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大要講記▪P30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所呵厭的法,所呵斥的那些法,這是罪法,“于此罪中,不見能招可怖畏果”。不知道這個會下地獄受苦的,這叫無愧,或者說,另外一個解釋,自己造了罪之後對人家說,也無所謂,人家知道了,隨他去,沒有關系,這個心叫無愧。那麼這兩個心呢,是最不好的,一切不善法都是由它而産生的,所以凡是不善的心裏邊都有這兩個東西,否則的話,心不會不善的,因爲它們在心才能不善。一則不善,一個它“唯不善”,這兩個心祗有不善的,沒有善的,也沒有無記的。那麼二則呢,一切不善心,“遍一切不善心”,所有的不善心裏邊都有它們兩個。“具此二義”呢,獨得大不善名,所以它們兩個單單叫它們大不善。

  

  E5 小煩惱地法

  忿覆悭嫉惱,害恨谄诳憍,如是類名爲,小煩惱地法

  那麼下邊是小煩惱地法。這小煩惱地法,我們看下邊的,小煩惱地法呢,“謂法少分染汙心俱”,不是一切的染汙心都有它,某些在某個心裏,某些在某個心裏出現的時候有它,那麼它所謂叫小煩惱地法呢,因爲它不遍一切染汙心,所以叫小了,不叫大了。

  那麼它這個小煩惱地法,有叁個意思。“唯修所斷”,這些煩惱不是見道斷的,都是迷事的,不是迷理的,修道所斷的。“唯意識地起,與無明相應”,祗是第六意識起的,跟無明,這個癡相應的。我們說無明,有了無明呢,這煩惱才起來,如果你心裏很清楚的話,有些煩惱起不來了,正是糊裏糊塗才起煩惱。那麼“各別現行”,這十個法,起一個,第二個就不起了,它是一個一個生的,不會同時兩個一起起來,更不會同時十個一起起來。前面大地法十個一起起的,大善地法也是善心裏邊,這些法都會要起,大煩惱地法,在染汙心裏邊,這六個法都要起的,大不善地法,在不善心中,這兩個法都要起的,都是大大大。這個小了,小就是一個個起的,當你起忿的時候,這個心,下邊九個就不起,當你起害的時候,這個下邊其余九個又不起,這是各別各別起的,各別現行的。“具此叁義”,有這叁個意思,所以它們叫小煩惱地法,那我們知道小煩惱地,這個意義包含叁個意思,它們祗是修所斷的,一定是意識裏邊起跟無明相應的,也是要出來的時候,單個單個出來的,不會一起來的,那麼這叫小煩惱地法。

  第一個“忿”,“于情非情”,不管有情也好,不是有情也好,“現前不饒益境”,現前不饒益的,對你不好的,對你沒有利益的,“令心憤發爲性”,心裏憤發,就是發怒了……(8A)

  “覆,隱藏自罪,說名爲覆”。……越蓋越臭,我們說這個貓、狗屙的屎,如果太陽一曬,風一吹呢,不臭的,如果把它埋到這個地下,那打開就臭得不得了,一蓋呢,就越蓋越臭了。這個罪要發露好,發露之後,忏悔了之後,沒有事了,一蓋呢,那糟糕了,那就是罪不但是消不了,而且還會引發造後面的罪。

  “悭”,“謂于財法,巧施相違”。財施也好,法施也好,“相違”,不肯布施,有錢自己享受,不願意給人家享受,有法,有專利權,這個法祗有我會,不告訴你,你不會,你人家要求,就向我求,擡高自己。我們說做生意,有一個專利,要搞發明一點東西,有專利權,法不能有專利的,法就是要使大家修行,成佛度衆生,斷煩惱的,你一專利起來了,壟斷了,成了個……,我們說財麼,財法,法是法法,這個不要得的,法不能壟斷,法應當是要……。但是也不能亂給,不相應的法,一個外道,你說“我這個法,我布施給你,很多秘密的法,密法告訴你,告訴你”,好,他拿了個法去做壞事去了,你糟糕了。

  以前龍樹菩薩沒有出家之前他是學外道的,他聰明得很,他師父有一個隱身的藥,這個藥吃了之後,身體就不見了,他師父也沒有告訴他這個藥怎麼的,但是他這個做的藥,他就聞了一下,裏邊幾份藥,多少份量都知道了,他自己做,做了之後呢,吃下去,身體看不到了,那麼他就是跟外道就…… ,那時學外道了,不知道,他跟幾個同修,叫大家就吃了這個藥,吃好之後,身體看不到了,到皇宮裏去幹壞事去了,宮娥婇女,一天到晚地有人奸汙她,你人又看不到,這個國王弄得沒有辦法了,後來就問大臣想辦法,他說地下鋪石灰,石灰鋪滿了,然後呢,刀斧手准備好,看到地下有腳印的,就砍,結果這樣子呢,他們那一天一來就上當了,雖然人是看不到了,畢竟腳印子還是有的,那麼這個刀斧手看到腳印子就砍,他的幾個同修全部殺死,死掉了。龍樹菩薩,龍樹這個還不叫菩薩那個時候,他是聰明,他就是站到國王後頭,無論(什麼)時候你究竟在國王後頭,刀斧手不敢把刀斧向國王頭上砍過來,是不敢的,他就免了這一場災患,總算一條命保是保住了。那最後是才忏悔,才感到這個事情要不得,然後,後來碰到佛教呢,他一心修佛法了。那就是說,這個東西呢,不能這個……,

