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”,这是难了,但是这个道理还没有说清楚,下边还要补充,“次举喻成”,再举个喻来证明。
论:如眩翳人见发蝇等,非无眩翳有此识生。
述曰:此举决定,例不决定。既言虚妄分别以为缘故,似外境生,实无外境,如有眩翳见发蝇等,无小实义。唯有识者,如世目眩及中有翳以为缘故,同一时间,于虚空中,此决定见有发蝇花等种种异物,非是眼中无眩翳者,于此时处,许有见发蝇等识生。何故于同一山之处,及同一时,有多相续皆共见山,非是决定。如见发等,随一能见,虚妄眩翳,唯识既齐,定随一见,其义应等。既许多见,故是相续不决定也。谓立量云:有多相续同一时间于一处所,应定一见余不能见,执唯识故,如多相续同一时间于一发等有见不见。
“如眩翳人见发蝇等,非无眩翳有此识生”,就像眼睛有毛病的人,他看到虚空中有头发、有苍蝇在飞,但是没眩翳、眼睛好的人就不会看到这个苍蝇、头发。这是打比喻。好比那么多人在看同一座山,应当说眼睛有毛病的人与眼睛没有毛病的人,看到的是不一样的,有的人就看到山,有的人就没有看到山,就像看到天上的苍蝇、头发那样。以这个比喻来说明,你说这个山大家都看到,那又成问题了。
“此举决定,例不决定。既言虚妄分别以为缘故,似外境生,实无外境”,虚妄分别为因缘,好象是外境生,还是内境,实际上是没有外境的,“如有眩翳见发蝇等”,就好象眼睛有毛病(有眩翳)的人见空中有头发、有苍蝇,“无小实义”,这个苍蝇、头发,一点点的真实意义也没有!就是你们说的,离开外境,有那个内境生。“唯有识者”,只有识没有外境的话,“如世目眩及中有翳以为缘故”,犹如世间上眼睛花的人或者眼睛里边有翳的人,他由于这个因缘,“同一时间,于虚空中,此决定见有发蝇花等种种异物”,有这些毛病的人,同一个时间,他们看虚空的时候,都看到天空中有头发、苍蝇、天花、空花等等异物。“非是眼中无眩翳者,于此时处,许有见发蝇等识生”,而眼睛里没有眩翳人,在同一个时间、同一个处所,他们就不能看到那些头发、苍蝇了。
“何故于同一山之处,及同一时,有多相续皆共见山,非是决定”,你说唯识无境的话,就像眼睛有毛病的人看天有空花,眼睛没有毛病的人看天没有空花,看的不一样,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多的人跑到山上去,同样都看到山,而不是有的看到、有的不看到?那就是说外边实境是有的了。如果是没有实境、单是识里变的话,那不能变得一模一样,可能有的人变的是山,有的人变的是河,有的人什么都没有变出来、什么都没有看到,看到的应当不一样,为什么我们又看到决定一样的?
这个经部论师的观点,就像客观的唯物论一样,因为有境才能生心,没有境的话,这个心是生不起来的。若说没有境也能生心,那该乱生了,有的看到、有的看不到,应当这样子。实际上不是这样,所以你们唯识宗的说法不能成立。
“如见发等,随一能见”,跟看见头发、空花一样,只有个别的人能看到。“虚妄眩翳”,只有个别的人能够看到这些头发、苍蝇,这个道理跟唯识的道理既然是齐的,他看到空花是唯识,境从识里现,那么我们看山也是唯识现,应当是有的能看到,有的没看到。“唯识既齐,定随一见”,既然都是唯识,没有外境,那么一定是某一些人看到,某一些人看不到,这个道理应当一样的。“既许多见”,但是事实上,大家都看到,“故是相续不决定也”,那么你这个相续不决定呢,这个话就成立不了。就是应当大家有的看到、有的不看到,而现在我们都看到了,这个相续不决定。
“谓立量云”,这是因明又来了:“有多相续同一时间同一处所,应定一见余不能见”(宗),照你们的唯识道理说,应当某些人看到,某些人看不到。“执唯识故”(因),因为你说唯识,识上有那个山的就能看到,识上没有那个山的就看不到了。就像看头发、空花那样,“如多相续同一时间于一发等有见不见”(喻),犹如很多的人,在同一个时间,大家看天空,眼睛花的人能看见头发、空花,眼睛不花的人就看不到,那么同一时间跑到同一山处,应当是眼识里边有那个山的就看到山,眼识里没有山的就看不到山。因为是“唯识”,唯识道理是一样的。但是为什么不一样?大家跑到山上去,都能看到山,而那些空花、发蝇却是有的人能见、有的人不见。所以你这个唯识道理有问题。这是第三难。
论:复有何因诸眩翳者所见发等,无发等用。
述曰:下第四难,颂第四句,作用不成。于中有三难,此即第一,翳发等无实用。复有何因言,通三难问,及申三难竟。论云余发等物其用非无,通上三难。谓既无实境,许有此识生,有何所以有眩翳者所见发蝇等,无发蝇等用,无眩翳者所见发蝇等,有发蝇等用?发有为髻等用,蝇有附食等用也。量云:眩翳所见,应有实用,执无实境,此识生故,如余发等。
第四个难:颂里第四句,“作用不应成”。这第四个难是跟着前面的三个难接下来的。“于中有三难,此即第一”,这个难里边又分三个难,先是第一个:“翳发等无实用”。
“复有何因诸眩翳者所见发等,无发等用?”还有,你唯识所见的头发、空花,是没有作用的,这是什么原因?““复有何因”言,通三难问,及申三难竟”, 论文里边“复有何因”这句话,是前面三个难问好之后,再问一下,是跟着前面来的。“论云余发等物其用非无,通上三难”,下面论文里说的“余发等物其用非无”,通答前面这三个难。你唯识宗说眼睛花的人看到头发,这个头发是没有作用的,“翳发等无实用”,而其他的人看到头发,是有作用的。他这里再提出这个问题。
“谓既无实境,许有此识生”,既然你说没有实在的客观环境,心识也可以生起,“有何所以有眩翳者所见发蝇等,无发蝇等用”,那么有什么原因有眩翳的人所看的头发、苍蝇却没有头发、苍蝇的作用?“无眩翳者所见发蝇等,有发蝇等用”,而没有眩翳的人看到的头发、苍蝇就有头发、苍蝇的作用?一个是没有作用,一个有作用,这是什么原因?
