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里边一个问题,它提一个问,“既一切法,皆所缘缘,此增上缘,何独体广”。我们前面说的,一切法都是所缘缘,那么你说增上缘也是一切法,都是增上缘,而增上缘说它体广,所缘缘没有说体广,这是什么原因呢?“答:论有二释”,《俱舍论》里边有两个解释。“第一解云,俱有诸法,未尝为所缘,然为增上故,唯此体广。”这是第一个,你所缘的时候,能缘的心王心所,它还有那些俱生的四相,还有那个“得”,这些都在能缘里边,所缘的法没有这些,所以说缺了这一部分,而增上缘可以包进去,所以说增上缘比所缘缘广,这是一个解释。第二,它再具体的,“如无我观”,修无我观的时候,把一切法都没有我了,“于第一念,不见俱有故,俱有诸法,未尝为所缘,然此俱有法,为增上缘故,增上体广也。”假使打个比喻,他说在我们修这个无我观的时候,观一切法都没有我,所观的境是一切法,但是第一个念头的时候呢,你这个能缘的法它的俱有法,就是我们心王心所,它同时生起的四相(生住异灭)、“得”这些呢,你不能一个念头里边又观外面的,又观自己的,不能行了,第二念可以反过来观,所以第一念里边,这两个法,不是所缘的境,但是这个法却是增上缘,所以说是缺了这一部分,所缘缘要小一点,增上缘要大一点。第二个解释,“或所作广,名增上缘,以一切法各除自性,与一切有为,为增上缘故。”这个它的广,一切法除了自己以外,其余的不管你有为无为都是增上缘,那么所缘缘就照这个意思说呢,要比它小得多了,那就是要广一点。
D6 总结四缘
这个我们把四个缘呢,根据书上的文比较开广地讲了一下,那么对照我们的表,我们再念一下表。但是把要点都写上了,书上讲得很多,是帮助我们理解,而实际上的内涵呢,这个表已经够了。明四缘,“说有四种缘”,一直到“增上即能作”,我们中略掉了。“因缘”,四个缘,第一个,因缘,因缘它的体呢,就是六因里边把能作因除掉,其余的五个因,就是因缘的体。下边那个表呢,因缘跟四缘的对照表一看就清楚了。第二个“等无间缘”,除阿罗汉要临入涅槃的最后心心所,它不生后边的心王心所,这个除掉,其余的已经生出来的,一定要加“已生的”,没有生的,后边不能生东西,已经生的心王心所都叫等无间缘,这个缘生法,“等而无间”,根据这个道理,叫等无间缘,这个我们前面念过的。此果法与缘相等,都是一个体,而且中间没有隔开的,叫等无间。那么“所缘缘”,一切法都是心王心所所缘的境,这个所缘的境呢,是在有部说了,一切法是有体的,有一个体性的,它是能够产生心王心所作一个缘的,所缘的境,能够作心王心所发生的缘,所缘就是缘,所缘缘。那么“增上缘”呢,是能作因,一切法除了自己以外,对一切有为法,都是增上缘,都能帮它的忙,或者是不障碍它,或者是给它一点力量,这个都叫增上缘,就是能作因,这简单地说。
C2 明法从缘生
这四个缘呢,我们讲好了。讲好之后,还有一点时间,我们就把这个说一下。这个就是对外道的辩论,我们佛教讲缘生法,外道说起来,就是他们讲不通。十二因缘是在这个里边讲了,世间品,你们有了,这个印好了。世间品里边讲有情的流转,我们世间品是分两部分的,一个是有情世间,一个是非情世间。讲有情世间里边,一个重要的一个部门就是十二因缘,就是说一切法都是因缘的流转,没有一个我在里头,“无我唯诸蕴”,没有我的,祗有五蕴在里边流转,讲十二因缘就是五蕴,没有个我在里头。我们一般的流转生死都认为有个我在流转,佛教就破这个我,一切都是因缘法在流转,没有一个我在流转,那么这个就破我的,直接破我的。我们说《俱舍》最后一个无我品,破我,实际上它里边早就破我了,这个无我品有人说是后头加的,专门是对犊子部的那个我来说的,这个正规的却是在这个十二因缘里边破我的。那么后边还有一点时间呢,我们就把后边那个就是将才我们念的颂,后边再隔跳一个颂,再翻过去的一个颂,这个颂里边,它讲的内涵呢,就是说我们佛教里边,讲因讲缘,一切法生都要靠几个因缘把它生出来的,没有单独的因,一因论是没有的。我们不管是唯心也好,唯物也好,上帝也好,大自在天也好,都是一个,一个独立的一个东西,能够生出宇宙的万法,这个我们佛教里是讲不通的。佛教里边都是因缘和合才生宇宙万法的,没有说不靠其他的一个因,它能够产生一切万物,这叫不平等因,它自己不靠人家的,它却能够产生很多的万物,这个佛教里是要否定的。
D1 辨缘生法
心心所由四,二定但由三,余由二缘生,非天次等故
那么我们这里可以看下面那个颂,就是“心心所有四”,一百二十几页。“心心所由四,二定但由三,余由二缘生,非天次等故”。那么这个里边,后边是破外道,前面是讲我们的内部的法。第一句,“心心所由四”,这是讲缘生的,前面三句讲缘生法,一切都是因缘所生的,最后一句,“非天次等故”,这是破外道。
