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▪P20

  ..续本文上一页答他了,他说:“修行修的是我们的心,这个心修得越来越好、越来越善良这就是修行,你如果修行,大礼拜,拜了那么多,如果心没有变化的话,就是要净化自己的心,净化自己的身口意,心净化之后,身口两个跟着就净化了,所以主要的是心。那么,你叫我修行,那么,你是老修行了,我倒问问你看,你大礼拜五百万,持咒五百万,你感到自己心有没有改变?”

  我们叫大家念这个四皈依,就是看你心改变没有。“我十万满了,你看我好修其他了吧?”我说:“你现在有没有什么感觉?”“还跟以前差不多。”不行,还得要念。那他就是说,他就问他:“你持咒,念了那么多,大礼拜五百万,你心改变了没有?有没有感到比以前好一点?”他想了半天,讲了,他说:“好象没有变好,好象心比以前更坏了。”(师笑)那你自己,我们修四加行一样的,你好象信心没有怎么增加,好象有的时候碰到事情怀疑更多了,那就糟糕了,没有修好。

  那么,他这么一回答,他就跟他说了:“假使你的心比以前更坏了,那说明你的方法,修行方法错掉了,搞错了。你在山洞里修了那么久,照规矩说,人家敌人打进来了,修忍辱波罗蜜了,你怎么去打仗去了呢?那心就越学越坏了,不应该去打仗。但是,我也听到你打仗的时候,开始跟人家去谈判了,又大吵,你辩才好,跟人家大吵大闹的,这个也不是修行的样子。而且听说你还是直接参加战争,打输了才跑来的,就是你这个出家是打败仗了,没有路走了,就是说走投无路,又跑到拉萨来了。那你这样子哪里是修行的人呢?你自己不是说的吗?要修行么,讲忍辱。道理你讲了半天,你自己做了没有呢?什么都没有做。”

  那么,他考虑一下,他说:“那么,我苦行了那么久的话,真的没有修对吗?就是搞错了吗?”

  那么,他就跟他说了:“你不是拜了五百万个大礼拜吗?这个虽然你没有搞对,福气还是有了,可能是一种修行,那可以说也算一个修行吧,但是另外你是持了五百万的空行母咒,这个时候你是不是算修行呢?这个,我的看法,你不是修行了,不能算修行,大礼拜总算也算一个培福,就是一个修行。但这几个咒你念了那么多,你心没有变,而且更坏了。你出发的动机就不对头,要现世要得些好报,什么东西,你没有把自己内心管好,所以这个咒虽然持那么多,不算修行。”他这句话是很厉害了。

  我们自己考虑考虑我们现在是不是在修行呢?也在念咒,又修什么。那次宗辉不是吗?我们在念上师供,你却在供曼茶、念四皈依。你这样地修你会有功德吗?你自己想想看,人家都在修这个上师供,喇嘛却巴,你一个人,当了大众面前,你认为我不知道?知道你在搞什么。那么,这样的修行没有功德,还有过失了,我跟你说,你跟大家不和众了。

  这样子,他说:“我看你这样子做,可能算不到修行。”他考虑了很久,最后,承认了,毕竟他是一个修行人。他:“对了,你说话很对,很惭愧,我不知道你才是个修行者,我却是叫你好好修行。实际上你是一个大修行人,我才不是个修行人。自己没有做好,很惭愧,很惭愧。”他再问了:“现在我这该怎样子修行呢?”他就告诉他:“你现在该怎么开始呢?降低点,从四皈依开始(师笑)。不要自以为是老修行,自己觉得很高,生圆次第,什么都要来,双身法都要修了,早得很。你还四皈依开始,把信心生起来。”

  这四皈依提信心的,所以说,他们藏地的人都很重视四皈依。你的信心不生,你一切法修了都没有效的,甚至于搞错的,因为你的信心不够,就是说,你这个对三宝清净的信心不够,才使你虽然下了很多死功夫,结果你的发心不对头,结果你不算修行。所以从现在开始,你还是要修四皈依、修皈依。然后,四皈依搞了之后,修业果,这个是一套菩提道次第了,皈依三宝之后,修业果。这个是我们阿底峡尊者到了西藏的时候,开始西藏很混乱,他就教大家皈依,“你们就皈依三宝,皈依三宝”,大家叫他皈依喇嘛,这个喇嘛只会教皈依的,其他不教的——皈依喇嘛。后来大家都皈依了,这个基础工作做好了,他问他还有高深的法有没有?讲业果,做好事得什么果,做坏事什么果,都是讲业果,大家又把他出了个外号,就是业果喇嘛,专门讲业果的。但是这个是甚深的道理,你不要以为是很浅。

  他说:“你好好地修皈依,皈依之后,修好之后,去思惟业果,你主要要靠这两个力量,这个你修好了之后,再去礼拜、绕塔,再去祈祷,什么生圆次第还早得很。所以我们修行,绝对不要是一开始抓得高高的,都是要从脚下踏踏实实地修。还要修忍辱,因为你表现的在敌人进攻的时候你忍辱不够,那么,你除了这些基本法修了之后,还得要专门下工夫修忍辱。”

  那么,这一段,就是对我们很有警惕了。我们有的人以为他一天忙到黑,自己在修行,发心不正,不算修行。所以说,修行不是骗人的事情,也不是哄人的事情,就是踏踏实实自己内心的事情,你不要装个样子给我看了。你说你在修行,你好,很用功,你要看你心变了没有,你自己对三宝的心,对众生利益的心有没有?没有的话,你慢慢念大威德。 《五字真言》知母、念恩、报恩、慈心、悲心好好地去修,文殊菩萨十大愿好好修。不要来不及大威德、生圆次第,搞起那些东西来,你还早得很。那么,这些东西是我们什么时候修呢?到那个水平,会给你修。你过份修得早了之后,要掉的,要翻下来是受不了的。

  

  什么是降魔?

