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大要講記▪P5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

  

  D4 界地分別

  那麼現在,我們把叁業,講了善惡無記之後,那麼我們造的業,那個身業、語業、意業,他們的善惡,在叁界的分配,是怎麼分配的,我們下邊那個表,就是界地分別了。就是身語業跟意業了,它們的善的、惡的,在叁界裏邊哪一界有哪些業?那麼看界地分別那個表了。

  

  

  E1 意業

  第一個是意業來說,善的呢,叁界各地都有,欲界欲界的善,色界有色界的善,意業,那麼無色界有無色界善,這善當然是叁界通的,都有。無記的也都有。那麼惡業呢,惡的意業,就是我們說的惡念,這個東西,就是祗有欲界有,凡是惡的東西,不善的祗有欲界有的,不管身語業、意業。惡的祗有欲界有。超過欲界,惡的那個都已沒有了。這個是意業來說,善的、惡的、無記叁種。那麼是善的或無記的呢,叁界都有。那麼惡業呢,祗有欲界有。

  

  E2 表業

  表業,那是包括身表業、語表業。善的一個表業,我們說祗有善的,欲界初禅有,二禅以上就沒有了。那就是說表業呢,我們這個,有動作的那些事情,祗有欲界、初禅才有。二禅以上無尋無伺,等于五識不發動那個作用了,也就是身語二業的作用就不起了,所以說,到欲界初禅爲止,善的欲界初禅都有。那麼惡的,祗有欲界有。無記的,有覆無記初禅有。欲界的有覆無記是不能發動業的,不能發動表業的,所以,並不是說欲界比初禅好。有覆無記沒有,因爲欲界的有覆無記心是見所斷的,不能發動表業,所以說欲界沒有這個。但是惡業,就是祗有欲界有。

  

  E3 無表業

  無表業,無表我們學過的,祗有善不善的,沒有無記的。無記的心不能推動無表色的。那麼無表業祗有兩種,善的是色界、欲界兩界有。無表業無色界沒有,大家想什麼原因?無表業是無表色,無色界沒有色的,那所以沒有無表業,祗有欲界跟色界兩個有。那麼惡的呢,當然祗有欲界有。所以這個我們從這個表看出來的,惡業,不管你是意業也好,身表業也好,語表業也好,身無表業也好,語無表業也好,祗是欲界有。

  欲界是一個最壞的地方,那麼我們第一個要求是要超出欲界;第二個要求,超出叁界。那麼超出欲界,就是不還果。我們在阿羅漢的證果裏邊,第一步超出欲界的,就是不還果,所以初果、二果還沒有全部超出欲界。所以說初果、二果,還有些感情作用。不是我們講過毗舍佉母?她叁十二個孩子給人家殺了,給國王殺掉之後,把叁十二個頭裝在盒子裏送給她,她證了叁果之後,毫不痛苦,這是業報,她也沒有感到很難受。如果她還沒有證叁果,她會傷心。如果是凡夫呢,要號啕大哭,自己自殺都會。叁十二個孩子,都人家一下子殺完了,她自己也不要活了。那麼個老太婆活了幹啥呢?她就會自殺。所以說這個情的作用就不好。

  

  D5 無記有二

  E1 有覆無記

  下邊,就是說無記,兩種無記,我們再明確的文字來寫一下。

  什麼叫“有覆無記”?覆是染汙的,它障聖道叫覆,有覆,蓋住了,把聖道蓋住了。或者一個解釋,“能蔽心,令不淨故”,能把這個心蓋住,使它不清淨。“論雲”,《俱舍論》說,“欲界無記有覆心者,謂與薩迦耶見、邊執見相應”,就是欲界爲什麼沒有有覆的無表色呢?因爲他的心跟薩迦耶見、邊執見相應的。這兩種見呢,“能覆正道”,或者有癡蓋了之後叫有覆,這兩種見,是見所斷,不發動身表業的,不是。欲界的表業,是修所斷的煩惱發動的,所以它們是欲界沒有有覆無記的業。那麼它們是能夠……,身見也好,邊見也好,這兩種見都是障聖道的,我們聖道就是無我,你現在有我,薩迦耶見就是有我,邊見,就是執常、執斷。我們的真正的是中道,不著兩邊的,所以說這個都是覆正道的、覆聖道的,或者有愚癡蓋了,不能悟入正道,所以叫有覆。因爲它不能招果的叫無記。善的、惡的能招後果,這個我們異熟果就是善惡業感的。那麼無記的它力量很小,不能招果,叫無記,那是有覆無記如此。

  

  E2 無覆無記

  “無覆無記”呢,把有覆翻過來,不障聖道的,不蔽心的,不跟那個薩迦耶見、邊見相應的。這個就叫無覆。這個無記,它同樣也是不感果的,不能招後異熟果的,叫無記。這個我們把這個業的善惡跟叁界分布,大概都講了。那麼下邊講無表,廣,要講無表業了。

  

  

  

  B3 廣明表無表(卷十四)

  C1 明叁無表

  無表叁律儀,不律儀非二

  無表業就是在善的裏邊就是戒體,或者是定共戒、道共戒兩種。不善的裏邊,是惡律儀,生在這個殺豬殺羊家裏,專門做那些壞事,一輩子做壞事的。還有一種,非律儀非不律儀,就是說,我們既不是守戒也不是生在那些專門發願要做壞事的家裏,而自己平時的善惡比較厲害的,也能引生無表色。那麼這裏,所以無表色有叁種。下面我們看了,“無表叁律儀,不律儀非二”。無表色一共分叁種,一種是律儀無表,一種是不律儀的無表,一種是非二,就是非第一種,也非第二種,也叫非律儀非不律儀,就是不屬于前面兩種的。但是它也可以産生無表的。下邊我們就看一看了。

