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人。那么这个学到后头,我们就可以知道,士用果是哪一些。反正相应因俱有因所感的果,都叫士用果。那么这是五个果,我们基本上介绍了。
D2 因果配合
果有为离系
然后就是看因果的配合了,就看我们第四页的,以前发的那个表。
“果有为离系”。那么果总结一下,有两种,一种是有为的果,一种是无为的离系果,离系果是无为法。那么果呢,当然一般说是六个因感的果,都是有为的果,那么离系果是特殊的一个,不是六个因感的,因为它是无为法不能生出来,六个因是引生后果的,而离系(无为果)却是证出来的,不是引生出来的。但是总地归纳呢,果有两种,一种是有为的,一种是无为的,就是离系果。
那么先看有为的四个果跟六个因的关系。能作因感的是增上果;那么俱有因、相应因感的是士用果;同类因跟徧行因感的是等流果,这个我们学过了;那么异熟因当然感异熟果,这没话说了,异熟的因,就感异熟的果,这个果跟因,两个是相异的,跟同类徧行绝对不同,同类、徧行因果是相等的,这个是因果可以不一样的。那么这里就是六个因配四个果,这个关系我们就看出来了。那么下边个离系果,无为法的果呢,就是前面,看前面那个字。择灭是离系果,“无为为体,体无生灭”,它不能生的,本身无为法没有生灭的,它怎么能生出来呢?所以不能是六个因引生的果,不能做。但是它是不是果呢?是果,道证出来的,把烦恼灭掉了,就会显一个离系果,那么这个时候呢,这个果也就不能说它不是果,也是一个果,但是这个果特殊的,不是六个因生出来的。
无为无因果
那么下边我们就是要讲那个“无为无因果”。在前面讲序文的时候,我们说过了,圆晖法师他说真谛三藏翻的有错,因为他不通汉语,不太精通了,他是印度人,而玄奘法师不但是汉语精通,他是汉人,他对印度的文呢,也学了,下了很大功夫,精通汉梵两方的语言,所以翻译是不错。那么我们就回忆一下,他说真谛法师翻的,“无为非因果”,他说这是错的,应当是“无为无因果”。那么在我们没有学过法相的看呢,一个非,一个无,这意思差不多的,怎么一下子说他错掉了,这个又是对的呢?那么我们这个地方就可以看出来了,就看这个,“无为非因果”,不对头。无为不是因果,怎么不是呢?无为是因,能作因里边有无为法,无为法可以作因的,是因,我们说不是非因。无为非果也错了,无为是果,离系果我们一看,这是无为法,是果,不能说它不是果。这个非跟那个无,两个意思,涵义是不同的。“非”,本身就否定它不是那个东西,“无”呢,无为无因,无为无果,这个讲得通的。
我们说这个离系果,离系果是无为法,没有六因的,不是六因生的,叫无为无因。无为无因,我们看我们写的这个讲义。“无六因故”,它是什么因?这个因一共我们说总结祗有六个,而这个离系果却不是六因生的,当然了,它是果,但是没有因,“无六因果,非是六因所引生果,是所证离系果”,所以说无为法它本身离系果说是果,不能叫非果,但是没有因,没有六因。再一个,无为法是不是因呢?是因,我们说能作因里边有无为法的,不障碍一个法生的都叫因,那么无为法也是不障碍它,怎么不是因呢?所以无为是因。前面说无为非因不对了,无为本身不能说非因,是因,但是不感果的,无为法没有这个力量产生那个果来。这个我们说,下边就看这个文。它两种果都不能感,就是有为的果也不能生,无为的果也不能证。无为无果,怎么无果呢?五个果都没有,先说无为的,它两个都是无为法,应当它里有无为的果,“非能证故无离系果”,离系果是能证的道证出来的,无为法不是道,不能证的,那么它不感这个离系果,这是无为的果对它没有关系。那么“无取与用”,那么这个我们在业品讲,这个业(因)呢,对后边的果有取果、与果两个用,取的时候是下个种子,与果的时候呢,把它这个果作用生起来,把它生起这个果来。那么这两个作用呢,无为法没有作用的,它怎么取也不能取,与也不能与,所以说有为的果它是没有的,因为它所以作因呢,仅不过是不障碍它,并不是说能把它生出来。所以说我们说无为法是因,但是没有果,无为法是果,但是没有因,所以说“无因果”。这个无因果,不要我们简单化的,“无为无因果”,无为法没有因果的,脱离因果之外的,这个也不是那个涵义,无为法本身就参与因果,但是它是因,不感有为的果;它是果,不是有为的因生起来的,所以叫无为无因果呢,我们要这样子理解,这样子理解才是正确的理解。
