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大要講記▪P37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不能多生少,也不能少生多,這個“等”,無間的“等”就是這個意思。“想等”,想心所、行心所,其他的心所,同樣不能一個生多,也不能多的生少。“于自類中,無非等義”。“自類”,受生受,想生想,心王生心王,這個祗能是一個生一個,不能多,都是等的。這是講等無間緣的一個“等”的第一個涵義。

  “又解”,另外一個解釋。“前心心所齊等,與後心心所爲緣,非是前受生後受,前想生後想,自類中等也”。不但是受生受,想生想,祗要是前面的那個心所心王都能生後邊的其他的心王心所,祗要數位相等都可以,不一定要死板板地受心所祗能生受心所,想心所祗能生想心所,等于我們排隊買票的時候,前面那個買的人是澳洲人,後面可以是中國人,也可以是日本人,不一定要說澳洲人後頭決定是澳洲人,不行,不一定要這樣子,可以跳的,但是一個生一個,這是不能動的,不能生多的,這是等無間緣的又一個意思。

  “又解,後心心所,等用前心心所爲緣,故此等字,通緣及果”。那麼後心心所,用前面心的心所做緣,是“等”,就是說這個緣跟果要相等的,不能是不等,反正是講等是數字的,都是一個生一個,而生的卻不是要限製于某一類的,它是平等的,後的心王心所,都是可以生出來的,不限于受心所生受心所,受心所也可以生想心所,也可以生作意心所,也可以生思心所。“等”,平等地和後面的心王心所作緣,但是數字卻是一個生一個。這個“等”呢講了叁個意思。我們掌握到前後的數字祗能是一個,這是最重要的。

  “無間”,“前心心所,生後心心所,中間無有余心間隔,名爲無間。”中間沒有隔開什麼東西的,沒有其他的心王心所夾在裏邊。前面那個生後邊的,中間沒有夾開的,那就是我們買票一樣的,不能插隊,你本來人家排好的,第一個人買好了,第二個上去,第叁個人,他沒有排隊插進來了,不允許,祗能收第二個,不能夾第叁個夾進去。這個“無間”,中間不能有夾其他的,叫無間。“故此無間通緣及果”,這個緣跟果,中間不能夾東西,這個無間對緣來說後頭不能有夾,對果來說,前頭不能有東西夾上去,這兩個東西之前不能夾其他的。“或等無間即緣”。等無間,這是講持業釋,等無間本身就是那個緣,等無間——相等又是無間的,它本身又是引生後面那個果的緣,所以說“等無間即緣”,持業釋,這個是講六離合釋,不去管他了。“或等無間之緣”,等無間的緣,那麼等無間是果,等無間要靠那個緣生出來的,是等無間的緣,這是依主釋,這兩個都可以用。那麼這些我們是講六離合釋的,複習一下就完了。那麼等無間的意思呢,我們要能掌握到的就是,前面的心王心所,它一個生一個,不能數字多,中間又不能夾其他的心王心所,這個叫等無間緣。那就是說前面心心所生過之後,後面接上去,挨著一個一個生起來,它數字要一個,都是一個體,那麼它的中間呢,不能間隔其他的東西夾進去,這個樣子的緣叫等無間緣。那麼祗有心王心所有,其他的都沒有。

  

  D3 所緣緣

  下邊呢,“所緣緣”。“所緣緣者,謂所緣境爲緣”。所緣的境能夠做一個緣,“能牽生心心所法”,這個我們講過了,心心所法它等于一個人,一個病人,或者是老人的,沒有力的人,沒有手杖是站不起來的,走,不能行動的。那麼心王心所也一樣,沒有所緣的境,它生不出來的,一定要靠了、緣了、, 攀緣了那個境,它才能夠生起來,所以說這個境就是生起心王心所的一個緣,叫所緣的緣。它所緣就是那個境,也是生起那邊這個緣,所以說所緣就是緣,就是六離合釋的持業釋。那麼所緣緣很簡單,它是心王心所所緣到的那個境界,都是所緣緣,它這個所緣是能生起心王心所的一個緣,叫所緣緣。所以兩個緣呢,一個是所緣的境,一個是能生起它的緣,所以叫所緣緣。

  

  D4 增上緣

  “增上緣”,增上就是緣。它所增上的果,這個就是能作因,它就是增上緣,增上這個力量就是這個緣,這個緣的功能就是能夠使果增上的,或者是不障礙它,或者是有一點力量把它生出來,那麼增上這個功能就是緣,也是持業釋。

  這是把四個緣的名相解了。下邊是要配那個因跟緣的聯系的關系。

  

  D5 六因與四緣相攝

  E1 因緣

  因緣五因性

  “因緣五因性”,這是表。因緣的體,它到底是哪些法呢?就是六個因裏邊的五個因,把能作因除開,還有五個因,就是它的體,就是因緣。那麼我們表上因緣就是俱有因、相應因、同類因、徧行因、異熟因,這五個因都屬于因緣的。

  

