不懂佛教他怎麼修持?人說的很清楚怎麼修,相信那套不又是受欺騙嗎,就跟那賣假貨、買假貨一樣,現在買假貨還有地方申訴,佛教裏頭把你騙了,你上哪兒申訴去!尤其是末法時期,妖魔鬼怪多得很!你信沒關系,你不要在這兒聽這個,我這不是給你下逐客令,何去何從?這問題有法寶作證,慈氏學就是跟這慈氏五頌說話,無著世親的著作我說話,旁的我不懂,也無需乎懂,早看透了,騙人的東西,假冒低劣,中國佛教今後就是要打假!你不是佛教不要勉強說是佛教,你就說我自成系統,一個哲學家,這也可以,不用冒名頂替,所以我希望今後聽衆要有一個,願意好好聽就長期的來聽,覺得不合適的趕緊的,不要在這兒。
我們沒這個時間在這兒跟錯誤的東西來爭論,就拿正面的東西來解釋。所以今天把咱們爲什麼要學這個《總攝大乘綱領論》?爲什麼要把無著的東西拿出來叫大夥好好的研究?那些魔道的東西希望它魔道下去,你比一比,這是真正的,這是真貨!
所以咱們繼續講,剛才這是話題外的事情。所以這個所有抽象的東西,用現在的話,它都是由具體的東西引出來的,而且這一抽象的東西對于具體的東西它有指導作用,就看這抽象的東西是不是有?
佛教說了半天,千經萬論說了很多,但是它是不是也有抽象的東西?這世間的抽象跟出世間的抽象是不是也是問題?咱們把平常的話引出來,然後再看經文,看無著世親是怎麼說的?這個怎麼說的很重要,你根據什麼?這慈氏學,慈氏一直在學習、實踐,到了最後十地就快成佛了,他拿他的經驗寫出五個頌子,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學習?怎麼實踐?這個你不聽,你研究什麼?
問題就在于你這抽象的東西到底有沒有?爲什麼老在這兒打圈圈,太重要了!依他起性,你看他好象都是根據種子的原因,種子的條件時時刻刻在變化,新聞記者要搶鏡頭,阿一刹那就過去了,那個用大的試驗,中子沖擊電子,最後得到一個結果所以那個結果也是幾億分之一秒,出現了誇克,最後的那個也是依他起性。
種子名言不是拿聲音就是拿色,這個也是依他起。科學所謂依據的東西,就是十億分之一秒那一刹那出現的誇克,那也是依他起。其中就有一問題,就是在依他起中怎麼生出來個獨立存在的,能不依他起的,這個東西是不是有?怎麼有的?這是當前一個大問題。
無論你有什麼觀念上的問題,在觀念上有了問題,框架,它都是要依靠依他而起的東西,這流動、刹那生滅的。他抓住在這裏頭調查研究,所謂結論,認爲這結論可以影響以後的所有的出現的依他起,人類就是這麼想的,而所謂的生死輪回,也是這麼造成的,這向好的方面是人天趣,而一般的都是落到叁惡道去了。
我們不能保證我們生活將來怎麼樣,很難保證將來我還生爲人,或者還要上天,下地獄的可能性很大,因爲過去你積累的東西誰也弄不清楚都積累了些什麼?所以很不平坦的前途,這不平坦的…
《攝大乘論 第74講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