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▪P5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那麼,他就要追了,生死的因是什麼?

  “由求其本,便于薩迦耶見或曰無明,爲受生死根本之理。須由至心引生定解,發生真實斷彼欲樂。”那麼,生死的因在哪裏?流轉生死的體就是我,這個“我”是怎麼産生的?薩迦耶見,就是我們前面講的根本煩惱裏邊的五個不正見的薩迦耶見,第一個,“我、我所”見,有了這個見就把五蘊執了是個我,那麼,就流轉生死了,所以真正生死的因就在這個上邊。

  我們很多人說:“生死因是貪,生死因是瞋、癡。”固然這是因,但是你沒有薩迦耶見,沒有這個“我”,貪什麼?我都沒有了,哪個來貪呢?就不會起貪了。我們所以有貪瞋癡,都是因爲有“我”,順我的我就貪,違背我的我要瞋,對我不相幹的我就癡,不去管它,那麼,這是根子還在“我”上邊,我執大魔了。我執大魔是什麼産生的?“我”有沒有的?“我”沒有的。那麼,這個“我”哪裏來的?薩迦耶見來的,薩迦耶見把本來不是我的東西執了是一個我。

  所以說,生死的根本就在薩迦耶見,這個要智慧追求的,你說:“我,薩迦耶見是生死根本。”爲什麼是生死根本,我問你一句,你恐怕又將了軍,不知道了,這個要真正明確了生死的因是薩迦耶見,然後你才把根子找到了,根子找到了才能解決問題,就是說,把敵人找到了,那麼,把它消滅了,生死就解脫了,那就要斷薩迦耶見。所以說,這個薩迦耶見,或者就是無明,無明跟薩迦耶見兩個東西,薩迦耶見從無明産生的,所以兩個東西也可以當它一個看。我們追求了半天,就發現這個薩迦耶見是生死的根本。

  但是我們要說一句話,如果沒有佛的教,我們哪一個能追溯到生死根本是薩迦耶見?沒有可能的,沒有佛教的話,是有情自己無師自悟薩迦耶見的話,不可能的。外道入了那麼深的定,非想非非想定,什麼什麼定,無所有處定等等,但是他薩迦耶見是生死根本他永遠是追不到,他總認爲是什麼想是生死根本,什麼是生死根本,他把那個斷了就認爲是解決問題了。非想非非想天,他認爲有個心要起惡念頭,造罪是生死根本,我把這個心滅掉,他當然是沒有造罪了,但是滅掉之後,沒有心了不是……,無色界身體沒有了,非想非非想是無色界,身體已經沒有了。身體是苦本,這個老子也說的“我有大患,謂我有身”。

  我們想一想身體,你說你長得再好,你所有的病都在你身體上生的,你哪一部分身有一個器官,就有那個器官的病,好不好?不好。一切過患都身體來的,你要吃飯就是爲了你個身體,你要享受就是爲你個身體,所以,實際上說,就是老子、莊子那些,哲學家也知道身體不是好東西。

  那麼,他們的外道也知道這個,修無色界的定把身體滅掉了,該是好了吧?還有個心,心還要造罪,造了罪還要流轉生死,他又把心要滅到非想非非想天,真正滅掉了,他想又斷滅了,他害怕,又留一點點,“若沈若浮”,“非想”,“想”沒有了,“非非想”,還有一點點“想”、一點點心,這個外道認爲這個解決了。全部斷掉了,那就是沒有了,斷滅掉了,那麼,有了也不對了,就要造罪,身體沒有了,心也若有若無的樣子,“非想非非想”,那就該解決了吧?解決不了,你沒有把整根子拿到了,這個薩迦耶見沒有拿到,解決不了問題。所以說一定要依佛的教言,知道我們生死根本是薩迦耶見,薩迦耶見執了個“我”。薩迦耶見滅掉了,這個“我”也就不存在了,那你生死就不會再流轉了。

  那麼,這個就是說生死根本是薩迦耶見,這個要引生定解,決定如此、不可轉移的心要生起來。有的人說,佛這麼說,到底是不是那回事?還不敢相信,這個說不行,一定要引生定解,不可轉移地理解。而且知道它是根本的話,要發出真正的意樂心,要斷它,把薩迦耶見斷掉,這麼一層一層來了。但是說,你要見薩迦耶見,你要滅掉薩迦耶見,第一個你知道薩迦耶見是生死根本,再一個你要滅掉薩迦耶見,離不開智慧,沒有智慧見也見不到,滅更滅不了,所以說,必定要發生智慧。

  這個智慧,什麼?要通達薩迦耶見所執的那個“我”是沒有的,沒有這個智慧,你還認爲薩迦耶見的“我”是有的。我們俱生的我執都有,你說碰他一下,他說“你不要打我”,這個都是個“我”,都有,哪怕你就是個……,我們說有一個故事,他,一個人,他自殺,跳井,跳井自殺,該是他已經心已經決定要死了了,但是人家把他救起來之後,看見他把那個井的邊的草拉得很緊,就是說他雖然自己一個主觀意識要自殺,他俱生我執的心,潛意識裏邊的心還要求生存,還要把這個草抓得很緊,就是想抓住不要死掉了。所以,這個真正的我執是與生俱有的,你要把這個東西滅掉的話,一定要把薩迦耶見滅掉,看到薩迦耶見的所執的“我”是沒有它個東西的,那麼,你才能夠解決問題。所以說你必定要有個智慧,要看到這個所執的“我”是沒有的,那麼,要破除這個“我”。

