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大要讲记▪P3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始一点一点证了,一点一点证,断一个烦恼,证一品择灭,那么真正证得圆满了就是佛了。“缘缺位中得非择灭”,一个是择灭是这样子得,“缘缺位”,因缘不和合,这个生不起来,得一个非择灭,故非择灭也有得。“缘会”,那么反过来,因缘和合了,这个生起来了,非择灭就非得了,没有非择灭了。那么这是得非得呢,大概我们就讲到这里,现在我们想讲完呢,恐怕来不及,念到哪里算哪里。反正已经基本上完成我们的任务了,下一次就是要讲因缘的问题。

  

  C2 明众同分(卷五)

  同分有情等

  下面是同分,我们讲过的。“同谓身形等同”,凡是人类,它的样子,都是两个足走路的,动物都是四个腿爬的,这些身形相同的。哪些呢?就是“身形”,有情的身体形状,他的“业用”,人呢总是,那个古代么打猎为生的,现在是搞工农业为生的,都是这一类的。“乐欲”,心里欢喜什么,我们欢喜享受,这个东方跟西方的都差不多的,要看电影,东方人也要看,西方人也要看,这个都是差不多的。那么“辗转互相似”,叫“同”。那么“分”呢,是因,因为这个因,就是它相同的,叫“同分”。

  

  C3 明无想果

  无想无想中,心心所法灭,异熟居广果

  “无想果”,修无想定感到的果,叫无想果。这五百个大劫,大劫很长,将来世间品要讲,什么叫大劫?“无想天中”,在生了无想天里边,所得的异熟果是无想的异熟。说有一个法,可以使心、心所灭下去,不生起来,叫无想。这个无想天哪里呢,第四禅的广果天里边,有个特别殊胜的地方,叫无想天,那么修无想定的人就生在无想天去。这个我讲过的,无想天五百大劫,没有心的,糊里糊涂,过了,醒过来了就死了,这个毫无意思我们看看,外道以为他得了涅槃了,解脱了,实际上是没有解脱。

  

  C4 明二定

  D1 明无想定

  如是无想定,从静虑求脱,善唯顺生受,非圣得一世

  “无想定”呢,就是产生无想果的因,你修了无想定,就得无想果的异熟的果。有一个东西,也是不相应行法,它可以把心、心所灭掉的,叫无想定。“谓诸外道,计无想果为真解脱”,他以为到了无想果就涅槃了,真正解脱了。“为求证故,依第四禅”,也不是简单了,要第四禅才能修无想定的。“此定唯是善性”,因为第四禅是善的,“唯顺生受”,这个我们说修这个定,得了这个定之后,下一辈子决定生那个天,“顺生受”,得初禅定的,下一辈子决定生初禅天,这个是有决定的。“一切圣者,不执有漏为真解脱”,外道执着这个是解脱,但是圣者绝对不会执有漏法是真解脱,也不是真的出离,于无想定看成深坑,这个深坑掉下去就爬不起来了,所以说不修的,所以祗有外道欢喜修,圣者决定不修这定的。

  

  D2 明灭尽定

  灭尽定亦然,为静住有顶,善二受不定,圣由加行得

  成佛得非前,三十四念故

  “灭尽定”,这是圣者修的。灭尽定有实体的,也是灭心王心所的,这个定依靠哪个定修得来呢?“依有顶”,非想非非想的定,祗有圣者得,圣者就是见道以上的。“唯圣道力,所能起故。”一般说三果以上才能修灭尽定,这个定力很深的,圣道的力量才能起这个灭尽定。灭尽定的目的呢,“为求静住,以止息想,作意为先”,要把一切东西都息下来,这样的想的作意,然后就修这个定。“现法涅槃胜解入故”,他当这个,胜解就是这样子的想法,以现法涅槃的想,就跟那涅槃一样的想,入这个定,这个定就是先休息一下儿,先歇一下。“此定通顺生顺后,及不定受,性唯是善”。这个定可以顺生受,也可以顺后受,也不定受,就是说阿罗汉,假使得了这个定,他就这一辈子涅槃了,他就不受,果报就不受了,所以说不一定的,因为圣者可以他下一辈子不受生了,就是不受了。那么这一般来说是三果以上的阿罗汉修的定。

  

  C5 命根

  命根体即寿,能持暖及识

  “命根”,这个也讲过了。命根就是寿,能持,“命根体即寿”,命根体是寿,就是我们的寿命。“命根体即寿,能持暖及识”,能够持暖——体温,识——了别的心。有命根的人,他身体体温是有的,如果体温没有了,那就是死掉了,所以说命根呢,它就是寿命,能持暖、持识。

  

  C6 明四相

  相谓诸有为,生住异灭性,此有生生等,于八一有能

  生能生所生,非离因缘合

  “生”,“于法能起名生”,一个法把它生起来的,把它起来,叫生;能使这个法安住的,叫“住”;能使这个法衰败,衰退下去的,叫“异”;“灭”,能够使它消灭的,坏掉的,叫灭。“生住异灭”。

  

