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印度佛學史分期略說講記▪P6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不是真的佛教呢?學過法的人,叁法印,一印好了,馬上就現出原形來了,是不是佛教。但是這個談何容易?叁法印我們學過了,是不是都會掌握了?這個人說了一套,他寫了很多書,你幫我看一看,他到底是不是佛法,你能不能決定下來?恐怕也困難。

  我們看了很多,有些海外來的什麼東西,好象是很有後臺,海外都認爲是很好的書,他們來流通的,我們大陸上也有人把它翻過來了,那正規得不得了,但是是不是真的經?海外人都是正知正見的?這個也不敢說。海外人當然正知正見的、修行好的是不少,但是迷信的也不少。最近我們來了個居士,那天他就講起,臺灣迷信的風氣很盛。他到大陸來,看到中國的佛像感到非常地好象是心裏舒暢、高興,起崇敬、敬重的心。因爲臺灣它是大部分廟的佛像只有那麼高,大佛像沒有的,都是小佛像。小佛像還不算,他們燒香的人,香煙彌漫,把房子裏熏得來都是煙,還要求願。求願,把佛身上挂了金牌,不曉得挂多少,金牌子。他們求願,大概滿了願了,供養佛一個金牌子——這個東西,我們說在漢地是看不到的,哪個把金牌子佛身上亂挂起來了。這簡直對佛是不尊敬,佛也不著金銀的,你去弄那些東西幹啥?所以這些都是迷信之風。

  還有我們昨天看了一個,因爲昨天頭痛,正書看不進去了,就看閑書了,看了一個《臺州佛教》。他講起海外的佛教也是很痛心——南懷瑾,因爲他是海外各地都在走的,他就是說,美國的禅宗,簡直是開玩笑,就是打幽默、打機鋒,那個亂七八糟的就是禅宗,這是日本傳過去的。所以日本傳過去的禅宗不要認爲都是正確的,它現在傳到美國的,從南懷懂的眼睛看起來,那就是胡鬧,根本一點禅的味道都沒有了,就是世間上的打機鋒、什麼講幽默這一類東西了。他說這個還不算,甚至有一種醫治精神病的藥,吃了之後人的行動會狂亂,他們認爲這是禅定的,跟禅宗的挂起鈎來——這個藥吃了之後就好象發禅機,吃了之後,這個病就狂了,亂說亂動了,他們說是禅,這個就是禅——這個把中國的禅宗弄到什麼地位去了!南懷瑾對此很痛心。那就是說海外的佛教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麼如法。當然好的還有,尼泊爾,哪裏,很多的高僧大德在那裏弘法的當然有,但是真正流傳于民間的,卻還是迷信成份的多,所以這篇文章是鼓勵大陸上的……

  (16B開始)上去的話,我們海公上師就有的——“面向世界”,好象是一進院裏邊,門口挂了個牌子,就是要走向世界的。那麼這個願我們將來還是要走,就是把法學好了,就是要弘法不限于國內。本來佛教是國際性的,就有這個需要,假使因緣有的話,就得要去弘法。那麼自己要不充實的話,那就擔負不了這個責任,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地學,將來的責任也很重大。不僅僅我們這個大陸上的一個廟、一塊地方,整個世界上的佛教,都是跟我們有關系的,那麼也只有在世界上的佛教都興的條件之下,我們大陸上的佛教才有希望,如果外邊的佛教都衰敗了,都不重視了,你這裏要搞起來也困難的。好,今天就講到這裏。

  第十五講

  

  無著世親的叁性說(續叁)

  叁性說­——依《攝大乘論》

  昨天我們講了叁自性,那麼我們叁自性講了兩次,大概,我看基本上概念是有了。那麼今天,我們把《攝大乘論》的一些叁自性的文再作一個補充資料,最後,昨天我們不是抄了一個講義,是《辨中邊論》的,也是講中道觀的——反正唯識宗的中道觀,我們是多方面地把它講一下,總的來說不出叁自性。

  注:《攝大乘論》:此中何者依他起相。謂阿賴耶識爲種子。虛妄分別所攝諸識。......唯識爲性是無所有。非真實義顯現所依。如是名爲依他起相。此中何者遍計所執相。謂于無義唯有識中似義顯現。(《成唯識論》:或複內識轉似外境。我法分別熏習力故。諸識生時變似我法。此我法相雖在內識而由分別似外境現。諸有情類無始時來。緣此執爲實我實法。如患夢者患夢力故心似種種外境相現。緣此執爲實有外境。)此中何者圓成實相。謂即于彼依他起相。由似義相永無有性。

  那麼今天我們是看昨天抄的那個,《攝大乘論》的,第二卷,“此中何者依他起相。謂阿賴耶識爲種子。虛妄分別所攝諸識。”下面還有些文,那麼我們略掉了。“唯識爲性”,這個依他起相在唯識宗說,它是“唯識爲性”,就是識,不是其他東西。“是無所有。非真實義顯現所依”,本來是沒有的,不真實的那個義——我們在法相宗裏邊,這個“義”,經常指的境界、外境——那麼本來是無所有,是不真實的那個境,它顯現,是依靠這個依他起的,那就是遍計所執是依靠依他起性而起的。“如是名爲依他起相”,這樣子的東西叫依他起相。依他起相嘛,它的相貌了。

