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七十空性论(法尊法师译)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所化,一切自性空,唯以分别有。

  如佛世尊以神通力示现化身,其所化身复现其余之化身。当知业亦如是。如来所化自性且空,况彼化身所化余身耶?如是二事唯以分别可名为有。其业亦尔。复次:

  

若业有自性,无涅槃作者,无则业所感,爱非爱果无。

  若谓业有自性者,有自性则定无涅槃,亦应无作业者,何以故?即无作者,亦有业故。若有自性者,则业所感之爱非爱果亦皆非有。

  

问:经广说有,云何言无耶?答:

  说有或说无,或说亦有无,诸佛密意说,此难可通达。

  经中有处说有,有处说无,亦有处说亦有亦无。诸佛密意语言,于一切种不易通达。

  

问:此中说色是大种生故有,余非色诸法亦应是有。答:

  色从大种生,则从非真生,非从自性生。彼无非他生。

  若说色是大种所造,色则从非真实生。从非真者,谓非从自,是故色非从自性生。」

  问:是事实尔,非从自性生,是从他生,以诸大种是他故。破曰「彼无非他生

  。」谓色非从他生。何以故?以彼无故。彼无,即他无。云何他无?谓自性不成故从他非理;说无从他生固非理,说无之他亦非理故。

  复次:大种非有故。若说大种从相生,彼相在大种前,不应正理。若无能相,则所依之大种亦不得成。复次:

  

一中非有四,四中亦无一,依无四大种,其色云何有。

  由四中无一,一中无四故,依止无体之四大种,其色云何得有耶?无者,谓非有也。复次:

  

最不可取故。

  最不可取故,色即非有。何以故?由最不可取故。色是最不可取,若无可取,云何是有?

  

由因因亦无,从因缘生故。有无因非理。

  若谓由因,因即缘色之心。若有缘色之心,则能成彼色,以若无境,则心不生,由此心为因,故知有色。

  答:由因因亦无。因亦无者,因非有也。何以故?从因缘生故。其为因之心从因缘生,故彼非有。

  又:有、无因,非理;若谓色是有,而无成立有色之因,亦非正理。谓因非有,非正理也。复次:

  

若谓能取色,则无取自体,缘生心无故,云何能取色。

  若能取色者,则应取自体。然以自体能取自体,未见此事。从缘所生之心由自性空故无体,彼云何能取无色?

  

问:经说过去色、未来色,故取色应有。答:

  能剎那生心,不取剎那色,云何能通达,过去未来色。

  此约剎那色心而破。剎那生心尚不能取剎那生色,况能通达过去及未来之色;以非有故,不应通达。云何者?是除遣义。由此理趣,色最不可取。又虽许显色、形色,然说取色亦不应理。何以故?

  

显色与形色,异性终非有,不应取彼异,许同是色故。

  若显色、形色有异者,取彼二为异,容应正理。然许显、形同是色法,故不应理。复次:

  

眼识非在眼,非色非中间,彼依眼及色,遍计即颠倒。

  若审观察:眼识非眼中有,非色中有,亦非彼二中间而有。遍计依眼及色有彼生者,即是颠倒。

  问:眼等诸处是有。眼所见等亦有,谓眼见色、耳闻声等。答:

  若眼不自见,云何能见色,故眼色无我,余处亦同尔。

  若眼不见自见,云何能见于色?由不自见,亦不见色,故说眼无我,即无自性。又色亦无我,如不可见,即非是色。余处亦尔。以此次第,则余诸处皆成无我,即无自性。

  

问:眼能自见,非是识见。何以故?识是能取故,由能取细色等,故名曰识。眼能自见,眼以清净大种为体,此即眼之自性。能取此者,是识;如是能取显色、形色等诸色差别者亦唯是识。是故汝说若眼不自见云何能见色,不应正理。

  答:是事不然。何以故?

  眼由自性空,复由他性空。色亦如是空,余处空亦尔。

  眼由依他起故名空,即眼是依他而成,凡依他成者即自性不成,故眼是自性空;眼由自性空者,自性即自体也。若许有他性,亦非正理。何以故?自性若无,岂复有他性?他性亦无,故是他性空。又言他性空者,他即是识,即是眼由识空异名;何以故?以眼无知故。若无知者,则不应有识性,故亦是他性空。又识亦即是空也。由何知空?以识是依他起故。云何依他?谓识依所知等而有。凡是依他有者即无自性,故识无自性;是故说识能取细色等,不应正理。

  色亦如是者,谓与彼相同。如眼是自性、他性空,色亦是自性、他性空。云何色是自性、他性空耶?如前已说一切法自性于一切非有;若审观察,一切法皆非有,即是一切诸法皆无自性之异名。空者,即不可得之异名也。又由缘起故,亦说名空。如色由大种为因而成,是依他成,凡依他成者,则非自性成,故色是自性空。亦是他性空;色之他为眼及识,眼与识是有境,色即是境,境非有境,故他性空。又识属内,色是所行是外非内,故亦是他性空。

  亦尔者,谓如色由自性、他性空,如是余处亦由自性、他性空。复次:

  

若触俱一起,则余者皆空,空不依不空,不空不依空。

  若时一处与触俱起,则余者皆空。是空则不依不空,不空亦不依空。复次:

  

三非有自性,不住无和合,则无彼性触,是故受亦无。

  三非有者,谓彼无。于不住自性中则无和合。和合无故,则无彼性触,谓无从彼所生之触。由无触故,受亦无。复次:

  

彼止内外处,而有心识生,是故识非有,如幻如焰空。

  由依内外处而有识生,故识非有。如幻事,如阳焰,其性本空。若作是念:有识、有识者,亦不应理。何以故?

  

由依所识生,是故识非有,识所识无故,亦无有识者。

  识依所识而生,故识非有。由所识、能识俱非有故,识者亦无。

  

问:如说一切无常;以说一切无常故,即显不空。答:

  一切无常者,非常无有常,常无常依性,其性岂能有。

  一切无常者,当知意说非常或无有常。若有性者,可说常或无常。其性岂能有,谓无有也。

  

问:贪、瞋、痴应有,经中广说故。答:

  爱非爱颠倒,缘生贪瞋痴,是故贪瞋痴,非由自性有。

  从爱缘、非爱缘,颠倒缘生贪、瞋、痴,故贪、瞋、痴非由自性而有。复次:

  

《七十空性论(法尊法师译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