所以说这个圆晖法师就评论真谛三藏翻的“无为非因果”是错的,无为不是非因果,无为是因果,但是不能感果的因,又不能是因所生的果,是这样的因,是这样的果。这个是不学《俱舍》,是不能了解的。那么这个话呢,我们说学过《俱舍》的无为无因果应当比较明确地能够理解了,也可以给人家解释了。那没有学《俱舍》,人家无为无因果呢,他仅不过凭他的猜想,跟人家乱说,那就是达不到这个我们正确的要求。这是无为无因果的这个,我们特别把这一个颂也写上去呢,也就是要解释我们序文里边的,真谛三藏的“无为非因果”这个话错在哪里,这个才能够明确地看出来了。
D3 别显果相
那么因跟果讲完了,还有这个“缘”。“缘”呢,我们是恐怕还有几分钟,我们看是不是把这个因果再……,这个缘我们是准备下一次课来讲。还有几分钟,我们把这个因里边,在果里边把它再稍微发挥一点,就是说我们引那个颂,“异熟无记法”,“有为增上果”,中间我们把它缺掉了,没有全部引出来,把这个颂我们找一下,“异熟无记法”后边,再过去两个颂就是,跳过一个颂就是它,找到了,114,大家看一看。这个颂,我们是因为很重要,把它写上了,但是没有写完,也是节约时间,因为这个临时编起来的,写太多了怕来不及了,要赶上大要班的需要。我们这一节,下面星期三就是要世间品了。所以说要赶这个时间,有的太繁的就怕时间来不及,没有写,那么这里现在我们就补充一下。
E1 异熟果
异熟无记法,有情有记生
“异熟无记法,有情有记生”,单是说异熟果了,异熟果本身是无记法,无覆无记,但是它是属于有情的,异熟果不通非情,我们讲过的,非情(环境)是增上果。假使我们生在人天,我们这个身体(报身),这是异熟果,而我们的环境呢,生在大富人家庭,或者生在中国,或者生在澳洲,或者生在哪里,这是环境都属于增上果的,不属于异熟果的。所以我们一般的不学法相呢,会混淆,把异熟果跟增上果两个混起来了,祗是有情,祗属于有情的,异熟果不属于、不通非情的。“有记生”,而且这个异熟果的要生呢,决定是善恶业感的,有记的。有记就不是无记了,管你善的也好,恶的也好,都属于有记,可以记别它是善恶的,不是无记不能记别的。所以异熟果是无记法,一定属于有情的,而且是有记的因生的,善恶业生的。那么这是补充异熟果的意思。那么这里我们现在时间还有点,把这个颂呢,根据书上的就详细地发挥一下。因为我们时间有限,不敢写得太多,写多了怕讲不完了。
“有记生者,谓异熟果,善恶业感,名有记生”,“生”就是感,“既异熟果,唯有记生,明知不通等流长养,以等流果及所长养通三性生。”等流果通三性,所长养也通三性,这我们前面都讲过了,等流果就是善的生善的,无记生无记的,不善的生不善的。那么异熟果呢,祗是有记生的,不通三性的,所以说这个两个不能混淆,不一样的,等流、长养不一样。有的人把长养跟异熟果要混起来了,这个要把你鉴别一下,那么那个等流果呢,当然了,是同类、徧行因感的,一般是不大会混淆,“故不通”,所以异熟果跟所长养、跟等流性不通。这个我们又回忆到前面这个五类分别门,异熟生、所长养、等流性等等,为什么两个要分那么五门?就是不通的,因为不通才分五门,如果通的呢,可以并一类去了,那么这个五门分别,为什么这样分呢?就是它这里就给你说明了一点,异熟果跟它们不同的,不能等,不能合了一个类别。“此上是异熟果相”。
E2 等流果
等流似自因
好了,那么下边是等流果了。“等流似自因者,谓等流果皆似自因”,等流果跟它的因素都是相像的,善的生善的,恶的生恶的,无记生无记的,像的,像父亲呢,孩子像父亲一样,“谓似同类遍行因故”,它就是像什么因呢?它像它的同类因,也可以说像徧行因,因为同类因、徧行因它们的果都是一个等流果,那个表上我们看到的了,因为是管你同类因也好,徧行因也好,它的果都是等流果,那么这个果就是或者像它的同类因,或者像它的徧行因。再说起来,同类因跟徧行因本来就是一个,因为徧行因它的范围大一点,可以通五部,另外给它立了一个门,实际上跟同类因是一个类型的。那么所以果都同样的,都叫等流果。
E3 离系果
离系由慧尽
“离系由慧尽者”,尽是灭,离系果,由这个慧,什么慧呢?这个择灭的慧,就是那个净慧,净慧的它的简择,而把它这个烦恼灭掉的,所以说呢,“谓此择灭离系所显”,离了这个烦恼的系缚,显出这个择灭来,等于说把乌云拨开了,显出一个太阳,并不是太阳是我们生出来的,那么这是离了系之后,所显出来的。“故将择灭释离系果”。所以离系果就是用择灭来解释,那么就是一个无为法,这是择灭无为,很简单一个话,是断了烦恼之后才能证到的,就是择灭。
E4 士用果
若因彼力生 是果名士用
“若因彼力生,是果名士用”,这个果假使依其他的一个因素的力量,经过努力而产生出来的,叫士用果。“若法因彼势力所生,名士用果,如因下地加…
《俱舍大要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