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大要講記▪P38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裏邊一個問題,它提一個問,“既一切法,皆所緣緣,此增上緣,何獨體廣”。我們前面說的,一切法都是所緣緣,那麼你說增上緣也是一切法,都是增上緣,而增上緣說它體廣,所緣緣沒有說體廣,這是什麼原因呢?“答:論有二釋”,《俱舍論》裏邊有兩個解釋。“第一解雲,俱有諸法,未嘗爲所緣,然爲增上故,唯此體廣。”這是第一個,你所緣的時候,能緣的心王心所,它還有那些俱生的四相,還有那個“得”,這些都在能緣裏邊,所緣的法沒有這些,所以說缺了這一部分,而增上緣可以包進去,所以說增上緣比所緣緣廣,這是一個解釋。第二,它再具體的,“如無我觀”,修無我觀的時候,把一切法都沒有我了,“于第一念,不見俱有故,俱有諸法,未嘗爲所緣,然此俱有法,爲增上緣故,增上體廣也。”假使打個比喻,他說在我們修這個無我觀的時候,觀一切法都沒有我,所觀的境是一切法,但是第一個念頭的時候呢,你這個能緣的法它的俱有法,就是我們心王心所,它同時生起的四相(生住異滅)、“得”這些呢,你不能一個念頭裏邊又觀外面的,又觀自己的,不能行了,第二念可以反過來觀,所以第一念裏邊,這兩個法,不是所緣的境,但是這個法卻是增上緣,所以說是缺了這一部分,所緣緣要小一點,增上緣要大一點。第二個解釋,“或所作廣,名增上緣,以一切法各除自性,與一切有爲,爲增上緣故。”這個它的廣,一切法除了自己以外,其余的不管你有爲無爲都是增上緣,那麼所緣緣就照這個意思說呢,要比它小得多了,那就是要廣一點。

  

  D6 總結四緣

  這個我們把四個緣呢,根據書上的文比較開廣地講了一下,那麼對照我們的表,我們再念一下表。但是把要點都寫上了,書上講得很多,是幫助我們理解,而實際上的內涵呢,這個表已經夠了。明四緣,“說有四種緣”,一直到“增上即能作”,我們中略掉了。“因緣”,四個緣,第一個,因緣,因緣它的體呢,就是六因裏邊把能作因除掉,其余的五個因,就是因緣的體。下邊那個表呢,因緣跟四緣的對照表一看就清楚了。第二個“等無間緣”,除阿羅漢要臨入涅槃的最後心心所,它不生後邊的心王心所,這個除掉,其余的已經生出來的,一定要加“已生的”,沒有生的,後邊不能生東西,已經生的心王心所都叫等無間緣,這個緣生法,“等而無間”,根據這個道理,叫等無間緣,這個我們前面念過的。此果法與緣相等,都是一個體,而且中間沒有隔開的,叫等無間。那麼“所緣緣”,一切法都是心王心所所緣的境,這個所緣的境呢,是在有部說了,一切法是有體的,有一個體性的,它是能夠産生心王心所作一個緣的,所緣的境,能夠作心王心所發生的緣,所緣就是緣,所緣緣。那麼“增上緣”呢,是能作因,一切法除了自己以外,對一切有爲法,都是增上緣,都能幫它的忙,或者是不障礙它,或者是給它一點力量,這個都叫增上緣,就是能作因,這簡單地說。

  

  C2 明法從緣生

  這四個緣呢,我們講好了。講好之後,還有一點時間,我們就把這個說一下。這個就是對外道的辯論,我們佛教講緣生法,外道說起來,就是他們講不通。十二因緣是在這個裏邊講了,世間品,你們有了,這個印好了。世間品裏邊講有情的流轉,我們世間品是分兩部分的,一個是有情世間,一個是非情世間。講有情世間裏邊,一個重要的一個部門就是十二因緣,就是說一切法都是因緣的流轉,沒有一個我在裏頭,“無我唯諸蘊”,沒有我的,祗有五蘊在裏邊流轉,講十二因緣就是五蘊,沒有個我在裏頭。我們一般的流轉生死都認爲有個我在流轉,佛教就破這個我,一切都是因緣法在流轉,沒有一個我在流轉,那麼這個就破我的,直接破我的。我們說《俱舍》最後一個無我品,破我,實際上它裏邊早就破我了,這個無我品有人說是後頭加的,專門是對犢子部的那個我來說的,這個正規的卻是在這個十二因緣裏邊破我的。那麼後邊還有一點時間呢,我們就把後邊那個就是將才我們念的頌,後邊再隔跳一個頌,再翻過去的一個頌,這個頌裏邊,它講的內涵呢,就是說我們佛教裏邊,講因講緣,一切法生都要靠幾個因緣把它生出來的,沒有單獨的因,一因論是沒有的。我們不管是唯心也好,唯物也好,上帝也好,大自在天也好,都是一個,一個獨立的一個東西,能夠生出宇宙的萬法,這個我們佛教裏是講不通的。佛教裏邊都是因緣和合才生宇宙萬法的,沒有說不靠其他的一個因,它能夠産生一切萬物,這叫不平等因,它自己不靠人家的,它卻能夠産生很多的萬物,這個佛教裏是要否定的。

  

