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印度佛學史分期略說講記▪P7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歲,很想來學法,他的師父就是死不放他,爲什麼?年紀老了,要敬佑他,把一個弟子當一個——好象是奴才,叫他做事情的,這樣子,不給他學的——這樣子我說你怎麼對得起弟子呢?不管你徒子徒孫都一樣,師父要收弟子,有條件的,師父本身要學好了,十年的戒律以上,十夏的安居以上,自己精通了以後,然後才能收弟子;收了弟子要教的,你收了弟子,給你做事情的,你不教,這個在佛教裏邊是破壞佛法的事情。佛教的後繼有人的事情你幹不了了,所以這是很重要的問題。

  那麼下邊我們再說,法稱論師他爲了要弘揚佛法,他必須要知道外道的內部的一些秘密的東西,他也是隱身做一些下賤的事情:跑到南方去,做仆役,給人家做奴才。住了南方,他去問,哪個人是最能夠善巧外道的道理的?那個時候人家告訴他,說精通外道的沒有別的,當時就是遊戲童子。他就到那裏邊去,就是裝了一個奴才的樣子,給遊戲童子做事情。就在這個中間,偷偷地把他一切精要的東西全部知道了,那麼如何破他的一些辦法,心裏邊胸有成竹,都有了,然後他就到一個其他的地方去。這個時候他心裏有數了,有底了,他就公開地說,哪個要辯論的,出來跟他辯。這個時候有些外道,就是數論外道,一個婆羅門,叫鸠摩羅梨羅,還有些六師外道的徒子徒孫,大概五百個人,都來聚會,跟他辯論。

  那個時候佛教很衰敗,他們認爲佛教徒裏邊沒有什麼了不得,你敢來辯論?他們就來了。辯了叁個月,把這五百人全部折服,不但折服——當然,你輸了就要信佛教,把他們改到佛教了。佛教徒,他們中間,大概有五十個人,大財主,很有錢的,他就叫他們,五十個人:你們每一個人造一個寺院。這五十個人有錢,就造了五十個寺院,這個是興佛教。

  遊戲童子聽了之後,氣得不得了,他說這些外道蠻能幹的,怎麼輸掉了呢?他親自來了,要辯論來了,他也不知道以前法稱論師就在他手下當過奴才,把他那些全部偷了,你來了沒有用了(笑)。他帶了五百個婆羅門來辯論,遊戲童子他有一種人家不知道的一些道理,有五百多,他每拿出一個來,法稱論師有一百多個他們外道的法門把他破掉,就是用外道的方法破他的東西。這樣子,遊戲童子輸掉了(笑)。輸掉了之後怎麼辦?輸掉了,你改信,做佛教徒。遊戲童子,好,也折服了,做了佛教徒,他還有五百個婆羅門,他們也知道佛教厲害,只有佛教是對的,都出家了。那是法稱論師的功德無比,我們是贊歎,但是我們自己要問問自己,我們將來該怎麼辦。

  法稱論師後來是越辯越高,遊戲童子降伏之後,那是聲譽大得不得了。那麼他後來又跑到一個國家,他又是到處搖了鈴,就是說:“哪個來辯論?”外道的多得不得了,都逃掉了,怎敢跟他辨論呢?有些人自以爲不是他的對手,那麼就是不敢跟他辯了。那麼就在那個地方,他們那些有逃掉的逃了,那些認輸的,也沒有辯,自己輸了,自己認輸了。就在他那個地方恢複他的道場,就是本來佛教道場,給外道占去了的,他們知道自己不行,也不敢辯,就自己把那些佛教又興起來了。那麼這樣子,法稱論師到處興佛教。

  這個時候,在那爛陀寺,商羯羅師要興辯論——他要摧伏佛教,最高的學……

  (18B開始)那麼他就寫個信,通個信給那爛陀寺去,他說要跟你們佛教辯論,那爛陀寺的人,當然辯不過他。這個商羯羅是當時最厲害的外道,商羯羅。他們說明年,他們也不說不辯,明年跟你辯,這麼樣子推時間。趕快去,法稱論師好請過來。法稱論師在南方,他們就利用這個時間請法稱論師到這裏來。那麼到時間到了,辯論開始了,外道、婆羅門等等,他都是把他們請得來,在那個地方。國王和他的大臣等等坐在外邊,商羯羅跟法稱論師坐在中間,辯論開始了。

  沒有開始之前,商羯羅,這個外道就說,我假使勝了之後——他自以爲了不得,自以爲必勝——他說我勝了之後,你們這些人或者投了恒河裏去淹死,或者相信我的教,這些由我來主宰,你們自己沒有權的;假使你們勝了,他情願跳河,他是不信你的教的,他自己要死。

  那麼這樣子辯論開始了,法稱論師一次一次地把他駁倒,最後駁得他沒有話說。沒有話說呢,這個商羯羅,這個外道也很厲害,說話算數,他就要跳河。法稱論師是慈悲的,他說:“你不要跳了”。他不聽,他對他一個大弟子跋咤說。他說他輸了,他說:你去辯,一定要把這些禿頭(和尚)辯勝,不然的話,你要是不勝的話——因爲他也是修外道法的——他說他下一輩子轉世,就是生在他家裏,做他的兒子,將來還要跟法稱論師辯,長大來跟他辯。這樣說完,就跳到恒河裏死掉了。他商羯羅的弟子有很多,聽到他們的師父死掉之後,有些是信佛教、改了佛教,還有少數逃走了,逃到遠地方去了。

