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集谛。在苦谛集谛裏邊,煩惱要隨順,跟煩惱合得攏的,不但合得攏,還要增長的。我們說小孩子在學校裏邊,他如果跟那些流氓阿飛這一類的人合得攏的話,那就危險了,這個小孩子將來也會做壞事。我們是在大陸上就有一個人,他家裏很有錢,但是他的孩子呢,一個獨生子,他交的朋友不好,他去偷東西,給警察就抓起來了,公安局抓起來了,那你家裏有錢的,去偷什麼東西呢?那就是跟了那些壞的道伴呢,他們去偷了,就把他拉去一起偷,結果他抓住了那就吃官司去了。那就是跟煩惱一起合得攏,隨順呢,還要增長,本來他不做壞事的,就是跟他們要好,要好之後,他們做壞事,把他拉了一起去,增長了,成了一個壞人了,抓起來,做賊了,那麼這樣子呢,叫隨增。在這個法裏邊煩惱要隨順增長的,那麼這個法就叫有漏法,有煩惱這個漏的法,叫有漏法。這個具體地說就是苦谛、集谛這兩個。苦谛包含什麼法?集谛包含什麼法?將來我們講世間品的時候要廣講,要都打開講。這個是有漏講完了。
B2 明無漏
無漏謂道谛 及叁種無爲 謂虛空二滅
“無漏謂道谛,及叁種無爲,謂虛空二滅”。那麼無漏法有哪些爲體呢?怎麼叫無漏法呢?那麼我們先有漏法講過了,在這個法上邊煩惱要隨順增長的,叫有漏法,這個法就叫有漏法。那麼反過來,在這個法上面煩惱不會隨順增長的,就叫無漏法了,這個反一反就行了,所以這裏就不講了。那麼無漏法,具體的是哪一些東西叫無漏法呢?道谛,第一個,我們表上就看出來,無漏法第一個包括的“道谛”,第二個是“虛空無爲”,第叁個“擇滅無爲”,第四個“非擇滅無爲”。“謂虛空二滅”,虛空無爲一個,“二滅”——擇滅、非擇滅兩個滅,那麼兩個滅呢,合起來叫二滅。一共四個法,就是無漏法。爲什麼叫無漏?煩惱不隨增。那麼這個就簡單扼要地把有漏無漏的體,有漏無漏的意義都講了。
我們這裏呢就牽涉到有漏無漏、有爲無爲的一些問題了。一切宇宙的萬法,用有漏無漏可以把它包完,但是也可以用有爲無爲把它包完。那麼有爲無爲跟有漏無漏的關系,就是我們畫的這個圖。有漏法屬于有爲法的一部分,有爲法還包一部分叫無漏的,所以說有爲呢,包兩個,有兩個箭頭,一個是通有漏的,一個是通無漏的。有爲的有漏就是苦谛、集谛;有爲的無漏就是道谛。那麼無爲法呢,祗有是無漏的,沒有有漏的無爲法的。無爲法裏邊的滅谛呢,就是擇滅,擇滅就是四谛的滅谛。所以說苦集滅道我們怎麼分呢?苦集是有漏的,滅道是無漏的,苦集道是有爲的,滅谛是無爲的,這個分別從這個表裏邊,這兩個表對起看呢,就比較清楚了。那麼這個無爲法決定是無漏的,也是無爲的。所以說有爲無爲、有漏無漏的關系,就是這個表的關系。這個我們要搞得很熟悉。我們假使說道谛是有漏?無漏?無漏。道谛是有爲?無爲?有爲。有爲法包含多少?苦集道。無爲法包括多少?無漏法包括多少?有爲法是苦集道,無爲法就是叁個無爲法。他們的關系呢,在這個裏邊都標清楚了。那麼這個就是法相裏邊經常要用到的,如果不熟悉的話,有的時候提有漏就會把有爲攪進去了,以爲有漏就是有爲——不一樣。有爲的包括有漏的也包括無漏的,那麼無漏的當然就是無爲,還包括有爲的。那麼有漏的決定是有爲的,有漏的無爲法沒有的,無爲法都是無漏的。那麼這個關系要把它搞清楚。然後這個表,看我們第八頁的表呢,就會更明確一些。這一張表就把一切法分成有漏無漏。然後什麼叫有漏的,爲什麼叫有漏,什麼叫無漏的,爲什麼叫無漏也講清楚了。
