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大要講記▪P5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了。那麼涅槃呢,這是恭維的話,真正死掉,又不是叫涅槃,阿羅漢以上的才叫涅槃。這個涅槃就是說,證到最高的境界,最安穩的地方了,那實際上換一個話就是淨土了。它的這個裏邊,什麼苦都沒有的,猶如無病,好象一個人,身體健康,沒有毛病,那就最舒服的。我們說什麼最大的幸福就是沒有毛病,你錢再多,一天到晚躺在床上,那也沒有什麼幸福。那麼它這個時候,最安穩的地方,什麼苦都沒有了,那麼因當然沒有了,叁毒(貪瞋癡)完全沒有的,全部消滅的。這個是善的,也是常的,因爲是無爲法,不是無常的,這個才是真正的善,真正的安穩。我們說無常的,你這個時候很安穩,一下子無常來了,就不安穩了,這是壞苦,還是苦。所以說這個呢,真正的常的、善的這個叫勝,殊勝。它有體的,在有部說,什麼法都有體的,這個義,義就是有體的意思,就是。那麼是善的、是常的叫勝。它有體的呢,叫義。勝義。勝義就是善,這個是勝義善。

  

  E2 自性善

  無貪、無瞋、無癡,叁個善根,還有慚、愧,這五個法體性是善,本身就是善的,“猶如良藥,名自性善”。這個良藥就是說,它能治病的,這本身就是一個好的東西,“自性善”。

  

  E3 相應善

  “相應善”,跟前面五個心所相應的,其他的心王心所。它們自性並不是善,但是跟它五個,同所依,同所緣,同一行相,同一個時間,同一個體,這五義相應之後,它們也成了善的。那就是說,本來這個人不壞不好的,交了好的朋友,經常跟他在一起,那就帶好了。跟它們相應之後,跟這五個心所相應,它也是善的了,叫相應善。經裏舉個喻,“如雜藥水”,這個本身是良藥,吃下去就會治病的,就是前面五個心所,但是這個藥假使摻了水了,這個水本身不是善的,也不是惡的。所以說這個指相應善,它本身沒有什麼善不善,但是跟善的合了一起了,好象藥跟蒸餾水混了一起了,那麼這個水也是能治病了,也是善的了,叫相應善。

  

  E4 等起善

  那麼還有“等起善”,這就是身語業了,是善的心所發起的。

  (13B)同等的發動起來的叫善,他這個幾個喻這裏沒有寫,該要寫上去的,就是說等于是一個好的藥,把一個牛,用好的藥去喂它,喂了之後,這個牛奶裏邊也有藥的成分,那就是說這個吃了它的牛奶,也有治病的功效。這就是等起善,它本身不是善,但因爲它是這個善的法推動它而發動的,也成了善了,也等于說,這個牛吃了這個藥,天天喂它好的藥吃,那麼它以後它的奶、牛奶,也是有藥的這個性,治病的性在裏面。我們小時候搞過,那個花本來是白的,你紅墨水把它去養起來,它慢慢的,花也變紅色了,這個情況也差不多。

  這是善的有四種,勝義善,解脫涅槃;自性善,五個心所法,無貪、無瞋、無癡,叁個善根,慚、愧,慚愧是很緊要的好東西,我們一定要有慚愧,有了慚愧,壞事不敢做,沒有慚愧呢,壞事,就是無法無天,什麼都敢做。所以這五個心所自性本身是善的。相應善跟它們相應的心王心所。那麼等起善是自性善,相應善所發動的身語業,表、無表都在裏邊。

  

  D2 不善

  E1 勝義不善

  那麼反過來呢,不善。什麼叫“勝義不善”?“生死法”。所以說生死不是個好東西,是最大的不善,就是勝義不善,就是生死法。“由生死法,苦爲自性,極不安穩,猶如痼疾”,等于說是不治之症,有了生死,不會安樂的,這個不治之症在身上。我們在講呢,尤其是經部,它就是說,有部還承認叁界有的時候有樂,但是這個樂不安穩,無常的,所以說壞苦,但經部來說世間根本沒有樂,我們感到樂呢,等于說我們是害了個很大的瘡。這個瘡,我們不是記得嗎?那個悟達國師,膝蓋上,長個人面瘡,痛得不得了,簡直不好過的,一定要在市場上買一塊肉,覆在那個瘡上面,這個才暫時地把痛苦消一消。我們所謂的快樂,就是把痛苦,暫時消一消,停下去了,感到很舒服。那麼這個,那些祖師就說了,你與其貪著這個大毒瘡暫時停一停的快樂,倒不如把這個瘡治好。瘡治好的快樂,才真的快樂。你這個瘡,臨時停一下,這個快樂,這是什麼快樂呢?本身是苦,苦停下來了,你認爲是快樂了,這哪叫真的快樂呢?所以說,你真正的快樂,要把這個瘡治好,那就是把這個痼疾,生死大事把它除掉了,解脫了生死了,你才真正的快樂才有,那就是得涅槃了。你如果在生死裏邊,求那些快樂,那僅僅是一個瘡,把它臨時停一下,它以後還是要發的,而且這個停一下的根,本身就不是快樂,僅不過是苦稍微息一下就完了,根本談不上樂。