  E2 等無間緣

  等無間非後,心心所已生

  下邊,“等無間非後,心心所已生”。先說“非後”,阿羅漢臨入涅槃的最後的心王心所,這個安個特殊的名字叫“後”,因爲它再後面沒有了,最後了,阿羅漢出了叁界之後,再也不投生了,那麼再以後不會,心王心所再不會生了,得到臨入涅槃的那個心王心所呢,最後的那一個,以後再也沒有了,那麼叫“後”。這個“後”呢,它不能作引生後頭,心王心所後邊沒有了,不能引生了,這個除開,雖然它也是心王心所,但是它不能做等無間緣了,所以說這個要把它除開,“非後”,就是把這個除開,不是那個,其余的都是,余除後心外,把這個阿羅漢得涅槃的心之外呢,所余的已生的心王心所法都叫等無間緣。因爲我們說除了這個心之外,其余的心王心所,後邊都要生心王心所的,既然是能生呢,它就是緣了,能夠生起後頭的心王心所,這一類的都叫等無間緣。不管你證哪一個果,祗要你不入涅槃的,它後頭還要投生的,或者這一輩子還要繼續下去的,那麼前心已生,後心決定要跟上來,那麼它就是,哪怕你是要命終之後投生,還得有心,投生之後,還是要生起,不斷地會生下去,除非入涅槃了,不生了,所以入涅槃那個心要除掉,其余的心呢都會引生心王心所後邊的,所以都叫等無間緣。

  “論雲”,這是《俱舍論》的話,“此緣生法,等而無間”。這個緣生法,它相等而且中間沒有間隔,依這個道理、意思呢叫等無間緣,這圓晖法師,小字,他說,“法者,此果法”,此緣生法,這個因緣所生的果法,等而無間,對這個緣生呢是相等,又沒有間隔的,叫等無間緣。“果法,與緣等”,因爲沒有間。這個是一般我們前面都講過。“由此色等,皆不可立等無間緣”。所以說色法不能做等無間緣。“不等生故”,爲什麼不能呢?它的生不是相等的,可以少的生多,也可以多的生少。他就舉例了,“謂欲界色,或無間生欲界色界,二無表色”,它可以生,一個生兩個,欲界的色,“無間”,就是沒有間隔,“生欲界色界”,兩個無表色,一個生兩個,什麼意思呢?受戒的時候,在第叁羯摩的時候,這個人入定了,入定了之後,第叁羯摩,這個別解脫戒的無表色生了,入了定之後,定共戒又生了,定共無表又生了,那一下子生兩個無表色,受戒的那個色,欲界的那個表色,可以生兩個,那麼一生二,就是多了,不是“等”。所以色法不能作等無間緣。“或無間生欲界無漏,二無表色”,也可以生出欲界無漏,那就是說它入了這個無漏的定,無漏定就是證果了,他就在受戒的那一個刹那,證了果了,道共戒生起來了,兩個無表色,一個是別解脫戒的無表色,一個是道共戒的無表色,生兩個,這都可能,所以不是“等”。

  “由諸色法,雜亂現前,等無間緣,生無雜亂,故色不立等無間緣”。因爲色法是亂的,可以多生少,可以少生多,而等無間緣就不允許這樣子,所以說色法不能作等無間緣。那麼世友尊者有爭論說,“于一身中,一長養色,相續不斷,從此後複有第二長養色生,不相違害,故不可立等無間緣。大德複言,以諸色法無間生起,或少或多故,謂或有時,從多生少,如燒稻稗大聚爲灰。”色法可以從多生少的,一大堆的稻稈子一燒成了灰,就一點點大了。“或時複有從少生多,如細種生諾瞿陀樹,根莖枝葉,漸次增榮,聳幹垂條,多所蔭映。”這個就是說,印度有一種樹,它是非常大的,而它的種子呢極小,色法裏邊,極小的種子可以生出極大的樹,那麼又是從少生多了,都不能作等無間緣。這個不去管它了。總之色法不能做等無間緣就完了。等無間緣決定前後要相等的,祗有心王心所可以作。

  

  E3 所緣緣

  所緣一切法

  “所緣一切法者,謂一切法,與心心所,爲所緣(境)”,都可以作個緣。“心心所法”,心王心所,“其性蠃劣”,它的性,它的體質非常弱的,就是我們說的像老人一樣,要手杖才能走路。它呢也是,一定要境,執了這個境才能生,攀緣那個境上,才能生起那個體。“猶如蠃人非杖不起,故一切法識所攀附,名爲所緣。”所以一切法,識所依靠它的,攀附在上面的,所緣的,都叫所緣。這個所緣的境,“有別體性,是心心所,發生緣故”,心王心所發生的緣,就是這個所緣的境,所以所緣就是心心所生的緣,又叫所緣緣。這個所緣是那個境,緣,這個境又是生起心王心所的一個緣,所以叫所緣緣,這個我們前面都講過的。就是取境呢,一個緣境的差別,取境,它這個六根體本來有的,但是産生見聞覺知的作用、功能,這個叫取境;緣境呢是心王心所的體,本來沒有的,你緣了那個境,生出體來了,這叫緣境。那麼這裏就同樣意思,心王心所的體,它要生出來,要靠一個緣,這個緣就是所緣的境,所以這個叫所緣緣。所緣就是那個緣,那也是持業釋。

  

  E4 增上緣

  增上即能作

  “增上即能作”,增上緣呢,就是能作因。“謂增上緣性”,增上緣的體,這個性就是體,就是能作因。“以即能作因爲增上緣故”,就是能作因,它就是在緣裏邊就叫增上緣。“此緣體廣,名增上緣”,這個增上緣的增上呢,它就是體很大、很多的。“一切皆是增上緣故”,一切法都能作增上緣。“問”,這個就是…

《俱舍大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頌疏作業題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