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大要讲记▪P5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,二禅天的人寿命也没有了,八劫已经满了。三禅天的人的寿命是六十四大劫。到最后风灾的时候,正是六十四个大劫,一个大劫一个成住坏空了。我们前面讲过的,六十四个成住坏空之后,就是风灾来了,风灾来了,第三禅的人的寿命也没有了,正是六十四劫,所以这个都是配合的,不是随便安的。“由此善释,施设足文”,这个跟《施设足论》的那个文非常配合的,就是它里边说的,遍净天的寿,就是第三禅的寿命六十四个劫。那呢说风灾来了之后,六十四劫寿命也没有了。

  这个世间品我们讲到这里,那么这个书上的要点是都讲完了。那么因为要争取在十八讲里边,把大要都讲完,所以今天要把业品要开一个头。

  

  

  

  肆 分别业品(卷十三)

  

  业品,我们先看一看。业品大要,分成三段。我们讲了世间品,讲了很多,有情世间,器世间。有情世间怎么生的?有几种?就中间有五趣,有三界,还有中阴等等,七识住,四识住,九有情居,讲了很多。器世间,讲了它的成住坏空。小三灾、大三灾这些是怎么来的?那现在就是追因了。

  世间上这些东西是什么原因来的?那么“世间差别,由业所生”,世间的各式各样差别,都是业所感的,不是外道的自在天,大梵天或者是上帝,一因主(一因论),一个创造的主,能够创造世间。或者他这里呢,因为当时印度的外道是这样执着,“由先觉因,生诸世间”,什么叫先觉因呢?“外道计天,生起欲觉,欲受用境,名先觉因。”那就大梵天了,他一个人生在那里,感到很孤单,他有个希望,希望要有世间,要有天人来陪他,那么这个先觉因,这个因起了之后,世间就来了。这个是外道的“虚计”,就是他们的乱说,胡扯。佛教是要讲客观真理的,不能自己编一套出来的。这个就是说,业品的开端呢,就是说,我们讲了世间品,前面讲了很多,这个世间,哲学家也好,宗教家也好,都来追求,这个世间怎么来的?这个问题大家都在追求。人生是怎么回事?那么就产生了很多的一些宗教、哲学的学说,大概总不外乎是一因论,多元论,二元论之类的,都是虚计,都是虚妄、妄想里边自己杜撰出来的一些理论,不是根据客观事实来的。

  那么这个里边,我们也再要提一次。印度的瞎子摸象那个公案。这个瞎子摸象的事情,一般家喻户晓,小孩子都知道,但是它的真正的涵义,一般人都不会去把它去领会它。就是佛在世的时候,他就举个例了,有几个瞎子,他来摸象,大家都摸到象了,都感到,我真正象我知道了,我亲自摸到的,虽然他没看到,亲自摸到的。那么人家就说了,你说象你知道了,怎么的呢?他摸到一个鼻子,就是一个橡皮管,这个就是象,这个毫无怀疑,我亲自摸到的。有人说呢,象是什么?像根绳子,摸了个尾巴。这是我亲自证到的,尾巴。再摸到个肚子的,跟墙壁一样的,厚厚的、坚硬的,这个象就是墙壁。而摸到腿的,那是柱头,哪是墙壁呢,柱头,这个圆的柱子一样。这样子,他们都执到自己看对的。

  你说他没有依据吧,有依据,他外道也修禅定,也是经过他的冥思苦思的,这个样子,得到一些些真理,但是这里不全面的,不全面的扩大到整个,全部错完了。真正的象不是墙壁,也不是柱头,也不离开这个大肚子的墙壁,也不离开四条腿的柱头,也不离开跟绳子一样尾巴,但是你执一部分是全面,都错。所以一切哲学家,凭自己关了门,乱想的,当然不要说了,就是那些宗教家,有禅定的,有什么功夫的,他确实证到一点真理的,也错的,没有对的,祗有佛能够真正洞察世间的真理。所以佛说的东西,根据客观的事实,不增不减的,给你讲的,佛亲身证到这个世间,是亲身证到的,不是观察出来的。第六意识观察,也可以看错。为什么?我们看,假使我个茶杯,看了前面的,看不到后头;看了上边的,看不到下头;看到左边的,看不到右边;看到外边,就看不到里面,总是不完整的。佛就是把心跟茶杯合在一起了,亲自明了、证入了。那么茶杯内外,上下虚空里边的,什么原子、分子全部都在它里边,观察的里边的,那当然是绝对正确的。所以佛教是亲证的,不是我们靠脑筋、第六意识推想出来的,这个不是一样的,所以说他是绝对正确的。

  

  A1 明业体性

  B1 正明业体

  C1 明所造业

  D1 明二三业

  世别由业生,思及思所作,思即是意业,所作谓身语

  那么下边,我们说业,开始就是说业是分几种了。一种是讲二业,一种讲三业的,一种是讲五业的,这我们画了个表,把它都列出来了。讲二业呢,就是思业、思已业。思业就是心造的业,我们心里起好的念头,好的思业,起坏念头,就是坏的思业。那么思已业呢,我想好了,要行动了,或者要开口说话了,骂人了,那是经过考虑而出来的,嘴里骂人,经过考虑自己决定之后,来做的这个事情,就是叫思已业,思已业就是身口业。思,经过思考的时候,所作,就是发于行动的,那么这是二业,一个是思业,一个思已业。

