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大要讲记▪P6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到外边的消息,他的国家被一个另外一个国家侵略了,他很气愤,因为他原来是国家的国王,他就向他的师父要告假。他师父“你为什么?到那里去?”他说“我回去,把我的军队整顿好,把那个邻国打败了,然后我就回来了。”他的意思去报仇。那么他的师父就说:“好,你要回去,那你今天好好休息一天,好好休息一天,明天早上你早点走了。”那么那天晚上,这个国王,大概是出家了,就比丘了,那里睡。睡的时候,他师父就用神通了,他就做了个梦,梦到他已经回去了,国王的地位他又登上了,他征集了很多军队,就跟邻国打仗去了,结果一打打败了,给他抓住,抓住之后,就是五花大绑绑起来了,这个背后,在他头颈上插了一个鶏毛,就是要绑到刑场,要去杀头去了,正绑到刑场,这个刽子手刀还没下来的时候,他大叫:“师父救命!”这一叫,师父跑过来了,他说,“你怎么?”他在梦里,做这个梦,一叫叫起,师父把他喊醒,他说:“你干啥了?救什么命啊?”他说:“师父,我不回去了。”这个就是说佛教也用神通,但是并不是说让他的对方知道他在用神通,他祗知道做了梦,实际上这个梦是他师父的神通给他现的梦,叫他不要回去了,回去没有好下场,回去给人家抓起来,杀掉了,更不好,还是好好用功,修行好。

  那么,佛教徒一向是要道理来说服人家的。那么要弘扬佛教,也重在用教理。要教理弘扬佛教,那必须自己要精通教理,所以说我们这一次,这个藏慧法师要我来这里讲一点《俱舍》,这本来是很理论性的东西,好象对我们生活上没有什么关系,学它干什么?也是为了我们的佛法能够住在这个世间上发扬广大,这是这个目的。所以他的愿望很大,菩提心,那么你们,就是在他的慈悲的菩提心之下所接受教理的人,希望你们每一位都能够好好地把这个学好,每一位都要发个愿,我这一辈子要教化多少人到佛教里边来。这个自己发愿了,你说发,我说至少一百人,或者至少两百人,或者再多一点,更好。这么你要达到这个目的,那必须自己教理要精通,那么所以说也就是我们讲《俱舍》的目的之一。但是更重要的,就是修行了,你自己都修不来行,你怎么能教化人呢?学《俱舍》的目的,就是如何断烦恼,烦恼断了之后,才能解脱生死,烦恼不断的话,生死永远解脱不了。

  那么这个断烦恼的方式,有好几种。根本教就是对了烦恼断,针锋相对地断,贪心来了,用不净观,什么观来把它对治掉;瞋心来了,慈悲观对治掉;散乱的心来了,用数息观对治掉,当然还要提上去了,这是初步的对治,慢慢慢慢地把它根子都断掉,这是根本教。那么大乘教,就是说把自己放了一边,在利益众生的当中,经过各式各样的困难艰苦,把自己这个我执烦恼断掉,你要利人,必定把我执要去掉。如果你说布施的话,那就把我的钱送给人家了,把我自己我执克服。如果真正修行的人把自己的身心都供养师父了,那你把全部供养掉了,把我执就甩掉了,不依我了,依师父的话说了,那就是以利人的这个方式来断自己的烦恼。那么还有密宗,大家是也知道,这里也有密宗,密宗是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断烦恼的,就是以毒攻毒,以毒的方法来攻这个毒,那是这个方法很要善巧,如果用得不得当的话,就会把人毒死,但是用得得当的话,这个最厉害的病,毒病,人家治不了的,他用一个毒,把它治好。所以说密宗里有它的特殊的方法。那么总的来说,都是断烦恼,求解脱。

  那《俱舍》是把断烦恼的一些层次讲得很清楚,所以说我们自己要了生死要或者生西方,都需要学《俱舍》。那么你要发了菩提心,要人家了生死,或者生西方,也得要学《俱舍》,去教化他。那么这是学《俱舍》的一些意义了。我们在没有讲《俱舍》之前,把《俱舍》重要性讲一讲,学起来才有个奔头,如果《俱舍》不值价的,我学它干啥了?不想学了。我们先要把《俱舍》的价值抬得很高,然后人家学起来才有味道。这是一点,就是大小乘问题。

  

  A3 解题

  另外,我们再提一提这个。因为我们的课程,开始是讲这个题解,解《俱舍》的题。下面,就是我们把这个《俱舍论》这个题目,大概讲一下。 《俱舍论》的题目,是《阿毗达磨俱舍论》,就是这个。这个我们先讲的颂,《阿毗达磨俱舍论颂》。那么这个《俱舍论》,在我们中国还是归于有部,认为这是有部的进步思想,所以有的书上也是这么写:《说一切有部阿毗达磨俱舍论》。在藏地,把《俱舍论》归纳到经部去了,因为它采取了经部的思想了,它不是原来有部的老的那个样子了。那么这个分类,我们不去管它。我们先讲《阿毗达磨俱舍论》这个题目。

  

  B1 释“阿毗达磨”

