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唯識二十論述記講記 第叁講▪P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他就叫她引誘毗搜紐天,然後,他再出來幹涉。于是,他們兩個就鬥爭,“即各執仗互相斫刺”。鬥的時候,毗搜紐天氣力很大,“毗搜紐天是那羅延身,斫刺所不能入”;而阿修羅王,“天斫阿修羅,頭斷即還複,手臂等余身分悉爾,隨有斷處即還複”,手被砍斷了又能接上,腳砍斷又能接上,“從旦至晚斫刺不息,阿修羅王無有死狀”。這樣子連續地戰鬥了幾天幾夜,毗搜紐天的精力慢慢地衰退下去,而阿修羅王卻越戰越勇,“天力稍盡,轉就疲困,若至夜阿修羅力則更強”。這時候,很危急的時候,這個阿修羅王的妹妹,她就幫助毗搜紐天。她故意做一個樣子給他看,“取欝波羅華,擘爲兩片,各擲一邊,于其中行,去而複來”,在兩片華之間跑來跑去、跑來跑去地走。這毗搜紐天很聰明,心領神會,“即解其意,捉阿修羅身,擘爲兩片,各擲一邊;于其中待,去而複來”,把阿修羅一刀砍成兩段,中間把它分開,然後站在中間,不給他連接起來。“阿修羅由此命斷”,那阿修羅王再也接不起來,就失敗了。這樣,這個毗搜紐天就稱“丈夫”了,這個地方就叫“丈夫國”。這就是“富婁沙富羅國(丈夫國〖資料①〗)”的來源,叫這麼一個名字。

  

  “爾時,國師婆羅門,姓憍屍迦,有叁子”,在那個時候,這個國家的人是信婆羅門的,國師正是婆羅門種,叫憍屍迦,他有叁個兒子。大兒子叫“阿僧伽”,就是“無著菩薩”,二兒子就是世親菩薩,叁兒子是“比鄰持跋婆”。這叁個兒子後來都出家了。

  世親菩薩是在哪裏出家?就在那爛陀寺,“依薩婆多部(有部)出家”。他非常聰明,“博學多聞,遍通墳籍”,學了很多經典;“神才俊朗,無可爲俦”,他的辯論技術也很高;“戒門清高,難以相匹”,持戒也很清淨,成就了一個非常突出的法師,沒有人能跟他相比。

  “既已精研一切聲聞叁藏,爲欲究竟婆娑深義,複往迦濕彌羅學習四載,精通《大毗婆沙》。”他把一切聲聞的叁藏基本上研究完了——這個時候,有部分兩部:東邊的有部是保守的,在迦濕彌羅國;西方有部(西方之師)在迦濕彌羅以西,即犍陀羅國地方之人師。世親菩薩是在西方有部出家的。東方迦濕彌羅國有《大毗婆沙》,“唯聽自國,不許外方;敕藥叉神守護城門,不令散出”,他們很保守,不准把這部論流傳到外邊去——世親菩薩把有部乃至其它的各部派的一切的經典、聲聞叁藏都研究完了,就缺迦濕彌羅國的《大毗婆沙》;因爲它保守,不允許流傳出國外,所以他還沒學過。于是他就冒名前往,到迦濕彌羅國學了四年,把《大毗婆沙》全部學通了;期間,他經常用經部的話來批判有部。後來悟入阿羅漢在定中,發現他就是很有名世親菩薩,“私告之曰:此部衆中,未離欲者,知長老破,必相致害,長老可速歸還本國”,就勸他趕快走;再不走的話,其他沒有離欲的人知道了可能要害他。

  “于是十八部各部不同之經律論藏,乃至六師外道諸說,無不曉了,並善巧因明論辯之術,旋返中印,爲衆多聲聞僧,開示教法,造著名之《俱舍論》。”他把十八部的經、律、論藏乃至外道的一些學問都學透了,並且善于因明、辯論,到處弘法。在把《大毗婆沙》學透之後,出來就造了《俱舍論》。

