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▪P55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上印的,一般是水平差的,校对的人,一般印刷所里边的,他们繁体字都认不到的,校对排版是很困难的,那么校对的人也不会很仔细。不去管它了。《宝鬘论》是要得到的啊?那么《六十正理论》要得到嘛也要一点,要不到么要一本,要一本我们自己把它再印一下也可以。学法的资料是需要的,当然这些是中观的资料,现在的用处不大,但是将来是要用的。)

  我们这一次讲的时间呢,我们的预计是半个月,也差不多,没有几天了。中期大乘重要的讲一下,而晚期大乘讲好了之后,印度的佛教到此为止。以后就流到西藏去了,或者到斯里兰卡,再一部分到汉地,传到日本。

  这个讲完了,我们就讲《俱舍》,《俱舍》的书已经来了。那么参考书呢,不知你们有没有办法,如果有办法最好去借也好。就是现在可以参考的,我们是有一部,叫《俱舍要义》,这是海外送的,就是把《俱舍》提纲讲了一下,很简单。如果真正学了《俱舍》那部书呢,这本书是作用不大了,这个复习的时候当作提纲看可以,那没有这部书呢——这个《俱舍》介绍一下也可以,可以看一看。至于我们现在,现有的资料有这么一部书,这部书,每个人有一本的,都可以发的。其他的我们所知道的--就是《俱舍》方面的,以前的有个《略释》,《略释》好象南普陀印过,但是他们也是很保守,这是内部用的,学生用的,外面不太肯请的——这个参考价值也不大,因为它的也是很略。

  还有一部,倒有点参考价值的,就是演培的《俱舍》的语体释,海外本,恐怕国内要请,也是相当困难,只有借。因为这部书我们在南普陀给广化讲的时候,学生——福建的学生海外关系很好,很多的,基本上学生都会有那本书。那么他们手里,学过了,不会一天到晚拿在手里不放,也不会的,如果这些人,你们认得到的跟他们借借看,借了用好之后,还给他们就是了。

  藏经里边,当然对《俱舍》的参考资料不少的,《俱舍》的论——我们学的是颂,颂疏主要是从论里边,精要部分取来的,当然是不完整的,如果要参考原论那更好。但是这一部论,现在单行本没有,解放以后大概没有印过,解放之前的,文革以后基本上都搞完了,即使留下一部两部,当宝贝了,借也借不到了——肯定是五台山会有,但是不晓得你们看到过没有,五台山上座里边肯定有。因为在我们以前学的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有,《俱舍》,那时候,他们是都有的,《俱舍论》。现在,就是文革以后这些书是毁掉了呢,还不知道是一些人藏起来了,不知道。反正你们借得到的,你们说明是借,不要自己说是要了来,要了来肯定不肯的,要借。你或者问问那些老的、老上座里边会不会有,可能会有,去借借看。

  其他的呢,我们这里藏经还没有请到。这些书都没有,那么只有自己通过各个渠道——现在开始就好写信了。我们大概最多一个多星期再考一次,一个多星期或者是休息几天。因为《俱舍》的讲义要编一下,编一下呢要花一点时间,编好还要印。那么这段时间,你们就是利用这个时间,把这个参考资料尽量能借到的,就这个时候,赶快叫他们寄来。

  我再重复一遍,一本是《俱舍略释》,是以前武昌佛学院的教材。(《俱舍略释》,你这里有一部嘛,现在最好是每一个人一部。)你们去,有认得到的人呢——反正你们在广化或者是南普陀有同学,有认得到的,就叫他们去借一下,或者他们自己有,或者他们借得到——南普陀是决定有,他们每个学生都会有,因为他们的教本。《俱舍略释》,这是武昌佛学院的教材。一个是《俱舍颂》的语体释,演培法师着的,海外本。那么福建的学生可能会有,因为他们海外关系很好,这个书大概是有的人不少的。《俱舍颂语体释》——就是白话的,语体文,语体释。演培法师(演讲的演,培养的培),演培法师着的。

  另外还有什么呢,另外还有没有什么了?(下面人说《俱舍大纲》)《俱舍大纲》,《俱舍大纲》我看了,这个字看了眼睛都难过得很,印得太差了。所以说一本书印得好不好,装, 订好不好,对学的人关系很大,像《菩提道(次第)广论》,这样子的书拿来,你不懂心里都高兴。那个《俱舍大纲》我翻了一下实在不想看,这个字看了花得——印得来花花的,大概内容也不见得很广,大概里边,我们《俱舍要义》里边都会有了。《俱舍要义》这本书,我们有,也是海外结缘的,他专门知道我们讲《俱舍》给我们的,大概每个人一部没有问题,就是外边居士要请呢,恐怕比较紧张一些了,内部的大概是没有问题。

  另外就是印顺法师的书,他的《唯识学探源》,好象这一本书,《唯识学探源》,这本书如果借得到,也可以作个参考。还有一部印顺法师的《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师及论书之研究》,好象有这么一部书,这部能够借得到也更好,但这些恐怕困难。他专门讲这个有部的论师跟论典,这一部书是专门研究有部的学说的,也可以作个参考——当然不是《俱舍》。我们因为《俱舍》是有部、经部直接有关的两部,所以对有部资料也可以参考。

