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大要講記▪P56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條規矩的。傳法也好,受戒也好,乃至皈依也好,不能函授的。你給個錄音給我,行不行?錄個音好象話聽到了,但是你這個是個答錄機不是人,要人對人,對面的,要話要聽得懂的,來個講英語的,我不懂英語的,你受戒,他咕噜咕噜說了半天,不知道什麼,得不得戒?不要說是英語的,我們廣東人有一次,有的地方廣東開戒了。那些南方的人去了之後,聽不懂。他也說“我得了戒了”,好象大戒得到,比丘,穿起衣服,高高在上坐起來了。實際上我們嚴格地說,沒有得體。你什麼話都沒有懂,你怎麼會得戒呢?得戒要叁次白羯磨的時候,自己發願,戒師的話聽清楚,然後這個因緣和合了,戒體生了。那麼反正你這個沒有這個,條件沒有夠,那很麻煩了。

  所以說弘一法師說,現在的比丘都是……,南宋以來,沒有真比丘了。這個話是很痛心的話,但是是不是沒有真比丘了?我們說假的?那也不是。我們根據四分律藏,是有真比丘的,就是受戒的,能夠得戒的條件是有的,並不是說南宋以後得戒的條件沒有了,大家都是做個樣子,假比丘,那個話,你去說來是謗僧了,這個很厲害,謗法謗僧。他不過是一個痛心的話,但是這一些話也有流弊。很多居士看了之後,就看不起出家人了。所以我當時建議過,把這一本書這一節刪掉它,這個以後産生流弊的。不曉得後來他們這本書印的時候是不是還是印出來,這個我就不知道了。這本是弘一大師的一個開示裏邊,不曉什麼地方,傳戒叫他講開示,有這句話。這句話,這本書還流通得蠻廣的,所以說影響也不少,這個是流弊,就是什麼呢?把這個一般居士呢,把出家人貶低了,認爲都是假和尚,不值得恭敬,你跟我差不多,那就糟了,這個居士他造罪了。所以說這個有流弊,我們要假使看到這個書的話,大家要注意。南宋以後,能得比丘戒的是可能的。我們四分律藏有明確的依據。但是你們是居士,不能給你們講,假使是受過大戒的,我們可以指出來,四分律的哪一段、哪一段有條件可以得戒的。

  

  E2 靜慮律儀

  下邊一種律儀是“靜慮律儀”,是定共戒。得了定之後,它就會産生一種。什麼叫戒呢?能夠防止惡業的,等于我們在這個荷蘭,地方是低于海,一定要築堤防,把這個堤,海的堤築起來,保護海水不能沖進來。那麼這些戒就是預防那些犯戒的惡業沖進來,那個堤防把它可以保護起來,可以保護我們自己。

  所以我再叁地強調戒是保護我們身心的,保護我們的身不受這個痛苦的侵犯,保持我們的心不受煩惱的侵犯,這樣子我們可以得安穩了。所以說我們說叫衆生得安穩,第一步怎麼做?使他得戒,受戒,受戒是得安穩的第一步。最高的最圓滿的安穩就是大涅槃,無住涅槃,佛的常樂我淨的那個涅槃境界,前面說過的,勝義善,是最安穩的地方。所以說初步的安穩,是從戒上來,最高的安穩是大涅槃。得到那個,也是從戒得到的果,戒定慧的果就是涅槃。所以這個是因果,是一致的。那麼我們現在看到人家苦惱,我們想離苦,我們又沒有神通,又沒有什麼道力,怎麼叫他離苦呢?唯一的辦法,使他受戒。

  所以說,我們有些人很孝順,子女,他的父母做一些惡業,他很感到很難受,他勸又勸不行。如果能夠勸他信佛,受個戒,那是真正孝順了,使父母得安穩,第一步安穩得到了。不受戒的話呢,做壞事。你這個父親釣魚的、賭博的、什麼的,你看了他在做壞事,將來墮惡道,你勸他不行,這是一個對子女說是很難受的事情。那麼有的人也給我這麼表示,那就是說我們現在祗有怎麼樣呢?把自己的功德,修持的功德盡量回向給他,使他早早回過頭來,也求叁寶加持他,能夠早一點醒過來,哪一天醒過來了,皈依叁寶、受戒了,這是第一步的安穩得到了,這是報父母恩的初步。否則的話,你口裏說報父母恩,給他吃好的,吃什麼的,帶他去什麼遊玩,把毒素都向他身上射進去,結果他後來中毒之後下地獄到惡道去了。你這個孝順都孝在哪裏呢?真正的孝順使他受戒,這是第一步安穩。

  那麼這個律儀戒,是得了定之後,自然有一種力量,好你堤防一樣的,別解脫戒一樣,能夠防止我們做壞事的力量,有産生的,會産生這個。所以說我們看到這個得了定的人,他雖然沒有受這個別解脫戒,這個比丘戒、沙彌戒沒有受,但是他不會做壞事,自然定的一個力量,出了定之後,這個力量還保存在他身上,那些壞的事情不會去做,最明顯的不會發脾氣,得了禅定,哪怕是初禅,這個人就是性格非常和善,也不會不耐煩,這些妒忌心,逼害,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會……,欲界的那些煩惱都會消下去。但是你不能動念頭,你一動了念頭,煩惱一起的話,會退,因爲這是有漏定,有漏定跟無漏不一樣,無漏定是不會退的。見了道之後,我今天開悟了,明天忘掉了,不開悟了,不會的。真的大徹大悟是不會退的。如果你是假開悟呢,那倒是會的。今天我開悟了,明天碰到一個事情又想不通了,那就是假的。真正開悟的都不會,不會退,那麼這個定共戒也是……(14A)