  所以我們要把這個概念樹立起來,在生死裏邊是沒有快樂的。如果說生死裏有快樂,人就可以鑽空子,他不想出生死,總想生死裏邊的快樂,我要去追求到,痛苦去避免它,有這個想法。當你徹底知道生死裏邊一點快樂都沒有,那就不要去動腦筋了,在整個的生死都是痛苦,你追求什麼呢?那就是唯一的辦法出生死。所以說真正的我們要求樂呢,要出生死,才徹底地能夠把這個苦除掉。痼疾就是不治之症。人身上有那些不治之症,你怎麼快樂得起來呢?我們說要殺頭的人,在臨殺之前,給他吃得很好,酒、肉,大吃一頓,你讓他吃飽,他快不快樂?一點也不快樂,吃下去之後,沒有幾分鍾,頭就掉下來了,痛得不得了。頭掉下來,有人看到,害怕得很。那個時候,抗日戰爭才開始時候,有些因爲漢奸,大家痛恨漢奸,就馬路上殺漢奸,給大家看。一殺殺下去,這個血冒得兩尺多高,整個的身體,繩子綁起來的,拼命動,兩個小時,沒有停,還在動,一個頭在地下,拼命地咬,泥土也咬,啥也咬,痛得不得了,這個是殘酷得很。那這頓飯,你吃了會舒服嗎?根本就不舒服了。那麼生死裏邊,你貪這一點東西,大的苦在後頭,劃不來的。

  所以說我們要真正要激發我們這個避免一切痛苦的要求呢,就是一定要脫生死。不要貪著人間的、天上的,暫時的而且不實在的快樂,如果這個心去掉了,這個人道心就穩固了。如果這個心沒有去掉就是現在的一般的佛教徒呢,那說一般的,不是說真正的佛教徒,就一般所謂佛教徒,到處求燒香磕頭,也很虔誠,供養,發的心也不小,求什麼?升官發財,家庭平安,什麼東西,子孫要繁榮,總是求那些東西。那實際上就是,我們徹底看呢,沒有解決苦惱的問題,在造更大的苦的因素。你升官發財了之後,造的罪更大,你子孫萬代,你爲這個人操心,這些子孫在你寵愛之下都會做壞事,這個將來就是産生不少的痛苦的事情會出來。你爲了子孫也會做很多壞事。那麼勝義不善——生死法,這個我們要很清楚。真正要說離苦的話,一定要脫離生死,解脫生死。

  

  E2 自性不善

  “自性不善”,那就翻過來了。前面是叁個善根,慚、愧,這裏就是無慚、無愧,貪瞋癡叁個不善根。這是自性,本身,它自已就不善的。“性是不善”,它自性是不善的,“猶如毒藥”,它本身一個毒藥,一吃就死,那個就是自性不善。

  

  E3 相應不善

  “相應不善”,除了無慚無愧,貪瞋癡五個不善的心所之外,其余的心王心所,跟它相應的時候,那麼這些因爲受它的影響,也成了不善。“如雜毒水”,本來這個蒸餾水是無記的,不能說它壞的,但是毒藥擺進去之後,這個水也成了毒水了,吃下去會死的。所以說,這個當然是法相了,但是也是給我們要提高警惕。我們在這個世間上要親近的,善知識、善友,要遠離的惡知識、惡友。如果你親了惡知識,惡友,那你就是跟他相應了,你也變成毒的了,也成了個壞東西了。

  我們看得很多,溫州也有。有一些小孩子他是家庭,佛教家庭,本來小的時候,也受過皈依,也是一些比較小的經還在念,但是學校裏跟那些壞的同學打堆之後,就是開始賭博,什麼壞事都幹起來了,勸也勸不行了。這就是很麻煩的事情。所以說我們這個,他們藏地呢,經常發願,發這個願,佛教徒,就是要希望碰到善知識、善友。惡知識、惡友呢,就是發願不要碰到;假使碰到之後,他不要跟我說話;假使他跟我說話,我聽不懂。就是這樣子,一層一層的,把他限製下去,因爲這個惡知識、惡友的危害性太大了。所以說,他盡量發願要遠離這惡知識,最好見也不要見到,見到之後,不要說話,說話之後我聽不懂,就是這樣子。

  

  E4 等起不善

  下邊是“等起不善”,就是這個惡心了,就是,那個就是說,自性不善跟相應不善,所發動的身語業,跟它的四相、得,它們等于說是毒藥的汁,所産的乳,就是說這個牛經常給它喂毒藥的,這個毒藥當然牛是吃不死的,那麼這個牛的血份裏邊都有毒汁,它的乳也有這個毒汁,如果人去吃了它的牛奶的話,長期飲用的話,會慢性中毒,會,這個很嚴重。那麼就是說,不善裏邊那麼多種。我們從這個裏邊吸取教訓呢,就是等起不善,從不善裏邊培養出來的東西,也是不善的。所以說我們要注意,相應不善,固然不要去碰到那些惡知識、惡友,從等起不善,是不善的培養下的東西、出來的東西,也是危害性很大的。

  這是善不善的兩個,一共都有四種:一個是善的,勝義、自性、相應,等起;不善也有勝義的不善,自性的、相應的、等起的。

  

  

  

  D3 無記

  

  

  E1 勝義無記

  那麼無記有幾種?無記就我們也講過了。“勝義無記”就是虛空、非擇滅,這個是常的,是勝義,不是道所證的,沒有善不善的,是無記。

  

  E2 自性無記

  那麼“自性無記”呢,那就是色法、不相應行了。心所法,不能說自性無記。它,因爲它是通叁性的,自性無記,一定不通叁性的,祗是無記的。那麼心王、心所它是通叁性,跟善的相應的時候就是善法,跟不善相應就是不善法,跟無記相應也就是無記法,不能叫自性無記,所以無記是少的,祗有兩種…

《俱舍大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頌疏作業題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