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大要講記▪P6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到外邊的消息,他的國家被一個另外一個國家侵略了,他很氣憤,因爲他原來是國家的國王,他就向他的師父要告假。他師父“你爲什麼?到那裏去?”他說“我回去,把我的軍隊整頓好,把那個鄰國打敗了,然後我就回來了。”他的意思去報仇。那麼他的師父就說:“好,你要回去,那你今天好好休息一天,好好休息一天,明天早上你早點走了。”那麼那天晚上,這個國王,大概是出家了,就比丘了,那裏睡。睡的時候,他師父就用神通了,他就做了個夢,夢到他已經回去了,國王的地位他又登上了,他征集了很多軍隊,就跟鄰國打仗去了,結果一打打敗了,給他抓住,抓住之後,就是五花大綁綁起來了,這個背後,在他頭頸上插了一個鶏毛,就是要綁到刑場,要去殺頭去了,正綁到刑場,這個劊子手刀還沒下來的時候,他大叫:“師父救命!”這一叫,師父跑過來了,他說,“你怎麼?”他在夢裏,做這個夢,一叫叫起,師父把他喊醒,他說:“你幹啥了?救什麼命啊?”他說:“師父,我不回去了。”這個就是說佛教也用神通,但是並不是說讓他的對方知道他在用神通,他祗知道做了夢,實際上這個夢是他師父的神通給他現的夢,叫他不要回去了,回去沒有好下場,回去給人家抓起來,殺掉了,更不好,還是好好用功,修行好。

  那麼,佛教徒一向是要道理來說服人家的。那麼要弘揚佛教,也重在用教理。要教理弘揚佛教,那必須自己要精通教理,所以說我們這一次,這個藏慧法師要我來這裏講一點《俱舍》,這本來是很理論性的東西,好象對我們生活上沒有什麼關系,學它幹什麼?也是爲了我們的佛法能夠住在這個世間上發揚廣大,這是這個目的。所以他的願望很大,菩提心,那麼你們,就是在他的慈悲的菩提心之下所接受教理的人,希望你們每一位都能夠好好地把這個學好,每一位都要發個願,我這一輩子要教化多少人到佛教裏邊來。這個自己發願了,你說發,我說至少一百人,或者至少兩百人,或者再多一點,更好。這麼你要達到這個目的,那必須自己教理要精通,那麼所以說也就是我們講《俱舍》的目的之一。但是更重要的,就是修行了,你自己都修不來行,你怎麼能教化人呢?學《俱舍》的目的,就是如何斷煩惱,煩惱斷了之後,才能解脫生死,煩惱不斷的話,生死永遠解脫不了。

  那麼這個斷煩惱的方式,有好幾種。根本教就是對了煩惱斷,針鋒相對地斷,貪心來了,用不淨觀,什麼觀來把它對治掉;瞋心來了,慈悲觀對治掉;散亂的心來了,用數息觀對治掉,當然還要提上去了,這是初步的對治,慢慢慢慢地把它根子都斷掉,這是根本教。那麼大乘教,就是說把自己放了一邊,在利益衆生的當中,經過各式各樣的困難艱苦,把自己這個我執煩惱斷掉,你要利人,必定把我執要去掉。如果你說布施的話,那就把我的錢送給人家了,把我自己我執克服。如果真正修行的人把自己的身心都供養師父了,那你把全部供養掉了,把我執就甩掉了,不依我了,依師父的話說了,那就是以利人的這個方式來斷自己的煩惱。那麼還有密宗,大家是也知道,這裏也有密宗,密宗是一種特殊的方式來斷煩惱的,就是以毒攻毒,以毒的方法來攻這個毒,那是這個方法很要善巧,如果用得不得當的話,就會把人毒死,但是用得得當的話,這個最厲害的病,毒病,人家治不了的,他用一個毒,把它治好。所以說密宗裏有它的特殊的方法。那麼總的來說,都是斷煩惱,求解脫。

  那《俱舍》是把斷煩惱的一些層次講得很清楚,所以說我們自己要了生死要或者生西方,都需要學《俱舍》。那麼你要發了菩提心,要人家了生死,或者生西方,也得要學《俱舍》,去教化他。那麼這是學《俱舍》的一些意義了。我們在沒有講《俱舍》之前,把《俱舍》重要性講一講,學起來才有個奔頭,如果《俱舍》不值價的,我學它幹啥了?不想學了。我們先要把《俱舍》的價值擡得很高,然後人家學起來才有味道。這是一點,就是大小乘問題。

  

  A3 解題

  另外,我們再提一提這個。因爲我們的課程,開始是講這個題解,解《俱舍》的題。下面,就是我們把這個《俱舍論》這個題目,大概講一下。 《俱舍論》的題目,是《阿毗達磨俱舍論》,就是這個。這個我們先講的頌,《阿毗達磨俱舍論頌》。那麼這個《俱舍論》,在我們中國還是歸于有部,認爲這是有部的進步思想,所以有的書上也是這麼寫:《說一切有部阿毗達磨俱舍論》。在藏地,把《俱舍論》歸納到經部去了,因爲它采取了經部的思想了,它不是原來有部的老的那個樣子了。那麼這個分類,我們不去管它。我們先講《阿毗達磨俱舍論》這個題目。

  

  B1 釋“阿毗達磨”

