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答他了,他說:“修行修的是我們的心,這個心修得越來越好、越來越善良這就是修行,你如果修行,大禮拜,拜了那麼多,如果心沒有變化的話,就是要淨化自己的心,淨化自己的身口意,心淨化之後,身口兩個跟著就淨化了,所以主要的是心。那麼,你叫我修行,那麼,你是老修行了,我倒問問你看,你大禮拜五百萬,持咒五百萬,你感到自己心有沒有改變?”
我們叫大家念這個四皈依,就是看你心改變沒有。“我十萬滿了,你看我好修其他了吧?”我說:“你現在有沒有什麼感覺?”“還跟以前差不多。”不行,還得要念。那他就是說,他就問他:“你持咒,念了那麼多,大禮拜五百萬,你心改變了沒有?有沒有感到比以前好一點?”他想了半天,講了,他說:“好象沒有變好,好象心比以前更壞了。”(師笑)那你自己,我們修四加行一樣的,你好象信心沒有怎麼增加,好象有的時候碰到事情懷疑更多了,那就糟糕了,沒有修好。
那麼,他這麼一回答,他就跟他說了:“假使你的心比以前更壞了,那說明你的方法,修行方法錯掉了,搞錯了。你在山洞裏修了那麼久,照規矩說,人家敵人打進來了,修忍辱波羅蜜了,你怎麼去打仗去了呢?那心就越學越壞了,不應該去打仗。但是,我也聽到你打仗的時候,開始跟人家去談判了,又大吵,你辯才好,跟人家大吵大鬧的,這個也不是修行的樣子。而且聽說你還是直接參加戰爭,打輸了才跑來的,就是你這個出家是打敗仗了,沒有路走了,就是說走投無路,又跑到拉薩來了。那你這樣子哪裏是修行的人呢?你自己不是說的嗎?要修行麼,講忍辱。道理你講了半天,你自己做了沒有呢?什麼都沒有做。”
那麼,他考慮一下,他說:“那麼,我苦行了那麼久的話,真的沒有修對嗎?就是搞錯了嗎?”
那麼,他就跟他說了:“你不是拜了五百萬個大禮拜嗎?這個雖然你沒有搞對,福氣還是有了,可能是一種修行,那可以說也算一個修行吧,但是另外你是持了五百萬的空行母咒,這個時候你是不是算修行呢?這個,我的看法,你不是修行了,不能算修行,大禮拜總算也算一個培福,就是一個修行。但這幾個咒你念了那麼多,你心沒有變,而且更壞了。你出發的動機就不對頭,要現世要得些好報,什麼東西,你沒有把自己內心管好,所以這個咒雖然持那麼多,不算修行。”他這句話是很厲害了。
我們自己考慮考慮我們現在是不是在修行呢?也在念咒,又修什麼。那次宗輝不是嗎?我們在念上師供,你卻在供曼茶、念四皈依。你這樣地修你會有功德嗎?你自己想想看,人家都在修這個上師供,喇嘛卻巴,你一個人,當了大衆面前,你認爲我不知道?知道你在搞什麼。那麼,這樣的修行沒有功德,還有過失了,我跟你說,你跟大家不和衆了。
這樣子,他說:“我看你這樣子做,可能算不到修行。”他考慮了很久,最後,承認了,畢竟他是一個修行人。他:“對了,你說話很對,很慚愧,我不知道你才是個修行者,我卻是叫你好好修行。實際上你是一個大修行人,我才不是個修行人。自己沒有做好,很慚愧,很慚愧。”他再問了:“現在我這該怎樣子修行呢?”他就告訴他:“你現在該怎麼開始呢?降低點,從四皈依開始(師笑)。不要自以爲是老修行,自己覺得很高,生圓次第,什麼都要來,雙身法都要修了,早得很。你還四皈依開始,把信心生起來。”
這四皈依提信心的,所以說,他們藏地的人都很重視四皈依。你的信心不生,你一切法修了都沒有效的,甚至于搞錯的,因爲你的信心不夠,就是說,你這個對叁寶清淨的信心不夠,才使你雖然下了很多死功夫,結果你的發心不對頭,結果你不算修行。所以從現在開始,你還是要修四皈依、修皈依。然後,四皈依搞了之後,修業果,這個是一套菩提道次第了,皈依叁寶之後,修業果。這個是我們阿底峽尊者到了西藏的時候,開始西藏很混亂,他就教大家皈依,“你們就皈依叁寶,皈依叁寶”,大家叫他皈依喇嘛,這個喇嘛只會教皈依的,其他不教的——皈依喇嘛。後來大家都皈依了,這個基礎工作做好了,他問他還有高深的法有沒有?講業果,做好事得什麼果,做壞事什麼果,都是講業果,大家又把他出了個外號,就是業果喇嘛,專門講業果的。但是這個是甚深的道理,你不要以爲是很淺。
他說:“你好好地修皈依,皈依之後,修好之後,去思惟業果,你主要要靠這兩個力量,這個你修好了之後,再去禮拜、繞塔,再去祈禱,什麼生圓次第還早得很。所以我們修行,絕對不要是一開始抓得高高的,都是要從腳下踏踏實實地修。還要修忍辱,因爲你表現的在敵人進攻的時候你忍辱不夠,那麼,你除了這些基本法修了之後,還得要專門下工夫修忍辱。”
那麼,這一段,就是對我們很有警惕了。我們有的人以爲他一天忙到黑,自己在修行,發心不正,不算修行。所以說,修行不是騙人的事情,也不是哄人的事情,就是踏踏實實自己內心的事情,你不要裝個樣子給我看了。你說你在修行,你好,很用功,你要看你心變了沒有,你自己對叁寶的心,對衆生利益的心有沒有?沒有的話,你慢慢念大威德。 《五字真言》知母、念恩、報恩、慈心、悲心好好地去修,文殊菩薩十大願好好修。不要來不及大威德、生圓次第,搞起那些東西來,你還早得很。那麼,這些東西是我們什麼時候修呢?到那個水平,會給你修。你過份修得早了之後,要掉的,要翻下來是受不了的。
什麼是降魔?
