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▪P49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想定)修的。但是,無所有處的這個煩惱是斷掉的。斷了無所有處的煩惱才能夠入非想非非想定,然後再修這個滅盡定。那麼,第一次修的時候,以後其他的定也能修,第一次修,決定要這個非想非非想定才能修。那麼,離開了無所有處的那些煩惱,那麼,他就能夠修想受滅定。這個定裏邊,受、想都不行了。

  這個受、想是突出的。這個依《俱舍》裏,生死的根本就是受、想兩個心所。凡夫是貪著受用,他就造業,受生死。出家人執著這個知見,這麼想心所的問題,鬥爭,這是知見了,都是互相地誹謗,也流落生死了。所以說,這個受、想兩個心所是一個特殊的一個東西。那麼,這裏邊把受想兩個都把它滅掉了。在滅掉受、想所顯的真理,就是所顯的那個一部分的真如,就叫想受滅無爲。

  

  真如無爲

  真如者,理非妄倒故名真如。真簡于妄,如簡于倒,遍計依他如次應知。又曰,真如者,顯實常義。真即是如,如即無爲。

  那麼,最後一個,真如無爲。真如無爲者, 是“理非妄倒故名真如”。什麼叫真如?就是一切法的空性。真如是理,前面是事。在真如的體性裏邊,一切虛妄的、顛倒的都沒有了,這叫真如。

  什麼叫真?“真簡于妄”,不是虛妄的叫真。“如簡于倒”,不是顛倒的叫如。如,就是那個樣子了,如如不動就是像原來那樣子,沒有顛倒的,顛倒就不叫如了。所以說,真如兩個字,就是簡別于妄、倒。真,不是妄;如,不是倒。

  那麼,“遍計依他如次應知”。這個倒、妄都是遍計所執,這個要離開。那麼,所顯的那個真如,是圓成實性。在依他起上邊把這個遍計執除掉了,那留下來就是圓成實性——真如的道理。所以說,又說“真如者,顯實常義”,是真實的、常的,就是圓成實了,就是圓滿的、成就的、實在的。真就是如,這個講就是“六離合釋”了。

  “六離合釋”的講義沒有出來,如果出來呢,現在這個《百法》都講完了,可以把“六離合釋”講一下。那麼,看能不能把它叁門去聯系一下,今天聯系一下,是不是趕出來。趕出來,明天可以講,趕不出來麼,《二十唯識》的時候講。

  真就是如,持業釋,兩個東西是一個。“如即無爲。”那麼,如呢?如如不動,就是無爲法。那麼,就是真如無爲。

  

  上自一切法下至此,乃明百法,以答初何等一切法之問,畢矣。

  “上自一切法下至此,乃明百法。”上面,從我們這個書的開頭,書的開頭是說,他是這麼問的,他說是“如世尊言,一切法無我”,那麼,他就問了“何等一切法?雲何爲無我?”把佛的話分了兩段來闡明。“一切法者略有五種”,從這裏“一切法者”開始,一直到第六個真如無爲,這裏就是講的“一切法”,就是講百法,一切法有一百個法了。“以答初何等一切法之問”,這是在第叁頁的最後一行,“何等一切法”,這個第一個問到此爲止,解答完了。

  

  此下大分,明二無我,以答次問也。

  再下邊第二分了,就是答第二個問題:“雲何爲無我”。“何等一切法”答完了,從心王的八個識一直到最後個六個無爲法,一百個法,就是所謂的一切法。那麼,一切法,所謂一切法講完了,那麼,雲何無我了。下邊講無我了。

  無我

  言無我者,略有二種。 

  

  說沒有我的話,總的說分兩個無我。哪兩個呢?

  

  此標章,下別列。

  “一補特伽羅無我”,“二法無我”。這個講完了呢,《百法明門論》就講完了。前面說的事,後面說的理。前面說宇宙的萬法的事情,最後講唯識的道理。

  那麼,第一個,“補特伽羅無我”。今天第一個講得完。我們想今天下去,是不是把叁門叫他“六離合釋”搞出來。明天把“法無我”、“六離合釋”好了,本來的話明天“法無我”一講,半節課就講完了,沒有事情了,把“六離合釋”講一講,也把一節課湊完一節了。

  那麼,第一個,“補特伽羅無我”。

  

  補特伽羅無我

  一補特伽羅無我。

  梵言補特伽羅,唐言數取趣。謂諸有情數數起惑造業,即爲能取。當來五趣,名爲所趣。雖複數數起惑造業,五趣輪轉,都無主宰,實自在用,故言無我。乃補特伽羅,即無我矣。此所無即我,是爲我空也。彼凡夫等,皆執心外,實有諸法。又執此法有實主宰。此說爲無,無即彼空,無別體也。

  什麼叫補特伽羅?補特伽羅是印度話,那麼,我們“唐言數取趣”,這是漢話,“數取趣”。什麼叫“數取趣”?“謂諸有情數數起惑造業,即爲能取。當來五趣,名爲所趣。雖複數數起惑造業五趣輪轉,都無主宰實自在用,故言無我”。先說什麼叫補特伽羅,然後說補特伽羅無我。

  補特伽羅,我們漢話叫“數取趣”。數數去取那個趣,下邊那個趣——五趣。五趣,我們說六道五趣,中間少個修羅,修羅是六道裏邊有,五趣裏就沒有修羅趣。爲什麼沒有?因爲修羅有幾種:一種屬于天趣的,一種屬于鬼趣的,反正總是在五趣裏邊的。總之,修羅是附在裏邊,沒有獨立開一個趣。那麼,六道就把他個別地安一個道了。這個修羅就是兩趣了,天上有,天趣的有,鬼趣的也有。那麼,所以說,五趣裏邊不獨立立一個修羅趣。他天趣裏邊、鬼趣裏邊已經有修羅了,就不要再安立了。