  在唯識宗或者法相宗,“相”、“性”基本兩個是通用的,但是性宗裏邊就不能通,這個我們要注意。所以說,我們昨天講了,一個名相,在這個宗派裏面這麼解,那個宗派又那麼解釋,有的時候有差別的,所以說我們看書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,看了差不多的就安上去——安上去不對頭的。就是一個宗派、一個體系,它是一個講法,到另外體系,它有它的另外解釋:一樣的中道觀,在唯識的、中觀的、瑜伽的、有部的、經部的,乃至大衆部的、犢子部的,都不一樣。

  那麼這是依他起相,我們昨天也講過了。依他起相就是個虛妄分別的識,這些識,各式各樣的,《攝大乘論》分了十一種,那麼《辯中邊論》分了四類,總的來說就是執著“我”的,執著能夠了別的,這是對內;對外的,執著一些五根的,那麼還有五塵的——色聲香味觸的。這一些,由這些虛妄分別的識變現,實際上是示現如幻如化的,但是遍計所執的心——就是六識,意識,它就執著認爲是真實有的,那麼這就叫遍計所執。能遍計一般說是意識,就是第六意識。但是《成唯識論》就把它分成——意識包兩個:意跟意識;這樣講,就是把第七識也包進去了。但總的來講,第六意識的作用是最廣泛的。

  第二,什麼叫遍計所執相?——性、相一樣的,我們這裏也說明一下——“謂于無義唯有識中似義顯現”,本來依他起都是識,是沒有境的,但是你觀察的時候,錯誤了,就看到好象有外境顯現一樣,這個就是遍計執。就是說,依他起本來是如幻如化的緣起法,不實在的、刹那改變的,你執著一個有實在的東西,那麼這個裏邊就産生遍計執——在中觀裏邊叫實執,執爲實在的。那麼我們昨天打的比喻,就是說,你看到的一個枯木——枯的一棵樹,你晚上看不清楚,以爲一個人,那麼就是起人的想——遍計執。那麼在唯識宗經常用的比喻,就是看到一個繩子在地上,盤起的繩子——花繩、麻繩。麻繩,你遠遠看過去,眼睛不清楚,認爲是條蛇,那麼看起來呢,把蛇的恐怖心生起來了,甚至于各式各樣的事情——或者是要消滅它,或者逃避等等,這些都是遍計所執,實際上它不過一個繩子就完了。但是這個繩子本身也是麻跟什麼人工編織起來的,如果把人工、麻這些條件去掉,當下就是空性,那麼就是圓成實,這個就是叁自性的關系。

  那麼在這裏,遍計所執,在《成唯識論》有一句話,我們補充一下,把它摘下來了:“或複內識轉似外境。我法分別熏習力故。諸識生時變似我法。此我法相雖在內識而由分別似外境現。”,這個就是遍計所執。本來是識,唯識宗講識是有的,但是這個識是在內的,不在外邊,但是你識生的時候,內識轉——轉就是生起的意思,或者有這個內識生起來了,好象是外邊有境,因爲它的相分,相分你搞錯了,好象是外邊有境。那麼這樣子以爲外邊有境呢,在你過去的一些煩惱習氣的熏習的力量——主要是執我、執法,執內有補特伽羅、外有諸法——這些熏習力量生的緣故,那麼這一些——一個因,一個緣,生的時候,“變似我法”,當這個識生的時候,裏邊是見分,外邊就看到相分,相分裏邊就執著有我、有法,這樣子就是遍計執。本來沒有我、法的,本來這個識也不在外,你看到好象外境有了——實在的山河大地,那麼就是法執了,那麼自己執個補特伽羅是我,有這個人——流轉生死的主宰、主體,這麼就是遍計所執相。“此我法相”,這個我相也好,法相也好,雖然是內識現起來的,但是你虛妄分別生起之後,好象是外邊有這麼個東西現出來。

  這個我們打個比喻,就是做夢,夢裏邊你看到的東西,都是你內心的識變的東西,但是你在夢中的時候,就看到有山河大地,就是看到有很多人物,也看到各式各樣的東西,那麼這就是唯識現的,實在是沒有,醒過來山河大地也沒有了,其他的一切東西也沒有了,所見的人、什麼野獸等等,一概都沒有了,那麼這就是——一般,這個夢的比喻是經常用的。

  最後,圓成實相,“此中何者圓成實相。謂即于彼依他起相。由似義相永無有性。”就是在依他起上邊,這個“似義相”——好象現出外境的那個相,就是遍計所執那個東西,把它滅掉了,永遠滅掉了——“永無有性”,永遠沒有了,那這個所現的就是圓成實性,也就是真如。圓成實相有好幾個名字,真如,等等,這個經書裏有,我們不講那麼多。

  那麼這裏總的來說,我們講了叁天,關于叁自性的情況,我想大概可以得到一點基本概念,我們現在掌握這個基本概念就行了,因爲唯識宗的中道觀離不開叁自性的。那麼我們再簡單地扼要地說一下。

  依他起相是一個核心,從它錯誤的執有人、法這一方面說,就是遍計執。那麼遍計執跟依他起兩個東西是不是兩個體的呢?不是,就是依他起的識——我們說是六識,或者是加一個七識,它在了別境的時候,有那些過去的習氣的存在,就看到有實在的外境、有實在的我、有實在的法。這樣子所執著的東西,本來是根繩,依他起是繩子——麻繩,交織起來的,但是你因爲過去的習氣的熏習的關系,就當它一個蛇,這個蛇就是遍計執。但是這…

《印度佛學史分期略說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