  這樣子,到了第二年,他的弟子,就是跋咤阿阇黎,生了個孩子。跋咤阿阇黎在七年的時候——過了七年,他因爲他的師父囑咐他要跟佛教辯論,他就七年之後,又自己恢複了他的教軍,就是他又重新整頓一下之後,把他旗子拉起來,又去辯了。但是要跟法稱論師辯,他的師父都輸掉了,他也不行,也輸掉了。這個弟子也是厲害,也是自己跳河死掉了。他死掉了之後,商羯羅不是已經轉世了,做他的孩子了嘛!他(跋咤)的孩子長大之後也是——他們逃到遠方去了,這個時候,他年紀還沒有大,逃到遠方去了。還有些婆羅門,比較心正直的,他們就出家,信了佛,五百個人皈依叁寶。那個地方當時有兩個婆羅門,都會來辯的,阿阇黎(法稱論師——整理者注)都把他們降伏,那麼他們兩個也信了佛,建了五十個寺院——這些都是大婆羅門的頭子,他們信了佛之後,就用他們的財力造了五十個廟(寺院)。這個時候,法稱論師的名譽到處就遍布了。

  這時候有個國王,很有錢,據說當時跟天上一樣,財富是那麼大。法稱論師跑到哪裏呢?法稱論師跑到那個國王的宮殿前面去,這個國王就問他:你來的是什麼人?他就是說了:我啊,就是——他說了個頌,“具智慧者爲陳那”——陳那是有智慧的,“月官之說最清淨。惟論加持善通達,勝一切者非莫誰”。他就是說,自己是陳那菩薩的弟子,也是在月官論師的座下學過法的,那麼對一些論很通達,能夠辯勝一切的人,就是這麼個人。那麼國王說:“你就是法稱?”“啊,對!就是他。”他說,“世間上就這麼叫我——法稱的”,他開始沒有說他的名字。那麼這個國王就爲他造了很多的廟,造了一個大廟,叫他住在那裏。就在那個地方,法稱論師的“七支論”(七部量論)就在那裏造了,廣弘佛教。那個地方的比丘有幾萬人,造的道場有五十多所。那就是法稱論師的功績,他對佛教的貢獻。

  那麼下邊就是要講這個商羯羅轉世之後,開始因爲他的父親——他轉世的父親失敗了之後,他們就逃掉了。這個時候他已經十五歲了,聰明得不得了,比前一輩子還要聰明,並且善于辯論。他到十五、六歲的時候,學好了,差不多了,准備跟法稱論師辯了,就跑到那個地方去。他請國王,搖鈴,他說要請法稱論師來,跟他辯論。這個時候,婆羅門有五千人,國王、老百姓等等,無量無數的人,都來集會看他們辯論。但是一辯論呢,法稱論師又贏了,把他大大地破掉了,第二代的商羯羅也是那麼犟,輸了之後不投降,還是跳河,又死掉了。這樣子死掉之後,那麼當然了,他的道理是輸了,很多人信了佛教,做優婆塞。這是法稱論師的功績,大得不得了。

  當時有個很有名的人,有叁個大婆羅門、阿阇黎,他們在法稱面前,來跟他學教,真正來學教,法稱論師也真正教他們,他們對佛教産生信心,皈依,受了五戒,並且學了他的教,學了七支量論,他們弘揚這個法稱論師的因明學,到處弘揚。在南方,法稱論師也是,佛教衰退的地方,跟那些障礙佛教的外道辯論,把他們摧伏,也建了很多的道場。這時候,佛教裏邊比丘跟優婆塞,因爲這個法稱論師辯論的力量加入佛教的,已經有十萬個人了。

  晚年的時候,這個商羯羅的轉世呢,又轉了他的孫子——就是他弟子的孫子,又轉世,還要辯論,他的智慧更大,比前兩輩還要大,在南方又跟法稱論師辯論。法稱論師當時年紀大了,但是還是跟他辯,辯了之後,又把他製伏了——這個叁輩子了,他這一世呢,降伏了,服了,入了佛教,就在南方地方做優婆塞,他也信佛了。

  那麼這樣子,我們把法稱論師的事迹講了一下,目的在哪裏?就是鼓勵大家好好學,學了之後,我們說不能像法稱論師一樣,但是決定要把我們的佛教,要把它振興起來,不能像現在,眼看著這麼衰敗下去。佛教的比丘就是人天師,是有責任的,你從受了大戒以後,這個責任就在你肩上,不能推诿的。什麼“不管我的事,你們去搞好了”,這個話不能說了。要說的話你不要做比丘,你回家去好了,如果你要做比丘,責任就在你身上。那麼我們把法稱論師的情況介紹一下。

  

  月官論師

  下邊是月官。月官,一個唯識大家,他是公元七世紀的。“博學精微,廣通內外學說”。反正我們說了,真正一個佛教徒,要弘揚正法的話,必定要把內明學好,然後外道的東西也要學一點,不然的你不能辯論。所以說我們的第六年裏邊要學馬列主義、中外的哲學,中西的哲學都要學一點,並不是學了去好搞一個職業,跟那些中國佛學院一樣,學了哲學,外語學好了,畢業班了,准備找工作去了(笑)。這個不是我們的目的,我們說你要弘揚佛法,其他的哲學了什麼東西,也要懂一點,才可以把佛教真正地鞏固下來。

  那麼他是精通內外的學說,他曾經到那爛陀寺。這個時候那爛陀寺主講是月稱論師。月稱論師大家知道,是弘揚中觀的。他跑到那爛陀寺去,跟月稱論師辯論。他是唯識家,辯論了多少年?七年。這個時間是……,辯論的精致可想而知。那麼旁聽的群衆,旁聽的人很多,他們的評價怎麼說呢…

《印度佛學史分期略說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