  

  《俱舍論》雖宗有部,乃取經部之長,彌補其失,而複自成體系,是阿毗達磨之結晶,在佛教史上,有其極爲重要、崇高之地位。斯論複是法師由部派佛學進入瑜伽行派過程中最後之代表作。而《唯識二十論》則爲法師作爲瑜伽行者之創著。二者對照學習,于研究法師思想體系之發展,有特殊重大之意義焉。

  《俱舍論》本來是有部的,但是裏邊摻加了很多經部的觀點,認爲有部有些地方不徹底,他就拿經部來補充。它自成體系,既不是有部的,又不是經部的。只有世親菩薩才可以這麼做,我們凡夫是不敢做的。這部論在佛教史上有極高的地位,是世親菩薩從部派佛教(二乘)進入瑜伽大乘的過程中最後的代表作;在《俱舍論》之後,再進入瑜伽行派,他的第一部著述就是《唯識二十論》。所以這兩部論有密切的關系。世親菩薩的思想進入大乘的一個轉折點,從這兩部論裏就可以看出來。所以要研究世親菩薩思想體系的發展,這兩部論是有特殊重大的意義的。

  

  先時有外道名頻阇诃婆娑,從龍王處學得僧佉論,心高佷慢,自謂其法最大,無複過者,欲破佛法,入阿緰阇國,擊論議鼓,天親法師,造《七十真實論》,破其所造僧佉論,首尾瓦解,無一句得立,因而獲得阿緰阇國王叁洛沙金之賞,法師以作叁分,起叁寺院。

  世親的功勳很多。當時有個外道,名叫頻阇诃婆娑,他從龍王那裏學了一個數論,這部數論是外道的,很高超。他學好之後,心裏就很我慢,認爲他這個法,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跟他比的。他就想把這個學來的法拿來破壞佛法。他跑到阿緰阇國去——那時候有個鼓,叫“論議鼓”,打了鼓之後就叫人家辯論——他就打那個鼓,要跟人家辯論。世親菩薩就造了一部論,《七十真實論》,把他的《僧佉論》駁得體無完膚!國王很高興,賞了他很多的金子。他把賞金分叁份,起了叁個寺院。世親菩薩造了很多寺院。他辯論勝了之後,就把國王賞給他的錢都用作建造寺院去了。這是一個(功勳),最厲害外道,世親菩薩把他破掉了。

  

  有新日王妹夫婆羅門名婆修羅多,是外道師,解毗伽羅論,以此論義,破俱舍文句。法師乃造論,破毗伽羅二十二品,始末皆壞,新日王崇信皈依,並令太子就師受戒,王妃亦出家爲法師弟子。

  另外一個,有一個國家,國王叫新日王,國王的妹夫是婆羅門外道,他懂毗伽羅論〖資料②:毗伽羅論〗——就是聲明,聲明就是文學(聲明記論),他對文學研究得很深透,外道一本聲論的書,他是學透了的。因爲世親菩薩的論著,到處辯論都勝,沒有被辯倒,教義上無可辯駁,他就想從文學上來把它辯倒。于是他就來破《俱舍》的文句。結果世親菩薩造一部論,又把他的聲論破得體無完膚。即是說,世親菩薩的《俱舍》,不但教義上是突出的、不可駁倒的,就是世親菩薩的文學,也是不可批駁的。以這個專門研究語言文學的外道論著來破《俱舍》的文句,還是破不了,反而被世親菩薩破得體無完膚。也這就是說世親菩薩的學問,五明都精通,任何東西都駁不倒他。

  

  後時,法師見聖者無著所造《五地部論》(即《瑜伽師地論》)心不理解,不信是聽受于本尊之教法。傳說法師,見而歎曰:“嗚呼無著在林中,十二載修習禅定,禅定無成卻造作,創立背馱子宗派。”

