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那么这个里边,他天眼、天耳讲了很多了。什么叫天眼?有几种?我们说,一种是生得的天眼,生到天上,自然有天眼,这是生得来的。那么一种呢修得,得了定之后,修出来的。还有一种,是业报得的,就是没有生到天上,人间的转轮王、鬼神,这些都有通,我们说气功师的通就是鬼神加持的通。那么这些也有通,这个是三种。我们这里说的天眼通、天耳通,指的是修得来的,那个最殊胜的、修得的通。
那么修得的天眼通跟肉眼怎么比较呢?肉眼看得近,天眼看得远,这些大家都知道的。那么天眼不但是看得远,你说看远了,像那个老花眼一样的,远的还蛮清楚的,近的看不清楚了,要带花镜了,那不是。天眼就是远近都一样清楚。那么天眼呢,肉眼我们说看了前头看不到后头,旁边也看不到,天眼是四个方向都有,它看前也能看后,也能看左右,全部一起能看到的。那么那个肉眼呢,假使我们说一个茶杯,肉眼祗看到茶杯外边,里边什么东西不知道,天眼呢里边什么东西也看得到,墙壁外边什么事情也看到,这个天眼很厉害。
那个肉眼看得粗,细得东西看不清楚了,我们说细的微生虫,一滴水里有八万四千虫,这是天眼看出来的,肉眼看了一滴水很干净了,很清,一点也没有东西,但是肉眼是粗了,天眼细,天眼不但是看的细的,粗的也能看。
肉眼,白天看得到东西,晚上出去要点灯了,不点灯看不到了。那么天眼呢,白天晚上一样的,没有光,他也能看。那么就是光明之下,他也看得到,黑暗里边也看得到,所以这个天眼比肉眼要厉害得多。
天眼。肉眼要害毛病的,或者是残缺,或者是生什么眼病,天眼不会,天眼没有残缺,也没有生眼病的。那么这就是天眼、天耳的一些不同。
那么那个“他心通”,就是知他心了。他心通也有几种。一种是修得的,就是你修禅定而得到的,这是最好的一种。一种是生得的,你生到天上,自然有他心通。一种是咒得的,就是你念一个咒,能知他心,这个就是外道有这个咒。那么还有一种,就是占相了,就是说我们算命一样,这一类东西,也可以算出来,他心想什么事情,也可以算。人间有这些东西,但是人间祗有修得的他心通,那个生得的没有,生得祗能天上。
那么“漏尽通”当然祗有这个阿罗汉,无学,佛,才有漏尽通。
这个补充一下昨天的六通。这个六通,前面五通外道也有,后面的这个漏尽通,祗是内道,而且是无学才有。它的这个表的最后一行,这六个通都是解脱道的,无间道祗能断烦恼,不会有通。解脱道烦恼断掉了,那有时间可以修通了。它的体都是智慧,慧心所。
D4 辨三明
第五二六明,治三际愚故,后真二假说,学有暗非明
下边是三明。我们经常说三明六通,这个是连的。那么哪个三明呢?这个三明,一般是无学的三明。那么说六通,实际上你说整个的六通也是无学的,漏尽通是无学才有的。三明呢,“宿住智证明”,一个明,“死生智证明”,“漏尽智证明”,三个明。
第一个“宿住智证明”,是宿住通,就是这个宿住随念通。这个它是“治前际愚”,就是前面的事情、过去的事情不知道,由这个明来知道,所以叫明了,因为有愚就是黑暗,这个明就可以把前际的愚暗把它除掉。
“死生智证明”,那个就是天眼通,他可以看,未来的,死此生彼,那治后际的愚,后际的那个愚的黑暗,可以除掉,这是明。
最后的“漏尽智证明”呢,它就是“漏尽通为性,治中际愚”,他治现在的愚。为什么?“由明智断现在惑故”,由这个智慧的明来断掉现在的烦恼,治中际的愚痴,这个烦恼了。
那么这个三个明,就是无学的三明,六通的三明。那么真正是无学的三明来说,前面两个明不是真的无学,是有漏的。那么最后一个漏尽智证明,是真的无学,是无漏的。那么为什么叫明呢?能够治三际愚,叫明。
那么到这里为止,我们三明六通它的内涵基本上都知道了。
D5 明三示导
第一四六导,教诫导为尊,定由通所成,引利乐果故
那么下边还有一个三示导,就是佛或者阿罗汉教化众生,方式有三个不同。
这个下边《婆沙》一行解释,我们也念一下。“问:何故六通,唯三立明?”为什么六个通里边祗有三个通安三个明,其他三个通不安明呢?“有胜用故”,因为它有殊胜的作用。“宿住厌前际,死生厌后际,漏尽忻涅槃”,把生死都厌掉了,欣向涅槃,有特殊的那个作用,所以说祗把三个通安了三个明,其余通,没有这个作用的,就不安了。如果一安的话,三明六通就是一个东西了,也没有意思了。它有这三个明呢,有特殊的作用,把它安了三个明。
下边三示导,就是教化众生的三个方式。什么叫示导?我们下边看一看。就是“释名者”,就是释这个示导,什么叫示导呢?“示”是“显示教示”,显示、教示,那个示。“导”呢,“引导教导”,就是告诉你,引导你,这个叫三个示导。
