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”,這是難了,但是這個道理還沒有說清楚,下邊還要補充,“次舉喻成”,再舉個喻來證明。
論:如眩翳人見發蠅等,非無眩翳有此識生。
述曰:此舉決定,例不決定。既言虛妄分別以爲緣故,似外境生,實無外境,如有眩翳見發蠅等,無小實義。唯有識者,如世目眩及中有翳以爲緣故,同一時間,于虛空中,此決定見有發蠅花等種種異物,非是眼中無眩翳者,于此時處,許有見發蠅等識生。何故于同一山之處,及同一時,有多相續皆共見山,非是決定。如見發等,隨一能見,虛妄眩翳,唯識既齊,定隨一見,其義應等。既許多見,故是相續不決定也。謂立量雲:有多相續同一時間于一處所,應定一見余不能見,執唯識故,如多相續同一時間于一發等有見不見。
“如眩翳人見發蠅等,非無眩翳有此識生”,就像眼睛有毛病的人,他看到虛空中有頭發、有蒼蠅在飛,但是沒眩翳、眼睛好的人就不會看到這個蒼蠅、頭發。這是打比喻。好比那麼多人在看同一座山,應當說眼睛有毛病的人與眼睛沒有毛病的人,看到的是不一樣的,有的人就看到山,有的人就沒有看到山,就像看到天上的蒼蠅、頭發那樣。以這個比喻來說明,你說這個山大家都看到,那又成問題了。
“此舉決定,例不決定。既言虛妄分別以爲緣故,似外境生,實無外境”,虛妄分別爲因緣,好象是外境生,還是內境,實際上是沒有外境的,“如有眩翳見發蠅等”,就好象眼睛有毛病(有眩翳)的人見空中有頭發、有蒼蠅,“無小實義”,這個蒼蠅、頭發,一點點的真實意義也沒有!就是你們說的,離開外境,有那個內境生。“唯有識者”,只有識沒有外境的話,“如世目眩及中有翳以爲緣故”,猶如世間上眼睛花的人或者眼睛裏邊有翳的人,他由于這個因緣,“同一時間,于虛空中,此決定見有發蠅花等種種異物”,有這些毛病的人,同一個時間,他們看虛空的時候,都看到天空中有頭發、蒼蠅、天花、空花等等異物。“非是眼中無眩翳者,于此時處,許有見發蠅等識生”,而眼睛裏沒有眩翳人,在同一個時間、同一個處所,他們就不能看到那些頭發、蒼蠅了。
“何故于同一山之處,及同一時,有多相續皆共見山,非是決定”,你說唯識無境的話,就像眼睛有毛病的人看天有空花,眼睛沒有毛病的人看天沒有空花,看的不一樣,那麼爲什麼我們現在很多的人跑到山上去,同樣都看到山,而不是有的看到、有的不看到?那就是說外邊實境是有的了。如果是沒有實境、單是識裏變的話,那不能變得一模一樣,可能有的人變的是山,有的人變的是河,有的人什麼都沒有變出來、什麼都沒有看到,看到的應當不一樣,爲什麼我們又看到決定一樣的?
這個經部論師的觀點,就像客觀的唯物論一樣,因爲有境才能生心,沒有境的話,這個心是生不起來的。若說沒有境也能生心,那該亂生了,有的看到、有的看不到,應當這樣子。實際上不是這樣,所以你們唯識宗的說法不能成立。
“如見發等,隨一能見”,跟看見頭發、空花一樣,只有個別的人能看到。“虛妄眩翳”,只有個別的人能夠看到這些頭發、蒼蠅,這個道理跟唯識的道理既然是齊的,他看到空花是唯識,境從識裏現,那麼我們看山也是唯識現,應當是有的能看到,有的沒看到。“唯識既齊,定隨一見”,既然都是唯識,沒有外境,那麼一定是某一些人看到,某一些人看不到,這個道理應當一樣的。“既許多見”,但是事實上,大家都看到,“故是相續不決定也”,那麼你這個相續不決定呢,這個話就成立不了。就是應當大家有的看到、有的不看到,而現在我們都看到了,這個相續不決定。
“謂立量雲”,這是因明又來了:“有多相續同一時間同一處所,應定一見余不能見”(宗),照你們的唯識道理說,應當某些人看到,某些人看不到。“執唯識故”(因),因爲你說唯識,識上有那個山的就能看到,識上沒有那個山的就看不到了。就像看頭發、空花那樣,“如多相續同一時間于一發等有見不見”(喻),猶如很多的人,在同一個時間,大家看天空,眼睛花的人能看見頭發、空花,眼睛不花的人就看不到,那麼同一時間跑到同一山處,應當是眼識裏邊有那個山的就看到山,眼識裏沒有山的就看不到山。因爲是“唯識”,唯識道理是一樣的。但是爲什麼不一樣?大家跑到山上去,都能看到山,而那些空花、發蠅卻是有的人能見、有的人不見。所以你這個唯識道理有問題。這是第叁難。
論:複有何因諸眩翳者所見發等,無發等用。
述曰:下第四難,頌第四句,作用不成。于中有叁難,此即第一,翳發等無實用。複有何因言,通叁難問,及申叁難竟。論雲余發等物其用非無,通上叁難。謂既無實境,許有此識生,有何所以有眩翳者所見發蠅等,無發蠅等用,無眩翳者所見發蠅等,有發蠅等用?發有爲髻等用,蠅有附食等用也。量雲:眩翳所見,應有實用,執無實境,此識生故,如余發等。
第四個難:頌裏第四句,“作用不應成”。這第四個難是跟著前面的叁個難接下來的。“于中有叁難,此即第一”,這個難裏邊又分叁個難,先是第一個:“翳發等無實用”。
“複有何因諸眩翳者所見發等,無發等用?”還有,你唯識所見的頭發、空花,是沒有作用的,這是什麼原因?““複有何因”言,通叁難問,及申叁難竟”, 論文裏邊“複有何因”這句話,是前面叁個難問好之後,再問一下,是跟著前面來的。“論雲余發等物其用非無,通上叁難”,下面論文裏說的“余發等物其用非無”,通答前面這叁個難。你唯識宗說眼睛花的人看到頭發,這個頭發是沒有作用的,“翳發等無實用”,而其他的人看到頭發,是有作用的。他這裏再提出這個問題。
“謂既無實境,許有此識生”,既然你說沒有實在的客觀環境,心識也可以生起,“有何所以有眩翳者所見發蠅等,無發蠅等用”,那麼有什麼原因有眩翳的人所看的頭發、蒼蠅卻沒有頭發、蒼蠅的作用?“無眩翳者所見發蠅等,有發蠅等用”,而沒有眩翳的人看到的頭發、蒼蠅就有頭發、蒼蠅的作用?一個是沒有作用,一個有作用,這是什麼原因?