头发、苍蝇有什么作用?“发有为髻等用”,头发可以扎发髻,古代印度人就欢喜头上扎个髻,老道也扎个髻,一些小孩子也扎个头髻。有头发就可以扎髻,这个空中的头发,你怎么给它扎髻呢?“蝇有附食等用”,苍蝇欢喜吃东西,叮吸人们的饮食,但是你眩翳空中的苍蝇,你把饮食摆上去,它不会来叮的,它没有这个作用。所以你这个唯识就有问题了,为什么你们眩翳所现的苍蝇、头发,没有作用的呢?
“量云:眩翳所见,应有实用”(宗),照你说一切都是唯心所现、不要外境的话,那么眼睛有毛病的人看到的苍蝇、头发,应当起作用了。“执无实境,此识生故”(因),因为你说没有客观的外境,这个识也能生,“如余发等”(喻),这些眩翳所见的苍蝇、头发也一样,它们也是没有实境、不是实在的境,就在眼识里边生出来的,它们应当也有作用。
论:梦中所得饮食、刀杖、毒药、衣等无饮等用。
述曰:难作用中,此即第二,梦饮等无实用。即供身四事,一饮食,二衣服,三医药,等取第四卧具,然此外加刀杖及毒药,药通二种,有毒无毒故。谓既无实境,许识得生,何故梦饮酒等无醉乱等用,余时饮等有醉等用?量云:梦中饮等,应有实用,执无实境,此识生故,如余时饮等。
再举第二个难:“梦饮等无实用”,梦里边吃的东西等等梦境没有作用,“梦中所得饮食、刀杖、毒药、衣等无饮等用”。饮食、衣服、医药、卧具,“即供身四事”,这是我们修行需要的四个事情,“等取第四卧具”,“等”就是指第四卧具。“然此外加刀杖及毒药”,但是里边又加了刀杖、毒药,“药通二种,有毒无毒故”,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了。
“谓既无实境,许识得生,何故梦饮酒等,无醉乱等用,余时饮等有醉等用?”既然你说唯识,不要客观外境、心同样能生,那么梦里边你吃了很多酒怎么不醉呢?而在醒的时候吃了酒却会醉?梦里边你大吃一顿,早上醒起来同样是饿;梦里边给人家杀掉了,早上醒起来头还在,那就是没有作用了。那是什么道理呢?
“量云:梦中饮等,应有实用(宗),执无实境,此识生故(因)”——都是难唯识!你们说没有实境、心识也能生,那么梦里边你吃了东西,该会饱(有实用)了。“如余时饮等”(喻),就如平时我们醒的时候饮酒吃饭,吃了酒会醉、吃了饭会饱,你梦里边吃了酒也应该会醉、吃了饭也会饱。可是为什么不醉、不饱,没有作用呢?他结论就是你们唯识道理不能成立。
论:寻香城等,无城等用。
述曰:此第三难,寻香城等作用不成。旧论云干闼婆城,讹也。梵云健达缚,此云寻香。谓中有能寻当生处香,即便往生,亦名健达缚。其西域呼俳优,亦云寻香,此等不事王侯,不作生业,唯寻诸家饮食等香,便往其门,作诸伎乐,而求饮食。能作幻术,此幻作城,于中游戏,名寻香城;幻惑似有,无实城用。或呼阳焰化城,名健达缚城。诸商估等,入诸山海,多见阳焰化为城室,于中闻有作乐等声。西域呼作乐者,既名寻香,故说此化城名寻香城。谓既无实境,许此识生,何故此城无实城用,非寻香城有实城用?量云:此寻香城,应有实用,许无实境此识生故,如余城等。
“此第三难”,还要举一个难,“寻香城等作用不成”。这个里边,作用不成的难举了很多,“寻香城等,无城等用”。寻香城,就是我们看到的海市蜃楼。几年以前,在舟山还是哪个地方,看现一个海市蜃楼,非常庄严的一座城市,有四个多小时,连续显…
《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讲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