  假使分三业的话,思业就是意业了,就是心里边的。那么思已业就是身口二业。作,作在哪里呢?从身上作的,从口里作的,分身语业。

  

  D2 明五种业

  此身语二业,俱表无表性,身表许别形,非行动为体

  以诸有为法,有刹那尽故,应无无因故,生因应能灭

  形亦非实有,应二根取故,无别极微故,语表许言声

  说三无漏色,增非作等故

  假使以五业的来分呢,更详细的。意业呢,思业就是意业,这个没有动,但是身业里边又分两个,身表业,无表业。身表业,就是可以我们看得到的,这是有部来说就是形色,我们的动作,杀人,他拿刀这个样子,这是身业。身无表业呢,你造了身业之后,是不是就没有事了?无表色记录在那里,就是无表业,这个东西抹杀不了的。受了戒,我们辛辛苦苦的发了好的愿,受了戒,能持否,能持否,都能持了,能持了那个是说过了是不是没有事了呢?有事的,这个东西,种子在里边,无表业。

  能持否?这个海公上师讲得很有趣。现在我们不是在大家传戒吗?一来就成几百上千的,去年据说J山传戒三千人,这个人之多,不可设想。那么这个戒和尚在说话,根本听不清楚。他总想到的什么呢?传戒么是打斋,那是供僧,今天打斋,馒头斋,明天包子斋,他戒和尚说,不杀能持否?他就听了一个饱子,馒头能吃否?能吃。大面馒面能吃否?能吃。这个能吃、能吃,结果你受了啥个戒了?莫名其妙的。所以人太多就搞不清楚了,所以说这个东西呢,我们说受戒要搞清楚才好……。所以说我们律藏里边写的,戒和尚的话一定要懂的,如果广东人叮咚叮咚在说,下面的江苏、浙江人,他就说你说啥都不晓得。糖糕能吃否?能吃。这个东西,这个样子传戒都没有意思了,一定要话听清楚,那么人多就搞不清楚了。

  这个身业,身表业,身无表业。语业一样的,你骂了人之后,你这个,如果强烈的坏事的有无表业。那么我们在,就是真正的受戒,不杀,尽形寿不杀命之后。能持,这个话,话说过了,无表色有的,无表业有的,这个就是戒体了。所以这个呢,产生一个无表业。所以说我们照二业说,思业、思已业。在三业说呢,意业、身业、语业。照五业来说呢,意业、身表业、身无表业、语表业、语无表业。

  

  D3 业体

  那么它的体是什么?有部,跟经部有所不同。有部来说,意业是思心所,这个跟经部一样,但是经部给它两个名字,一个叫审虑思,一个决定思。一般的泛泛思心所,还不称叫业。审虑思,经过考虑的,决定是,决定下来了。假使你这个事情,一个坏心所,考虑,考虑了半天,这个要不要?这幺样子,假使你看到一个东西,你起一个贪心,这个贪心要不要起?考虑之后,决定要起贪心,因为被它吸引了,胜不过,要起贪心,那个贪心的业就造成了。所以说审虑思,决定思两种,这是它的体。那么在身表业来说呢,有部的说法,是形色,杀人就是那个拿了刀的样子,偷盗就是把这个东西抢去,这个形色。在经部来说,动身思,还是思心所,这个思心所,发动身体,干事情的思心所。

  那么这个无表业来说,有部说的,是大种所造的色。我们学过那个色蕴,这个无表色,那个时候叫什么?“乱心无心等”,“大种所造性”,就是那个东西。那么这个经部来说呢,思心所的种子,它已经提高到种子了。所以说,我们说世亲菩萨他慢慢地转向唯识,这是在思想上的必然的。他采取经部的学说,经部学说,跟那个有部跟那个唯识来说是一个跳板,它经部是脱胎于有部的,但思想进步到跟唯识是很接近了,他已经种子的学说提出来了,那么唯识把它整理一下,阿赖耶识种子就完了,就是所以说世亲菩萨将来进入唯识呢,从他思想的发展也是必然的。那么经部的种子,却没有立阿赖耶识,熏在色心上,自己身体、心里边,熏在这个地方,阿赖耶识,第八识还没有提出来,到唯识就把第八识提出来了。

  语表业呢,有部是音声,说话是声音,有部的语表业的体是音声,那么它的无表业也是无表色,“大种所造性”。在这个经部来说,也是思心所,这个发语思,这个思是推动他说话的一个思心所。那么它的无表色,也是思心所的种子。这个就把业可以分成二业,三业,五业,那么它的体是什么?经部、有部的,我们都说了,时间还有一点点,我们把它念完,这个第一个项目念完。

  

  D4 释“业”

  什么叫业?“造作叫业”。什么叫意业?意本身就是业,造作,思,思心所就是造作。我们知道,学过心所法的,这个大地法里边的思就是造作为性。它本身是意业,这个业就是思,这个思跟意,我们的心王相应的,“意等引起”思。意,这个心王推动起来的,能等引的是意,不是思,所等引的,就是能够推动的是意、心王,所推动的是思,他去做那个。所以说意业,就…

《俱舍大要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颂疏作业题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