有的人還要說:“要大威德,你修的麼,降魔了,我們現在這裏病人多得很,你該降了。”什麼降魔了?修慈悲叫降魔。一切魔,你慈悲心去了,他都降了,都給你投降了,不跟你作對了。你如果以武力去對的話,你一拳他一腳,他跟你拼了。你是不是有那麼的能耐,可以跟他拼得過?結果一拼的話,把整個道場都拼掉了,你還是造了罪的。我們還是以慈悲攝化,它畢竟還是個衆生。如果它實在化不了,又危害到整個的道場的安危,危險的時候,那個偶爾用一次降伏法,這是迫不得已的時候,但是你要付出極大的代價。他給你降伏之後,你要把你整個的福報都給它消耗掉。那麼,你其他弘法利生事情能不能做了?所以這個事情不是隨便搞的。所以說,海公上師經常說:“我們念大威德,什麼是大威德?慈悲就是大威德。”
釋迦牟尼佛在菩提道場要成道的時候,魔王是發急了,他這一成道不得了,不但他是管不住了,還要帶走很多人出叁界,我什麼都管不住了。趕快把他阻止他,馬上就發號施令,把所有的魔兵魔將都集中起來,大隊人馬沖過來了。降魔是不是釋迦牟尼化無邊的身,跟他們去打起來了?沒有,專門入定,起慈悲心。結果他們的弓箭都成了花,降掉了。這個是佛的一個傳記裏邊現實的、本身的事迹示現給我們。這個就是降魔,降魔成道,這樣降的。你以爲降魔怎樣降?你一腳我一拳,這麼降的?瞋恨心的魔以慈悲去降的。那麼,還這個降不住,硬的不吃,吃軟的。那個魔王的女兒就向獻計了:“大王,你不要發愁,他這個硬的不吃的,他們,男子漢,我們知道的,有的男人是梆硬的,但是軟的他吃不消的,給他吃軟的。”魔女就來迷。他,這個降魔,怎麼降?拿刀把她砍死?也不是。不淨觀,一修,她成了一個很醜陋的蛇、狐、狗,變叁個畜生了。這個,她就自己慚愧了,退了。降魔就是這樣子降的。
所以說,你不要誤會,降魔,大威德降,手裏拿了個弓箭、刀了。這個是表法的,我們說大威德的九個頭表什麼?九部契經,叁十四臂加身口意叁業,叁十七道品。哪個跟你說拿弓箭殺人去的?所以說,你這個東西不要從表面上看問題,降魔降魔是這麼降的,應該知道這個事情。
隨煩惱心所概述
言隨煩惱者,隨他根本煩惱分位差別等流性故。此亦見下文。
我們繼續看那個煩惱。“言隨煩惱者,隨他根本煩惱分位差別等流性故。”那麼,這裏就說什麼叫隨煩惱。隨煩惱是根本煩惱的分位差別,就是根本煩惱的一分。(例如:)“忿”、跟“恨”屬于“瞋”的一分。但作用有差別,不是跟“瞋”一樣,它有它另外的作用,這個我們在《五蘊》學過了,它的體是瞋的一分,就是“分位差別”。還有“等流性故”,它從根本煩惱裏派生出來的,所以兩種,一種本體就是它的一部分,一種,是從它的這個根本煩惱裏派生的,從它那裏生出來的。“等流性”,同等的流類,是屬于它一類的。那麼,這個就是隨煩惱。
“此亦見下文”,隨煩惱的詳細的解釋,下邊還要講。
不定心所概述
言不定者,由不同前五位心所,于善染等皆不定故。非如觸等定徧心故。非如欲等定徧地故。不立定名也。
那麼,不定法。“由不同前五位心所,于善染等皆不定故。”這個不定法,它跟前面的五個心所法,不一樣,它在善的心所裏邊也不一定,也不一定是染汙的。染汙的也是,善的也是,都不是一定的,不是決定。善心所決定是善的,煩惱心所決定是染汙的,而它不一定,有的時候可以染汙,有的時候可以善。這是跟煩惱、跟善心所不一樣。
又“非如觸等定徧心故”,又不像徧行心所,一切心都徧的。
又“非如欲等定徧地故”,跟各個別境心所也不一樣,叁界九地都徧的。
那麼,“不立定名”,所以說,既然這樣子不定,就叫不定。不定有幾個原因:“不同五位心所,于善染等皆不定故,非如觸等定徧心故,非如欲等定徧地故。”這個不定、不定、不定,幾個不定所以叫不定法。那麼,幾個不定你們要記住。爲什麼叫不定呢?當然善的、惡的、無記的,不一定,這是一個原因。但是,還要兩個,不是一定徧一切心,也不一定徧一切地。這麼叫不定。
那麼,這個五十一個心所法的五大類介紹好了,下邊更細了,每一類有多少,多少裏邊是什麼,這一個每一種又是怎麼樣子東西,一個一個廣講。這個,我們…
《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