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▪P5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话呢?那么,你说:“我一定要到阿弥陀佛见了再修,我现在不修。”那何必呢?你现在空在那里干啥呢?所以,这个原则性东西是不可违越的,决定是这么一个顺序。那么这样子,所以说,一定要把教要学好。

  你说:“我要学,但是我学不进。”学不进你种个种子也好,总比你不学好得多,你拿起铺盖跑掉了,种子也没有,你没有那个种子,你下辈子还是空的,下辈子碰到人家讲经你还是个不懂,不懂又跑掉,又没有种子,又不懂,好容易得个人身,被你这么样子一磨磨折了,你要以后人身得不到了,你再怎么去求解脱?那就没有机会了,所以,得了人身之后不要浪费这个人身,即使你说我笨,笨你种种子下去。笨跟那个利、聪明,是哪里来的?种子,善根多少的关系。你种子永远不要,善根不去培养,永远是笨,你既现在笨,你好好地下种子,培养善根,下辈子,再后下辈子就聪明起来了,哪有自性呢?笨没有笨的自性,聪明也没有聪明自性,都是自己努力来的。

  那么,这就是说,要见空性,决定要如此。那么,到底先见什么空性呢?人我,法我哪一个下手?我们说:“大乘要法无我,当然法无我下手。”我们看看《入中论》,这是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引《入中论》的话,“由内外法不可得故,则于内外永尽一切种我我所执”,是这个,证到的实性就是这个东西。

  那么,我们要“悟入真实”,就是悟入空性,“慧见无余烦恼过,皆从萨迦耶见生,通达我为此缘境,故瑜伽师当灭我”,这是《入中论》的话17。他说,这个智慧看到烦恼的无量无边的过失,这些过失从哪里来的?根子——萨迦耶见,我执生的,要有我执就流露出各式各样的烦恼,这个烦恼把我们到生死受苦了,那么,这根子是萨迦耶见。“通达我为此缘境”,那么萨迦耶见缘的什么东西呢?缘的是“我”,他执了一个“我”,这个“我”,所执的“我”是有没有的呢?没有的。所以说,“故瑜伽师当灭我”。

  所以说,修行的人要证到实性的话,先从破我执下手,这个也有次第的。这个,固然大乘是要证一切法空性,但是要从破补特伽罗我执下手,这是《入中论》的一个颂,他引这个颂。那么,从这里边我们看到,我们不要是超越地、没有一个原则性地说“我要了生死,我要证空性”,不现实的,证空性、了生死都要从有为法上、解脱道上去走才能得到的。所以说,我们要回复到这句话,希望大家也要跟我一样记住,碰到的时候就会冒出来这个话,“先得法住智,后得涅槃智”,你要涅槃智——就是一切法空性智慧,你要得到涅槃的智、法空的智慧,先要得法住智,一切法缘起的智慧,就是说百法,是什么叫什么,什么叫什么,这些智慧先要得到了,一切法的智慧、缘生的智慧、法的智慧有了,一切法无自性的空性智慧才能生出来,前面那个没有,后边也就没有,这是因果相连的。那么,这是龙树菩萨的话。龙树菩萨是佛授了记的,解空第一的一个专门弘扬性宗的一个圣者。那么,我们一个次第决定要按了这个次第走。

  你说:“我不要学法,一切法本来是空的,我学它干什么呢?学了半天都空掉了,我白学了。”不会白学的,你如果一切法不学的话,你就根本就空不了,你要把一切法空,你就把这一切法知道,哪一个法不知道,哪个法你就空不了。所以说,气功师他尽管是空空空,你这个佛教的法你根本知道几个法?你知道的都是错误的,世间的眼光的烦恼的心理看的一些世界,你怎么空得了?佛教的这个缘起的一些法的样子都没有,你怎么能空呢?

  我们再回到《心经》,“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”,要照见五蕴,五蕴的法,然后再照见它空,两个程式,并不是说照见五蕴皆空,一切法都空,好了,这个话哪个会说,我也会说,但我空了没有,你打我一下,我还难过得很,我肚子一天不吃饭,我就是受不了,那个人空不了的,你这个什么一切法空,你那是说吹牛的话,你要真正证到这个一切法空,那才是真的话,这是真正证到了。

  那么,所以说,你要证到一切法空,并不是说大话可以解决问题的,要从实践上做。实践的做先要理论的基础,理论基础就是把一切法空的道理知道,而且确确实实地、明明白白地真正一点也不错地知道之后,才能有这个希望证到不错的空性,你有一点错,证的空性是错的,这个话在《广论》里边也发挥得很多,也在“毗钵舍那”里边发挥的。就是说我们要证空性,先要了解空性,你如何了解的空性,证到的就是如何样子的空性,如果你了解的空性是偏的,那证的是偏空,了解的空性是倒的,那就是恶趣空之类的,就是乌七八糟的空,什么都不管了,五戒也不要了,出家也不要出家了,什么都“一切法空”,“只要就空就对了”,那么,到地狱去,你空去吧,你到了地狱你看你空不空得了?即使你说你地狱你能看空,你也不是真的空,有的外道,他可以就什么苦行能受,他咬了牙齿受,你要到地狱去咬牙齿去受去了,这也不叫证空性了。真正空性,你没有真正的知见是证不到的。所以说,我们是归根到底佛法不学是不行的。

