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果三支枪祗有两支的话,它是站不住,三支拼起了,因为它的力量,它不倒下来,它因为它的力量,它不倒下来,这三支枪互相地依靠的,这样子站在那里不倒下来的。这个一般我们就用这个比喻来说俱有因,互相地做因,又互相地做果,那么又是同时存在的,不是一个在前,一个在后,那么就是叫俱有因。这是“互为果”的俱有因。
还有一种呢,就是说,它这个法同时存在,但是不是互相依靠,而是同时感一个果的,这个也叫俱有因。因为这个在《俱舍论》上就有辩论的。开始的时候,它是一个俱有因的内涵呢,就是互相为果的,但是中间有一个,有些法,它就是不能解释了,祗能呢要补充一个,就是同感一果的,也叫俱有因,那么俱有因的意义、涵义就完整了。所以说俱有因的内涵呢,一般说互相为因果的是俱有因,几个因同时感一个果的,也叫俱有因。这个我们在书上的举的比喻呢,假使互相为因果的,假使说,古代走路是商队,因为路很危险,商队一个队,一起走过一个险路做生意去,到外边做生意,不像现在交通那么发达了,路上有猛兽,也有自然的那些水,那些困难的东西,也有盗贼,抢劫的,那么要结个队才能走。这个结一个队之后,这几个人呢,就互相地帮助了,在队里边,你靠他,他靠你,通过这个危险的道路,从这一方面说是俱有,互为因果的俱有果。但是这几个商人呢,同时做一个事情,或者同时吃饭,这个,那么这个事情呢,同感一果的,那么叫是“同一果”的俱有因。那么这是一般的书上都是这两个比喻来说了,当然具体的,我们在学了后头,会知道哪些属于俱有因,哪些属于同一果的,哪些属于互为果的。现在我们把名相知道,俱有因至少有两个涵义,一个是互相为果的,一个是同感一个果的,这是两种的,都叫俱有因。
D3 同类因
同类因相似,自部地前生,道辗转九地
唯等胜为果,加行生亦然,闻思所成等
那么第三种呢,是“同类因”。前因与后果相同的,叫同类因。那么这个相同并不是说死板板的,一定是物质的东西生物质的叫相同,或者是受,我们说受是领纳为受,这个乐受,感一个后头继续再生一个乐受,这叫同类的。单是说祗要是善的、恶的或者无记的,是相同的,那么五个因里边,都可以互相辗转为同类因。就是善的五蕴,不管你色的生色的,或者色的生受的,或者色的生想的,祗要是善相同的,都叫同类因。这是善恶的关系来看的,同类。所以它讲个比喻呢,是“善五蕴与善五蕴,辗转相望为同类因”。这个“辗转相望”呢,就不是死板板的,色对色蕴,受跟受蕴,想跟想蕴,不是那么死的,辗转互相对起来看,都可以作同类因。这个辗转两个字,我们又写了一下。“善色等蕴,望善色等及余四蕴”,就是善的色对善的色,固然是同类因,善的色蕴对其余的受想行识,祗要都是善的,也叫同类因,这是范围就比较宽的。那么染污的来说,无记的来说呢,也一样,染污的色蕴对染污的色蕴固然是同类因,对染污的受蕴,对染污的想、行、识这几个蕴也叫同类因。那么无记的也相同了,无记的色蕴跟无记的其他四个蕴,跟它本身色蕴都叫同类因。那么很简单一句话,善的生善的,无记生无记的,不善的生不善的,都叫同类因。我们把善恶分起来呢,你比较清楚了。那么果法呢,当然是有为法,都是五个蕴,五蕴就是把一切有为包完了。
下边还有一个限制。“唯取自部,自地前生”,这三个条件是同类因的限制,那个不能超越的。“自部”我们讲过了,这个,我们所断的那些烦恼呢,见道的时候分四部,见苦的时候断的,见集的时候断的,见灭的时候断的,见道的时候断的,还要加上一个,修道时候断的,一共是五部。那么这个同类因呢,祗能自己那一部的,假使这个染污的法是见道所断的,那么祗能是见道所断的法是它的同类因,见集所断的不能算,这个隔一部了,不能算的。那么还要“自地”的,三界九地,我们说三界九个地,这个表我们好象是有过了,也是那一本讲义里边,反正欲界——五趣杂居地,色界,这个初禅是离生喜乐地,这个大概一般我们讲过了,大家可能有一个概念了,我也不知道在哪一个讲义里边了,大家回去自己翻了。那么“自地”呢,就是欲界的善法对欲界的善法,可以做同类因,对色界的就不行了,不能做同类因了。色界的二地的善法,对初地的,对三地的也不能做同类因。那么同样的无色界的不能做色界的,空无边处的也不能做识无边处的同类因,一定要自己那个地里的法,善的、恶的、无记的,前后可以作同类因。这是要限于自部,还要自地。再有一个“前生”,同类因绝对在前的生,不能同时因果,更不能在后头生的,后头生的因,就是不存在的,但是同时生的,俱有因、相应因就是可以的。同类因决定要在前生的,在同时的不能算,在后头当然不能算了。
