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▪P5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話呢?那麼,你說:“我一定要到阿彌陀佛見了再修,我現在不修。”那何必呢?你現在空在那裏幹啥呢?所以,這個原則性東西是不可違越的,決定是這麼一個順序。那麼這樣子,所以說,一定要把教要學好。

  你說:“我要學,但是我學不進。”學不進你種個種子也好,總比你不學好得多,你拿起鋪蓋跑掉了,種子也沒有,你沒有那個種子,你下輩子還是空的,下輩子碰到人家講經你還是個不懂,不懂又跑掉,又沒有種子,又不懂,好容易得個人身,被你這麼樣子一磨磨折了,你要以後人身得不到了,你再怎麼去求解脫?那就沒有機會了,所以,得了人身之後不要浪費這個人身,即使你說我笨,笨你種種子下去。笨跟那個利、聰明,是哪裏來的?種子,善根多少的關系。你種子永遠不要,善根不去培養,永遠是笨,你既現在笨,你好好地下種子,培養善根,下輩子,再後下輩子就聰明起來了,哪有自性呢?笨沒有笨的自性,聰明也沒有聰明自性,都是自己努力來的。

  那麼,這就是說,要見空性,決定要如此。那麼,到底先見什麼空性呢?人我,法我哪一個下手?我們說:“大乘要法無我,當然法無我下手。”我們看看《入中論》,這是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引《入中論》的話,“由內外法不可得故,則于內外永盡一切種我我所執”,是這個,證到的實性就是這個東西。

  那麼,我們要“悟入真實”,就是悟入空性,“慧見無余煩惱過,皆從薩迦耶見生,通達我爲此緣境,故瑜伽師當滅我”,這是《入中論》的話17。他說,這個智慧看到煩惱的無量無邊的過失,這些過失從哪裏來的?根子——薩迦耶見,我執生的,要有我執就流露出各式各樣的煩惱,這個煩惱把我們到生死受苦了,那麼,這根子是薩迦耶見。“通達我爲此緣境”,那麼薩迦耶見緣的什麼東西呢?緣的是“我”,他執了一個“我”,這個“我”,所執的“我”是有沒有的呢?沒有的。所以說,“故瑜伽師當滅我”。

  所以說,修行的人要證到實性的話,先從破我執下手,這個也有次第的。這個,固然大乘是要證一切法空性,但是要從破補特伽羅我執下手,這是《入中論》的一個頌,他引這個頌。那麼,從這裏邊我們看到,我們不要是超越地、沒有一個原則性地說“我要了生死,我要證空性”,不現實的,證空性、了生死都要從有爲法上、解脫道上去走才能得到的。所以說,我們要回複到這句話,希望大家也要跟我一樣記住,碰到的時候就會冒出來這個話,“先得法住智,後得涅槃智”,你要涅槃智——就是一切法空性智慧,你要得到涅槃的智、法空的智慧,先要得法住智,一切法緣起的智慧,就是說百法,是什麼叫什麼,什麼叫什麼,這些智慧先要得到了,一切法的智慧、緣生的智慧、法的智慧有了,一切法無自性的空性智慧才能生出來,前面那個沒有,後邊也就沒有,這是因果相連的。那麼,這是龍樹菩薩的話。龍樹菩薩是佛授了記的,解空第一的一個專門弘揚性宗的一個聖者。那麼,我們一個次第決定要按了這個次第走。

  你說:“我不要學法,一切法本來是空的,我學它幹什麼呢?學了半天都空掉了,我白學了。”不會白學的,你如果一切法不學的話,你就根本就空不了,你要把一切法空,你就把這一切法知道,哪一個法不知道,哪個法你就空不了。所以說,氣功師他盡管是空空空,你這個佛教的法你根本知道幾個法?你知道的都是錯誤的,世間的眼光的煩惱的心理看的一些世界,你怎麼空得了?佛教的這個緣起的一些法的樣子都沒有,你怎麼能空呢?

  我們再回到《心經》,“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”,要照見五蘊,五蘊的法,然後再照見它空,兩個程式,並不是說照見五蘊皆空,一切法都空,好了,這個話哪個會說,我也會說,但我空了沒有,你打我一下,我還難過得很,我肚子一天不吃飯,我就是受不了,那個人空不了的,你這個什麼一切法空,你那是說吹牛的話,你要真正證到這個一切法空,那才是真的話,這是真正證到了。

  那麼,所以說,你要證到一切法空,並不是說大話可以解決問題的,要從實踐上做。實踐的做先要理論的基礎,理論基礎就是把一切法空的道理知道,而且確確實實地、明明白白地真正一點也不錯地知道之後,才能有這個希望證到不錯的空性,你有一點錯,證的空性是錯的,這個話在《廣論》裏邊也發揮得很多,也在“毗缽舍那”裏邊發揮的。就是說我們要證空性,先要了解空性,你如何了解的空性,證到的就是如何樣子的空性,如果你了解的空性是偏的,那證的是偏空,了解的空性是倒的,那就是惡趣空之類的,就是烏七八糟的空,什麼都不管了,五戒也不要了,出家也不要出家了,什麼都“一切法空”,“只要就空就對了”,那麼,到地獄去,你空去吧,你到了地獄你看你空不空得了?即使你說你地獄你能看空,你也不是真的空,有的外道,他可以就什麼苦行能受,他咬了牙齒受,你要到地獄去咬牙齒去受去了,這也不叫證空性了。真正空性,你沒有真正的知見是證不到的。所以說,我們是歸根到底佛法不學是不行的。

