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大要講記▪P60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事情,因爲在福田裏邊做了好事,就産生律儀。所以說我們佛在他正在造園的時候,還沒有造完,佛就告訴那個長者,他說你的天上的宮殿倒已經造好了,人間的精舍還沒造完,天上宮殿已經給他造好了,將來命終之後生天去享受了。那就這是因爲福田殊勝,他的對境是殊勝的境,你施了園林,供養園林的話,這個施的無表色,一開始施的時候就生了,不要你施完的,所以說祗陀林,那個精舍還沒有造完,天上的福報,早已經宮殿造好了。

  第二個“由受”,怎麼受呢?自己發誓言,自己發願,假使他說我早上起來一定要先拜佛的,不拜佛的話,我早飯不吃的,假使發了這個誓願,這個心強,他就會産生無表色,或者“于其齋日,誓常施食,但起誓心,便發無表”,碰到六齋日或者十齋的時候,他就發願,碰到那一天就要布施飲食,布施那些出家人,那麼這個願一發呢,就起無表色。所以說做好的事情,那麼反過來做壞的一樣,他也是會發無表色。

  “由作”,“謂起如是殷重作意,行善行惡”,他做這個善事也好、做惡事也好,不是馬馬虎虎做的,起了一個極大的心做的,就是起了狠心做的,那麼這樣子的,因爲心作意的力量強,所以做善事、惡事都能發無表色。前面的誓言,舉的是善了,假使你作一個不好的誓言,也可以起那個無表色。假使說這十天我要去打獵的,那麼碰到那些野獸都要打的,那麼這個是起惡的無表色了。這是把得別解脫戒、得定共戒、道共戒,得不律儀戒,得非律儀非不律儀,怎麼得的方式都講完了。

  

  D3 明舍差別

  E1 舍別解脫戒

  舍別解調伏,由故舍命終,及二形俱生,斷善根夜晝

  有說由犯重,余說由法滅,迦濕彌羅說,犯二如負財

  

  

  下面就是如何舍。得了之後,假使你不破壞,不舍呢,它是一直到命終,假使你舍掉呢,那有幾個方式舍。“舍別解調伏,由故舍命終,及二形俱生,斷善根夜盡,有說由犯重。余說由法滅,迦濕彌羅說,犯二如負財”。這個就是舍別解脫戒的方式,有幾種情況。

  一個是“故舍”,安心舍了。假使說有些人他出家的,他要還俗了,就是故意舍了,就是安了心舍的。另外一個是“命終”,我們說受戒的時候,盡形壽不殺生,那麼這盡形壽,他命沒有了,他的這個戒的期限到了,這個舍,戒也舍掉了。所以說出家人呢,在這個生的時候,比丘可以披叁衣,叁衣都可以穿的,但是出家人命終之後,他要燒,火炕去燒的時候,祗能穿批單,不能穿叁衣,因爲他已經戒體舍掉了,叁衣就不能披了。那麼是另外一個呢,“二形俱生”,假使他過去業報,受了戒之後,中間他的男女根變掉了,成了二形了,那麼這個二形人,不是受戒的體,他也是要舍戒的,這個戒自然就舍掉了。“斷善根”,戒是善法,善根斷了,等于樹根斷掉了,這個樹也就完了,戒法也就沒有了。“夜盡”,那是八關齋戒,一天一夜期限過了,那就是戒也舍掉了。“有說由犯重”,有的人說,犯了根本戒、重戒,這個戒就舍掉了。“余說由法滅”,正法滅盡了,戒體也就沒有了。“迦濕彌羅說”,就是有部,有部說,“犯二如負財”,犯了戒之後,這個人戒體沒有失掉,但是成了一個兩方面的關系了,等于說有錢的人,他借了一筆、貸了一筆款,你說他有錢,他還是有錢,其他戒還在,但是這個戒破掉了,等于是欠了一筆債。那麼這是幾種說法,他給你都說了。

  

  F1 由故舍

  那麼前面的是肯定的,後面的幾個說法是每一部有不同的說法。先說一樣的。舍戒的因緣呢,第一種是“故舍”,就是自己願意舍戒,要舍戒呢,這個舍戒也有因緣的,不是你說我舍了就算了,要叁個緣:一是“意樂,厭戒心故”,意樂心就是說他對戒不歡喜了,不想再受下去了,這個是內心呢,這是根本的條件;第二呢,是“對有解人,相領解故”,要對能夠聽得懂話的人,你說的話他懂的;第叁呢,“發有表業,謂陳舍辭,違受表故”,就是說,要說話,說什麼話呢?說他自己要舍戒了,這個舍戒的話,跟受戒是相違背的。那就是說受戒呢,這個條件很高。假使說比丘戒的話,要十個師,這個叁個師要十夏以上,精通戒律的,還有七個證,證師要五夏以上,也懂戒的,要清淨持戒的,不犯戒的;然後要白羯磨,白四羯磨,白四羯磨不能白錯,羯磨白錯了,那個戒也不得體,不得戒;如果話沒有聽清楚,也不得戒;如果說你這個戒和尚,羯磨師說的話你不懂、沒有聽清楚,也不得戒;如果你心裏沒有出離心,也不得戒;如果你受戒的時候,最多叁個人一壇的,你是如果人多了,也不得戒;這個假使衣不具,衣缽不具,也不得戒。那個條件多得很。但是舍戒很容易,祗要對聽得懂話的人,自己心裏想,不要、不想再受戒了,對聽得懂話的人說,你不想受,戒要舍掉了,這個就很簡單就舍了。那麼但是,你對一個外國人,假使說是一個洋人,他不懂漢話的,你在他面前說,你要舍戒了,他不曉得你說什麼,那不成舍;或者你對一個動物,它也不懂話的,你講舍戒,也不成舍。如果你對他說,說了不清楚,也不算,你說了話之後,你要舍戒,他聽懂了,那麼不管他什麼人,祗要懂你話的,自己心裏也有想舍戒的心,那就舍掉了。所以說,不能開玩笑,一開玩笑,你戒舍掉,你要重受了,很麻煩。

