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所化,一切自性空,唯以分別有。
如佛世尊以神通力示現化身,其所化身複現其余之化身。當知業亦如是。如來所化自性且空,況彼化身所化余身耶?如是二事唯以分別可名爲有。其業亦爾。複次:
若業有自性,無涅槃作者,無則業所感,愛非愛果無。
若謂業有自性者,有自性則定無涅槃,亦應無作業者,何以故?即無作者,亦有業故。若有自性者,則業所感之愛非愛果亦皆非有。
問:經廣說有,雲何言無耶?答:
說有或說無,或說亦有無,諸佛密意說,此難可通達。
經中有處說有,有處說無,亦有處說亦有亦無。諸佛密意語言,于一切種不易通達。
問:此中說色是大種生故有,余非色諸法亦應是有。答:
色從大種生,則從非真生,非從自性生。彼無非他生。
若說色是大種所造,色則從非真實生。從非真者,謂非從自,是故色非從自性生。」
問:是事實爾,非從自性生,是從他生,以諸大種是他故。破曰「彼無非他生
。」謂色非從他生。何以故?以彼無故。彼無,即他無。雲何他無?謂自性不成故從他非理;說無從他生固非理,說無之他亦非理故。
複次:大種非有故。若說大種從相生,彼相在大種前,不應正理。若無能相,則所依之大種亦不得成。複次:
一中非有四,四中亦無一,依無四大種,其色雲何有。
由四中無一,一中無四故,依止無體之四大種,其色雲何得有耶?無者,謂非有也。複次:
最不可取故。
最不可取故,色即非有。何以故?由最不可取故。色是最不可取,若無可取,雲何是有?
由因因亦無,從因緣生故。有無因非理。
若謂由因,因即緣色之心。若有緣色之心,則能成彼色,以若無境,則心不生,由此心爲因,故知有色。
答:由因因亦無。因亦無者,因非有也。何以故?從因緣生故。其爲因之心從因緣生,故彼非有。
又:有、無因,非理;若謂色是有,而無成立有色之因,亦非正理。謂因非有,非正理也。複次:
若謂能取色,則無取自體,緣生心無故,雲何能取色。
若能取色者,則應取自體。然以自體能取自體,未見此事。從緣所生之心由自性空故無體,彼雲何能取無色?
問:經說過去色、未來色,故取色應有。答:
能剎那生心,不取剎那色,雲何能通達,過去未來色。
此約剎那色心而破。剎那生心尚不能取剎那生色,況能通達過去及未來之色;以非有故,不應通達。雲何者?是除遣義。由此理趣,色最不可取。又雖許顯色、形色,然說取色亦不應理。何以故?
顯色與形色,異性終非有,不應取彼異,許同是色故。
若顯色、形色有異者,取彼二爲異,容應正理。然許顯、形同是色法,故不應理。複次:
眼識非在眼,非色非中間,彼依眼及色,遍計即顛倒。
若審觀察:眼識非眼中有,非色中有,亦非彼二中間而有。遍計依眼及色有彼生者,即是顛倒。
問:眼等諸處是有。眼所見等亦有,謂眼見色、耳聞聲等。答:
若眼不自見,雲何能見色,故眼色無我,余處亦同爾。
若眼不見自見,雲何能見于色?由不自見,亦不見色,故說眼無我,即無自性。又色亦無我,如不可見,即非是色。余處亦爾。以此次第,則余諸處皆成無我,即無自性。
問:眼能自見,非是識見。何以故?識是能取故,由能取細色等,故名曰識。眼能自見,眼以清淨大種爲體,此即眼之自性。能取此者,是識;如是能取顯色、形色等諸色差別者亦唯是識。是故汝說若眼不自見雲何能見色,不應正理。
答:是事不然。何以故?
眼由自性空,複由他性空。色亦如是空,余處空亦爾。
眼由依他起故名空,即眼是依他而成,凡依他成者即自性不成,故眼是自性空;眼由自性空者,自性即自體也。若許有他性,亦非正理。何以故?自性若無,豈複有他性?他性亦無,故是他性空。又言他性空者,他即是識,即是眼由識空異名;何以故?以眼無知故。若無知者,則不應有識性,故亦是他性空。又識亦即是空也。由何知空?以識是依他起故。雲何依他?謂識依所知等而有。凡是依他有者即無自性,故識無自性;是故說識能取細色等,不應正理。
色亦如是者,謂與彼相同。如眼是自性、他性空,色亦是自性、他性空。雲何色是自性、他性空耶?如前已說一切法自性于一切非有;若審觀察,一切法皆非有,即是一切諸法皆無自性之異名。空者,即不可得之異名也。又由緣起故,亦說名空。如色由大種爲因而成,是依他成,凡依他成者,則非自性成,故色是自性空。亦是他性空;色之他爲眼及識,眼與識是有境,色即是境,境非有境,故他性空。又識屬內,色是所行是外非內,故亦是他性空。
亦爾者,謂如色由自性、他性空,如是余處亦由自性、他性空。複次:
若觸俱一起,則余者皆空,空不依不空,不空不依空。
若時一處與觸俱起,則余者皆空。是空則不依不空,不空亦不依空。複次:
叁非有自性,不住無和合,則無彼性觸,是故受亦無。
叁非有者,謂彼無。于不住自性中則無和合。和合無故,則無彼性觸,謂無從彼所生之觸。由無觸故,受亦無。複次:
彼止內外處,而有心識生,是故識非有,如幻如焰空。
由依內外處而有識生,故識非有。如幻事,如陽焰,其性本空。若作是念:有識、有識者,亦不應理。何以故?
由依所識生,是故識非有,識所識無故,亦無有識者。
識依所識而生,故識非有。由所識、能識俱非有故,識者亦無。
問:如說一切無常;以說一切無常故,即顯不空。答:
一切無常者,非常無有常,常無常依性,其性豈能有。
一切無常者,當知意說非常或無有常。若有性者,可說常或無常。其性豈能有,謂無有也。
問:貪、瞋、癡應有,經中廣說故。答:
愛非愛顛倒,緣生貪瞋癡,是故貪瞋癡,非由自性有。
從愛緣、非愛緣,顛倒緣生貪、瞋、癡,故貪、瞋、癡非由自性而有。複次:
《七十空性論(法尊法師譯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