頭發、蒼蠅有什麼作用?“發有爲髻等用”,頭發可以紮發髻,古代印度人就歡喜頭上紮個髻,老道也紮個髻,一些小孩子也紮個頭髻。有頭發就可以紮髻,這個空中的頭發,你怎麼給它紮髻呢?“蠅有附食等用”,蒼蠅歡喜吃東西,叮吸人們的飲食,但是你眩翳空中的蒼蠅,你把飲食擺上去,它不會來叮的,它沒有這個作用。所以你這個唯識就有問題了,爲什麼你們眩翳所現的蒼蠅、頭發,沒有作用的呢?
“量雲:眩翳所見,應有實用”(宗),照你說一切都是唯心所現、不要外境的話,那麼眼睛有毛病的人看到的蒼蠅、頭發,應當起作用了。“執無實境,此識生故”(因),因爲你說沒有客觀的外境,這個識也能生,“如余發等”(喻),這些眩翳所見的蒼蠅、頭發也一樣,它們也是沒有實境、不是實在的境,就在眼識裏邊生出來的,它們應當也有作用。
論:夢中所得飲食、刀杖、毒藥、衣等無飲等用。
述曰:難作用中,此即第二,夢飲等無實用。即供身四事,一飲食,二衣服,叁醫藥,等取第四臥具,然此外加刀杖及毒藥,藥通二種,有毒無毒故。謂既無實境,許識得生,何故夢飲酒等無醉亂等用,余時飲等有醉等用?量雲:夢中飲等,應有實用,執無實境,此識生故,如余時飲等。
再舉第二個難:“夢飲等無實用”,夢裏邊吃的東西等等夢境沒有作用,“夢中所得飲食、刀杖、毒藥、衣等無飲等用”。飲食、衣服、醫藥、臥具,“即供身四事”,這是我們修行需要的四個事情,“等取第四臥具”,“等”就是指第四臥具。“然此外加刀杖及毒藥”,但是裏邊又加了刀杖、毒藥,“藥通二種,有毒無毒故”,這個大家都知道的了。
“謂既無實境,許識得生,何故夢飲酒等,無醉亂等用,余時飲等有醉等用?”既然你說唯識,不要客觀外境、心同樣能生,那麼夢裏邊你吃了很多酒怎麼不醉呢?而在醒的時候吃了酒卻會醉?夢裏邊你大吃一頓,早上醒起來同樣是餓;夢裏邊給人家殺掉了,早上醒起來頭還在,那就是沒有作用了。那是什麼道理呢?
“量雲:夢中飲等,應有實用(宗),執無實境,此識生故(因)”——都是難唯識!你們說沒有實境、心識也能生,那麼夢裏邊你吃了東西,該會飽(有實用)了。“如余時飲等”(喻),就如平時我們醒的時候飲酒吃飯,吃了酒會醉、吃了飯會飽,你夢裏邊吃了酒也應該會醉、吃了飯也會飽。可是爲什麼不醉、不飽,沒有作用呢?他結論就是你們唯識道理不能成立。
論:尋香城等,無城等用。
述曰:此第叁難,尋香城等作用不成。舊論雲幹闼婆城,訛也。梵雲健達縛,此雲尋香。謂中有能尋當生處香,即便往生,亦名健達縛。其西域呼俳優,亦雲尋香,此等不事王侯,不作生業,唯尋諸家飲食等香,便往其門,作諸伎樂,而求飲食。能作幻術,此幻作城,于中遊戲,名尋香城;幻惑似有,無實城用。或呼陽焰化城,名健達縛城。諸商估等,入諸山海,多見陽焰化爲城室,于中聞有作樂等聲。西域呼作樂者,既名尋香,故說此化城名尋香城。謂既無實境,許此識生,何故此城無實城用,非尋香城有實城用?量雲:此尋香城,應有實用,許無實境此識生故,如余城等。
“此第叁難”,還要舉一個難,“尋香城等作用不成”。這個裏邊,作用不成的難舉了很多,“尋香城等,無城等用”。尋香城,就是我們看到的海市蜃樓。幾年以前,在舟山還是哪個地方,看現一個海市蜃樓,非常莊嚴的一座城市,有四個多小時,連續顯…
《唯識二十論述記講記 第十講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