  那麼,“數取趣”,數數地,就是不斷地去取著那個五趣,就是五趣到處投生了。爲什麼投生的呢?就是造業了。起煩惱造業,他是能取,就是能投生的,就是這兩個東西、因素。所投的趣,就是五趣了。所以“數取趣”,就是我們不斷地造業,不斷地到五趣裏邊流轉生死,叫“數取趣”。

  “謂諸有情數數起惑造業”,就是“數取”,爲什麼取呢?你不斷地造業,不斷地起煩惱,那就要取,就是數數地要取。你不取的話,你就不投生。那個地獄哪個要取了。但是你造了業,起了煩惱造了業之後,你不取也得取了。這個業的因,業感了這個果呢,就像這個磁石吸鐵一樣的,這個力量強了之後,吸,自然就合上去了,不要人去把它按上去的,它自己有這個能力把它吸住了。那麼,地獄的果也是一樣的,地獄的業造好之後,你說“我不要去”,不要去,他也去了。哪個情願到地獄去呢?但是我們在去的時候都不知道的。

  在《俱舍》裏就這麼說,他要下地獄的人,就假設要下熱地獄的,他就感到周身發冷,冷得不可奈,那麼,到處要找火,烤火,就看到一個地方有火,很暖和,他就趕快跑去了,一跑去之後,鐵門一關,暖倒是暖了,但是暖得太暖了,燒起來了,那就是苦不堪言,但是跑不出來了,熱地獄。寒地獄一樣的,就感到熱得不可奈,最好,我們說吃點冷飲,這個冰的地方去跑跑,那就跑到一個地方,都是冰山,很好,很涼快,趕快跑過去乘涼去了,一乘涼的話,凍住了,那也跑不掉了,那就是寒冰地獄了。那麼,這些都是業報所感的。當然也有這個獄卒給你扔到地獄去的,也有,但是一般才去的時候,都是自覺的,自己要去。

  我們說那一個是投豬的,他就是,他自己死掉了還不知道,中陰身在街上晃晃晃晃地在走,他還不知道自己死掉了,結果跑到一家門口,門開啓的,裏邊是男的女的唱歌、拉琴,這個現在說的拉小提琴了什麼了,好象音樂很多、很好聽,他愛好這個五欲之樂,他很愛好的,看到這個門開啓的就頭一伸,伸進去看看,看到裏邊一大桌人在又吃又喝又唱,好得很,心裏很羨慕,羨慕得很呢,裏邊人很慷慨地說:“哎!你進來嘛,參加我們的這個宴會嘛,也好嘛。”“哦”,他說,“你們叫我,找我來,我當然要來了,你們不叫我還想多看一會兒。”就參加他們吃了、喝了,吃了喝了一半,迷糊了,不知道了,眼睛一睜,好了,小豬胎,已經生豬胎裏去了。養出來了,小豬一個。

  那麼,這就是自己要取了,哪個叫你取的了?那個迷掉了,你以爲好,實際上你一個五欲之樂本來也是迷,骨頭、肉、血、膿、大小便,你說好,好麼你去好去,好到後來地獄去了。所以“當來五趣”,這個是能取麼造業了。數數地起惑造業是能取;所投的五個趣,就是所取。“數取趣”就是這個意思,不斷地造業,不斷地流轉五趣。

  “雖複數數起惑造業,五趣輪轉,都……”雖然說你不斷地在起煩惱造業,五趣裏邊受苦,但是有沒有個主宰?沒有。“都無主宰實自在用故”,實在的,一個實在的、一個主宰的、一個自在的,一個作用,就是個“我”了,是沒有的。那麼,什麼呢?業、煩惱、果,這叁個東西,十二因緣,是起惑、造業、感果,就是這個五蘊在裏邊兜圈圈,中間找一個“我”出來,沒有,這叫補特伽羅無我。就是說,我們說有一個常的、自在的、實在的、能夠做主宰的這個東西來流轉嗎?沒有,找不出來,就是五蘊。

  我們說,一切有爲法,這個《五蘊論》就是說把一切有爲法都分析了,只有五個蘊。那麼,我們說一個“我”,當然不是無爲法了,無爲法怎麼會投生呢?有爲法這個“有”就是說一個自在的、一個單一的、能夠實在的、常的、不變的一個“我”,在一切有爲法裏邊找,找遍了,沒有。那就是說外道說的這個常、一、自在的、有主宰的我,離開蘊的,沒有。離開蘊之外,還有個投生的靈魂、上帝了,什麼這個,等等,神我之類的東西,再也找不出來。我們佛把一切法給你分析了,有爲法只有五個蘊,此外都沒有了。

  那麼這五個蘊,離開五蘊之外沒有這個“我”了,五蘊裏邊有沒有“我”?那麼,很簡單的,一般凡夫就執著這個身體是“我”。這個身體是色蘊,色蘊是不是你?色蘊有多少?十一個。十一個裏邊,色法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都是淨色根,不起分別;那麼,這個色境,色境裏邊,就是顯色形色,顯色有多少形色有多少,分了二十五個,聲呢,可意聲,不可意聲等等,執受大種因聲等等,又分了好幾個,聲香味觸又分了好幾個。哪一個是你?如果說都是你,那你有那麼多了,你怎麼叫你呢?一個“我”只是一個的,哪有那麼多的我…

《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