那麼再下邊就是說爲什麼叫有爲?又什麼叫無爲?這個要說一下。爲就是造作,一切法是因緣和合造作而産生的,叫有爲法,這個書上有。那麼一切法不是因緣和合造作出來的,自己本來天生有的,叫是無爲法。那麼這個就在我們的書上,有爲的這個解釋了。無漏有漏前面講過了,有爲無爲呢,在講五蘊的時候已經講了。那麼我們現在表上就簡單地講,再重複一下。有煩惱隨順增長的,跟它合得攏,不但是合得攏,而且還要增長的、發展的,這個叫有漏。跟煩惱合不攏或者是不增長的,那麼叫無漏。這是有漏無漏的兩個定義。那麼一切法它是因緣和合,各種條件和合而造作出來的。假使木匠造一個凳子,造一個桌子,他要錘頭、釘子、木料等等兵兵乓乓搞一陣子,然後一天一個桌子打出來了,造作出來的,有爲法。假使這個法不要因緣和合造作的,它自己是常的、不動的、不變的,那麼就是無爲法。那麼因緣造作而出來的叫有爲法,不是因緣造作出來的是無爲法。跟煩惱隨順增長的是有漏法,不跟煩惱隨順增長的叫無漏法。這個概念把它搞清,搞熟。然後他這裏說的呢,有漏法裏邊苦集二谛是有爲法,無漏法裏邊道谛也是有爲法。無漏法裏邊虛空、擇滅、非擇滅是無爲法。這麼都很清楚了,就把總標就講完了。
別釋體性
壹 分別界品
A1 標蘊
B1 有爲名體
又諸有爲法 謂色等五蘊
那麼下邊要說有爲法。我們從這裏看起來有爲法比有漏法寬,有爲法裏邊,包無漏的,也包有漏的,所以說從有漏先講起,從寬的講到狹的。什麼叫有爲法呢?就是五蘊——色受想行識,書上是第幾頁你們翻一翻,“有漏名取蘊”,“又諸有爲法,謂色等五蘊”。下面“世路言依”是其他名詞,不管它也可以。
就是要知道,有爲法——因緣造作的法。在具體的法相上包哪些法呢?就是五蘊:色蘊、受蘊、想蘊、行蘊、識蘊,這五個蘊就是有爲法。在有爲法的五蘊裏邊,有有漏的五蘊,有無漏的五蘊。所以說五蘊這個名詞是比較寬的,五取蘊就是有漏的五蘊,這是小了。那麼還有無漏的五蘊,也屬于五蘊包的。所以五蘊裏邊,有漏的五取蘊,也有無漏的五蘊。五分法身:戒、定、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,就是無漏的五蘊。那麼有爲法就是五蘊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
A2 釋蘊立處界
B1 釋色蘊
色者唯五根 五境及無表
那麼裏邊,這個五蘊裏邊,第一個是色,色蘊。色蘊是什麼?我們看第九頁的表,第九頁的表,一個頌,“色者唯五根,五境及無表”。它先告訴你,色法一共有十一個東西:五根、五境、無表色。將才有人問無表色,這個就是色蘊裏邊的一個。那麼我們表上看,色蘊,色蘊包含叁個項目:五根——眼耳鼻舌身;那麼五境——色聲香味觸;無表色,這個善的惡的慢慢再說,以後慢慢說,這是無表色是一種。那麼就是說色蘊裏邊包含十一個東西:五根、五境、無表色。這個我們要記住,色蘊包含的具體內涵就是十一個:五根、五境、無表色。