那么我们就看看怎么破?先讲我们内部的,“心心所由四者”,心王心所由四个缘生的,因缘,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五个因;等无间缘就是前面的心王心所,它不断让路,让后头生出来,那么引生,这是等无间缘引生的;所缘缘,心王心所决定要攀缘了境才能生起来,自己所缘的境;增上缘,除了它自己以外,一切法对它不障碍的,对它或者有一点其他的帮助的,都叫增上缘,所以心王心所生的时候,四个缘都齐的。
“二定但由三”,那么另外呢,有两个定,无想定、灭尽定,是没有心的,心王心所都没有的,这个要说一下。它们有几个因缘生呢?起码有三个因缘生,“非能缘故”,因为无想定、灭尽定没有心的,不能作能缘了,所缘缘就没有了,它的因缘呢,两个因:“俱有因,谓二定上生等四相”,两个定既然是有为法,虽然心王心所没有呢,它这个定还是属于不相应行,那是有为法,那么它上面有四相(生住异灭),有为法决定有四个相的,那么这是它的俱有因,跟它一起生起的。那么“同类因”,前面已生的“同地善法”,它下边就实际告诉我们了,假使无想定,在无想天里边,一切的善法,前面已经生的,就是在前的那些善法都是无想定的同类因,同地的,灭尽定,是这个灭尽定呢,无想定我们讲过了,是根据四禅的禅定来修的,那么灭尽定是依非想非非想的定来修的,所以非想非非想天里边一切善法都是灭尽定的同类因。那么它的“等无间缘”呢,在入定之前,这个心王心所法,这是它的等无间缘,它们这两个定的心王心所呢,到这个时候,引出这个灭尽定、无想定,所以说也是叫等无间缘。“增上缘”,就是其余的一切法,不障碍它的,等等。“如是二定心等引生,碍心等起,故与心等,但为等无间,非等无间缘。”这个是特别标明一下,这两个定,它的心王心所把它引出来的,但是它本身,它不能生心王心所,因为它心灭掉了,其后,以后的心王心所把它障碍,不准它生了,所以这两个定祗能叫等无间,它不能作等无间缘,因为它本身是不准心王心所生起来的,要把它灭掉的,所以不能作等无间缘。等无间缘一定要开道,把后边的心王心所引出来的,叫等无间缘,这是说明这两个定不能做等无间缘。这个没有啥关系,我们带过去。就是说即使两个灭尽定、无想定,没有心的,也得要三个缘生。
“余由二缘生”,其余的,除掉心王心所、灭尽定之外,其余的色法、不相应行,这两对法呢,至少要有因缘、增上缘两个缘生,一个因缘就包这五个因,那就很多的法,才能生这些法出来。“非能……”,它为什么没有所缘缘呢?它们不是能缘的心王心所,没有所缘缘,也不是心王心所引生出来的,也没有等无间缘。那么就是说,说到这里呢,把我们在佛教的一切法都讲完了。就是这些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,我们说的是色法、不相应行,因缘、增上缘两个缘,但是我们知道,增上缘里边包括很多的法,因缘里边又包括五个因,都是很多的法,缘起而后,才能生起这些法来的,没有单因生的。那么外道就不一样了。下边就是破外道。
D2 遮外道宗
非天次等故
“非天次等故”,最后一句,破外道。这有两个意思,一个是“正非”,否定它,二个是“立理”,为什么它不成立,道理在哪里?“且正非者,非天等”,就是说我们讲因缘,讲一切法生靠因靠缘的,不是他们说大自在天等等。为什么道理?“次等故”,因为我们一切法生出来都是按次第生的,不是一下子都现出来了,假使一个因生的,应当一下子都现了,因为祗有一个原因,你这个法是……
(10A)总是执到有一个东西,我们说现在的基督教就说上帝能生一切世界,都是执到有一个他自己不靠人家的而能生起一切法的。而佛法里边呢,祗有因缘能生诸法,没有一个单独的法能够生一切法的,这是因缘和合生一切法,那么这个因缘有很多东西了,能作因里边就包括一切法都在里头,除了自己,单是一个缘、一个因里边就包了很多法了。所以说一切法生出来,决定没有单独的因能生的,“故言非天等”,这个外道说的大自在天也好,上帝也好,或者是什么自性也好,神我好,这个都我们认为是否定,不对的,不是这样子的。
那么为什么不是天、大自在天、神我,一个单独的法能生出世界呢?你要把道理讲出来。“次等故”,因为由“次”,还有其他的原因,“次”就是次第,“等取无义利及违诸世间”,就是第一个原因,我们现实看到的一切法都是按着次第生的,如果一个因生的,大家是同等的,要生就一起生了,为什么这个生,那个生,都是有次第的,不乱的呢?不是同时生的呢?这是一个理由。第二个理由,你生起来有什么好处?就是外道,造这个世间,我们都说的,上帝造世间,…
《俱舍大要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