  D1 辨緣生法

  心心所由四,二定但由叁,余由二緣生,非天次等故

  那麼我們這裏可以看下面那個頌,就是“心心所有四”,一百二十幾頁。“心心所由四,二定但由叁,余由二緣生,非天次等故”。那麼這個裏邊,後邊是破外道,前面是講我們的內部的法。第一句,“心心所由四”,這是講緣生的,前面叁句講緣生法,一切都是因緣所生的,最後一句,“非天次等故”,這是破外道。

  那麼我們就看看怎麼破?先講我們內部的,“心心所由四者”,心王心所由四個緣生的,因緣,就是我們前面講的五個因;等無間緣就是前面的心王心所,它不斷讓路,讓後頭生出來,那麼引生,這是等無間緣引生的;所緣緣,心王心所決定要攀緣了境才能生起來,自己所緣的境;增上緣,除了它自己以外,一切法對它不障礙的,對它或者有一點其他的幫助的,都叫增上緣,所以心王心所生的時候,四個緣都齊的。

  “二定但由叁”,那麼另外呢,有兩個定,無想定、滅盡定,是沒有心的,心王心所都沒有的,這個要說一下。它們有幾個因緣生呢?起碼有叁個因緣生,“非能緣故”,因爲無想定、滅盡定沒有心的,不能作能緣了,所緣緣就沒有了,它的因緣呢,兩個因:“俱有因,謂二定上生等四相”,兩個定既然是有爲法,雖然心王心所沒有呢,它這個定還是屬于不相應行,那是有爲法,那麼它上面有四相(生住異滅),有爲法決定有四個相的,那麼這是它的俱有因,跟它一起生起的。那麼“同類因”,前面已生的“同地善法”,它下邊就實際告訴我們了,假使無想定,在無想天裏邊,一切的善法,前面已經生的,就是在前的那些善法都是無想定的同類因,同地的,滅盡定,是這個滅盡定呢,無想定我們講過了,是根據四禅的禅定來修的,那麼滅盡定是依非想非非想的定來修的,所以非想非非想天裏邊一切善法都是滅盡定的同類因。那麼它的“等無間緣”呢,在入定之前,這個心王心所法,這是它的等無間緣,它們這兩個定的心王心所呢,到這個時候,引出這個滅盡定、無想定,所以說也是叫等無間緣。“增上緣”,就是其余的一切法,不障礙它的,等等。“如是二定心等引生,礙心等起,故與心等,但爲等無間,非等無間緣。”這個是特別標明一下,這兩個定,它的心王心所把它引出來的,但是它本身,它不能生心王心所,因爲它心滅掉了,其後,以後的心王心所把它障礙,不准它生了,所以這兩個定祗能叫等無間,它不能作等無間緣,因爲它本身是不准心王心所生起來的,要把它滅掉的,所以不能作等無間緣。等無間緣一定要開道,把後邊的心王心所引出來的,叫等無間緣,這是說明這兩個定不能做等無間緣。這個沒有啥關系,我們帶過去。就是說即使兩個滅盡定、無想定,沒有心的,也得要叁個緣生。

  “余由二緣生”,其余的,除掉心王心所、滅盡定之外,其余的色法、不相應行,這兩對法呢,至少要有因緣、增上緣兩個緣生,一個因緣就包這五個因,那就很多的法,才能生這些法出來。“非能……”,它爲什麼沒有所緣緣呢?它們不是能緣的心王心所,沒有所緣緣,也不是心王心所引生出來的,也沒有等無間緣。那麼就是說,說到這裏呢,把我們在佛教的一切法都講完了。就是這些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,我們說的是色法、不相應行,因緣、增上緣兩個緣,但是我們知道,增上緣裏邊包括很多的法,因緣裏邊又包括五個因,都是很多的法,緣起而後,才能生起這些法來的,沒有單因生的。那麼外道就不一樣了。下邊就是破外道。

  

  D2 遮外道宗

  非天次等故

  “非天次等故”,最後一句,破外道。這有兩個意思,一個是“正非”,否定它,二個是“立理”,爲什麼它不成立,道理在哪裏?“且正非者,非天等”,就是說我們講因緣,講一切法生靠因靠緣的,不是他們說大自在天等等。爲什麼道理?“次等故”,因爲我們一切法生出來都是按次第生的,不是一下子都現出來了,假使一個因生的,應當一下子都現了,因爲祗有一個原因,你這個法是……

  (10A)總是執到有一個東西,我們說現在的基督教就說上帝能生一切世界,都是執到有一個他自己不靠人家的而能生起一切法的。而佛法裏邊呢,祗有因緣能生諸法,沒有一個單獨的法能夠生一切法的,這是因緣和合生一切法,那麼這個因緣有很多東西了,能作因裏邊就包括一切法都在裏頭,除了自己,單是一個緣、一個因裏邊就包了很多法了。所以說一切法生出來,決定沒有單獨的因能生的,“故言非天等”,這個外道說的大自在天也好,上帝也好,或者是什麼自性也好,神我好,這個都我們認爲是否定,不對的,不是這樣子的。

  那麼爲什麼不是天、大自在天、神我,一個單獨的法能生出世界呢?你要把道理講出來。“次等故”,因爲由“次”,還有其他的原因,“次”就是次第,“等取無義利及違諸世間”,就是第一個原因,我們現實看到的一切法都是按著次第生的,如果一個因生的,大家是同等的,要生就一起生了,爲什麼這個生,那個生,都是有次第的,不亂的呢?不是同時生的呢?這是一個理由。第二個理由,你生起來有什麼好處?就是外道,造這個世間,我們都說的,上帝造世間,…

《俱舍大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頌疏作業題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