C1 五根
彼識依淨色 名眼等五根
然後再說下邊的,什麼叫五根?“彼識依淨色,名眼等五根”。我們的這個眼根,我們說眼根,是不是我們這個眼睛?不是眼睛,有人說是神經,眼神經,也不是眼神經。這個眼根是一個淨色根,淨色呢很清淨的,跟光一樣的,沒有體的,很幹淨的,祗有天眼才看到,我們肉眼,就是解剖解剖,也看不到這個淨色根。淨色根壞了,眼睛就看不到東西了,不管你眼珠是好好的,但是你淨色根壞掉了呢,眼根是看不到了。那麼當然,這個眼根眼睛壞掉了,淨色根也發揮不了作用了。那麼這個所以眼根呢,我們說不是我們長在眼睛上跟葡萄那麼個眼睛,不是的。這個眼睛叫浮塵根,我們所看得到的那個眼珠叫浮塵根,不是淨色根,或者叫扶塵根,或者叫浮塵根,都可以,這兩個翻譯都有。那麼真正的眼根是淨色根,是一種極幹淨的,跟光的一樣的根,是天眼才看到的,肉眼解剖是不了的。那麼現在有些講這個《俱舍》的呢,說它是眼神經,這個話也是很勉強的,因爲神經我們眼睛還是看得到的,肉眼看得到的,這個真正的淨色根,肉眼是看不到的。那麼它的作用就是能看。耳根就是耳朵裏的淨色根,能聽。
這個在一般的書就這麼說:一個人死掉了,或者還沒有死完,它的眼睛的淨色根沒有了,那麼它雖然眼根沒有壞,眼珠還是好的,看不到東西。那麼同樣的,耳朵,耳膜什麼東西,它的生理組織都是全的,沒有壞,但是人已經快死的時候,耳朵也聽不到了,那麼這個時候那個淨色根沒有了,即使耳根是好好的,也是聽不到東西了。我們說不是印度有捐獻眼睛的嗎?他的眼睛,人一死掉,馬上把他眼睛挖下來,擺到冷庫裏藏起來,以後哪個眼睛壞了,把它安上去,就能看東西。但是這個浮塵根的眼珠是看不到東西的,一定要有淨色根,起了作用了,再借這個浮塵根才能看東西。所以說死掉之後,淨色根沒有了,浮塵根雖然長得好好的,一點也沒有壞,挖下來,可以其他人安上去,但是它看不到東西的。人死掉之後,先是看不到,最後是聽不到,所以說助念有作用呢,因爲耳根走得慢,眼根走得快,眼根先沒有了,看不到東西了,但是耳朵還聽得到。這個時候給他念阿彌陀佛,他還聽得到。這個你們體驗過沒有?那些臨終的人,他本來臉色很不好看的,如果你給他念阿彌陀佛,不管他已經死了一個小時兩個小時,耳根還沒有走掉,他臉色會轉變,會變得安祥,如果本來死的時候很安祥,你給他吵吵鬧鬧的,假使他子孫大哭大鬧的,或者甚至于就在他這個父母的屍體之前,爭吵起來,爲了爭家産吵起來了,你再去看看那個死人的臉,會變得很不好看的臉色,會變成。這時候他耳根沒有死掉,他聲音還聽到的,聽到之後,心裏反應,在臉上面部還是表現得出來的。這個大概有經驗的人很多看到的。那麼這些就是耳根呢走得慢一點,但是絕對不是這個耳朵,耳朵是浮塵根,裏邊的淨色根是耳根。
同樣,鼻子、舌頭,身上這個身根都是淨色根。表面上的皮膚,這個耳朵、鼻子,這都是浮塵根,不能起這個聽、看的作用,這是幫助聽看的一種工具,沒有它也不行,但是有了它,單是有…
《俱舍大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