  

  E3 無漏律儀

  一種力量叫無漏律儀,這是跟道同時生的。無漏道,見道以上,生起之後,自然有這個力量。我們說見了道以上的人,他就是初果了,他不管你生在哪裏,投生——初果還要七返生死——他不管投生哪裏,有佛教沒有佛教,這個五戒:殺盜淫妄酒,是殺了他的頭也不會犯,這是道共戒,不會退的。他就是這一輩子,他是信佛的,見了道了,下一輩子生了沒有佛的地方,他這五條戒天然不會犯,叫他犯也不犯,逼著他犯也不犯。這是道,無漏戒,無漏戒有這個好處。那麼如果再高層次的,不還果的話,對欲界的事情,欲界的一切五欲,根本就不在乎了,你叫他犯也不要犯,根本沒有一個念頭要去犯,對男女的事情看得很……,根本不産生問題,在他心裏不成問題的,不會起貪心的。那麼這樣的人,才能度衆生,我們說才有保險的。現在的凡夫,他們說“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”,一個泥菩薩,你在水裏一漂的話,你還說要救人,自己都化掉了,那很危險。所以說,我們在凡夫的人,要去度衆生的話,這個戒一定要拿住。如果說我行菩薩道,這個別解脫戒也好,什麼戒也好,可以不拘小節,我們從大處著想,我要救人什麼東西,我可以去做,結果做的下場就是自己也化掉了。這樣情況很多,行菩薩道,什麼什麼,結果自己還俗了。什麼事情世間上都幹起來了,那你自己……。

  這裏我們師父海公上師經常說,他到上海去,一個九十多歲的老人,他是什麼醫院的院長。他以前是出家人,是修苦行的,這個地方是鈎了兩個洞,就鐵圈子給扣在裏邊的。到現在他那個洞還在,他不過不是鐵圈子了,弄個金圈子,他有錢了。他是出家人,他也是要行菩薩道。他就是懂點醫術,他就開醫院,開個大醫院,越開越大,生意越來越好,出家人的威信高,人家都歡喜找出家人看病。那麼他的護士,也照顧出家人,比丘尼。這樣子一個醫院辦起來了。我們想想看,出家人給人家看病。出家人,嚴格地,女人握手都不能握的。東西拿來了,也不能親手接的,要擺在桌子上。有的時候女居士供養,現在我講明了,有的人會有誤會,你好象看不起我,我給你紅包,你不接,叫我擺在桌子上。這是規矩。我們出家人,不能直接接女人的東西,不能接的。那麼他呢,我們說你做醫生了,什麼針灸、搭脈,還要聽胸啥東西,你這怎麼搞了?這一下子來,又不是叁果以上的人,煩惱引起了就完了。後來他院長夫人兩位,都是比丘尼,還俗了。後來他上海碰到,有幾個孩子,有個在香港,什麼留學去了,培養得很好。他自己說:“魔啊!魔啊!我這個東西,這一輩子糟了,我還有兩個孩子,希望他們出家了。”又寄托于孩子身上去了。那你自己要修行才行,你把修行的事情放到孩子的肩上,這個又不是可以繼承的,自己修麼自己有的。你孩子給你……,即使他出了家修,對你也沒有關系的。目犍連成了阿羅漢了,他的母親餓鬼還是餓鬼,沒有辦法的,阿羅漢也救不到的餓鬼,就是業太重了。所以修行是自己的事情,不能寄托于子孫的。

  無漏戒是有這麼好處,不會退。無漏律儀,這是好的、善的律儀有這麼幾種。

  

  D2 不善律儀

  E1 不善律儀之一

  不善律儀,就是兩種了。一種就是說,生在那些……,印度有一種旃陀羅,是下賤種。他們家裏以操那些殺生業、捉蛇來維持生活的。那這些人呢,他的小孩子生在他們的家裏,當他年紀大一點了,他父親就給他說,你這一輩子要靠這個生活。他也是發個願,“好,我這一輩子靠這個做生活”,這個念頭一起,他這個惡律儀成就了。這惡律儀就跟著他,將來受惡道去。那麼還有一種,他不生在這些家裏,他自己發願要做這些壞事。打獵也是這一種,我們打獵不是好事情。這很好,不准打鳥獸,不准亂打。打獵是殺生的。如果一輩子做獵戶的話,這個罪很重,也是不律儀。還有那些什麼呢?在印度的,這個我們的書上看到的,就是殺豬、殺羊的,縛龍就是捉蛇的,那麼是打獵的,還有是捕魚的,還有那些是劊子手,專門殺人的,還有包括那些司法官(判刑的),都是屬于這一些人的。

  那麼這個問題就難了,我們在叁門的時候,有一位,他是司法官,他來皈依了。他說:“我這個東西怎麼辦呢?我判案子不能不判的。”他說:“我判案的時候,不是犯殺戒了嗎?”他受了五戒了。後來我跟他說了,你現在是依據法律來判案的,不是根據你自己個人意志判的。你判的時候,你這麼說,根據我們什麼法,刑法的第幾條,這個人該處死刑的。那是根據刑法,不是我。我沒有叫你死刑。這個祗有這樣子,心裏這麼想了。我心裏想救,把你不要判死刑的,但是刑法規定了,也沒有辦法了,這是唯一的辦法了。那做了司法官的人怎麼辦?你說你改行,這個也不好叫馬上改行,這是做不到的。那祗…

《俱舍大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頌疏作業題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