  

  F2 由命終

  由“命終”,這是“戒依身得,所依舍時,戒隨舍故”,戒依了我們的身體而得到的,那麼這個身體舍掉了,戒當然也舍掉了。因爲我們受戒的時候,盡形壽,是這一輩子,這一輩子完了,時間也到了,這個戒所依的身體也壞了,那當然是戒體也沒有了。所以說出家人死掉以後,他是不能披叁衣的,就這個原因,戒體沒有。

  

  F3 由二形俱生

  第叁,由“二形俱生”,當他受戒的時候是正常的,但是受戒一段時間,過去有那個業報,那個根的形變了,成二形了,那麼這樣的人呢,這個所依變了,戒所依的身體變了,那個心也變了。最大的原因呢,二形人不能受戒,不是受戒所依的地方,戒一定要依托在正規的男的或者女的身上,能發戒,二形、黃門之類的人不能得戒。所以說我們昨天也講了那個事情,這是個別講,就是正規的人,能修行的人,是男的、女的,那倒沒有簡別,沒有區別,都能修行。但是二形就不能,不能修行,戒也不能受,乃至出家也不行,不要他。那麼就是說這個泰國這些什麼人妖之類東西了,這是人爲地去毀滅他的這個正常的男根。這個事,我們想到是很不人道,那麼這些東西應當廢止,不允許,不能讓他們這樣發展下去,這是殘酷的,會毀滅人的這個形的。

  

  F4 由斷善根

  第四呢,是“由斷善根”。戒呢,當然是善法,依善心而發的,善心都斷掉了,這個樹的根都沒有了,這個戒當然不能存在了,所以善根一斷,戒也斷掉了。那麼怎麼樣子叫善根斷呢?我們上次也講過的,上品的邪見,就是說很厲害的邪見,撥無因果,好象這是說因果是沒有的,這個心一生的話,那就是善根就斷掉了,善根斷掉了,你受的戒,什麼都沒有了。所以說有些,他受戒受了很多,五戒、十戒、比丘戒、菩薩戒都受了,但是起了邪見之後,那不要說你是一個比丘戒,連皈依的體都沒有了,根本那個善心也沒有了,一切都完了。等于說地基,地基垮掉了,你上面的高樓大廈全部都倒下來了。

  

  F5 由夜盡

  第五呢,“由夜盡”,這是近住戒,八戒。八關齋戒是一天一夜的,你時間過了,戒的期限過了之後,那當然了,戒體,本來你受戒的時候的要期是一天一夜,那時間過了,戒體已經過了,也就當然沒有了。

  這是別解脫戒的舍的一些情況。那麼另外一些有不同見解的“經部師”,經部的那個裏邊說,四個根本戒,你隨便犯了哪一個,那麼說這是出家人了,四個根本戒,你隨便你犯哪一個,比丘戒、沙彌戒,全部都破掉了,戒體沒有了,那就是驅擯了,那是,不能在僧團裏住了。祗要犯一個,整個的戒都毀掉了,沒有了。

  “法密部”說正法滅的時候,就是正法滅盡了,這個時候,別解脫戒也不存在了,因爲法都沒有了,你也談不上戒了。

  “薩婆多宗”,就是有部,他說你犯了一個重戒,他並不像經部那樣說,整個的戒體就毀滅了,它是有兩邊性的,就是他又是叫持戒,其他沒有犯的是持戒,其他犯了的叫犯戒,等于一個有錢的人,一方面他是有錢,他的企業還是很大,但是他去貸了一筆大款,是負債的,這是負債的人。他一方面,有錢的人不能說他沒有錢,但是一方面是背了債的人,他去貸了一筆大款的,有部是這麼說的。那麼這個說法呢,是鼓勵人家,有部就是出發點呢,就鼓勵人不要說犯了個戒,反正一犯就犯完了,他肆無忌憚亂幹了,這也有它的好處;而經部的說法,一般我們是都采取的,出家人,不管沙彌也好,比丘也好,你犯了一條戒呢,這個根本戒一條犯了之後,整個的戒體都毀掉,就沒有了。那麼有部是悲心出發,那還可以算一個比丘,但是是犯戒比丘。

  這個公案,佛在這個經上也講過,就是說不要因爲犯了一條戒,就把整個的戒都犯完。這個經裏是這麼說的,有個看牛的人,他放牛的人,他放了二百五十條牛,到山上去,但是中間,因爲這個路很陡,有個牛從山上摔下去,摔到山谷裏邊就摔死了。那麼這個放牛人他一想,二百五十條牛,一條摔死了,那麼他反正已經犯了過失了,回去他的主人要罵他的,倒不如把整個的牛全部摔下去,他自己也逃掉了算了。這個心是不好了,你二百五十條牛,損失一條牛,畢竟還有二百四十九條牛,你如果全部把它摔到山谷下去了,你一條也沒有了,那不是很愚癡了?那就是說,真正那個比丘,受了二百五十條戒的人,假使犯了戒,其余戒守住,畢竟還有那麼二百四十九條的功德還有。你如果說,反正是犯了戒了,那幹脆就犯完,那麼就好了,那非下地獄不可了,什麼戒…

《俱舍大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頌疏作業題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