  有的人还要说:“要大威德,你修的么,降魔了,我们现在这里病人多得很,你该降了。”什么降魔了?修慈悲叫降魔。一切魔,你慈悲心去了,他都降了,都给你投降了,不跟你作对了。你如果以武力去对的话,你一拳他一脚,他跟你拼了。你是不是有那么的能耐,可以跟他拼得过?结果一拼的话,把整个道场都拼掉了,你还是造了罪的。我们还是以慈悲摄化,它毕竟还是个众生。如果它实在化不了,又危害到整个的道场的安危,危险的时候,那个偶尔用一次降伏法,这是迫不得已的时候,但是你要付出极大的代价。他给你降伏之后,你要把你整个的福报都给它消耗掉。那么,你其他弘法利生事情能不能做了?所以这个事情不是随便搞的。所以说,海公上师经常说:“我们念大威德,什么是大威德?慈悲就是大威德。”

 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道场要成道的时候,魔王是发急了,他这一成道不得了,不但他是管不住了,还要带走很多人出三界,我什么都管不住了。赶快把他阻止他,马上就发号施令,把所有的魔兵魔将都集中起来,大队人马冲过来了。降魔是不是释迦牟尼化无边的身,跟他们去打起来了?没有,专门入定,起慈悲心。结果他们的弓箭都成了花,降掉了。这个是佛的一个传记里边现实的、本身的事迹示现给我们。这个就是降魔,降魔成道,这样降的。你以为降魔怎样降?你一脚我一拳,这么降的?瞋恨心的魔以慈悲去降的。那么,还这个降不住,硬的不吃,吃软的。那个魔王的女儿就向献计了:“大王,你不要发愁,他这个硬的不吃的,他们,男子汉,我们知道的,有的男人是梆硬的,但是软的他吃不消的,给他吃软的。”魔女就来迷。他,这个降魔,怎么降?拿刀把她砍死?也不是。不净观,一修,她成了一个很丑陋的蛇、狐、狗,变三个畜生了。这个,她就自己惭愧了,退了。降魔就是这样子降的。

  所以说,你不要误会,降魔,大威德降,手里拿了个弓箭、刀了。这个是表法的,我们说大威德的九个头表什么?九部契经,三十四臂加身口意三业,三十七道品。哪个跟你说拿弓箭杀人去的?所以说,你这个东西不要从表面上看问题,降魔降魔是这么降的,应该知道这个事情。

  

  随烦恼心所概述

  言随烦恼者,随他根本烦恼分位差别等流性故。此亦见下文。

  我们继续看那个烦恼。“言随烦恼者,随他根本烦恼分位差别等流性故。”那么,这里就说什么叫随烦恼。随烦恼是根本烦恼的分位差别,就是根本烦恼的一分。(例如:)“忿”、跟“恨”属于“瞋”的一分。但作用有差别,不是跟“瞋”一样,它有它另外的作用,这个我们在《五蕴》学过了,它的体是瞋的一分,就是“分位差别”。还有“等流性故”,它从根本烦恼里派生出来的,所以两种,一种本体就是它的一部分,一种,是从它的这个根本烦恼里派生的,从它那里生出来的。“等流性”,同等的流类,是属于它一类的。那么,这个就是随烦恼。

  “此亦见下文”,随烦恼的详细的解释,下边还要讲。

  

  不定心所概述

  言不定者,由不同前五位心所,于善染等皆不定故。非如触等定徧心故。非如欲等定徧地故。不立定名也。

  那么,不定法。“由不同前五位心所,于善染等皆不定故。”这个不定法,它跟前面的五个心所法,不一样,它在善的心所里边也不一定,也不一定是染污的。染污的也是,善的也是,都不是一定的,不是决定。善心所决定是善的,烦恼心所决定是染污的,而它不一定,有的时候可以染污,有的时候可以善。这是跟烦恼、跟善心所不一样。

  又“非如触等定徧心故”,又不像徧行心所,一切心都徧的。

  又“非如欲等定徧地故”,跟各个别境心所也不一样,三界九地都徧的。

  那么,“不立定名”,所以说,既然这样子不定,就叫不定。不定有几个原因:“不同五位心所,于善染等皆不定故,非如触等定徧心故,非如欲等定徧地故。”这个不定、不定、不定,几个不定所以叫不定法。那么,几个不定你们要记住。为什么叫不定呢?当然善的、恶的、无记的,不一定,这是一个原因。但是,还要两个,不是一定徧一切心,也不一定徧一切地。这么叫不定。

  那么,这个五十一个心所法的五大类介绍好了,下边更细了,每一类有多少,多少里边是什么,这一个每一种又是怎么样子东西,一个一个广讲。这个,我们…

《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