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頌疏作業題▪P6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位,於一谛中減叁行相,何故仍修彼谛四行相?

  83. 於上下八谛叁十二行相中,雲何留苦下一行相?

  84. 苦下一行相,爲留何行?

  85. 試就西方德光論師所說減行,述利根二種減略概況。

  86. 試就西方德光論師所說減行,述鈍根二種減略概況。

  87. 何謂世第一?其所緣行相如何?

  88. 煗等之體雲何?

  89. 雲何得非煗等體?

  90. 何謂抉擇?何謂抉擇分?何謂順抉擇分?

  91. 煗等於聞思修中屬何位?

  92. 煗等四善,依何地生?以充實理由,說明欲界無色中無。

  93. “二或七”顯何義?雲何說此非正義?

  94. 依何身能得煗等?

  95. 詳釋“叁女男得二,第四女亦爾”。

  96. 詳明煗等舍義,有幾種舍?

  97. 何謂煗等勝利?

  98. 順解脫分與煗,皆必得涅槃,二者何殊?

  99. 雲何上忍位“於此生處身有惑中,得非擇滅”?

  100. 何謂正性離生?

  101. 叁乘種姓,能轉根否?詳述能轉之客觀規律性。

  102. 叁乘種姓,極速極遲,各需幾生?

  103. 世第一後複生何道?

  104. 何謂十六心聖谛現觀?詳述其內涵及釋名相。

  105. 何謂法智、類智?

  106. 忍、智有何差別?

  107. 現觀有幾種?各述其詳且其相互關系。

  108. 詳述正性離生。何謂正性?何謂離生?

  109. 何謂正性決定?

  110. 谛現觀十六心,爲依何地?

  111. 雲何忍智前後次第必然如此?

  112. 何謂無間道?何謂解脫道?

  113. 雲何見道唯十五刹那?

  114. 雲何道類智不斷修惑,而修道攝?

  115. 何謂隨信行、隨法行?

  116. 試就見道十五心中安立聖位,總共有幾人?

  117. 道類智時,建立衆聖差別雲何?

  118. 何緣先斷欲修惑一至五等,至第十六心,但名預流果等,非後果向?

  119. 何謂“地地失德九”?

  120. 雲何下下品道能斷上上品障?

  121. 何謂預流?

  122. 此預流名,爲因何義?

  123. 何緣預流,不目第八?

  124. 何緣預流,不目超越證二、叁果人?

  125. 雲何預流極七返生?

  126. 預流未斷修惑,雲何經說名無退墮法?

  127. 智、愚之別雲何?

  128. 何謂家家,家家有幾種?

  129. 要具幾緣,預流果得轉名家家?

  130. 欲九品修斷惑,各潤幾生?

  131. 即以上理說明叁、二生家家。

  132. 雲何無斷欲一、二品家家?雲何無斷五品?

  133. 第五品不能障一來果,雲何欲第九品能障不還果?

  134. 說明天家家、人家家之欲叁、四品修惑、受生概況。

  135. 何謂一來果向、一來果。

  136. 何謂薄貪嗔癡、重貪嗔癡?

  137. 何謂一間,一間有何義?

  138. 一間與不還果向有無差別?

  139. 何謂不還果?不還具何義?

  140. 何謂七種不還?

  141. 有行、無行,經部有部有無不同解釋及次第?

  142. 何謂上流?上流有幾?

  143. 試述樂慧上流與樂定上流之不同處。

  144. 行無色上流有幾?

  145. 樂定上流與行無色上流是否相同?

  146. 何謂九種不還?

  147. 九種不還與七種不還相互關系如何?

  148. 雲何由業、惑、根有殊,安立九種不還?

  149. 何謂七善士趣?

  150. 何故須、斯二果不立七善士趣名?

  151. 何故阿羅漢果不立七善士趣名?

  152. 何謂經生聖者?

  153. 欲界經生聖與色界經生聖者有何不同?

  154. 欲界經生聖與色界經生聖者有何相同處?

  155. 經欲界生聖雲何必不往上色無色界?

  156. 何謂雜修靜慮?先應雜修何等靜慮?

  157. 由何等位,知雜修成?

  158. 何緣而修雜修靜慮?

  159. 何緣淨居處唯有五?

  160. 何謂身證?依何勝德立身證名?

  161. 何謂有學十八,無學有九?

  162. 何緣身證不預其數?

  163. 何謂阿羅漢向?

  164. 何謂金剛喻定?

  165. 何謂“盡得俱盡智”?

  166. 何謂應果?

  167. 由何等道,離何地染?

  168. 聖離八地染,各有幾種離系得?凡夫離八地染,有幾種離系得?

  169. 由何地道,離何地染?

  170. 雲何有漏道,唯能離次下一地?

  171. 諸依近分,離下地染;諸解脫道,亦近分耶?

  172. 初叁後解脫,爲什麼“根本或近分”?

  173. 爲什麼“上地唯根本”?

  174. 世道緣何,作何行相?

  175. 盡智無間,有何智生?

  176. 不動種姓,有無無學正見?

  177. 何謂沙門性?

  178. 沙門果體是何?果位差別有幾?

  179. 世尊何緣唯說四沙門果?

  180. 若有漏道力,所得二果,是沙門果否?

  181. 沙門性有何異名?

