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印度佛學史分期略說講記▪P5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上印的,一般是水平差的,校對的人,一般印刷所裏邊的,他們繁體字都認不到的,校對排版是很困難的,那麼校對的人也不會很仔細。不去管它了。《寶鬘論》是要得到的啊?那麼《六十正理論》要得到嘛也要一點,要不到麼要一本,要一本我們自己把它再印一下也可以。學法的資料是需要的,當然這些是中觀的資料,現在的用處不大,但是將來是要用的。)

  我們這一次講的時間呢,我們的預計是半個月,也差不多,沒有幾天了。中期大乘重要的講一下,而晚期大乘講好了之後,印度的佛教到此爲止。以後就流到西藏去了,或者到斯裏蘭卡,再一部分到漢地,傳到日本。

  這個講完了,我們就講《俱舍》,《俱舍》的書已經來了。那麼參考書呢,不知你們有沒有辦法,如果有辦法最好去借也好。就是現在可以參考的,我們是有一部,叫《俱舍要義》,這是海外送的,就是把《俱舍》提綱講了一下,很簡單。如果真正學了《俱舍》那部書呢,這本書是作用不大了,這個複習的時候當作提綱看可以,那沒有這部書呢——這個《俱舍》介紹一下也可以,可以看一看。至于我們現在,現有的資料有這麼一部書,這部書,每個人有一本的,都可以發的。其他的我們所知道的--就是《俱舍》方面的,以前的有個《略釋》,《略釋》好象南普陀印過,但是他們也是很保守,這是內部用的,學生用的,外面不太肯請的——這個參考價值也不大,因爲它的也是很略。

  還有一部,倒有點參考價值的,就是演培的《俱舍》的語體釋,海外本,恐怕國內要請,也是相當困難,只有借。因爲這部書我們在南普陀給廣化講的時候,學生——福建的學生海外關系很好,很多的,基本上學生都會有那本書。那麼他們手裏,學過了,不會一天到晚拿在手裏不放,也不會的,如果這些人,你們認得到的跟他們借借看,借了用好之後,還給他們就是了。

  藏經裏邊,當然對《俱舍》的參考資料不少的,《俱舍》的論——我們學的是頌,頌疏主要是從論裏邊,精要部分取來的,當然是不完整的,如果要參考原論那更好。但是這一部論,現在單行本沒有,解放以後大概沒有印過,解放之前的,文革以後基本上都搞完了,即使留下一部兩部,當寶貝了,借也借不到了——肯定是五臺山會有,但是不曉得你們看到過沒有,五臺山上座裏邊肯定有。因爲在我們以前學的時候幾乎每一個人都有,《俱舍》,那時候,他們是都有的,《俱舍論》。現在,就是文革以後這些書是毀掉了呢,還不知道是一些人藏起來了,不知道。反正你們借得到的,你們說明是借,不要自己說是要了來,要了來肯定不肯的,要借。你或者問問那些老的、老上座裏邊會不會有,可能會有,去借借看。

  其他的呢,我們這裏藏經還沒有請到。這些書都沒有,那麼只有自己通過各個渠道——現在開始就好寫信了。我們大概最多一個多星期再考一次,一個多星期或者是休息幾天。因爲《俱舍》的講義要編一下,編一下呢要花一點時間,編好還要印。那麼這段時間,你們就是利用這個時間,把這個參考資料盡量能借到的,就這個時候,趕快叫他們寄來。

  我再重複一遍,一本是《俱舍略釋》,是以前武昌佛學院的教材。(《俱舍略釋》,你這裏有一部嘛,現在最好是每一個人一部。)你們去,有認得到的人呢——反正你們在廣化或者是南普陀有同學,有認得到的,就叫他們去借一下,或者他們自己有,或者他們借得到——南普陀是決定有,他們每個學生都會有,因爲他們的教本。《俱舍略釋》,這是武昌佛學院的教材。一個是《俱舍頌》的語體釋,演培法師著的,海外本。那麼福建的學生可能會有,因爲他們海外關系很好,這個書大概是有的人不少的。《俱舍頌語體釋》——就是白話的,語體文,語體釋。演培法師(演講的演,培養的培),演培法師著的。

  另外還有什麼呢,另外還有沒有什麼了?(下面人說《俱舍大綱》)《俱舍大綱》,《俱舍大綱》我看了,這個字看了眼睛都難過得很,印得太差了。所以說一本書印得好不好,裝, 訂好不好,對學的人關系很大,像《菩提道(次第)廣論》,這樣子的書拿來,你不懂心裏都高興。那個《俱舍大綱》我翻了一下實在不想看,這個字看了花得——印得來花花的,大概內容也不見得很廣,大概裏邊,我們《俱舍要義》裏邊都會有了。《俱舍要義》這本書,我們有,也是海外結緣的,他專門知道我們講《俱舍》給我們的,大概每個人一部沒有問題,就是外邊居士要請呢,恐怕比較緊張一些了,內部的大概是沒有問題。

  另外就是印順法師的書,他的《唯識學探源》,好象這一本書,《唯識學探源》,這本書如果借得到,也可以作個參考。還有一部印順法師的《說一切有部爲主的論師及論書之研究》,好象有這麼一部書,這部能夠借得到也更好,但這些恐怕困難。他專門講這個有部的論師跟論典,這一部書是專門研究有部的學說的,也可以作個參考——當然不是《俱舍》。我們因爲《俱舍》是有部、經部直接有關的兩部,所以對有部資料也可以參考。

