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维持起来,那么才能生,这样子才能生的,这个叫相应因。它们也是互为因果的,相应因,你帮他,他帮你,是互为因果,这个也属于俱有因。但是俱有因,为什么另外要立一个相应因呢?因为它心王心所,祗限于心王心所,而俱有因却是其他的法,同时因果都能叫俱有因。心王心所,特殊的俱有因,那就是把它立一个相应因,因为它的作用特别不同,而且作用很大。我们这个一切,前面讲过的,“一切唯心造”,这个心能统帅一切,我们是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,我们就要怎么样子,要造什么,就是我们自心作主的。所以说心的力量最强,把它特别立出一个相应因。那么所以呢,我们括弧里边有两个,“相应因狭”,虽然它们都是同是一个因果,互相资助,都是俱有因,但是相应因范围小,祗是心王心所,而俱有因是范围宽,一切有为法都在里头。所以这个相应因就是特殊的一种俱有因,祗限于心王心所的,我们也可以这么说,作用却是相同的,互为因果,或者同感一果,都可以。
D5 徧行因
遍行谓前遍,为同地染因
那么下边就是“徧行因”了。这是同类因里边的特殊的一种,为什么要把它另外立开呢?因为它就是跟同类因有一个特殊地方,可以徧缘五部的,叫徧行因。那么徧行因的体是什么呢?有十一个徧使,就是十一个烦恼。这个十一个烦恼,跟相应的俱有法,那么一个烦恼我们说是心所法,那么心所法要生起,我们前面学过了,决定有同时的心王心所跟它相应的,还有俱有法,同时生起的,这个有为法呢决定有生住异灭,还有得、非得,这个法生起来了,这个法上的得就要同时起来的,那么所以说相应的法,俱有的法,跟这个十一徧使,跟它跑的,都叫徧行因。
那么十一个徧使是什么?我们下边就要介绍。这十一个烦恼可以徧五部的,叫十一徧使。十一徧使,哪些法叫十一徧使呢?这些烦恼力量特别大,不但是自部的可以做同类因,还可以产生其他部的,也可以产生,作它的同类因,所以这个同类因力量大,而祗限于这十一个烦恼,所以把它另外立一个,叫徧行因。
哪十一个呢?就是见苦的下边,五个见:身见、边见、见取、邪见、戒禁取,五个见,还有个疑,还有个无明。这是苦谛下有这么七个。集谛下边呢,有个邪见、见取、疑、无明,因为集谛下没有身见、边见了,也没有戒禁取了。这个我们八十八使那个表,大家一翻就知道。
那么这个十一个烦恼呢,“徧与五部染法为因”,它染污法为因,是同类因,但是同类因祗限于自部,就是见苦所断的跟见苦所断的,善的、染污的、无记的作因,而这十一个烦恼呢,“徧与五部染法为因”,见苦所断的可以做见集所断的,见道、见灭乃至修所断的烦恼,也可以做它的因,那么这个力量比同类因就超出了,所以从这一点呢,就把它另外立一个徧行因,祗有这十一个烦恼,它能对五部的烦恼都能做因,引起五部的染污的果。那么这个就是同类因里边特地开出来的一个因,因为它超出同类因的自部,可以徧五部,所以说这十一个叫徧行因。徧的意思就是徧五部,徧五部里边都能行的,都可以是活动的。那么这叫徧行因。
这个跟那个同类因,其余两个限制是同的:决定要“前生”的,这个徧行因跟那个它后头那个果,等流果,不能是说同时存在的,也不能说它在后头,果在前头,不行的,这个是前后因果。我们说因果有两种,一种是前后因果,一种是俱有因果。这个在《俱舍》里边是特殊的,讲两种,那么在其他的那个,都是前后因果,这么《俱舍》里边就是两种,同时因果。因果分两大类,有这个前后的,因在前,果在后的,也有因果同时的,所以说同时因果是《俱舍》的特征。其他的一些法相都讲前后因果,我们一般知道的因果,也是前后因果,一般大家知道的,造什么因,感什么果,造好的因感可爱的果,造的不好的因感不好的果,那么这个是因先在前头,果在后头,这是前后的。但是同时也可以有因果,这个就是《俱舍》里特别发挥这一个特色。那么有的地方就是认为同时不能做因果的,你既然讲因果决定因在前,果在后。但是同时能作因果。这个我们在体会现实生活上,是有这些情况的。那么同时因果是《俱舍》特别发挥这一点,它是很可贵。那么这个就是说在同类因也好,徧行因也好,不能同时因果,这个因,同类因也好,徧行因也好,决定在前的,所以叫前生。“同地”,一样的,地是不能超越的。我们是欲界的决定不能生色界的那个染法,那么色界的那个初禅的也不能生二禅的,这个地的范围限制是比较严格的,即使徧行因也不能超越。所以说它的前生、同地是跟同类因相同的,而自部它可以超出,可以徧生五部的染法。所以这个叫徧行因。
C2 明因得果
D1 总标果体
果有为离系,无为无因果,后因果异熟,前因增上果