  C7 明名身等

  名身等所谓,想章字总说

  “名句文身”,看来我们今天完成了,名句文身不难的。什么叫“名”呢?“以想释名”,以想这个事来解释名字,就是概念。那么一个名,叫“名”,二个名,两个概念叫“名身”,三个概念以上的叫“多名身”,这是印度的语法。假使一个概念是无常,无常是一个名,叫一个名,叫名。两个名呢,无常苦,那么就是名身了,两个概念,一个无常,一个苦,那么叫名身。三个以上的,无常苦空无我,四个了,那就是多名身。这个就是多数的意思了,印度多数不是单就加一个S就完了,它是两个的叫名身,三个以上的叫多名身,有这么样子的一个规律。那么“句”呢,“以章释句,诠义究竟”,诠义究竟么,就是现在话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义的,那么叫句。两个句,叫句身,三个句呢,叫多句身。假使我们说,诸行无常,那么是一个句子,它叫句。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那么就是两个句子了,句身。再加个涅槃寂静,三法印,那么就是多句身。这个好懂的。“文”,更简单了——字母,我们是汉地没有字母,英语么ABCD,那么这个印度的文字也是拼音字母的。一个字母叫文,两个字母叫文身,三个字母以上的,叫多文身。那个很简单。

  十四个不相应法也讲完了。下一节课准备讲六因四缘五果。这是在根品里边最重要的一部分,也是佛教里边的因果是一个重要部分。

  

  第六讲

  

  A4 明六因四缘(卷六)

  (8B)……《俱舍论》,根据《发智论》里边,把因分了六个,缘分了四个,果是分五个。这样子,我们所谓的因果因果又分得很多,那么里边的关系也很复杂。这里我们根据这个讲义,大概地把里边重点讲一下,尤其是这个表的名相。

  

  B1 明六因

  C1 正明因体

  那么我们先看因。我们说的因果因果,里边因呢,详细分起来,可以分六个因。这个讲义的最后有个表,六因,里面一个表。

  

  D1 能作因

  除自余能作

  第一是“能作因”。能作因,它的内涵就是“有为法生时,除自体外,余一切法,皆不为障,名能作因”。那么这个能作因就是最宽的。

  “有为法生”,凡是我们说,一个果要生出来,决定是有为法,无为法是不能生的。那么无为法有不有果呢?后边我们说还是有,这是离系果,是证的,这是道证出来,不是生出来的。那么我们说生果的时候呢,这些果一般都是有为的。有为的法,它要生的时候,除了自己,自己是本身,当然不能作因,自己给自己做因,那是不可能的,把自己除外,“余一切法”,其余的所有的法,不管你是有为的,还是无为的,它祗要不做障碍的,都叫能作因。

  那么能作因呢,我们就很简单了,就是一个法要生的时候,凡是不障碍它的,对它生出来没有障碍的,那么这一切,除了它自己以外,所有的一切法,对它说都是能作因。那么这个能作因就是因里边最宽的。能作因有两种,一种是有力的,一种没有力的。一种力,就是说帮它一点忙的,它生起来的时候,有一些力量帮助它生起的,还有一种呢,根本没有力量帮它,就是不障碍它生,包括无为法。无为法我们说根本是没有作用的,没有生住异灭,也没有起什么作用的,那么但是呢,当一个法生的时候,无为法对它至少是不障碍,所以说这个无为法从不障碍的那一点来说呢,也可以算是个能作因。那么当然了,其他的有为法,对它毫不关系的,对它生起来的时候一点帮助也没有的,祗要是不障碍的,也算一个能作因。所以说能作因它的范围是最宽的,一切法祗要除了它自己以外——当然有为法,这个果是有为的——除了它自己以外,其余所有的一切,管它是有为的无为的,祗要对它生出来没有障碍的,全部属于能作因,所以说因里边最宽的就是这个能作因,那么其余的因呢,相对的下去,一个比一个小,一个比一个小。最小的异熟因,所以摆在最后。

  

  D2 俱有因

  俱有互为果,如大相所相,心于心随转,心所二律仪

  彼及心诸相,是心随转法,由时果善等

  第二个是“俱有因”,俱有因在《俱舍》里边也是个特色。在其他的讲因果呢,总是因在前,果在后,这个时间上有分的,因决定在果之前了,那有说因在这个果之后,那不可能的,但是因果同时的,这个有的,这个在《俱舍》里边就讲这个,有的法相里边呢,同时因果就不讲了,凡是在前边的,对后头能够生起来有作用的叫因,但是同时互相帮助的,使它生起来的,也是叫因,这个在《俱舍》里,特别地叫一个俱有因。相应因也是同样这个情况。那么俱有因的,我们俱有就是同时,同时存在的那个因,那是同时因果。

  那么有两种,一种,“若法更互为士用果”,假使一个法,它们互相为士用果,你帮他的忙,它帮他的忙,互相帮助的,这两个法就叫俱有因。就它从它帮它忙来说,这个被帮忙的是果,能帮忙的是因,但是反过来,这个也帮它的忙,那么能帮助的它又是因,所帮助的那个法又是果,就是互相地做这个为因果的。

  打比喻的时候一般用这个比喻,就是一个三足架或者放牢的三支枪,它是这样子三个站起来的,你靠它,它靠你,互相靠,它不倒下来,如…

《俱舍大要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颂疏作业题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