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▪P49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想定)修的。但是,无所有处的这个烦恼是断掉的。断了无所有处的烦恼才能够入非想非非想定,然后再修这个灭尽定。那么,第一次修的时候,以后其他的定也能修,第一次修,决定要这个非想非非想定才能修。那么,离开了无所有处的那些烦恼,那么,他就能够修想受灭定。这个定里边,受、想都不行了。

  这个受、想是突出的。这个依《俱舍》里,生死的根本就是受、想两个心所。凡夫是贪着受用,他就造业,受生死。出家人执着这个知见,这么想心所的问题,斗争,这是知见了,都是互相地诽谤,也流落生死了。所以说,这个受、想两个心所是一个特殊的一个东西。那么,这里边把受想两个都把它灭掉了。在灭掉受、想所显的真理,就是所显的那个一部分的真如,就叫想受灭无为。

  

  真如无为

  真如者,理非妄倒故名真如。真简于妄,如简于倒,遍计依他如次应知。又曰,真如者,显实常义。真即是如,如即无为。

  那么,最后一个,真如无为。真如无为者, 是“理非妄倒故名真如”。什么叫真如?就是一切法的空性。真如是理,前面是事。在真如的体性里边,一切虚妄的、颠倒的都没有了,这叫真如。

  什么叫真?“真简于妄”,不是虚妄的叫真。“如简于倒”,不是颠倒的叫如。如,就是那个样子了,如如不动就是像原来那样子,没有颠倒的,颠倒就不叫如了。所以说,真如两个字,就是简别于妄、倒。真,不是妄;如,不是倒。

  那么,“遍计依他如次应知”。这个倒、妄都是遍计所执,这个要离开。那么,所显的那个真如,是圆成实性。在依他起上边把这个遍计执除掉了,那留下来就是圆成实性——真如的道理。所以说,又说“真如者,显实常义”,是真实的、常的,就是圆成实了,就是圆满的、成就的、实在的。真就是如,这个讲就是“六离合释”了。

  “六离合释”的讲义没有出来,如果出来呢,现在这个《百法》都讲完了,可以把“六离合释”讲一下。那么,看能不能把它三门去联系一下,今天联系一下,是不是赶出来。赶出来,明天可以讲,赶不出来么,《二十唯识》的时候讲。

  真就是如,持业释,两个东西是一个。“如即无为。”那么,如呢?如如不动,就是无为法。那么,就是真如无为。

  

  上自一切法下至此,乃明百法,以答初何等一切法之问,毕矣。

  “上自一切法下至此,乃明百法。”上面,从我们这个书的开头,书的开头是说,他是这么问的,他说是“如世尊言,一切法无我”,那么,他就问了“何等一切法?云何为无我?”把佛的话分了两段来阐明。“一切法者略有五种”,从这里“一切法者”开始,一直到第六个真如无为,这里就是讲的“一切法”,就是讲百法,一切法有一百个法了。“以答初何等一切法之问”,这是在第三页的最后一行,“何等一切法”,这个第一个问到此为止,解答完了。

  

  此下大分,明二无我,以答次问也。

  再下边第二分了,就是答第二个问题:“云何为无我”。“何等一切法”答完了,从心王的八个识一直到最后个六个无为法,一百个法,就是所谓的一切法。那么,一切法,所谓一切法讲完了,那么,云何无我了。下边讲无我了。

  无我

  言无我者,略有二种。 

  

  说没有我的话,总的说分两个无我。哪两个呢?

  

  此标章,下别列。

  “一补特伽罗无我”,“二法无我”。这个讲完了呢,《百法明门论》就讲完了。前面说的事,后面说的理。前面说宇宙的万法的事情,最后讲唯识的道理。

  那么,第一个,“补特伽罗无我”。今天第一个讲得完。我们想今天下去,是不是把三门叫他“六离合释”搞出来。明天把“法无我”、“六离合释”好了,本来的话明天“法无我”一讲,半节课就讲完了,没有事情了,把“六离合释”讲一讲,也把一节课凑完一节了。

  那么,第一个,“补特伽罗无我”。

  

  补特伽罗无我

  一补特伽罗无我。

  梵言补特伽罗,唐言数取趣。谓诸有情数数起惑造业,即为能取。当来五趣,名为所趣。虽复数数起惑造业,五趣轮转,都无主宰,实自在用,故言无我。乃补特伽罗,即无我矣。此所无即我,是为我空也。彼凡夫等,皆执心外,实有诸法。又执此法有实主宰。此说为无,无即彼空,无别体也。

  什么叫补特伽罗?补特伽罗是印度话,那么,我们“唐言数取趣”,这是汉话,“数取趣”。什么叫“数取趣”?“谓诸有情数数起惑造业,即为能取。当来五趣,名为所趣。虽复数数起惑造业五趣轮转,都无主宰实自在用,故言无我”。先说什么叫补特伽罗,然后说补特伽罗无我。

  补特伽罗,我们汉话叫“数取趣”。数数去取那个趣,下边那个趣——五趣。五趣,我们说六道五趣,中间少个修罗,修罗是六道里边有,五趣里就没有修罗趣。为什么没有?因为修罗有几种:一种属于天趣的,一种属于鬼趣的,反正总是在五趣里边的。总之,修罗是附在里边,没有独立开一个趣。那么,六道就把他个别地安一个道了。这个修罗就是两趣了,天上有,天趣的有,鬼趣的也有。那么,所以说,五趣里边不独立立一个修罗趣。他天趣里边、鬼趣里边已经有修罗了,就不要再安立了。