同类遍等流,俱相应士用,异熟无记法,有情有记生
那么下边,我们要这个因果的关系了。这个要大家,因为这个表上有了,我这里就不写了,就看第四页讲义,一二三四,这边写的,那么重复了就浪费纸了,我们就不另外写。就是“果有为离系,无为无因果”。因讲过了,那么因果的关系,我们要把它沟通一下。什么因能产生什么果呢?那么先果,我们先说果。果是有五种,有五种果。那么或者先看我们这个表上也可以,因讲好了,那么因它要感果的,果有多少呢?果有五种。就先看我们这个,就是这一张纸的,第六页的表,这个颂呢,“后因果异熟,前因增上果,同类徧等流,俱相应士用,异熟无记法,有情有记生”,这个中间还少了一些字。那么就是说有什么因感什么果。“后因果异熟”,后面那个因就是异熟因,感的是异熟果;最前那个因,就是这个俱有因,就感增上果;那么同类徧行呢, 同类徧(行)它感的是等流果;俱有因、相应因就是士用果。这个我们先看这个表。
E1 异熟果
异熟果,第一个异熟果。异熟果它是异熟因感的,那么为什么叫异熟呢?果是无记的,无覆无记,那个因却是善恶的,就是前面我们讲过的,异熟生,就讲那个东西。善恶的因感到无记的果,这个因跟果是不一样的,异的,而这个果是这个业(善恶业)成熟之后现的,叫异熟。这个异熟果,我们这个要注意,这是有情身上的。我们说假使造了杀业,感的异熟果地狱受报,那个是指地狱的有情。如果说地狱里边的苦具,那是害人的那些刀山或者是油锅之类呢,增上果,不属于异熟果。这个我们学法相的人,一定要知道,异熟果指有情的,那么它那些环境都是增上果。那么这个下边增上果有了。这个异熟因感的果,叫异熟果了。因,它是善恶业,果是无记的,而且是无覆无记的,那么这样子呢,异类而熟的,叫异熟果。等流果呢……(9A)
E2 等流果
……增上,就是先是一个,投生么是一个识了,识是一个就是精气,父精母血,一点东西,跟那个投生的中有合拢来的一个东西。慢慢地增长,这个一块软的肉,慢慢地增长到硬的肉,然后发展到五官都全了。这是“如引次第增,相续由惑业”,这样子不断地投生、起来、长大,死了又投生,都是由烦恼造业感的,并没有一个人在里头。“更趣于余世”,它这个识长大之后,又起烦恼,又造业,那么下一辈子再投生。“故有轮无初”,等于一个轮子一样,没有一个哪是开端的,轮子是圆……。就说它是它的流,持业释,这个等就是流,那么这是“等流果”。
E3 离系果
第三呢,“离系果”。烦恼叫系,把烦恼去掉了,这个果,显出那个果叫离系果,那就是择灭。这个不是生出来的,择灭是无为法不能生的,就是烦恼把它去掉了,把烦恼断掉了,显的那个无为法,就是离系果。那等于说我们的天上的太阳是本来有的,不是我们生出来的,把乌云拨开了太阳就显了,并不是说我们造一个太阳,造在天上,没有那个事情。所以说无为法不能生出来,这是道,修道时候证到的,那就是把烦恼去掉以后,证到的果,但是它也是果。等一下我们就要讲“无为无因果”这个话,那么先把果介绍好。
E4 士用果
那么“士用果”,“若法因彼势力所生,名士用果”,这个一个法,因为一种势力产生的,叫士用果。一般说呢,总是有一个人,“作者”,一个人努力,他能产生的一个果。假使我们说农民种田,他下种,耕耘,再么上肥,这样子,这样努力,最后稻谷生出来了,这个稻谷来说就是士用果,对农民说是士用果。一个士夫,他的努力之后而感生的果呢,士用果。
E5 增上果
“增上果”,“有为法生,余法不障,是增上果”。一个有为法,这是果,它生的时候,对它不障碍的那些法,对它是不障碍,那么这个果生出来了,这个果就叫增上果。就是说能作因所感的果,不障碍它的,或者给它一点力量的,这个生出来那个果,就叫增上果。“除前已生诸有为法”,这个增上果的范围很宽了,范围比较宽的,除了是前边已生的有为法,已经生的当然不是,不能算果了,那么已经生了的有为法除开,“此余有为,或与因俱,或在因后”,都叫增上果。除了在它前里边生的那些有为法,那已经生了不能叫果了,那么这个有为除开之后呢,所余的有为法,不管它跟因是同时的,或者在因后头的,祗要不障碍它,都是它们的增上果,所以增上果是比较宽的。那么“通对作者,及余非作者”,这个增上果,宽了,它对造作的、不造作的,都叫增上果。这个我们要打比喻了。假使说我们造一个屋子,一个木匠,泥水匠,他造一个屋子,那么对木匠来说呢,他感的果是士用果,但是增上果呢,却是说木匠跟那些不是木匠,其他的各式各样因素都在里头,都是它的,都能叫它们的增上果。所以说增上果是通作者跟其他不是作者,而士用果决定是通那个……,作者是下了功夫的那个人,当然也不一定指…
《俱舍大要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