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位,於一谛中减三行相,何故仍修彼谛四行相?
83. 於上下八谛三十二行相中,云何留苦下一行相?
84. 苦下一行相,为留何行?
85. 试就西方德光论师所说减行,述利根二种减略概况。
86. 试就西方德光论师所说减行,述钝根二种减略概况。
87. 何谓世第一?其所缘行相如何?
88. 煗等之体云何?
89. 云何得非煗等体?
90. 何谓抉择?何谓抉择分?何谓顺抉择分?
91. 煗等於闻思修中属何位?
92. 煗等四善,依何地生?以充实理由,说明欲界无色中无。
93. “二或七”显何义?云何说此非正义?
94. 依何身能得煗等?
95. 详释“三女男得二,第四女亦尔”。
96. 详明煗等舍义,有几种舍?
97. 何谓煗等胜利?
98. 顺解脱分与煗,皆必得涅槃,二者何殊?
99. 云何上忍位“於此生处身有惑中,得非择灭”?
100. 何谓正性离生?
101. 三乘种姓,能转根否?详述能转之客观规律性。
102. 三乘种姓,极速极迟,各需几生?
103. 世第一后复生何道?
104. 何谓十六心圣谛现观?详述其内涵及释名相。
105. 何谓法智、类智?
106. 忍、智有何差别?
107. 现观有几种?各述其详且其相互关系。
108. 详述正性离生。何谓正性?何谓离生?
109. 何谓正性决定?
110. 谛现观十六心,为依何地?
111. 云何忍智前后次第必然如此?
112. 何谓无间道?何谓解脱道?
113. 云何见道唯十五刹那?
114. 云何道类智不断修惑,而修道摄?
115. 何谓随信行、随法行?
116. 试就见道十五心中安立圣位,总共有几人?
117. 道类智时,建立众圣差别云何?
118. 何缘先断欲修惑一至五等,至第十六心,但名预流果等,非后果向?
119. 何谓“地地失德九”?
120. 云何下下品道能断上上品障?
121. 何谓预流?
122. 此预流名,为因何义?
123. 何缘预流,不目第八?
124. 何缘预流,不目超越证二、三果人?
125. 云何预流极七返生?
126. 预流未断修惑,云何经说名无退堕法?
127. 智、愚之别云何?
128. 何谓家家,家家有几种?
129. 要具几缘,预流果得转名家家?
130. 欲九品修断惑,各润几生?
131. 即以上理说明三、二生家家。
132. 云何无断欲一、二品家家?云何无断五品?
133. 第五品不能障一来果,云何欲第九品能障不还果?
134. 说明天家家、人家家之欲三、四品修惑、受生概况。
135. 何谓一来果向、一来果。
136. 何谓薄贪嗔痴、重贪嗔痴?
137. 何谓一间,一间有何义?
138. 一间与不还果向有无差别?
139. 何谓不还果?不还具何义?
140. 何谓七种不还?
141. 有行、无行,经部有部有无不同解释及次第?
142. 何谓上流?上流有几?
143. 试述乐慧上流与乐定上流之不同处。
144. 行无色上流有几?
145. 乐定上流与行无色上流是否相同?
146. 何谓九种不还?
147. 九种不还与七种不还相互关系如何?
148. 云何由业、惑、根有殊,安立九种不还?
149. 何谓七善士趣?
150. 何故须、斯二果不立七善士趣名?
151. 何故阿罗汉果不立七善士趣名?
152. 何谓经生圣者?
153. 欲界经生圣与色界经生圣者有何不同?
154. 欲界经生圣与色界经生圣者有何相同处?
155. 经欲界生圣云何必不往上色无色界?
156. 何谓杂修静虑?先应杂修何等静虑?
157. 由何等位,知杂修成?
158. 何缘而修杂修静虑?
159. 何缘净居处唯有五?
160. 何谓身证?依何胜德立身证名?
161. 何谓有学十八,无学有九?
162. 何缘身证不预其数?
163. 何谓阿罗汉向?
164. 何谓金刚喻定?
165. 何谓“尽得俱尽智”?
166. 何谓应果?
167. 由何等道,离何地染?
168. 圣离八地染,各有几种离系得?凡夫离八地染,有几种离系得?
169. 由何地道,离何地染?
170. 云何有漏道,唯能离次下一地?
171. 诸依近分,离下地染;诸解脱道,亦近分耶?
172. 初三后解脱,为什么“根本或近分”?
173. 为什么“上地唯根本”?
174. 世道缘何,作何行相?
175. 尽智无间,有何智生?
176. 不动种姓,有无无学正见?
177. 何谓沙门性?
178. 沙门果体是何?果位差别有几?
179. 世尊何缘唯说四沙门果?
180. 若有漏道力,所得二果,是沙门果否?