示导有三种。一种是“神变示导”,以“神境通为性”,就是显示神通给你看看。“记心示导”,是“他心通”,你心里想什么事情,给你说出来,“他心通为性”。最后一个“教诫示导,漏尽通为性”。那就是教你怎么断烦恼,怎么修行。
这三种示导,“教诫示导”最胜,最为尊贵。前面两个,不是最殊胜。当然也殊胜了,但是跟后面比起来,不最殊胜。那么它为什么不殊胜呢?一个表里边,就后头两个原因。一,“非定由通,咒药亦成”,不是一定要用通的。这个我们说这个示导,就是佛、阿罗汉都是用神通变化出来的,那么这个神通,神变示导了。但是我们说有的外道,他念一个咒,或者是用一种药,也能够达到这个神变的、变化的这个目的。记心示导也有,念一个咒,或者这样子,他就可以知道他心。所以说这一种,不是一定由通里边化出来的,所以说不殊胜,其他的有漏的咒、药也能够达到这个目的,这是第一个。第二个,“无引利乐果之胜能”。现在的那个……,利就是人天的果报,乐就是涅槃的安乐,没有引生人天的果报跟那个涅槃的安乐的果的殊胜功能,最多叫你起信心就完了。如何达到人天,如何能够证到涅槃,就是决定胜、增上生,就是这两个东西,那就是他们两个示导没有功能的,最多是叫你起信皈依就完了。所以说最殊胜的是教诫示导。所以佛教里边,重在后头,而外道就是重在前头。前头的给你一看,大家相信了,相信之后,他教的东西没有了。怎么得人天安乐,如何得涅槃,他更没有。那么这个人天安乐,他也是依稀恍惚地抄了一些佛教的东西,自己东西夹进去之后,可能人天安乐也得不到。那么第一个是邪见了,邪见就是堕恶道的因。这个所以说,真正的教导祗有佛教才有。
那么为什么殊胜?它表里也有。“定由第六漏尽通成”,这个教诫示导,一定要有漏尽通,自己有这个经验了,有这个功能了,才能教人家,自己没有,那你怎么教人呢?那这样说起来,我们不是不能说法了吗?那我们是根据佛的漏尽通的话,来转教化大家,这个不是自己的经验,也可以了。如果说除了佛、阿罗汉不能教化的话,那么我们这些人就糟糕了,没有人教了。但是也不能离开佛的话,我们经常说这个话,“离经一字即同魔说”,经上的字一个也不能离开,就是不能够自己编一套,要根据经,踏踏实实的,这时讲呢,是如法地弘扬,这是有功德。如果自己编一套,把经上的自己篡改了,那是有过失。
这个我们就想起,昨天有人问那个缦衣的问题?因为我们是要取得僧团里和合,没有把真话说出来。真话说出来呢,缦衣是居士不能穿的,缦衣是沙弥穿的,沙弥才说披缦衣,比丘披三衣,这个居士是不能穿的。但是这个话说出去,有的时候会引起斗争,所以我们也含蓄没有说。但是我们真正讲佛教的教理,还是要说实话,大家听了之后,对外就不要去跟人家去搞矛盾,内部知道就行了。那些地方,你自己,有些地方,我们大陆上也很多了, ,就是他们一定要穿缦衣的。那么我们不要跟他去吵起来。吵起来没有什么好处,佛教内部起了斗争,外道就高兴。
这个三个示导,它第一呢,“定由第六漏尽通成”,这是教诫示导。第二个,“以能如实,方便说法”,因为能够如实地,很重要,如实不能离开这个,契机、契理,不能不契理,方便是契机,你是说了都不对机的也没有用,你说了不合理的更没有用。因为如实地、方便地说法,“故能令他,引当利益果”,当利益果就是人天果,就是增上生,那么“及安乐果”,涅槃的果,决定胜,这个增上生,决定胜的果,可以从这个里边生出来,所以说这是殊胜。
我们下边就是说,“论云:唯此三种”,这是《俱舍论》的原话,祗有这个三种,引所生化的众生,令他发心,“最为殊胜”,所以说有三示导。“又唯此三,令于佛法,如次”,就是神变的示导使他皈依佛,使他相信。皈依佛就是说他本来这个不“伏”你的,你神通显出来了,他伏了,他胜不过你了。那么“信受”呢,你有记心示导,你知道他心,可以他对你起信心。那么真正地要修行,要第三种——教诫示导。所以说独觉也可以显神通,也可以示教,知他心,记心,但是他不教诫,所以说独觉最多去人家起个信心一下,皈依佛就完了,至于修行的方法,因为他是不愿意多摄受众,欢喜清净,所以他也不愿意多说。那么所以说我们碰到佛是大幸,碰到辟支佛,虽然他是成佛了,也是一个觉,但是教化众生的功德没有佛那么大。那么他“如次归伏,信受,修行”,那么叫“示导名”。因为能够使受化的机归伏,这是神变示导;使受化的机信受,记心示导;使受化的机修行,教诫示导。那么这个三种都是显示、引导的意思,所以叫示导。那么这个其他三个通,没有这个功能,所以也不放在这个示导里边。
那么我们看一看,这个三明跟那个三示导,几乎把这个六通都说完了,就是天耳通…
《俱舍大要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