  經部的資料基本上是很少了,一般我們說漢地是不大有了,西藏也是片片斷斷的還有一些。作爲《四宗要義》,就是把經部講了一點,也不很多。反正經部的資料,因爲後來唯識的體系出來以後,經部的資料一般保存不多了。我們學《俱舍》主要是對照有部跟經部兩個中間的資料,正量部的,我們這裏基本上要點拿出來了,大概可以,這一點就夠了,正量部的東西不太多,大概就是這樣子。

  我們說,現在,印度佛教分期基本快講完之前,就是《俱舍》的一些資料大家好先准備起來。到那個時候,能夠馬上的手頭可以參考,最好。

  

  考試中發現的問題

  我們學習的方式跟佛學院不一樣,我們現在是只開了兩門課。一門課就是語文——這個很要緊,我這一次考卷沒有改完,就是發現,有一些問題。就是說,有的人他並不是說講不出來,但是表達能力太差了,講得很啰嗦。看了之後,好象不能很明確地把你的意思看出來,講了一大堆,話也聯系不起來,句子組織也不太簡潔。這一方面很吃虧,我們說你有了東西倒不出來,不能利人;還有的,就是說好象是比較不太下功夫。我們說這裏這一次考的,我們總的來說,是滿意的,我改了大概六、七本,六、七本基本上都是八九十分的,都是可以的。那麼還有幾個沒有改,還有幾個沒有改呢——當然有幾本也是特殊情況的。

  我們知道,總的來說是可以說是滿意了,雖然人數不多,總算是成績還是可以。但是有一部分,就是說本來是文化水平高,應當沖在頭上的,結果好象是忽略了一點——像是有一位,他是講十二因緣的時候,可能是筆誤,也可能是什麼情況,就不知道了。他說好象——無明是煩惱,在中際的裏邊也有煩惱,他卻指的識、名色、六處、觸,這不是煩惱,這是事,是果——所以說這個地方,可能是文化高了有點大意。那麼我們說龜兔賽跑,烏龜它腳短,它就拼命跑,而兔子它腿是跑起來很快的,它認爲是這不在乎,反正是很容易應付的,結果跑下去還是烏龜在前。那麼我們說兔子嘛要提高警惕,再跑得快一點,這個抓把緊就可以了,你只要很輕松地,甚至于不要睡覺就對了,你一沖沖上去,就趕在前頭了。因爲照我們來說——這個說個老實話,大學畢業學生應當是考在第一的,現在是沒有,反而是初中生在前頭。這一點我們說就是大學生要敲敲警鍾,你們要發揮你們的能力出來。我們培養的人,將來都是做人天師的,做法師的,那麼你們學的知識,接觸面很廣,把佛學學好了,將來聯系到世間的各種學問,那你們弘法的對象就可以很廣泛地吸收一大部分人。那麼這個你們學好了之後,對整個佛法有利,就是希望你們功夫再下一點,多下一點。

  現在我們是討論方式,對(其時某位)講過了,讓他們展開辯論,就是學西藏的方法,不管你是懂的不懂的,就是問他,這個人考不考——就是考驗他,自己考驗,自己互相地問。那麼這樣子做法,一方面是情緒提高了——昨天他們說辯得很好;一方面可以深入,平時你不注意的,這麼一問的時候,感到——咦?這個問題好象還沒有注意——可以深入下去;再一個好處:記不住的,你經過人家一問,你沒有答出來,這個問題你一輩子恐怕忘不了。你自己再去看看書,永遠記得很牢固——我們記得在南普陀,考一個問題,就是世間叫“變壞”,有兩種壞:一種是自己的,自相壞;一種是對治壞。有個同學只寫了一個,還有個對治壞沒有寫。後來我指出:你這個沒有寫——他記住了,因爲這個同學很愛面子的,本來考得也蠻高的,這一次失敗了,一個小地方沒有注意。這一個打擊,把它牢牢地記住——還有個對治壞,恐怕一輩子忘不了。那麼這個東西——對我們記憶方面有好處,就是互相展開辯論,西藏的辯論是一個人在中間,那個是吃不消,辯不出來還要打。我們的辯論就是說互相問,辯不出來也不打,就是不好意思,但是你大學畢業生,問你個問題答不出來,自己感到難爲情,就完了。就到這裏,好了,今天回向。

  第十叁講

  (14B開始)是這麼一回事。我們討論的中間,有幾方面的意見,他們也寫了。那麼這個我想從正面的講一下。另外一個問題,不相應行的問題,這個也有兩方面的意見,各人各人討論的,那麼這個也是從正面講一下。

  (事先我們先把錯字對一下。昨天沒有講,就是在二十七頁,經部的裏邊,第叁行“經部是部派佛學中,比較晚出現的一個派別”,一“個”派別,掉一個“個”字,一“個”派別,掉一個“個”;下邊,第二段第二行,“一般推鸠摩羅多爲最初的倡導者”,這個改了;最下邊,倒數第十行,“原來單純以論爲決定是非標准的,一變而以經爲定量”,少一個“爲”,因爲的“爲”,爲什麼的“爲”;再翻過去,二十八頁,“經部的細心說,可以說成是”,掉了一個…

《印度佛學史分期略說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