  那么,“数取趣”,数数地,就是不断地去取着那个五趣,就是五趣到处投生了。为什么投生的呢?就是造业了。起烦恼造业,他是能取,就是能投生的,就是这两个东西、因素。所投的趣,就是五趣了。所以“数取趣”,就是我们不断地造业,不断地到五趣里边流转生死,叫“数取趣”。

  “谓诸有情数数起惑造业”,就是“数取”,为什么取呢?你不断地造业,不断地起烦恼,那就要取,就是数数地要取。你不取的话,你就不投生。那个地狱哪个要取了。但是你造了业,起了烦恼造了业之后,你不取也得取了。这个业的因,业感了这个果呢,就像这个磁石吸铁一样的,这个力量强了之后,吸,自然就合上去了,不要人去把它按上去的,它自己有这个能力把它吸住了。那么,地狱的果也是一样的,地狱的业造好之后,你说“我不要去”,不要去,他也去了。哪个情愿到地狱去呢?但是我们在去的时候都不知道的。

  在《俱舍》里就这么说,他要下地狱的人,就假设要下热地狱的,他就感到周身发冷,冷得不可奈,那么,到处要找火,烤火,就看到一个地方有火,很暖和,他就赶快跑去了,一跑去之后,铁门一关,暖倒是暖了,但是暖得太暖了,烧起来了,那就是苦不堪言,但是跑不出来了,热地狱。寒地狱一样的,就感到热得不可奈,最好,我们说吃点冷饮,这个冰的地方去跑跑,那就跑到一个地方,都是冰山,很好,很凉快,赶快跑过去乘凉去了,一乘凉的话,冻住了,那也跑不掉了,那就是寒冰地狱了。那么,这些都是业报所感的。当然也有这个狱卒给你扔到地狱去的,也有,但是一般才去的时候,都是自觉的,自己要去。

  我们说那一个是投猪的,他就是,他自己死掉了还不知道,中阴身在街上晃晃晃晃地在走,他还不知道自己死掉了,结果跑到一家门口,门开启的,里边是男的女的唱歌、拉琴,这个现在说的拉小提琴了什么了,好象音乐很多、很好听,他爱好这个五欲之乐,他很爱好的,看到这个门开启的就头一伸,伸进去看看,看到里边一大桌人在又吃又喝又唱,好得很,心里很羡慕,羡慕得很呢,里边人很慷慨地说:“哎!你进来嘛,参加我们的这个宴会嘛,也好嘛。”“哦”,他说,“你们叫我,找我来,我当然要来了,你们不叫我还想多看一会儿。”就参加他们吃了、喝了,吃了喝了一半,迷糊了,不知道了,眼睛一睁,好了,小猪胎,已经生猪胎里去了。养出来了,小猪一个。

  那么,这就是自己要取了,哪个叫你取的了?那个迷掉了,你以为好,实际上你一个五欲之乐本来也是迷,骨头、肉、血、脓、大小便,你说好,好么你去好去,好到后来地狱去了。所以“当来五趣”,这个是能取么造业了。数数地起惑造业是能取;所投的五个趣,就是所取。“数取趣”就是这个意思,不断地造业,不断地流转五趣。

  “虽复数数起惑造业,五趣轮转,都……”虽然说你不断地在起烦恼造业,五趣里边受苦,但是有没有个主宰?没有。“都无主宰实自在用故”,实在的,一个实在的、一个主宰的、一个自在的,一个作用,就是个“我”了,是没有的。那么,什么呢?业、烦恼、果,这三个东西,十二因缘,是起惑、造业、感果,就是这个五蕴在里边兜圈圈,中间找一个“我”出来,没有,这叫补特伽罗无我。就是说,我们说有一个常的、自在的、实在的、能够做主宰的这个东西来流转吗?没有,找不出来,就是五蕴。

  我们说,一切有为法,这个《五蕴论》就是说把一切有为法都分析了,只有五个蕴。那么,我们说一个“我”,当然不是无为法了,无为法怎么会投生呢?有为法这个“有”就是说一个自在的、一个单一的、能够实在的、常的、不变的一个“我”,在一切有为法里边找,找遍了,没有。那就是说外道说的这个常、一、自在的、有主宰的我,离开蕴的,没有。离开蕴之外,还有个投生的灵魂、上帝了,什么这个,等等,神我之类的东西,再也找不出来。我们佛把一切法给你分析了,有为法只有五个蕴,此外都没有了。

  那么这五个蕴,离开五蕴之外没有这个“我”了,五蕴里边有没有“我”?那么,很简单的,一般凡夫就执着这个身体是“我”。这个身体是色蕴,色蕴是不是你?色蕴有多少?十一个。十一个里边,色法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都是净色根,不起分别;那么,这个色境,色境里边,就是显色形色,显色有多少形色有多少,分了二十五个,声呢,可意声,不可意声等等,执受大种因声等等,又分了好几个,声香味触又分了好几个。哪一个是你?如果说都是你,那你有那么多了,你怎么叫你呢?一个“我”只是一个的,哪有那么多的我…

《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