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是意識相應的,意識所推動的那個思心所,就是叫意業。這個思本身就是業。那麼什麼叫身業呢?“身謂色身”,我們的身體,是物質的身體。這個業依身而起的叫身業,這是依主釋。前面思就是業,這個叫持業釋。語業,言語業也好,語業也好,它的性,它本身,它的體,就是語,“以語自性,即是業故”,那語就是業,也是持業釋。思所作的業,名爲身語二業。怎幺那叫思所作業?就是二業裏邊思已業,就是思所作的業。思所作的業就是身語業,是思所等起故,是這個思心所,它發動的。等起就是說,它是善的,這個發動的業是善的,它是惡的思,發動的身語業也是惡的,思所等而引起的,思所推動的。那麼這是我們就解釋上面表上的話。什麼叫思已業呢?就是思所作的業。什麼叫思所作業呢?就是思心所所等而引起的那個業,就是身語二業。
今天講的重點:世間品講過了,我們不總結了。那麼業品呢,因爲開頭端了。什麼叫業?造作叫業,世間上的,我們說千變萬化的這個有情世間起的變化,哪裏來的?不是外道所執一因論,上帝造的,大自在天造的,都不是,是業所感的。我們起了煩惱,後來就造業,造了業之後,自然要感世間的果。那麼業有多少?可以分二業,也可以分叁業,也可以分五業。二業的說,一個思業,一個是思已業。叁業來說,思業就是意業,思已業把它打開來,身語分開,叫思已業,這個身業。那麼有五業的呢,就把無表業擺進了,意業呢,是一個,身業有身表業、身無表業,語業有語表業、語無表業。那麼它的體性,在這個裏邊,有部的說法,跟經部的說法都列出來了,那麼裏邊,書上還有辯論,經部說他對,有部說它對,這個我們就略掉了。講大要,大要班不能講太仔細了,這個時間就來不及了。下邊,什麼叫意業,什麼叫身業,什麼語業,都講了。那麼今天重點把業,世間的起源是業,業分幾種?都講了。時間還有十分鍾,大家提問題。
……內因最重要的,我們認爲宇宙上,能解決我們苦難問題,解決一切問題的,一切智慧最圓滿的就是佛,就是他的方法就是法,依了方法行,引導他們走路就是僧,這個心樹立起來了,一切不可奪。不能把我們這個信念奪去的。這個慧心先要生起來,有這個心之後,然後要有如法的緣。這個緣就是這個,引你入皈依的那個法師要如法的,守戒的。再說在受皈依的那個儀式要是如法的,該說的話要說,不該說的話不說,說的話要聽清楚。皈依是要人現前的,戒師的話你要聽懂,你自己回答的時候要回答清楚,不能含糊。這個這樣子,全部以如法的儀式,執行了這個皈依之後,加上內心的皈依心有的,這個皈依體成就,自然皈依體成就。如果你裏邊欠缺一個,皈依的師說的是廣東話,你聽不懂,或者是說的是外語聽不懂,那皈依體生不起來。或者說外邊很如法,法師也好,講的話我也聽懂,自己心裏沒有皈依的心,叁心二意的,皈依體也生不來。所以幾個條件符合,佛教緣起論,這幾個條件的緣起有了,皈依體自然生。米、水、火、鍋都有,你一個小時,或者半小時煮下來,鍋打開,決定是飯,不會變沙的。這是緣起,緣起夠了之後,它的後果就是這個果就出來,要求在緣起上求,不在果上求。你求皈依的體,就把你皈依的緣起都造好了,有如法的法師,如法的儀式,再加皈依心有,決定皈依體會出來。那麼皈依體如果破掉了,你趕快把皈依心生起來,再找如法的法師,如法的皈依的儀式,再去做,還是可以生起來。但是生起之後,要注意了,不要經常去失掉再來,失掉再來,這個好象有點開玩笑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。
第九講
D5 總結
……那麼在地獄的苦,或者惡道的苦,也是我們自己造惡業來的。那麼我們說人天是不是安樂呢?我們學過世間品了之後,就知道在這個中劫的末,就是要小叁災,這個大劫的末,就是要二十個中劫之後就是大叁災,這個再是不會沒有的,不可避免的。因爲我們造的業裏邊,總是有煩惱在裏邊,暫時的善業,好象感點舒服的報,但是中間雜了很多的惡業。這個惡業,要受的時候,共業來了的時候,大叁災就來了,火燒梵天,水漂二禅,風吹叁禅。這個我們想一想就可怕,這個世界末日,還沒有那麼厲害。它整個的這個,我們講地獄的火,一直燒到梵天那麼高,那都是可怕得很了。劫火洞然,就是這個。我們法華經裏,劫火洞然就是指這個東西。那麼劫末的火,大叁災的火,就是要那麼厲害。
既然一切是根據我們業來的,那麼就要考慮,這個業到底是什麼東西。造作叫業。根據我們的思想,心裏邊的,決定了之後,那個就是意業。如果意業去推動身口,那造的是身口業。那就是說身口二業,加個意業,這叁個業,它們是善的,就是招善的果,是惡的,苦的果。那麼這個業,開始兩種業,一種是思業,思已業,思所作業,就是思已業。那麼思發動的業,思已業就是思心所是心裏面的事情,思業就是心裏的意業,那麼思所發動的業,思已,想好之後,推動,推動身口,那就是身口業。所以說二業呢,就分兩個,思業、思已業。