  淨慧隨行名對法,及能得此諸慧論

  我們說什麼叫阿毗達磨,阿毗,就是一個印度話,阿毗達磨,印度話。阿毗達磨,達磨是法,阿毗是對,這個阿毗達磨是對法,阿毗是對,達磨是法。那麼這個意思很多。從泛義地講,阿毗達磨,我們佛教有叁藏,叁藏裏邊,經藏、律藏、論藏,叁藏裏邊的論藏,就叫阿毗達磨。那麼狹義地講,在論藏裏邊,有一種,專門的論的一種,叫阿毗達磨。那麼因爲阿毗達磨這個論,在論藏裏邊占的地位是極大,極重要,所以整個的論藏有的時候也叫阿毗達磨藏。那麼這個阿毗達磨,阿毗是對,達磨是法,這是一般的解釋。另外阿毗還有其他的解釋,阿毗是廣大的意思,阿毗還有這幾個意思:一個是廣大,它說的法很多,廣大,無比,最高了,沒有跟它好比的;還有一個就是增上,增上就是殊勝,增上的意思就是殊勝,就是特別超勝。那麼也有這些解釋。那麼再具體的,我們說,阿毗達磨,有些論師說,對一切法,它的法相,能夠最善巧地抉擇這個是善,這個是惡,這是有漏,這是無漏,最善巧的,就是最好的方法來抉擇,抉擇就是說簡別,簡別這個法的,就叫阿毗達磨。另外一個說法,阿毗達磨叫降伏,是伏,降伏法,能夠降伏外道的,因爲我們學了阿毗達磨之後,把一切法,它廣大的法,最殊勝地、最圓滿地把它分別清楚之後,跟外道辯論,就可以把他降伏他,所以能降伏一切外道的邪論。也有的說,叫造法……

  (2A)能夠通達一切經,經裏邊不好懂的意思,這個阿毗達磨都把它解釋得通達,能夠使它很清楚地通達它的意思。還有的意思呢,這個反正我們多介紹一些。有書的請你們翻一翻,第幾頁,我的書跟你們不一樣,就是《界品》的開頭的,還沒有講頌的,我翻一翻。“明藏所攝”這一段。我們說,不是我們將才講的嗎?阿毗達磨是論藏,那麼現在我們說佛經講的有叁藏,那麼哪個叁藏呢?這裏就解釋一下。藏有叁種,我們的藏經它裏邊分多少呢?分叁種。

  一是“素怛纜藏”,也是經藏。素怛纜藏,這個是印度話,翻爲“綖”,這是古代的字,就是我們做衣服縫的線的這個線,或稱爲經,或者叫經、經藏。爲什麼經藏叫線呢?我們說織布的時候,一塊布呢,我們說大家紡織廠去過都知道,在一個桶裏邊的緯線一根一根的,要經線穿過去之後,它成布了,本來都是一條一條的線,那麼這個經呢,就是把所有東西組織起來,不會散失了。印度也有一個比喻,就是說很多的花,擺在桌子上,一吹就吹掉了,你把根線穿過去,把這個花鬘挂起,那麼你風再大,這個花鬘是固定的了,不容易吹,分不開了,串在一起了。經的意思就是線,或者叫經。這個經藏,講什麼呢?主要是講修定的。

  那麼第二個,“毗奈耶藏”,毗奈耶是調伏,“此稱調伏”,我們的漢話叫調伏,毗奈耶是印度話,印度話調伏,調伏什麼?調伏我們的六根,調伏我們的叁業(身口意叁業)。我們的身口意都是做壞事的,心裏想的思想都是自己爲自己發財,就不管人家的痛苦,做的事情,要吃好的,就把人家雞、鴨子殺了吃,那麼各式各樣的壞事都會做,要調伏它,不給它做壞事。六根,眼睛,我們都會東看西看的,看好看的,耳朵要聽好聽的,鼻子要嗅好味道的,舌頭要吃好吃的,這都是在造罪的。我們要調伏它,不要貪那些好的,也不要去對那些不好的起瞋恨心,這叫調伏。“調伏,正诠于戒”,這是講戒的,所以毗奈耶藏,律藏是講戒的。

  第叁呢,“阿毗達磨藏”,就是我們的論藏,阿毗達磨藏,這個對法,“此言對法”,這個叫對法。對法講什麼?講智慧。我們要修行,沒有智慧是修不成的。那天我們講的那個呢,也就是我們學《俱舍》的一個開端。我們有了出離心,對叁界的過患知道了,叁界的苦,要出離,也要菩提心,知道自己有苦,人家衆生也在受苦,我要把他救出去,這個心都有了,怎麼救呢?要智慧了,沒有智慧,救不出的。如果你心倒是好,出離心也有,菩提心也好,智慧沒有的話,好心會做壞事。我們往往看到很多人,耶稣教,什麼教,或者是一貫道,他勸你信他的教,他是好心,他認爲你信他教,他生天堂了,實際上聽了他的話,上當了,將來會受苦。所以說,好心做壞事的事情,世間上是不少的。有些人母親,她愛她的孩子,她叫他去學這個東西,或者叫他到哪地方去工作,她認爲這個地方很好,結果他的孩子學了這個跑那邊去工作了,很苦很苦,他母親就是沒有智慧,害了她的孩子。那麼這個好心做壞事,在世間上是不稀奇的,所以說我們有了好心,出離心、菩提心,如果沒有智慧的話,你要出叁界、度衆生,不可能的。必定要有智慧,這個智慧,什麼東西講智慧的?阿毗達磨藏,就是論藏,論藏是專門講智慧的。所以說,“此言對法,正诠于慧。”在我們戒定慧當中,主要講智慧的,就是論藏。所以說我們要求智慧,要論藏中去求,如果說經藏裏邊,律藏裏邊,固然不能說它不講智慧,但是講的是兼帶講的,不是專門講的。論藏,就是專門講智慧的。那麼我們修行,當然戒定都要的,智慧是更重要的。佛教,佛陀就是智慧了,有智慧才能覺,沒有智慧就覺不了了,…

《俱舍大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頌疏作業題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