  那麼,怎麼破呢?要靠智慧,“次依教理觀察其我,有則有害,能成其無而獲定解”。那麼從佛的教理上去推測這個“我”,去觀察這個“我”,有“我”的話,有大害,生死流轉,受各式各樣的苦;那麼,沒有“我”才能解脫。那麼,如何得到沒有“我”呢?從教理上去推求,那就是離蘊的“我”有沒有,即蘊的“我”有沒有,等等,各方面去理解。那麼,在《廣論》裏邊就很多了,很多的觀的無我的方法,介紹了很多,當然我們現在不是講《廣論》,不能介紹全部的,但是,原則性要知道,一定要把智慧去看這個“我”,得到決定的理解:沒有的!從教理上得到定解,是沒有這個“我”的,你如果教理說還得不到這個定解的話,將來證也證不到的。

  所以說,有的人說“我要求了生死,但是我不要學教”,你不要學教你怎麼能知道生死的根在哪裏?生死根是我執,你不知道,如何斷這個我執,你怎麼又會去斷得了?所以說,沒有教的智慧的引導,我們是一無所能的,要了生死是空話,根本是做不到的,所以說是非學不可!我一開頭也就說《俱舍論》的“若離擇法定無余,能滅諸惑勝方便,由惑世間漂有海,因此傳佛說對法”,你離開了阿毗達磨這些修法,你要斷煩惱的方法是沒有的。那麼,煩惱不斷,煩惱的作用什麼?流轉生死,那你流轉生死,要出離生死也是不可能的,所以說,你想了生死而不想學法,這是南轅北轍,是永遠做不到的,達不到目的的。

  所以說,害怕學教的話,你就是害怕了生死。所以這個話不是我說的,是佛說的,《廣論》裏邊宗喀巴大師也這麼說的,你沒有智慧,沒有去通達教理,要斷生死是沒有這個可能性的。那麼,你要求解脫,所以說,要求解脫的人,不要說成菩提,你要解脫生死的話,你要學教,知道“我”是沒有的,這個是不能少的方便,你如果在教上不能夠把無我的道理搞清楚,你是要解脫是沒有辦法的。

  

  如是于我我所無少自性獲定見已,由修此義而得法身。

  如《明顯句論》雲:“若諸煩惱、業、身、作者及諸果報,此等一切皆非真實,然如尋香城等惑諸愚夫,實非真實現真實相。又于此中何爲真實,于真實義雲何悟入耶?茲當宣說,由內外法不可得故,則于內外永盡一切種我我所執,是爲此中真實性義。悟入真實者,慧見無余煩惱過,皆從薩迦耶見生,通達我爲此緣境,故瑜伽師當滅我,此等應從《入中論》求。”

  又雲:“修觀行者,若于真實起悟入欲,而欲無余永斷煩惱及諸過失,應如是觀何者爲此生死之本。彼若如是正觀察已,則見生死以薩迦耶見而爲其本。又見我是薩迦耶見所緣境界,由我不可得故,則能斷除薩迦耶見。由斷彼故,永斷煩惱及諸過失。故于最初唯應于我谛審觀察,何爲我執所緣之境,何等名我。”

  “如是于我我所無少自性獲定見已,由修此義而得法身。”那麼,你先把“我”、“我所”的一點自性也沒有,這個道理肯定了,不但是沒有自性,連一點點小的小的自性都沒有,幹幹淨淨的——無自性,這個道理得到定見,這個知見正了,然後到定中去修這個,然後得到的,所證到的,就是無我。如果你的見解沒有定,沒有得到定解,那麼,你即使入了最深的定,你所證到的也是個不解決問題的一個猶豫不決的一個空,了不了生死的。所以說,要了生死的話,非要從教理上得了定解,然後依這個定解去修,在定中得了力量之後,然後,一切法空的道理才證得到。

  你如果想越級,不通過這個,“這個很困難,我天然根基鈍,我學不來”,學不來你就不要了生死了。了生死本來一個大事情,比我們世間上的事情都要偉大得多的事情,你想輕而易舉地、不動腦筋地去了了,哪有那麼容易的事情呢?你說:“我念佛,我到西方去不是了了嗎?橫超生死,不是一樣嗎?”你到西方去你就不修了?那麼,爲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樹裏邊、鳥裏邊,都要念佛、念法、念僧,要講七覺支分、八聖道分,要宣傳這些教義幹啥?你不要修了麼,這個白白地宣,白白地宣傳這些,那阿彌陀佛要不要教你了,觀音菩薩要不要教了,你解決問題了就不要教了?沒有解決的。你到那邊去僅僅是凡聖同居土,並沒有真正地證到聖者,證到聖者之後才能夠——慢慢地說了生死的話——你暫時在阿彌陀佛國家裏邊壽命很長,也不受苦,就是這樣子說的,叁惡道是不去了,那麼,你真正要了呢,還得要在西方好好去修的。

  所以說,這個是原則性的東西,不管你東方也好,西方也好,都是一樣的。所以說,六祖大師說,東方人有罪跑西方去,西方人有罪跑哪裏去呢?這個意思就是說東方西方都離不開修,你想不修,逃避是逃避不了的,並不是說西方不好,西方是好的,但是西方去並不是不修了,大家都知道的,見了西方之後,見了彌陀,親近彌陀還要去學法,觀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都要教,最後證到無生法忍,才能回到娑婆廣度衆生。這個是生淨土的人都是這樣子說的,哪有說去了不修的…

《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