  182. 何謂婆羅門?何謂梵輪?

  183. 有部以見道名*輪,有何理由及以依據?

  184. 何謂叁轉十二行相(依有部釋)?

  185. 何謂叁轉十二行相(依經部釋)?

  186. 何沙門果,依何界得?

  187. 超越證叁果,雲何不許依上界得?

  188. 雲何上界無見道?

  189. 諸阿羅漢有幾差別?差別雲何?

  190. 何謂時解脫,不時解脫?

  191. 阿羅漢所有種姓,爲是先有,爲是後得?

  192. 雲何若退定退等,上界唯有安住、不動二種?

  193. 六種退姓如何退?退種如何退?

  194. “非先”包幾種意義?

  195. 有宗初果無退,後叁有退,依何理證?

  196. 經部說法如何?

  197. 經部如何解釋不動等六種姓?

  198. 除阿羅漢,余亦有六種種性耶?皆能練根否?

  199. 雲何解釋經文“不動阿羅漢,退現法樂住”?

  200. “退”有幾種?

  201. 退果之概況如何?

  202. 學無學練根各幾無間、幾解脫道?

  203. 何謂久習?

  204. 練根何性攝?何所依?

  205. 雲何有學練根,但依六地?

  206. 何謂九無學?由何差別?

  207. 何謂七聖人?依何立七?

  208. 此七聖者,實體有幾?

  209. 何謂慧解脫?俱解脫?

  210. 學無學位,何由稱滿?

  211. 略說道有幾,能攝一切道?

  212. 道義雲何?

  213. 何謂通行?此有幾種?

  214. 依何安立四通行?

  215. 何謂苦、樂通行?

  216. 何謂菩提分法?此有幾種?

  217. 此菩提分法,實體有幾?如何相攝?

  218. 念住等叁,何獨說爲慧、勤、定?

  219. 何位何覺分增?

  220. 見修道中何覺分增,有幾種說法?

  221. 此叁十七,何地有幾?

  222. 何謂證淨?證淨有幾?

  223. 四證淨依何位得?

  224. 證淨實體是何?

  225. 證淨屬有漏無漏耶?

  226. 證淨雲何次第?

  227. 何謂有學八支、無學十支?

  228. 何謂正解脫?

  229. 何謂正智?

  230. 有學位中雲何僅八支?

  231. 正智、正脫其體雲何?與五分法身有無關聯?

  232. 正智、正脫於何位得?

  233. 心於何位,正得解脫?

  234. 道於何位,令正生障斷?

  235. 何謂無爲叁界?

  236. 叁界以何爲體,差別雲何?

  237. 詳釋厭、離通局。

  分別智品第七(卷二十六至二十七)

  1. 何謂智?智、忍、見有何差別?

  2. 爲什麼有漏慧皆是智?

  3. 何謂二智?叁智?

  4. 叁智各以何法爲所緣境?

  5. 雲何叁智增至九?

  6. 何謂盡、無生智?各以何法爲體?

  7. 盡、無生智初起及後起有何不同?爲什麼?

  8. 雲何九智增至十?

  9. 他心智以何爲體?有幾種?每種又以何法爲體?

  10. 詳釋他心智各種差別。

  11. 盡、無生智行相何別?

  12. 十智雲何相攝?

  13. 建立十智,具由幾緣?

  14. 法智類智,爲有少分治上、欲耶?

  15. 十智行相如何?

  16. 雲何盡無生智僅十四行相?

  17. 詳述他心智所緣之決定相。

  18. 無漏行相有幾?有幾種說法?

  19. 十六行相是何?一一細釋之。

  20. 十六行相實事有幾?

  21. 何謂行相?

  22. 何謂能行、所行?

  23. 十智何性攝?依何地、依何身?

  24. 十智何念住攝?

  25. 十智相緣,一一幾智爲境?

  26. 十智所緣,總有幾法?

  27. 何智、幾法爲所緣境?

  28. 俗智作非我觀,能以一念緣一切法耶?若否,不緣何法,其體是何?

  29. 誰成就幾智?

  30. 雲何見道初念聖,僅成一世俗智?

  31. 見道位中,頓修幾智?

  32. 何謂現觀邊世俗智?

  33. 雲何道類智位無現觀邊世俗智得修?

  34. 詳述現觀邊世俗智諸類差別?

  35. 修道離染位中,頓修幾智?

  36. 離染得無學位,頓修幾智?

  37. 練根位中,修智多少?

  38. 雜修、修通位中,修智多少?

  39. 聖起余功德,及異生諸位,修智多少?

  40. 諸未來修,若有漏道,爲修幾地?

  41. 諸未來修,若無漏道,爲修幾地?

  42. 詳釋論文“爲離此言,通二四道”。

  43. 初盡智現在前時,能修幾地有漏功德?

  44. 諸所起得,皆是修耶?

  45. 修有幾種?

  46. 如是種修,依何法立?

  47. 東西方有部師於修有何異同安立?

  48. 何名不共法?此有幾種?一一列名。

  49. 佛之力有幾種?

  50. 佛之十力,相別雲何?

  51. 佛之身力雲何?

  52. 何謂四無畏?其相差別雲何?

  53. 何謂叁念住?其相差別雲何?

  54. 何謂大悲?此大悲名依何義…

《俱舍頌疏作業題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大乘五蘊論講記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