叁業來分,就把思已業分成兩個,推動的是身,就是身業,它推動的是語,就是語業。那麼身語意叁業,那麼這個一般是知道的,身造業,口造業,意造業。
但是有一個,再分詳細一點呢,就是五業了,就是加一個無表業,無表業一般沒有學過佛法的、專門學習,不知道了。我們身表業,造了業之後,那麼這個過了這個時間了,這個一切行相都沒有了,是不是就是抹殺了,沒有東西了呢?有記錄的。這個記錄就記錄在無表色上。那麼這個大乘麼說阿賴耶識的種子,寄托在那裏。那麼這個根本乘呢,它沒有建立阿賴耶識,就建立,有部就以無表色來擔任這個任務。我們做了壞事、好事,你過了這個時候,一點也看不出來了。但是你這個業,成了無表色了,好了,有作用的。無表色可以帶動你將來好的可以受樂報,不好的就受苦報,所以不會抹殺的。現在的醫學也有這個情況,他好的醫生,他給你檢查身體,看到你某些地方有特殊情況,他可以給你講出來,你什麼時候受過傷,什麼時候有什麼情況,他可以從這個這個生理的反應當中,可以推測到以前的事情,那就是我們作的身語業,身語意叁業,都是有記錄的。那個佛教是說,有部說就記錄在無表色裏邊,大乘唯識記錄在阿賴耶識裏邊。這是每一個宗派,都有一定的它的這個理論的基礎
那麼這裏我們說呢,身業可以有表業、無表業兩種。語業也是有表業、無表業兩種。有表業,就是說可以表現于我們五官,可以看得到的。那麼有部來說,這個身表業的體就是形色,它各式各樣的樣子,打人的樣子,殺人的樣子,或者是偷的樣子,或者男女淫欲的樣子,這些都是形色。但是經部來說,都是屬于思心所的。這個思心所,能夠發動身體的這個思心所,是它的身表業。那麼它的無表業,有部說的是無表色,四大種所造的,是色法,經部就是否定這是色法,這是種子。那麼語業,在有部來說,是聲音,我們說話都是聲音,那麼它的無表業也是無表色。但是,經部也歸納到思心所去了,它這個發語的思,就是這個思心所,它決定要說話的那個思心所,就是那個語業。它的無表業呢,就是思心所現行過了,種子還在,那麼這個種子在哪裏?經部的說法,就是熏在我們的心上或者身上,假使你入了無想定了,心沒有了,身上還有這個種子。如果你到無色界去了,你身沒有了,在心裏邊這個種子還在。所以說,種子寄托在身心裏邊。那麼到了大乘呢,就寄托在阿賴耶識了,他就是建立一個阿賴耶識呢,那就是可以圓滿的解決這些問題。那麼這個業呢,我們說分二業、叁業、五業,大概這些情況。
B2 諸門分別
C1 明叁性
勝義善解脫,自性慚愧根,相應彼相應,等起色業等
翻此名不善,勝無記二常,等起有二種,因及彼刹那
如次第應知,名轉名隨轉,見斷識唯轉,唯隨轉五識
修斷意通叁,無漏異熟非,于轉善等性,隨轉各容叁
牟尼善必同,無記隨或善
下邊說,業有善惡,那麼這個善惡,我們一般就是說大家都會說,宗教都是勸人爲善,但又什麼叫善,什麼叫惡?善有幾種?惡有幾種?還有無記有幾種?這個從來沒有人去問過。那麼這裏,我們既然講業,就要把善惡這個事情要搞清楚了。那麼下邊就是叁性了。叁性是善惡無記。
D1 善
善的裏邊,我們說有四種善。我們一般說善麼就是善,還有四種,兩種,叁種,沒有這個分法的。那麼這裏我們就把這個真正的善,分了四種,這個是嚴格的界限,這是法相上比較嚴格的。
E1 勝義善
第一種是“勝義善”。勝義善就是最高的善了,最高的善呢,就是解脫涅槃了,這是我們最高的。爲什麼叫勝義善?“最極安穩,衆苦都寂”,這是最安樂的。我們說,我們人都希望求安樂,不想受苦。那麼你安穩,這個地獄是最苦了,餓鬼、畜生還是苦的多,到人間好象是苦少一點了,但是還是有苦,那麼人間裏邊,人也各式各樣的,有的人一輩子受苦,有的人受苦少一點,也有一輩子享受的,但你身體享受,心的苦還是免不了。那麼你再享受的話,如果來了一個大戰爭來了,世界大戰了,你也靠不住了,你的洋樓造得再高,汽車再多,錢再多,一個炸彈就全部報銷,所以這個都沒有保證的。這個,但是最安穩的地方就是涅槃。
我們所以說,這裏要特別強調的,涅槃不是死掉了。一般人說涅槃是死掉了,那你求它涅槃,拼命地修,修了那麼多的時間。聲聞,就是聲聞來說,長的要是六十個劫,最快的要叁個劫再涅槃,那你拼了那麼大的命,那麼時間的辛苦,證了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死。那個就有點劃得來嗎?死,哪個都會死的,還去修的?不是那個事情。所以涅槃這個東西,因爲這個東西後來成了一個死的代名詞了,什麼人涅槃了,他就死掉…
《俱舍大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