  经部的资料基本上是很少了,一般我们说汉地是不大有了,西藏也是片片断断的还有一些。作为《四宗要义》,就是把经部讲了一点,也不很多。反正经部的资料,因为后来唯识的体系出来以后,经部的资料一般保存不多了。我们学《俱舍》主要是对照有部跟经部两个中间的资料,正量部的,我们这里基本上要点拿出来了,大概可以,这一点就够了,正量部的东西不太多,大概就是这样子。

  我们说,现在,印度佛教分期基本快讲完之前,就是《俱舍》的一些资料大家好先准备起来。到那个时候,能够马上的手头可以参考,最好。

  

  考试中发现的问题

  我们学习的方式跟佛学院不一样,我们现在是只开了两门课。一门课就是语文——这个很要紧,我这一次考卷没有改完,就是发现,有一些问题。就是说,有的人他并不是说讲不出来,但是表达能力太差了,讲得很啰嗦。看了之后,好象不能很明确地把你的意思看出来,讲了一大堆,话也联系不起来,句子组织也不太简洁。这一方面很吃亏,我们说你有了东西倒不出来,不能利人;还有的,就是说好象是比较不太下功夫。我们说这里这一次考的,我们总的来说,是满意的,我改了大概六、七本,六、七本基本上都是八九十分的,都是可以的。那么还有几个没有改,还有几个没有改呢——当然有几本也是特殊情况的。

  我们知道,总的来说是可以说是满意了,虽然人数不多,总算是成绩还是可以。但是有一部分,就是说本来是文化水平高,应当冲在头上的,结果好象是忽略了一点——像是有一位,他是讲十二因缘的时候,可能是笔误,也可能是什么情况,就不知道了。他说好象——无明是烦恼,在中际的里边也有烦恼,他却指的识、名色、六处、触,这不是烦恼,这是事,是果——所以说这个地方,可能是文化高了有点大意。那么我们说龟兔赛跑,乌龟它脚短,它就拼命跑,而兔子它腿是跑起来很快的,它认为是这不在乎,反正是很容易应付的,结果跑下去还是乌龟在前。那么我们说兔子嘛要提高警惕,再跑得快一点,这个抓把紧就可以了,你只要很轻松地,甚至于不要睡觉就对了,你一冲冲上去,就赶在前头了。因为照我们来说——这个说个老实话,大学毕业学生应当是考在第一的,现在是没有,反而是初中生在前头。这一点我们说就是大学生要敲敲警钟,你们要发挥你们的能力出来。我们培养的人,将来都是做人天师的,做法师的,那么你们学的知识,接触面很广,把佛学学好了,将来联系到世间的各种学问,那你们弘法的对象就可以很广泛地吸收一大部分人。那么这个你们学好了之后,对整个佛法有利,就是希望你们功夫再下一点,多下一点。

  现在我们是讨论方式,对(其时某位)讲过了,让他们展开辩论,就是学西藏的方法,不管你是懂的不懂的,就是问他,这个人考不考——就是考验他,自己考验,自己互相地问。那么这样子做法,一方面是情绪提高了——昨天他们说辩得很好;一方面可以深入,平时你不注意的,这么一问的时候,感到——咦?这个问题好象还没有注意——可以深入下去;再一个好处:记不住的,你经过人家一问,你没有答出来,这个问题你一辈子恐怕忘不了。你自己再去看看书,永远记得很牢固——我们记得在南普陀,考一个问题,就是世间叫“变坏”,有两种坏:一种是自己的,自相坏;一种是对治坏。有个同学只写了一个,还有个对治坏没有写。后来我指出:你这个没有写——他记住了,因为这个同学很爱面子的,本来考得也蛮高的,这一次失败了,一个小地方没有注意。这一个打击,把它牢牢地记住——还有个对治坏,恐怕一辈子忘不了。那么这个东西——对我们记忆方面有好处,就是互相展开辩论,西藏的辩论是一个人在中间,那个是吃不消,辩不出来还要打。我们的辩论就是说互相问,辩不出来也不打,就是不好意思,但是你大学毕业生,问你个问题答不出来,自己感到难为情,就完了。就到这里,好了,今天回向。

  第十三讲

  (14B开始)是这么一回事。我们讨论的中间,有几方面的意见,他们也写了。那么这个我想从正面的讲一下。另外一个问题,不相应行的问题,这个也有两方面的意见,各人各人讨论的,那么这个也是从正面讲一下。

  (事先我们先把错字对一下。昨天没有讲,就是在二十七页,经部的里边,第三行“经部是部派佛学中,比较晚出现的一个派别”,一“个”派别,掉一个“个”字,一“个”派别,掉一个“个”;下边,第二段第二行,“一般推鸠摩罗多为最初的倡导者”,这个改了;最下边,倒数第十行,“原来单纯以论为决定是非标准的,一变而以经为定量”,少一个“为”,因为的“为”,为什么的“为”;再翻过去,二十八页,“经部的细心说,可以说成是”,掉了一个…

《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