181. 沙门性有何异名?
182. 何谓婆罗门?何谓梵轮?
183. 有部以见道名*轮,有何理由及以依据?
184. 何谓三转十二行相(依有部释)?
185. 何谓三转十二行相(依经部释)?
186. 何沙门果,依何界得?
187. 超越证三果,云何不许依上界得?
188. 云何上界无见道?
189. 诸阿罗汉有几差别?差别云何?
190. 何谓时解脱,不时解脱?
191. 阿罗汉所有种姓,为是先有,为是后得?
192. 云何若退定退等,上界唯有安住、不动二种?
193. 六种退姓如何退?退种如何退?
194. “非先”包几种意义?
195. 有宗初果无退,后三有退,依何理证?
196. 经部说法如何?
197. 经部如何解释不动等六种姓?
198. 除阿罗汉,余亦有六种种性耶?皆能练根否?
199. 云何解释经文“不动阿罗汉,退现法乐住”?
200. “退”有几种?
201. 退果之概况如何?
202. 学无学练根各几无间、几解脱道?
203. 何谓久习?
204. 练根何性摄?何所依?
205. 云何有学练根,但依六地?
206. 何谓九无学?由何差别?
207. 何谓七圣人?依何立七?
208. 此七圣者,实体有几?
209. 何谓慧解脱?俱解脱?
210. 学无学位,何由称满?
211. 略说道有几,能摄一切道?
212. 道义云何?
213. 何谓通行?此有几种?
214. 依何安立四通行?
215. 何谓苦、乐通行?
216. 何谓菩提分法?此有几种?
217. 此菩提分法,实体有几?如何相摄?
218. 念住等三,何独说为慧、勤、定?
219. 何位何觉分增?
220. 见修道中何觉分增,有几种说法?
221. 此三十七,何地有几?
222. 何谓证净?证净有几?
223. 四证净依何位得?
224. 证净实体是何?
225. 证净属有漏无漏耶?
226. 证净云何次第?
227. 何谓有学八支、无学十支?
228. 何谓正解脱?
229. 何谓正智?
230. 有学位中云何仅八支?
231. 正智、正脱其体云何?与五分法身有无关联?
232. 正智、正脱於何位得?
233. 心於何位,正得解脱?
234. 道於何位,令正生障断?
235. 何谓无为三界?
236. 三界以何为体,差别云何?
237. 详释厌、离通局。
分别智品第七(卷二十六至二十七)
1. 何谓智?智、忍、见有何差别?
2. 为什么有漏慧皆是智?
3. 何谓二智?三智?
4. 三智各以何法为所缘境?
5. 云何三智增至九?
6. 何谓尽、无生智?各以何法为体?
7. 尽、无生智初起及后起有何不同?为什么?
8. 云何九智增至十?
9. 他心智以何为体?有几种?每种又以何法为体?
10. 详释他心智各种差别。
11. 尽、无生智行相何别?
12. 十智云何相摄?
13. 建立十智,具由几缘?
14. 法智类智,为有少分治上、欲耶?
15. 十智行相如何?
16. 云何尽无生智仅十四行相?
17. 详述他心智所缘之决定相。
18. 无漏行相有几?有几种说法?
19. 十六行相是何?一一细释之。
20. 十六行相实事有几?
21. 何谓行相?
22. 何谓能行、所行?
23. 十智何性摄?依何地、依何身?
24. 十智何念住摄?
25. 十智相缘,一一几智为境?
26. 十智所缘,总有几法?
27. 何智、几法为所缘境?
28. 俗智作非我观,能以一念缘一切法耶?若否,不缘何法,其体是何?
29. 谁成就几智?
30. 云何见道初念圣,仅成一世俗智?
31. 见道位中,顿修几智?
32. 何谓现观边世俗智?
33. 云何道类智位无现观边世俗智得修?
34. 详述现观边世俗智诸类差别?
35. 修道离染位中,顿修几智?
36. 离染得无学位,顿修几智?
37. 练根位中,修智多少?
38. 杂修、修通位中,修智多少?
39. 圣起余功德,及异生诸位,修智多少?
40. 诸未来修,若有漏道,为修几地?
41. 诸未来修,若无漏道,为修几地?
42. 详释论文“为离此言,通二四道”。
43. 初尽智现在前时,能修几地有漏功德?
44. 诸所起得,皆是修耶?
45. 修有几种?
46. 如是种修,依何法立?
47. 东西方有部师於修有何异同安立?
48. 何名不共法?此有几种?一一列名。
49. 佛之力有几种?
50. 佛之十力,相别云何?
51. 佛之身力云何?
52. 何谓四无畏?其相差别云何?
53. 何谓三念住?其相差别云何?
54. 何谓大悲?此大悲名依何义…
《俱舍颂疏作业题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