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大要講記▪P111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那麼這個裏邊,他天眼、天耳講了很多了。什麼叫天眼?有幾種?我們說,一種是生得的天眼,生到天上,自然有天眼,這是生得來的。那麼一種呢修得,得了定之後,修出來的。還有一種,是業報得的,就是沒有生到天上,人間的轉輪王、鬼神,這些都有通,我們說氣功師的通就是鬼神加持的通。那麼這些也有通,這個是叁種。我們這裏說的天眼通、天耳通,指的是修得來的,那個最殊勝的、修得的通。

  那麼修得的天眼通跟肉眼怎麼比較呢?肉眼看得近,天眼看得遠,這些大家都知道的。那麼天眼不但是看得遠,你說看遠了,像那個老花眼一樣的,遠的還蠻清楚的,近的看不清楚了,要帶花鏡了,那不是。天眼就是遠近都一樣清楚。那麼天眼呢,肉眼我們說看了前頭看不到後頭,旁邊也看不到,天眼是四個方向都有,它看前也能看後,也能看左右,全部一起能看到的。那麼那個肉眼呢,假使我們說一個茶杯,肉眼祗看到茶杯外邊,裏邊什麼東西不知道,天眼呢裏邊什麼東西也看得到,牆壁外邊什麼事情也看到,這個天眼很厲害。

  那個肉眼看得粗,細得東西看不清楚了,我們說細的微生蟲,一滴水裏有八萬四千蟲,這是天眼看出來的,肉眼看了一滴水很幹淨了,很清,一點也沒有東西,但是肉眼是粗了,天眼細,天眼不但是看的細的,粗的也能看。

  肉眼,白天看得到東西,晚上出去要點燈了,不點燈看不到了。那麼天眼呢,白天晚上一樣的,沒有光,他也能看。那麼就是光明之下,他也看得到,黑暗裏邊也看得到,所以這個天眼比肉眼要厲害得多。

  天眼。肉眼要害毛病的,或者是殘缺,或者是生什麼眼病,天眼不會,天眼沒有殘缺,也沒有生眼病的。那麼這就是天眼、天耳的一些不同。

  那麼那個“他心通”,就是知他心了。他心通也有幾種。一種是修得的,就是你修禅定而得到的,這是最好的一種。一種是生得的,你生到天上,自然有他心通。一種是咒得的,就是你念一個咒,能知他心,這個就是外道有這個咒。那麼還有一種,就是占相了,就是說我們算命一樣,這一類東西,也可以算出來,他心想什麼事情,也可以算。人間有這些東西,但是人間祗有修得的他心通,那個生得的沒有,生得祗能天上。

  那麼“漏盡通”當然祗有這個阿羅漢,無學,佛,才有漏盡通。

  這個補充一下昨天的六通。這個六通,前面五通外道也有,後面的這個漏盡通,祗是內道,而且是無學才有。它的這個表的最後一行,這六個通都是解脫道的,無間道祗能斷煩惱,不會有通。解脫道煩惱斷掉了,那有時間可以修通了。它的體都是智慧,慧心所。

  

  D4 辨叁明

  第五二六明,治叁際愚故,後真二假說,學有暗非明

  下邊是叁明。我們經常說叁明六通,這個是連的。那麼哪個叁明呢?這個叁明,一般是無學的叁明。那麼說六通,實際上你說整個的六通也是無學的,漏盡通是無學才有的。叁明呢,“宿住智證明”,一個明,“死生智證明”,“漏盡智證明”,叁個明。

  第一個“宿住智證明”,是宿住通,就是這個宿住隨念通。這個它是“治前際愚”,就是前面的事情、過去的事情不知道,由這個明來知道,所以叫明了,因爲有愚就是黑暗,這個明就可以把前際的愚暗把它除掉。

  “死生智證明”,那個就是天眼通,他可以看,未來的,死此生彼,那治後際的愚,後際的那個愚的黑暗,可以除掉,這是明。

  最後的“漏盡智證明”呢,它就是“漏盡通爲性,治中際愚”,他治現在的愚。爲什麼?“由明智斷現在惑故”,由這個智慧的明來斷掉現在的煩惱,治中際的愚癡,這個煩惱了。

  那麼這個叁個明,就是無學的叁明,六通的叁明。那麼真正是無學的叁明來說,前面兩個明不是真的無學,是有漏的。那麼最後一個漏盡智證明,是真的無學,是無漏的。那麼爲什麼叫明呢?能夠治叁際愚,叫明。

  那麼到這裏爲止,我們叁明六通它的內涵基本上都知道了。

  

  D5 明叁示導

  第一四六導,教誡導爲尊,定由通所成,引利樂果故

  那麼下邊還有一個叁示導,就是佛或者阿羅漢教化衆生,方式有叁個不同。

  這個下邊《婆沙》一行解釋,我們也念一下。“問:何故六通,唯叁立明?”爲什麼六個通裏邊祗有叁個通安叁個明,其他叁個通不安明呢?“有勝用故”,因爲它有殊勝的作用。“宿住厭前際,死生厭後際,漏盡忻涅槃”,把生死都厭掉了,欣向涅槃,有特殊的那個作用,所以說祗把叁個通安了叁個明,其余通,沒有這個作用的,就不安了。如果一安的話,叁明六通就是一個東西了,也沒有意思了。它有這叁個明呢,有特殊的作用,把它安了叁個明。

  下邊叁示導,就是教化衆生的叁個方式。什麼叫示導?我們下邊看一看。就是“釋名者”,就是釋這個示導,什麼叫示導呢?“示”是“顯示教示”,顯示、教示,那個示。“導”呢,“引導教導”,就是告訴你,引導你,這個叫叁個示導。

