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大要講記▪P5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二禅天的人壽命也沒有了,八劫已經滿了。叁禅天的人的壽命是六十四大劫。到最後風災的時候,正是六十四個大劫,一個大劫一個成住壞空了。我們前面講過的,六十四個成住壞空之後,就是風災來了,風災來了,第叁禅的人的壽命也沒有了,正是六十四劫,所以這個都是配合的,不是隨便安的。“由此善釋,施設足文”,這個跟《施設足論》的那個文非常配合的,就是它裏邊說的,遍淨天的壽,就是第叁禅的壽命六十四個劫。那呢說風災來了之後,六十四劫壽命也沒有了。

  這個世間品我們講到這裏,那麼這個書上的要點是都講完了。那麼因爲要爭取在十八講裏邊,把大要都講完,所以今天要把業品要開一個頭。

  

  

  

  肆 分別業品(卷十叁)

  

  業品,我們先看一看。業品大要,分成叁段。我們講了世間品,講了很多,有情世間,器世間。有情世間怎麼生的?有幾種?就中間有五趣,有叁界,還有中陰等等,七識住,四識住,九有情居,講了很多。器世間,講了它的成住壞空。小叁災、大叁災這些是怎麼來的?那現在就是追因了。

  世間上這些東西是什麼原因來的?那麼“世間差別,由業所生”,世間的各式各樣差別,都是業所感的,不是外道的自在天,大梵天或者是上帝,一因主(一因論),一個創造的主,能夠創造世間。或者他這裏呢,因爲當時印度的外道是這樣執著,“由先覺因,生諸世間”,什麼叫先覺因呢?“外道計天,生起欲覺,欲受用境,名先覺因。”那就大梵天了,他一個人生在那裏,感到很孤單,他有個希望,希望要有世間,要有天人來陪他,那麼這個先覺因,這個因起了之後,世間就來了。這個是外道的“虛計”,就是他們的亂說,胡扯。佛教是要講客觀真理的,不能自己編一套出來的。這個就是說,業品的開端呢,就是說,我們講了世間品,前面講了很多,這個世間,哲學家也好,宗教家也好,都來追求,這個世間怎麼來的?這個問題大家都在追求。人生是怎麼回事?那麼就産生了很多的一些宗教、哲學的學說,大概總不外乎是一因論,多元論,二元論之類的,都是虛計,都是虛妄、妄想裏邊自己杜撰出來的一些理論,不是根據客觀事實來的。

  那麼這個裏邊,我們也再要提一次。印度的瞎子摸象那個公案。這個瞎子摸象的事情,一般家喻戶曉,小孩子都知道,但是它的真正的涵義,一般人都不會去把它去領會它。就是佛在世的時候,他就舉個例了,有幾個瞎子,他來摸象,大家都摸到象了,都感到,我真正象我知道了,我親自摸到的,雖然他沒看到,親自摸到的。那麼人家就說了,你說象你知道了,怎麼的呢?他摸到一個鼻子,就是一個橡皮管,這個就是象,這個毫無懷疑,我親自摸到的。有人說呢,象是什麼?像根繩子,摸了個尾巴。這是我親自證到的,尾巴。再摸到個肚子的,跟牆壁一樣的,厚厚的、堅硬的,這個象就是牆壁。而摸到腿的,那是柱頭,哪是牆壁呢,柱頭,這個圓的柱子一樣。這樣子,他們都執到自己看對的。

  你說他沒有依據吧,有依據,他外道也修禅定,也是經過他的冥思苦思的,這個樣子,得到一些些真理,但是這裏不全面的,不全面的擴大到整個,全部錯完了。真正的象不是牆壁,也不是柱頭,也不離開這個大肚子的牆壁,也不離開四條腿的柱頭,也不離開跟繩子一樣尾巴,但是你執一部分是全面,都錯。所以一切哲學家,憑自己關了門,亂想的,當然不要說了,就是那些宗教家,有禅定的,有什麼功夫的,他確實證到一點真理的,也錯的,沒有對的,祗有佛能夠真正洞察世間的真理。所以佛說的東西,根據客觀的事實,不增不減的,給你講的,佛親身證到這個世間,是親身證到的,不是觀察出來的。第六意識觀察,也可以看錯。爲什麼?我們看,假使我個茶杯,看了前面的,看不到後頭;看了上邊的,看不到下頭;看到左邊的,看不到右邊;看到外邊,就看不到裏面,總是不完整的。佛就是把心跟茶杯合在一起了,親自明了、證入了。那麼茶杯內外,上下虛空裏邊的,什麼原子、分子全部都在它裏邊,觀察的裏邊的,那當然是絕對正確的。所以佛教是親證的,不是我們靠腦筋、第六意識推想出來的,這個不是一樣的,所以說他是絕對正確的。

  

  A1 明業體性

  B1 正明業體

  C1 明所造業

  D1 明二叁業

  世別由業生,思及思所作,思即是意業,所作謂身語

  那麼下邊,我們說業,開始就是說業是分幾種了。一種是講二業,一種講叁業的,一種是講五業的,這我們畫了個表,把它都列出來了。講二業呢,就是思業、思已業。思業就是心造的業,我們心裏起好的念頭,好的思業,起壞念頭,就是壞的思業。那麼思已業呢,我想好了,要行動了,或者要開口說話了,罵人了,那是經過考慮而出來的,嘴裏罵人,經過考慮自己決定之後,來做的這個事情,就是叫思已業,思已業就是身口業。思,經過思考的時候,所作,就是發于行動的,那麼這是二業,一個是思業,一個思已業。