  “那么,禅宗怎么的了?他不学的。”他这辈子没有学,他前辈子已学了,你知道没有?如果他前辈子什么都没有,没有一点善根的话,再大的祖师用机锋来给他教的话,教不出来的,善根都没有,一阐提,你怎么证,怎能成三乘圣者呢?我们前一天讲的,三乘五性,你属于没有善根的,就是没有无漏种子的阐提种性,你怎么会开悟呢?不会的。你的禅宗的说法一般都是大善根的人,大家也知道是利根的人,学法学了很多,善根积了很厚的人,才一个机锋才开了悟的。你不要以为赚便宜了,我只要就蒲团去坐好了,那么,外道坐了那么多年,他怎么还开不了悟?他的定也很深了,为什么他开不了悟?没有善根。

  

  学法首要知见正

  所以,我们说,学到这里就是讲一切法无我,它的来源也要知道一下,一定要从学而来,从文字般若再到观照般若(就是修定),定中得来的智慧,证到的才是实相般若,所以这个一连串是离不开文字的。如果我们想离开文字、离开教,而中间赚个便宜,突然这么一坐就开悟了,“这个三藏十二部多得很,我学它干啥呢?我只要一开悟我都懂了”,这个话很天真,他说你一开悟,你怎么开呢?你三藏十二部都没有学过,见也没见过,碰也没碰过,你个悟从何而来呢?没有无缘无故的果,一切果都是从因缘和合而生的,那你因缘的因都没有、缘都没有,果从何来呢?这是不学的人经常要执着的一个错误的见。

  我也听到很多人了,“你们学教学得辛辛苦苦,都学了半天可能还是文字障,执着了,就解脱不了了,倒不如我一个字不识,一个经也不看,我开了悟之后比你高明地多,我什么都通了,你还什么都不行。”这个说话,是古代祖师是有这样的人,他是前辈子的善根非常深厚了,才能够达到的,你说善根都不要学的、不要积累的,那你要这个果来,恐怕是不可能的。我们再看看六祖大师,固然一个字不识,但是你想想看,人家念《金刚经》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他就悟了,我们会不会悟?没有。从来对佛教毫无认识的人,听了这一句话,说开悟了,恐怕做不到的。他前辈子把这个问题,已经是考虑很成熟了,这样子一针见血就破了。

  还有一个我们这个比喻,经常用的,“画龙点睛”。龙画好了之后,那个是画得很像了,眼睛一点,飞起来了,那么,这是神得很,古代有这个寓言的,有这个事情。那么,我们说这个点睛,眼睛一点有那么好的效果,我龙也不画,只要画一个眼睛,你飞什么?你想想看,你飞什么?人家龙都画好了,逼真的一个龙身体全部具备了,就差一个眼睛,一点就飞了,这个六祖大师就这样的,一点飞了,开悟了。你呢?龙的什么的一笔都没有下手,你眼睛再画吧,就是来佛亲自给你画个眼睛,我看你怎么飞呢?也飞不起来了。

  所以说学法不要赚便宜的心,怕辛苦,而要得到最高的果,这个本身这个就不合逻辑的,世间上没有不辛苦而得到非常圆满的果的,你要做个生意要赚钱,你得还要不睡觉,去到处听行情,什么东西,发不发财还成问题,有的时候还破产的还有,他很辛苦,还是破产的。有的是他是过去有布施供养的福报的,他很辛苦,发财了,但是离开辛苦,我天然地坐在那里不动,伊个财又从何而来?

  有很多人讲因果讲错的,不该死的就绝对不会死的,要死的你再逃避也逃避不了的,这个话是对的,但是用死了。那么,你不该死不会死的,我何必烧饭呢?我不会死的,我不吃饭也不会死的,好,你试试看,你不吃饭,三天不吃饭,你看你怎么样。所以,这个把因果讲得太死了,又是一个毛病。

  所以说,我们讲因果,一定不要执得死,有的人说:“有病,会该好的就会好的,不要看医生的”,那么,这个又不对头了,也是不吃饭一样的,佛说的有病则亲近医生,要近医药,有疾要亲近医药,佛也告诉我们的,有病的话要去找医生要吃药,没有教你说:“有病,反正我命是长的,我不吃药也会活的,也不有关系的”,那么,你试试看。

  还有一些人执着:“吃什么药呢?我念《药师经》好了,念《药师经》一念就好了。”这个对不对头?你们想想看,《药师经》念了之后可以治病,对,这是说我们医药的法没有了,无凭无药,无医无药,这个情况之下,你求佛,好好求,有效。但是你说你有医有药,什么都具备的,钱也有,舍不得用钱,“我念《药师经》,我病就好了”。你这个心,发心就不对,你要求《药师经》为你服务,你自己省钱,你想想你的效果会不会好?发心不好,果也不会太好。我们说《药师经》在无可奈何之情况之下,《药师经》,一心地追求《药师经》的话,药师佛,求,会有效果,但是你有钱不去看病,三心二意地念《药师经》,看你的效果又如何?

  所以说,我们在讲因果…

《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