  示導有叁種。一種是“神變示導”,以“神境通爲性”,就是顯示神通給你看看。“記心示導”,是“他心通”,你心裏想什麼事情,給你說出來,“他心通爲性”。最後一個“教誡示導,漏盡通爲性”。那就是教你怎麼斷煩惱,怎麼修行。

  這叁種示導,“教誡示導”最勝,最爲尊貴。前面兩個,不是最殊勝。當然也殊勝了,但是跟後面比起來,不最殊勝。那麼它爲什麼不殊勝呢?一個表裏邊,就後頭兩個原因。一,“非定由通,咒藥亦成”,不是一定要用通的。這個我們說這個示導,就是佛、阿羅漢都是用神通變化出來的,那麼這個神通,神變示導了。但是我們說有的外道,他念一個咒,或者是用一種藥,也能夠達到這個神變的、變化的這個目的。記心示導也有,念一個咒,或者這樣子,他就可以知道他心。所以說這一種,不是一定由通裏邊化出來的,所以說不殊勝,其他的有漏的咒、藥也能夠達到這個目的,這是第一個。第二個,“無引利樂果之勝能”。現在的那個……,利就是人天的果報,樂就是涅槃的安樂,沒有引生人天的果報跟那個涅槃的安樂的果的殊勝功能,最多叫你起信心就完了。如何達到人天,如何能夠證到涅槃,就是決定勝、增上生,就是這兩個東西,那就是他們兩個示導沒有功能的,最多是叫你起信皈依就完了。所以說最殊勝的是教誡示導。所以佛教裏邊,重在後頭,而外道就是重在前頭。前頭的給你一看,大家相信了,相信之後,他教的東西沒有了。怎麼得人天安樂,如何得涅槃,他更沒有。那麼這個人天安樂,他也是依稀恍惚地抄了一些佛教的東西,自己東西夾進去之後,可能人天安樂也得不到。那麼第一個是邪見了,邪見就是墮惡道的因。這個所以說,真正的教導祗有佛教才有。

  那麼爲什麼殊勝?它表裏也有。“定由第六漏盡通成”,這個教誡示導,一定要有漏盡通,自己有這個經驗了,有這個功能了,才能教人家,自己沒有,那你怎麼教人呢?那這樣說起來,我們不是不能說法了嗎?那我們是根據佛的漏盡通的話,來轉教化大家,這個不是自己的經驗,也可以了。如果說除了佛、阿羅漢不能教化的話,那麼我們這些人就糟糕了,沒有人教了。但是也不能離開佛的話,我們經常說這個話,“離經一字即同魔說”,經上的字一個也不能離開,就是不能夠自己編一套,要根據經,踏踏實實的,這時講呢,是如法地弘揚,這是有功德。如果自己編一套,把經上的自己篡改了,那是有過失。

  這個我們就想起,昨天有人問那個缦衣的問題?因爲我們是要取得僧團裏和合,沒有把真話說出來。真話說出來呢,缦衣是居士不能穿的,缦衣是沙彌穿的,沙彌才說披缦衣,比丘披叁衣,這個居士是不能穿的。但是這個話說出去,有的時候會引起鬥爭,所以我們也含蓄沒有說。但是我們真正講佛教的教理,還是要說實話,大家聽了之後,對外就不要去跟人家去搞矛盾,內部知道就行了。那些地方,你自己,有些地方,我們大陸上也很多了, ,就是他們一定要穿缦衣的。那麼我們不要跟他去吵起來。吵起來沒有什麼好處,佛教內部起了鬥爭,外道就高興。

  這個叁個示導,它第一呢,“定由第六漏盡通成”,這是教誡示導。第二個,“以能如實,方便說法”,因爲能夠如實地,很重要,如實不能離開這個,契機、契理,不能不契理,方便是契機,你是說了都不對機的也沒有用,你說了不合理的更沒有用。因爲如實地、方便地說法,“故能令他,引當利益果”,當利益果就是人天果,就是增上生,那麼“及安樂果”,涅槃的果,決定勝,這個增上生,決定勝的果,可以從這個裏邊生出來,所以說這是殊勝。

  我們下邊就是說,“論雲:唯此叁種”,這是《俱舍論》的原話,祗有這個叁種,引所生化的衆生,令他發心,“最爲殊勝”,所以說有叁示導。“又唯此叁,令于佛法,如次”,就是神變的示導使他皈依佛,使他相信。皈依佛就是說他本來這個不“伏”你的,你神通顯出來了,他伏了,他勝不過你了。那麼“信受”呢,你有記心示導,你知道他心,可以他對你起信心。那麼真正地要修行,要第叁種——教誡示導。所以說獨覺也可以顯神通,也可以示教,知他心,記心,但是他不教誡,所以說獨覺最多去人家起個信心一下,皈依佛就完了,至于修行的方法,因爲他是不願意多攝受衆,歡喜清淨,所以他也不願意多說。那麼所以說我們碰到佛是大幸,碰到辟支佛,雖然他是成佛了,也是一個覺,但是教化衆生的功德沒有佛那麼大。那麼他“如次歸伏,信受,修行”,那麼叫“示導名”。因爲能夠使受化的機歸伏,這是神變示導;使受化的機信受,記心示導;使受化的機修行,教誡示導。那麼這個叁種都是顯示、引導的意思,所以叫示導。那麼這個其他叁個通,沒有這個功能,所以也不放在這個示導裏邊。

  那麼我們看一看,這個叁明跟那個叁示導,幾乎把這個六通都說完了,就是天耳通…

《俱舍大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頌疏作業題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