  我們講什麼?講“悭”,講一邊去了。那麼財、法都不要小氣。那麼將才說的是太大氣了也不行,你把好的法告了外道,他做壞事去了,那也不行的,那要適可,要就是觀機說法。像尤其是密法,它有些法是很靈的,就不能給外道。氣功師拼命要偷,氣功師最愛偷密法,跑到我們這裏來,總是要問,什麼什麼什麼來問,我們總是給他敷衍了事,有的東西不告訴他,告訴你了,糟糕了,你拿去騙錢騙東西還不說,還要做壞事。這個我們是因爲講到這裏,我們就可以要稍微提一下,很多氣功師,搞到後來就搞那些男女事情,這是我們大陸上有了,有些她受害的人,她後來信佛了就告訴我這個事情的。所以這些事情呢,我們對這些氣功師這一類的外道是好的法不能告訴他們的,告訴他們之後,他們騙錢騙名還不算了,還要做壞事,那個就討厭了,要害人了。

  “嫉,謂于他諸興盛事,令心不喜。”這個喜,你們看不看得清楚?因爲改過的,喜歡的喜。人家高興了,人家發財了,心裏妒忌,不高興,人家是得了法了,不高興,人家修行得定了,好殊勝,該隨喜了——妒忌,這個就是不好的心。

  “惱”,“謂堅持諸有罪事,由此不取如理谏誨。”惱,我們一般的理解就是心裏煩惱,它這個真正的涵義呢,就是堅持有罪,自己這個事情不對,人家如法地勸你,不聽,這叫“惱”。

  “害”呢,“謂于他能爲逼迫。由此能行打罵等事。”這是害人,逼迫人家,並且産生打罵這些事情,叫“害”。

  “恨”呢,“謂于忿所緣事,數數尋思,結怨不舍。”這個含恨在心了,對忿所緣的事,就是現前的不饒益的事情,不管有情也好,什麼也好,心裏結個疙瘩,打不開,總是結怨不舍。這個在法相裏邊,就是把“忿”跟“恨”呢,兩個比喻,忿呢,就是這個樹皮,就是我們說做木匠刨下的這個木頭的皮,這個木頭的,我們叫刨花,刨下的那個,這個一點,轟一下子就燒了,很大,但是一下兒就熄掉了。忿是這樣子的,行相就是說,發的時候很厲害,發過了就算了。“恨”呢則是炭火,我們說冬天有取火的一個,在這個灰裏邊擺一點炭,炭火很小,一點點,但是時間很長,它總是熄不下去。那就是恨雖然不是像忿一樣子,一下子發作,但是心裏總是結怨不舍,總是懷恨在心,時間緊是記下去的,這兩個行相就是有點不一樣的。

  “谄”呢,這是“心曲”,“不能如實自顯”。你要做壞事,總要表面顯一個好看的樣子,拍馬屁,什麼東西,就是“谄”。

  “诳”是騙他,故意作一些裝模裝樣的,目的是要名譽,要利養,騙,詐詭,“詭詐爲性”,有的人在人面前裝模作樣,好象是個老修行的樣子。實際上呢,他什麼?人不在的時候,放逸的那個樣子,什麼都來的。他目的在什麼呢?我是老修行,你好供養我,紅包多一點,這個意思,那這就是“诳”,騙人的。

  “憍”,“染著自法,謂于自盛事,深生染著,醉傲爲性。”自己有什麼盛事,就是假使我的個人,他是假使他持戒,或者他自己得了定了,或者自己呢,甚至于自己出生是好,出生在大姓的、有高望族姓的家裏,假使用一般現在的說麼,生在高幹的門下,高幹子弟,或者生在有錢人家裏,或者自己長得端正,或者自己聰明,就憑自己有一點特長的地方,心裏就高興,“醉傲爲性”,好象吃醉一樣的,自己陶醉,這個樣子。那麼這個我們講《俱舍》裏邊呢,憍、慢是一對,慢呢,對他的,對人家比較之後,感到我比你高,就擡高自己,有相對的。憍呢,是不比較的,自己感到自己這個非常得意,這個樣子。所以這個“憍由染自法,慢對他心舉”,慢是要對人家比較而産生的,憍是不比較的,祗是自己感到自己了不得。這兩個心所法呢,因爲它的行相有相像的地方。我們世間上,說憍慢是一個意思的,但是在法相裏邊,憍是憍,慢是慢,不一樣。

  那麼十個法,它的特征呢,就是叁個意思:一個是修所斷的;一個祗有意識地跟無明相應的;一個是現行的時候,各別各別現的,不是一起來的。那麼這個叫小煩惱地法,它是染汙的,叫煩惱。

  那麼下邊呢,就是這五個呢,我們說就是“心所且有五”,這五個講完了:大地法——一個,大善地法——兩個,大煩惱地法——叁個,大不善地法——四個,小煩惱地法——五個,那麼講完了。

  

  E6 不定地法

  那麼還有留下八個沒有地方擺了,跟難民一樣的,沒地方住了,那怎麼辦呢?給它一個難民營,就不定,不定地,這個不決定在哪一個前面五個地裏邊的,那把它收在一起。所以這個裏邊各式各樣都有:尋、伺、惡作、睡眠,貪、瞋、慢是重煩惱,也在裏頭,疑,這個都是,各式各樣的,因爲它五個裏邊擺不進了,都擺在裏邊進去了,所以不定地法是不能決定擺在前面五個地裏邊的,都擺在這個不定地裏邊。那麼有八個法。

  一個是“尋”,“謂尋求,心之麁性”,這個是麁,因爲上次一個人,他們寫成一個鹿,梅花鹿的鹿,這個上邊還多一個這麼東西,就是粗細的粗一樣的,古代都寫這個麁,也…

《俱舍大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頌疏作業題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