  無著菩薩聞已,認爲機緣已熟,遂派二比丘前往調伏。法師聞《十地經》,信悟大乘,悔昔毀謗,積造大罪,思截其舌以謝,菩薩教以滅罪之法,謂廣說大乘教法,注釋多種經典,持佛頂尊勝明咒十萬遍。于是法師,從無著菩薩聽受一切大乘經典,複從一密乘阿阇黎,傳受真言法門,而獲得成就。能憶持當時世間所有之佛法,相傳自釋迦世尊涅槃以後,從未有多聞如世親阿阇黎者,所憶持之經典,有聲聞叁藏中五百部,大乘經五百部,又陀羅尼咒五百部。每日課誦《般若八千頌》。無著菩薩示寂後,法師繼任那爛陀寺堪布之職,曾往憍利國等多處弘化,廣建大乘教法,使彼時印土大乘比丘倍增,總達六萬人之多雲。凡法師所造論、釋,文義精妙,有見聞者,靡不信求,故天竺及余邊土學大小乘者,悉以法師所造爲學本,異部及外道論師,聞法師名,莫不畏伏。于阿緰阇國圓寂,年終八十(一說住世近百年),雖迹居凡地,理實難思議也。

  ┌─安慧──德慧───調伏天

  │  ┌─無性───護法─┬─戒賢──玄奘

  世親┤ 陳那┤   └─親光

  │  └─商羯羅主─法稱

  └─────難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勝軍

  

  無著菩薩造了《瑜伽師地論》之後,發現他的這個兄弟,僅在弘揚二乘,這時也是機緣成熟,于是先派兩個比丘教化他,說自己有病,叫他來探望。結果他來了之後,問:你有什麼病呢?無著菩薩說:我身體沒有病,是心病;你僅在弘揚二乘,我心裏很難過,希望你進入大乘……。這樣子,他就開始進入瑜伽。他在沒有進入瑜伽之前,已經造了五百部論來弘揚部派佛學(一般稱“二乘”,我們認爲是根本教,叫“部派佛學”好一些);進入大乘之後,他又造了五百部論,弘揚大乘唯識法相,所以稱他爲千部論師。

  

  他的功勳,就是說,他在印度各地弘揚佛法,“廣建大乘教法,使彼時印土大乘比丘倍增,總達六萬人之多”,當時本來佛教已經衰敗了,他使比丘的數字特別地增加,總數達到六萬多人,都是受他的影響而出家的。那就是他對振興佛教有極大的功勳。“凡法師所造論、釋,文義精妙,有見聞者,靡不信求”,在印度,當時不論是學大乘還是二乘,乃至外道,都要學他的著述。因爲如果不學他的書,跟人家辯論就沒有共同語言。這些名著你都沒有學過,你怎麼跟人家辯論?他的學問非常廣博,乃至于外道都要學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《俱舍》。他的一般的曆史,簡單地說大概就是這些。

  (詳參《婆薮盤豆法師傳》,陳天竺叁藏法師真谛譯,大正藏第50冊.no. 2049. p. 188)

  

  (二)論主 · 譯主 · 疏主事略之 2

  

  2.譯主事略

  玄奘法師的事迹也介紹一下。

  

  2.譯主事略

  

  玄奘法師(公元600-664年)俗姓陳名袆,洛陽東南缑氏縣人,父慧,英潔有雅操,早通經術,性恬簡,無務榮進,加屬隋政衰微,遂潛心墳典。州郡頻貢孝廉及司隸辟命,並辭疾不就。母宋氏,生叁子一女,法師列最幼,其第二兄名素,先出家,法名長捷,住東都淨土寺,察法師堪傳法教,會師十歲喪父,因將詣道場,教誦習經業,年十叁,有敕于洛陽度僧,時業優者數百,法師以幼…

《唯識二十論述記講記 第叁講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