  净慧随行名对法,及能得此诸慧论

  我们说什么叫阿毗达磨,阿毗,就是一个印度话,阿毗达磨,印度话。阿毗达磨,达磨是法,阿毗是对,这个阿毗达磨是对法,阿毗是对,达磨是法。那么这个意思很多。从泛义地讲,阿毗达磨,我们佛教有三藏,三藏里边,经藏、律藏、论藏,三藏里边的论藏,就叫阿毗达磨。那么狭义地讲,在论藏里边,有一种,专门的论的一种,叫阿毗达磨。那么因为阿毗达磨这个论,在论藏里边占的地位是极大,极重要,所以整个的论藏有的时候也叫阿毗达磨藏。那么这个阿毗达磨,阿毗是对,达磨是法,这是一般的解释。另外阿毗还有其他的解释,阿毗是广大的意思,阿毗还有这几个意思:一个是广大,它说的法很多,广大,无比,最高了,没有跟它好比的;还有一个就是增上,增上就是殊胜,增上的意思就是殊胜,就是特别超胜。那么也有这些解释。那么再具体的,我们说,阿毗达磨,有些论师说,对一切法,它的法相,能够最善巧地抉择这个是善,这个是恶,这是有漏,这是无漏,最善巧的,就是最好的方法来抉择,抉择就是说简别,简别这个法的,就叫阿毗达磨。另外一个说法,阿毗达磨叫降伏,是伏,降伏法,能够降伏外道的,因为我们学了阿毗达磨之后,把一切法,它广大的法,最殊胜地、最圆满地把它分别清楚之后,跟外道辩论,就可以把他降伏他,所以能降伏一切外道的邪论。也有的说,叫造法……

  (2A)能够通达一切经,经里边不好懂的意思,这个阿毗达磨都把它解释得通达,能够使它很清楚地通达它的意思。还有的意思呢,这个反正我们多介绍一些。有书的请你们翻一翻,第几页,我的书跟你们不一样,就是《界品》的开头的,还没有讲颂的,我翻一翻。“明藏所摄”这一段。我们说,不是我们将才讲的吗?阿毗达磨是论藏,那么现在我们说佛经讲的有三藏,那么哪个三藏呢?这里就解释一下。藏有三种,我们的藏经它里边分多少呢?分三种。

  一是“素怛缆藏”,也是经藏。素怛缆藏,这个是印度话,翻为“綖”,这是古代的字,就是我们做衣服缝的线的这个线,或称为经,或者叫经、经藏。为什么经藏叫线呢?我们说织布的时候,一块布呢,我们说大家纺织厂去过都知道,在一个桶里边的纬线一根一根的,要经线穿过去之后,它成布了,本来都是一条一条的线,那么这个经呢,就是把所有东西组织起来,不会散失了。印度也有一个比喻,就是说很多的花,摆在桌子上,一吹就吹掉了,你把根线穿过去,把这个花鬘挂起,那么你风再大,这个花鬘是固定的了,不容易吹,分不开了,串在一起了。经的意思就是线,或者叫经。这个经藏,讲什么呢?主要是讲修定的。

  那么第二个,“毗奈耶藏”,毗奈耶是调伏,“此称调伏”,我们的汉话叫调伏,毗奈耶是印度话,印度话调伏,调伏什么?调伏我们的六根,调伏我们的三业(身口意三业)。我们的身口意都是做坏事的,心里想的思想都是自己为自己发财,就不管人家的痛苦,做的事情,要吃好的,就把人家鸡、鸭子杀了吃,那么各式各样的坏事都会做,要调伏它,不给它做坏事。六根,眼睛,我们都会东看西看的,看好看的,耳朵要听好听的,鼻子要嗅好味道的,舌头要吃好吃的,这都是在造罪的。我们要调伏它,不要贪那些好的,也不要去对那些不好的起瞋恨心,这叫调伏。“调伏,正诠于戒”,这是讲戒的,所以毗奈耶藏,律藏是讲戒的。

  第三呢,“阿毗达磨藏”,就是我们的论藏,阿毗达磨藏,这个对法,“此言对法”,这个叫对法。对法讲什么?讲智慧。我们要修行,没有智慧是修不成的。那天我们讲的那个呢,也就是我们学《俱舍》的一个开端。我们有了出离心,对三界的过患知道了,三界的苦,要出离,也要菩提心,知道自己有苦,人家众生也在受苦,我要把他救出去,这个心都有了,怎么救呢?要智慧了,没有智慧,救不出的。如果你心倒是好,出离心也有,菩提心也好,智慧没有的话,好心会做坏事。我们往往看到很多人,耶稣教,什么教,或者是一贯道,他劝你信他的教,他是好心,他认为你信他教,他生天堂了,实际上听了他的话,上当了,将来会受苦。所以说,好心做坏事的事情,世间上是不少的。有些人母亲,她爱她的孩子,她叫他去学这个东西,或者叫他到哪地方去工作,她认为这个地方很好,结果他的孩子学了这个跑那边去工作了,很苦很苦,他母亲就是没有智慧,害了她的孩子。那么这个好心做坏事,在世间上是不稀奇的,所以说我们有了好心,出离心、菩提心,如果没有智慧的话,你要出三界、度众生,不可能的。必定要有智慧,这个智慧,什么东西讲智慧的?阿毗达磨藏,就是论藏,论藏是专门讲智慧的。所以说,“此言对法,正诠于慧。”在我们戒定慧当中,主要讲智慧的,就是论藏。所以说我们要求智慧,要论藏中去求,如果说经藏里边,律藏里边,固然不能说它不讲智慧,但是讲的是兼带讲的,不是专门讲的。论藏,就是专门讲智慧的。那么我们修行,当然戒定都要的,智慧是更重要的。佛教,佛陀就是智慧了,有智慧才能觉,没有智慧就觉不了了,…

《俱舍大要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颂疏作业题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