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行心力,上地有漏,无漏定生。”那么这一个比喻,假使下地,假使我们的欲界,“加行心生”,我们修禅定,假使无漏的禅,那么就产生这个……,要由无漏的法修呢,产生无漏的定,假使有漏的法修呢,那就得到有漏的定,有漏定就是世间定,无漏的定——出世定,佛教徒修的是无漏定。那么印度婆罗门之类的,他们修的呢,包括我们以前的老道,道家的,他们是有漏的定,不能说他们没有禅定,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,参访的外道,有得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定,那是得了有漏定,但是不能出三界。那么假使你有下了功夫,修这个有漏定,得到的禅定,这是果了,那就士用果,或者是我们佛教徒修无漏的定,下了功夫修了,得到之后,那也是这个士用果——士夫努力之后得到的果。
“及因清净静虑心力,生变化无记心,此等名士用果。”那么我们得了定之后,大家知道,神通从何而来?神通从禅定而来的。所以得了禅定之后,自然可以练神通。这个神通呢,这个是无记的,这个以后我们会讲。无记的一共有四种:异熟生、工巧明、威仪路、神通的果。这个四种属于无覆无记,这个我们最好记住。无覆无记祗有这么四种,异熟生就是异熟果;一个是工巧明,工巧明就是那些技术的搞的东西;一个是威仪路,我们的行住坐卧的威仪;最后一个呢,就是那个神通变化的果,通果,通果心。这些都是无记的。那么我们说,虽然这个果是无记的,但是使我们产生这个变化的心是用禅定的力量产生的,要清净的静虑心力,产生这个变化,那么这个变化的也属于士用果,是经过努力修了清净的禅定得来的。所以这是士用果的两种举一个具体的例。
那么还有一种“不生士用果”,士用果我们说有四种,这个前面好象什么地方讲到,这个我们不要讲得那么多了。还有一种不生士用果是重要的,因为道的力量证来的,我们修这个无漏道,证到的择灭,这是努力来的,但是感的果呢,我们前面说的是无为的果,离系果,这个离系果不是凭空而来的,经过努力而来的,所以也是士用果的一种,这个叫不生士用果,因为它无为法,不是生出来的,叫不生的士用果,这也叫士用果。所以从这个名字,我们就看到,修道一定要经过努力的,我们想安安逸逸的,自己不动,求一个加持给我,成了什么道了,没那么容易的,不经过自己努力,而想得一个离系果,没有那个事。加持有不有用?加持有用,帮你一个忙,自己某些地方通不过去,或者某一个因缘不够,求三宝加持你,把这个障碍去掉,把那个因缘补起来,这个对我们证果有助,但是不能离开自己努力,自己不努力的话,再加持你,那个也没有证果的可能性。所以说这个离系果要经过努力而产生的,所以说是不生士用果,但是这个果本身又是不生的,无为法没有生灭的,不是生出来的。那么不生士用果,我们说什么释呢?六离合释,想想看,也是持业释,不生的那个法就是那个士用果,这所以也是持业释,那么把士用果讲完了。
E5 增上果
除前有为法,有为增上果
下边就讲增上果了。“除前有为法,有为增上果”。这个“有为法生,余法不障”,这个就是我们那个表,因为我们没有把整个的一个颂举完,所以说这里补充一下,把整个颂全部念一道。有为法它生的时候,其余的法不障碍它的,那么所生的那个法就叫是增上果。所以增上果,唯是有为法,增上果决定是有为法,因为离系果才是无为法,增上果决定是有为法。除前外者,其余的有为法,“此余有为,或与因俱,或在因后,名增上果”。假使说在因之前的,要除掉的,所以要除余有为法,它自己以外的有为法除掉,那么跟因相同时的,或者是因以后的,这都能叫增上果。那么在因后的不能叫增上果,跟它本身,在它后面的,不能说是它后头的法是……,它本身是后头的未生的法的果,那就不能说了。祗能是同时的,或者在因之后头的,才叫增上果,在因前的不能叫增上果了。那么这个颂,我们基本上把这个文都销了,时间也到了,该休息。
B4 明四缘(卷七)
C1 明四缘体
说有四种缘,因缘五因性,等无间非后,心心所已生
所缘一切法,增上即能作
“说有四种缘”,这个颂没有引完,书上有。“说有四种缘,因缘五因性”。第一个是因缘,五因性,在因里边五个属于因缘的。这表上有,这个六因里边,我们看我们下面一个表:俱有因、相应因、同类因、徧行因、异熟因,这五个因属于因缘的,四个缘里边,它是因缘。