  “那麼,禅宗怎麼的了?他不學的。”他這輩子沒有學,他前輩子已學了,你知道沒有?如果他前輩子什麼都沒有,沒有一點善根的話,再大的祖師用機鋒來給他教的話,教不出來的,善根都沒有,一闡提,你怎麼證,怎能成叁乘聖者呢?我們前一天講的,叁乘五性,你屬于沒有善根的,就是沒有無漏種子的闡提種性,你怎麼會開悟呢?不會的。你的禅宗的說法一般都是大善根的人,大家也知道是利根的人,學法學了很多,善根積了很厚的人,才一個機鋒才開了悟的。你不要以爲賺便宜了,我只要就蒲團去坐好了,那麼,外道坐了那麼多年,他怎麼還開不了悟?他的定也很深了,爲什麼他開不了悟?沒有善根。

  

  學法首要知見正

  所以,我們說,學到這裏就是講一切法無我,它的來源也要知道一下,一定要從學而來,從文字般若再到觀照般若(就是修定),定中得來的智慧,證到的才是實相般若,所以這個一連串是離不開文字的。如果我們想離開文字、離開教,而中間賺個便宜,突然這麼一坐就開悟了,“這個叁藏十二部多得很,我學它幹啥呢?我只要一開悟我都懂了”,這個話很天真,他說你一開悟,你怎麼開呢?你叁藏十二部都沒有學過,見也沒見過,碰也沒碰過,你個悟從何而來呢?沒有無緣無故的果,一切果都是從因緣和合而生的,那你因緣的因都沒有、緣都沒有,果從何來呢?這是不學的人經常要執著的一個錯誤的見。

  我也聽到很多人了,“你們學教學得辛辛苦苦,都學了半天可能還是文字障,執著了,就解脫不了了,倒不如我一個字不識,一個經也不看,我開了悟之後比你高明地多,我什麼都通了,你還什麼都不行。”這個說話,是古代祖師是有這樣的人,他是前輩子的善根非常深厚了,才能夠達到的,你說善根都不要學的、不要積累的,那你要這個果來,恐怕是不可能的。我們再看看六祖大師,固然一個字不識,但是你想想看,人家念《金剛經》“應無所住而生其心”,他就悟了,我們會不會悟?沒有。從來對佛教毫無認識的人,聽了這一句話,說開悟了,恐怕做不到的。他前輩子把這個問題,已經是考慮很成熟了,這樣子一針見血就破了。

  還有一個我們這個比喻,經常用的,“畫龍點睛”。龍畫好了之後,那個是畫得很像了,眼睛一點,飛起來了,那麼,這是神得很,古代有這個寓言的,有這個事情。那麼,我們說這個點睛,眼睛一點有那麼好的效果,我龍也不畫,只要畫一個眼睛,你飛什麼?你想想看,你飛什麼?人家龍都畫好了,逼真的一個龍身體全部具備了,就差一個眼睛,一點就飛了,這個六祖大師就這樣的,一點飛了,開悟了。你呢?龍的什麼的一筆都沒有下手,你眼睛再畫吧,就是來佛親自給你畫個眼睛,我看你怎麼飛呢?也飛不起來了。

  所以說學法不要賺便宜的心,怕辛苦,而要得到最高的果,這個本身這個就不合邏輯的,世間上沒有不辛苦而得到非常圓滿的果的,你要做個生意要賺錢,你得還要不睡覺,去到處聽行情,什麼東西,發不發財還成問題,有的時候還破産的還有,他很辛苦,還是破産的。有的是他是過去有布施供養的福報的,他很辛苦,發財了,但是離開辛苦,我天然地坐在那裏不動,伊個財又從何而來?

  有很多人講因果講錯的,不該死的就絕對不會死的,要死的你再逃避也逃避不了的,這個話是對的,但是用死了。那麼,你不該死不會死的,我何必燒飯呢?我不會死的,我不吃飯也不會死的,好,你試試看,你不吃飯,叁天不吃飯,你看你怎麼樣。所以,這個把因果講得太死了,又是一個毛病。

  所以說,我們講因果,一定不要執得死,有的人說:“有病,會該好的就會好的,不要看醫生的”,那麼,這個又不對頭了,也是不吃飯一樣的,佛說的有病則親近醫生,要近醫藥,有疾要親近醫藥,佛也告訴我們的,有病的話要去找醫生要吃藥,沒有教你說:“有病,反正我命是長的,我不吃藥也會活的,也不有關系的”,那麼,你試試看。

  還有一些人執著:“吃什麼藥呢?我念《藥師經》好了,念《藥師經》一念就好了。”這個對不對頭?你們想想看,《藥師經》念了之後可以治病,對,這是說我們醫藥的法沒有了,無憑無藥,無醫無藥,這個情況之下,你求佛,好好求,有效。但是你說你有醫有藥,什麼都具備的,錢也有,舍不得用錢,“我念《藥師經》,我病就好了”。你這個心,發心就不對,你要求《藥師經》爲你服務,你自己省錢,你想想你的效果會不會好?發心不好,果也不會太好。我們說《藥師經》在無可奈何之情況之下,《藥師經》,一心地追求《藥師經》的話,藥師佛,求,會有效果,但是你有錢不去看病,叁心二意地念《藥師經》,看你的效果又如何?

  所以說,我們在講因果…

《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