  假使分叁業的話,思業就是意業了,就是心裏邊的。那麼思已業就是身口二業。作,作在哪裏呢?從身上作的,從口裏作的,分身語業。

  

  D2 明五種業

  此身語二業,俱表無表性,身表許別形,非行動爲體

  以諸有爲法,有刹那盡故,應無無因故,生因應能滅

  形亦非實有,應二根取故,無別極微故,語表許言聲

  說叁無漏色,增非作等故

  假使以五業的來分呢,更詳細的。意業呢,思業就是意業,這個沒有動,但是身業裏邊又分兩個,身表業,無表業。身表業,就是可以我們看得到的,這是有部來說就是形色,我們的動作,殺人,他拿刀這個樣子,這是身業。身無表業呢,你造了身業之後,是不是就沒有事了?無表色記錄在那裏,就是無表業,這個東西抹殺不了的。受了戒,我們辛辛苦苦的發了好的願,受了戒,能持否,能持否,都能持了,能持了那個是說過了是不是沒有事了呢?有事的,這個東西,種子在裏邊,無表業。

  能持否?這個海公上師講得很有趣。現在我們不是在大家傳戒嗎?一來就成幾百上千的,去年據說J山傳戒叁千人,這個人之多,不可設想。那麼這個戒和尚在說話,根本聽不清楚。他總想到的什麼呢?傳戒麼是打齋,那是供僧,今天打齋,饅頭齋,明天包子齋,他戒和尚說,不殺能持否?他就聽了一個飽子,饅頭能吃否?能吃。大面饅面能吃否?能吃。這個能吃、能吃,結果你受了啥個戒了?莫名其妙的。所以人太多就搞不清楚了,所以說這個東西呢,我們說受戒要搞清楚才好……。所以說我們律藏裏邊寫的,戒和尚的話一定要懂的,如果廣東人叮咚叮咚在說,下面的江蘇、浙江人,他就說你說啥都不曉得。糖糕能吃否?能吃。這個東西,這個樣子傳戒都沒有意思了,一定要話聽清楚,那麼人多就搞不清楚了。

  這個身業,身表業,身無表業。語業一樣的,你罵了人之後,你這個,如果強烈的壞事的有無表業。那麼我們在,就是真正的受戒,不殺,盡形壽不殺命之後。能持,這個話,話說過了,無表色有的,無表業有的,這個就是戒體了。所以這個呢,産生一個無表業。所以說我們照二業說,思業、思已業。在叁業說呢,意業、身業、語業。照五業來說呢,意業、身表業、身無表業、語表業、語無表業。

  

  D3 業體

  那麼它的體是什麼?有部,跟經部有所不同。有部來說,意業是思心所,這個跟經部一樣,但是經部給它兩個名字,一個叫審慮思,一個決定思。一般的泛泛思心所,還不稱叫業。審慮思,經過考慮的,決定是,決定下來了。假使你這個事情,一個壞心所,考慮,考慮了半天,這個要不要?這幺樣子,假使你看到一個東西,你起一個貪心,這個貪心要不要起?考慮之後,決定要起貪心,因爲被它吸引了,勝不過,要起貪心,那個貪心的業就造成了。所以說審慮思,決定思兩種,這是它的體。那麼在身表業來說呢,有部的說法,是形色,殺人就是那個拿了刀的樣子,偷盜就是把這個東西搶去,這個形色。在經部來說,動身思,還是思心所,這個思心所,發動身體,幹事情的思心所。

  那麼這個無表業來說,有部說的,是大種所造的色。我們學過那個色蘊,這個無表色,那個時候叫什麼?“亂心無心等”,“大種所造性”,就是那個東西。那麼這個經部來說呢,思心所的種子,它已經提高到種子了。所以說,我們說世親菩薩他慢慢地轉向唯識,這是在思想上的必然的。他采取經部的學說,經部學說,跟那個有部跟那個唯識來說是一個跳板,它經部是脫胎于有部的,但思想進步到跟唯識是很接近了,他已經種子的學說提出來了,那麼唯識把它整理一下,阿賴耶識種子就完了,就是所以說世親菩薩將來進入唯識呢,從他思想的發展也是必然的。那麼經部的種子,卻沒有立阿賴耶識,熏在色心上,自己身體、心裏邊,熏在這個地方,阿賴耶識,第八識還沒有提出來,到唯識就把第八識提出來了。

  語表業呢,有部是音聲,說話是聲音,有部的語表業的體是音聲,那麼它的無表業也是無表色,“大種所造性”。在這個經部來說,也是思心所,這個發語思,這個思是推動他說話的一個思心所。那麼它的無表色,也是思心所的種子。這個就把業可以分成二業,叁業,五業,那麼它的體是什麼?經部、有部的,我們都說了,時間還有一點點,我們把它念完,這個第一個項目念完。

  

  D4 釋“業”

  什麼叫業?“造作叫業”。什麼叫意業?意本身就是業,造作,思,思心所就是造作。我們知道,學過心所法的,這個大地法裏邊的思就是造作爲性。它本身是意業,這個業就是思,這個思跟意,我們的心王相應的,“意等引起”思。意,這個心王推動起來的,能等引的是意,不是思,所等引的,就是能夠推動的是意、心王,所推動的是思,他去做那個。所以說意業,就…

《俱舍大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頌疏作業題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