所以说有三个限制,一个是“自部”的,见苦所断的对见苦所断的可以做同类因,见集所断对见集所断的,那么修所断的对修所断的,不能超越自部,这是一个。第二个限制呢,三界九地里边,第一地的祗能做第一地的同类因,不能做第二地的,同样第二地的也不能做第三地、第一地的,这样子呢限于“自地”的,你是哪一地就是哪一地的法,可以作同类因,跟后边的那个作同类因。再一个呢,是“前生”,同类因,我们写的,什么叫前生呢?“谓唯通过、现”,同类因祗能是过去的法,对现在法、对未来法,它是在前生的,或者现在的法对还没有生的未来的法,它在前,可以作同类因,引出将来的等流果,那么除了前生的,同时生的,或者是还没有生的,不能作同类因了。
所以同类因呢,我们几个条件,再大家归纳一下,一个是善的对善的,不管你是色受想行识,互相都能做同类因。同样,不善的对不善的,无记的对无记的,这个是比较宽的,祗要善恶无记相同的,都是同类因。但是一定要自部的,五部里边,不能够超越的,自己见苦所断的对见苦所断的作同类因,见道所断的对见道所断的同类因,或者修所断的,修所断的同类因,不能超越,五部里边不能互相通。那么互相通的,在后头,另外立一个因,叫徧行因,这个后头要讲,这个通五部的。那么自地呢,就是三界九地里边不能隔越,哪一地的祗能做哪一地的同类因,超越一个地都不行的,不管你上的下的,都不能够同类因,这个。再一个呢,决定这个法在果之前生的,果一定要在这个同类因的后头的,同类因决定要在果之前,已经生出来的法,才能做同类因。那么这个归纳下来呢,是这么几个条件。这样子的呢叫同类因。
D4 相应因
相应因决定,心心所同依
那么下边“相应因”。“心王心所”,就是主要是心王心所,它可以相应。“心王心所,更相随顺”,互相地随顺,互相地相应,这个叫相应因。那么怎么叫相应因,叫随顺呢,什么共相应的?这个好象是还不具体,下边我们把这个相应的意思呢,就把它明确地写下来了。
“谓必同所依”,我们这个心王心所,依的根,一定要是一个根的。假使我们眼睛在看东西,那么这个眼识呢,心王呢,依的眼根,那么这个所生的心所法,跟它相应的心所法决定还是依这个眼根。如果依耳根的心所法不能叫相应了,或者依其他的根的,都不能叫相应,一定要依同一个根的,这样子,同一个依的,那么叫相应。这是第一个要件,最重要的是同依。
第二个呢,“同所缘”,所缘的境也是一样的。当心王缘的,假使我缘的是茶杯,那么这个心所法,一定要缘茶杯的,才能跟他相应,就是心所法,不缘茶杯的心所法,那不能叫相应。所以说既是要同一个所依的根,也要同一个所缘的境。
再还有“同行相”。我看这个茶杯,茶杯里边,有这个茶盖,有茶的,身体还有一个柄,当我缘盖子的时候,心王缘盖的时候,心所法也是取这个盖子的行相,这么样子一个圆砣砣的,这个上边有一点慢慢圆下来的,这样子,行相也同的,我缘它这个,假使心王缘的是白颜色,那么心所法也缘的白,不缘其他的,画里边红的蓝的都有,共同都缘白的这个行相的时候,这叫做同相应。如果心王缘的是这个白的颜色盖,它心王在缘这个画,里边那个画,那就不是同一个行相了,不能说是相应,所以说行相也要相应。
“同时”,同一个刹那,心王,这一刹那心王跟同一个刹那的心所法,这个叫相应,一个前,一个后的,不能相应,这时间要相同的。
“同事”,这个上一次就是有位居士提的,心王心所,它每一个体祗能一个,假使心王,一个心,我们眼识,一个心王,当然是一个了,假使它的心所法,受,不能够两个受同时起来,一个是苦受,一个乐受,同时起两个受不行的,受祗能一个。当缘心王的时候,你看茶杯你感到高兴,那就是一个喜受,不能忧愁,这不能同时起来,也不能来一个无记受。所以在同时起来的心所法也祗能一个,受祗能一个,想也祗能一个,那么作意、思等等,都是一个体。一个体,各式各样的心所法可以起来,祗要它相应的,就是我们前面这个大地法必定生起的,大善地法,那是善心的时候决定生起的,这个规律是符合的,那些心所法都能生起。但是生起的心所法呢,每一个心所法的体祗能一个,叫同事,这个事就是体。
这五个意思具足的叫相应。那么我们以后就碰到,两个,心王、心所相应呢,这五个意思要具足,少一个不行,少一个就不能叫相应。心王心所不能单独生起,这个是缘起法,我们前面讲过的,当一个心王生起的时候,最起码的,大地法决定跟它同时起的,如果善心的时候,决定有大善地法十个也同起的,如果是染污心的时候,决定有大烦恼地法六个跟它一起起的。所以说心王、心所都不能单独生起的,那么心王要跟心所,两个互相帮助,互相地“辗转力持”,就是互相地大家资助,大家互相的力量,大家把它持,就是把它…
《俱舍大要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