“等无间非后,心心所已生”,等无间缘,它是“非后”,要把一个后心,就是阿罗汉证涅槃了,这个最后一个心,它不能做等无间缘的,那么除了这个之外,对后边要生的心王心所,它能够做它的一个引生出的缘,这个叫等无间缘。那么但是心王心所已经生的,都能够作等无间缘。但是要除掉一个,阿罗汉证涅槃的那个心王心所,它生是生出来了,后头再不引生什么东西了,证涅槃了么,他离开三界了,一切有为法再也不引生出来了,所以这个心后,阿罗汉的证涅槃的那个后心,要除掉。那么其余的心王心所,已经生出来的,都能做等无间缘。这个等无间缘呢,我们看那个表,是能作因里边包的。
能作因是两种:一种无力的,就是祗能不障碍它,果生的时候,没有力量把它生出来,单是不障碍它的,也叫能作因,那么这个无力的,祗有增上缘有;那么这个有力的,能够帮助一点忙的,既不属于因缘的,那么这样子的缘呢,就是分三种了,一种是等无间缘,一种是所缘缘,一种是增上缘。这个增上缘里边,也有有力的,也有没有力的,在因缘、所缘缘、等无间缘包不上的那些有力的,帮助它能够生出果来的,都属于增上缘里边的有力的那一部分。那么对它不相干的祗是不障碍的,那就是属于无力的增上缘那一部分。所以说心心所已经生出来的,除掉阿罗汉最后那个心,它是不再引生了,这个都能引生后边的心王心所,这是叫等无间缘。等无间,下边讲得很多,我们慢慢看。“所缘一切法”。所缘缘呢,一切法都能作所缘缘,我们心王心所缘境的时候,不论你过去的、未来、现在的,有为、无为的,都能作为我们所缘的境,所以说一切法都是所缘缘。那么增上缘呢,就是能作因,能作因它在缘的时候叫增上缘。
那么这个我们先看我们这个表,因跟缘到底什么关系?我们说因果就够了,为什么摆一个缘?那么我们看下边,我们讲义的最后的几行字。“此六因与四缘相摄表”,六个因,四个缘,互相摄,就是相对的,哪个因属于什么缘?那么一看呢,六个因就是四个缘,为什么要把因缘分两个呢?我们先说“依据《法宝疏》,转述《婆沙.十六》中之前说”,这个表的依据,我们说是《法宝疏》里边转述的大毗婆沙里边,十六卷里边的那个,有几个说法,前面那个说法,因为我们认为这个说法好,那么就把它写在这里,其他的说法还有,我们没有采取,这是表的来源。下边,“因谓能生,缘能长养”,这是因缘的差别,能生的叫因,能够长养的叫缘。他打个比喻,“生养二母差异”,生母,亲生的母亲,它是能够生果的;缘呢,养母,虽然她孩子生下来了,没有养母给他抚养也不成人。所以说这两个都重要,一个是因,一个是缘,但是因要亲一点,缘要疏一点。“又缘摄助,因方能生”,缘的帮助,因才能生,这个不但是生下来之后,靠缘的长养,你就是生的时候也……(9B)
不是一个的,缘是多的,“犹如种子(因一),粪土(缘多)等异”,种子我们说祗有一个,但是粪土呢,说光、太阳、肥料这些东西,那就是多了,所以缘要多,因是一。这就是说因缘的差别,而实际上作用几乎是相等的。那么这个是根据其他的书上的解释,引了一个。那我们看这个原文。“释曰:说有四种缘者”。那么我们六因五果讲好了,那么缘呢,我们佛经里讲,还讲缘了,那么缘有多少呢?这里分析下来,是有归纳成四种。“说谓契经中,说有四缘性”,这个不是我们杜撰的,是经里边说的有这么四种缘,那么我们是解释经的,论是解释经的,当然引经据典的,所以是也讲四个缘。第一个是因缘性,第二是等无间缘性,第三是所缘缘性,增上缘性。四个缘:“因缘、等无间缘、所缘缘、增上缘”。那么这四个缘的名字先讲好了,那么要分开来慢慢分析了。
D1 因缘
“言因缘者”。因缘,这个因就是缘,这个因跟缘的关系都把你写清楚了,这个因本身就是缘,叫持业释,叫因缘。
D2 等无间缘
那么等无间缘呢,“前后心心所,体各一故,名之为等。”什么叫等无间?
先说“等”,前后的心心所,体都是一个,前面那个等无间缘引生后面那个果,那么这个都是一个,一个引一个。那么我们就是以前举的那个例,还是一样的,就是排队买票的时候,一个在买票,后边一个人等在那里,一队的,当你前面一个买好之后,后边祗能一个上去,不能一下哄上去,不行的,那是一个挨到一个,一个挨到一个。这个就是说等无间缘它引生它的果的时候,祗能是一个,一个,一个心王引一个心王,一个心所引一个心所,它不能是一个引出一大堆来,那不可能,所以叫等。“无间”,就是两个中间没有间隔的,前一个刹那,刹那是最短的时间,时间的单位最短的是刹那,中间没有间隔,第二刹那这个就上去了,这个叫等无间,“如心心所中,受体是一,余想等亦尔”。那么他举个例,什么叫“体是一”呢,受心所是一个体,那么想心所也祗能一个,这些都是相等的,都是一个体。“故论云”,这是《俱舍论》的原文,“谓无少受无间生多,或复从多无间生少,想等亦尔”。那就是说生的时候,这个等无间缘跟它的果来说,祗能是一个生一个,假使受心所来说,一个受不能无间生了很多的受,也不能说很多的受,无间下边生出来的是单一个受,就是一个生一个…
《俱舍大要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