  無表色的表,律儀的無表,就是善的,不律儀是惡的。那麼非律儀非不律儀也有善有惡。這個律儀的無表,我們現又分叁種。一種別解脫律儀,受的戒,戒體。

  

  

  

  D1 律儀(善性)

  E1 別解脫律儀

  當然最大的、最高是比丘戒,“比丘律儀”是具足戒,它是由表業而生的,生成無表業,受戒的時候登壇、白羯磨等等,這是表業。業這個假使這個條件具足了,因緣具足了,那麼是真正的戒體得到了,無表業得到了。

  那麼第二個是“比丘尼”戒,比丘尼呢,也是具足戒,照戒相講,比比丘還多,比丘是二百五十,她們是叁百四十八,但是根本戒比丘是四條,她們有八條,那看起來,更嚴格了。但是在比丘戒下邊,因爲它並不是說超過比丘戒。

  男女平等,我們是從政治權力上說了,在生理上,在某些地方是沒有辦法平等的,這個是業報所感。那麼女性煩惱多一些,製的戒爲什麼要那麼多呢?也是製止煩惱,煩惱多的呢,戒條多一點,免得它泛濫無歸了。所以說比丘尼戒盡管它戒相是高,但是她並沒有超出比丘的要求,所以說這個還在比丘之下,二僧。我們一般講二僧,人家聽了,大僧是男僧,二僧是女衆,這個聽了不高興。這個沒有什麼不高興,我們說這個客觀事實呢,是有些是存在的情況。就是我們看現在的世間上,都說男女平等的,真正做總統、主席的,到底有幾個女的?當然英國的女王是不當權的,她是經常女王很多了,那不當權,真正的首相還是男的多。這個也是客觀存在那個事實,不要說這個不平等了什麼。

  還有一個問題,我記得臺灣辯論得很厲害。這個比丘尼的八敬法的問題,比丘尼八敬法,是不是現在好廢止了,這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現,這個我看不要太輕易地下論斷。這個佛製的東西不會錯的,我們不敢隨便去改,他有一定的道理的。

  下邊呢,就是“正學律儀”,就是式叉摩那,式叉摩那就是說沙彌尼,她要登了比丘(尼)要受大戒的時候,要兩年學這個法。這兩年學法,一方面是練習,她能不能堪忍忍,受哪個大戒;另一方面是檢驗她有不有懷孕?如果真了大戒的比丘尼了,肚子大了,還想養孩子了,那個譏嫌很大。那麼她經過這兩年,當然了,有懷孕的,胎也早就養下來了。那麼真正當了比丘(尼)之後,就不會有這些事情。所以這個正學律儀,祗有女衆有,男衆是不必,沒有這一個。男的就是沙彌戒受好之後,直接可以登比丘壇的,受比丘戒。而女衆呢,沙彌尼戒受了之後,她必定還要經過式叉摩那的兩年的學戒,然後才能升比丘尼大戒。

  下邊再下去就是“勤策”戒,就是沙彌戒。勤策女戒,勤策女就是沙彌尼。那麼也是十戒。不是正學女戒是六法嗎?好象是戒相少一點,但是這是沙彌尼戒的要求更高一步的六法,它這個要求更高,看看數字少呢,要求是比沙彌尼高。

  再下邊,“近事律儀”,近事就是居士,居士有男居士、女居士,都是五戒。

  “近住律儀”,那就是因爲時間短了,一天一夜,八關齋戒,就不分男女了。那麼裏邊呢,就是前面的七種,男女是各有各的,分開的,近住戒是祗有一天一夜的戒,就不分男女。這個男衆的、女衆的都叫近住。什麼叫近住?近阿羅漢而住,就是可以親近那些阿羅漢,可以是奉侍那些聖者了。一般的居士,他的一些戒律、行持,對出家人還有距離。那麼受了八戒呢,跟出家人是距離是相近了,可以親近,也可以住在廟裏邊,親近那些出家人。

  那麼這是別解脫戒有這麼八種。它都是從有表色,受戒的時候表業。我們受過五戒、八戒的都記得,在受的時候先要忏悔,然後要自己要說皈依,每一個戒都要說皈依,皈依是戒的根本,等于說我們的一切植物都從地上生長的,管你大的樹也好,小的苗也好,不能離開地的,那麼什麼戒都不能離開叁皈依,離開叁皈的戒是不存在的。所以每一次受戒,大家都回憶一下,不管你受哪個戒,叁皈依都要重複的,是不是重複呢?也不重複,層次有高低的。我們說第一次,沒有信佛到信佛,這個叁皈叫翻邪叁皈,本來是邪的,反到正道上來了。那麼你受五戒了,是五戒的叁皈。受八戒了,八戒的叁皈。受沙彌戒,沙彌戒的叁皈。受具足戒,具足戒的叁皈。同樣是叁皈,層次一層一層高上去的。所以說每一次受戒之前,都要受叁皈,不受叁皈,不得戒體。

  那麼這是別解脫戒都要經過這個一番的受戒的儀式,要自己要說,那個戒師也給你講,要聽清楚,自己說清楚,意思明明白白的,等到所作完成了,這個表業圓滿之後,産生無表業。那麼假使你手續不完整,中間缺一點,那我們就說過的,不生無表業,有的人他路很遠,我想受個五戒,你能不能寫個信?函授?這個沒有,佛教就沒有這一…

《俱舍大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頌疏作業題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