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大要講記▪P61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都沒有了,那還說什麼呢,那是壞事都做透了。這個是別解脫戒的如何舍,這裏就講完了。

  

  E2 舍定道戒

  舍定生善法,由易地退等,舍聖由得果,練根及退失

  

  F1 舍定共戒

  

  

  下邊是定共戒、道共戒的問題了。“舍定生善法”,定裏邊生的善法,就是定共戒,“由易地退等”,易地就是說,他上地到下地,或者下地死了到上地去,就是說或者初禅,或欲界生到初禅,或者初禅生到二禅,往上生,那麼當地的戒,他要舍掉了,得了上邊的戒了,或者是上地死了之後,生到下地去,上地的戒體就沒有了。或者“得退”,“謂獲勝定,還退失時”,本來得了定了,定共戒得到了,但是後來起了煩惱,定退掉了,退失了,那麼這個定共戒也沒有了。另外,第叁種,“舍衆同分”,沒有從上地生下地,也沒有從下地生上地,即是在本地死了以後,那麼他的有一些善根,定裏的善根會失掉的,那指什麼呢?指暖、頂、忍叁個東西,加行……。(15A)

  F2 舍道共戒

  

  

  “若得後果,舍前果道及向果道”。假使說本來是初果的,或者是初果向、二果向的,那麼得了二果之後,初果的道共戒就舍掉了,因爲他二果的有了。假使是二果向的,二果向的道共戒也不要了,他得了好的,二果的道共戒有了,把前面的那些低的舍掉了,就是“得果”,把後邊高的得到之後,把前面低的舍掉。

  二個是“練根”,“謂轉根時,舍鈍根道故”。這個修行的人,假使鈍根的,可以修成、練成利根,有方法把他轉的,轉根的。鈍根、利根,上次我們不是講過嗎?見道的時候,隨信行、隨法行;修道麼,信解、見至。那麼這些呢(鈍根),就是有辦法練成利根的,當你練根練成功之後,本來是鈍根的道共戒就舍掉了,得了利根的道共戒了。

  另外一個,“退(果)”,假使果退掉了,那麼你這個道共戒也就沒有了。這個退果,有幾個說法,一般說呢大衆部也好,我們一般的說呢,就是得了無漏道的果是不會退的,這是一般的說法。但是有部的說法,就是說預流果是不會退的,做了聖者了,不會再退了凡夫,不會的,但是二果、叁果、四果都會退。經部的說法呢,初果、四果不會退的,就是初果的須陀含跟那個阿羅漢不會退的,二、叁果可能有退。那麼上座部說四個果不會退,都不退的。但是說退呢,我們說這不是真的退下來,這個《俱舍論》也有,所謂果裏退下來,臨時退一下,他退了之後,決定不會死掉了之後還沒有恢複,決定在沒有死之前會恢複到原來的果的。而且他退了之後,本來他這個得果的時候,有道共戒,不做的事情,他還是不會做的。那麼這個果的退呢,祗是臨時退一下,將來還是要恢複的,同時在退的時候,也不會犯過失的,就是這麼一回事。那麼有部的說法,預流不會退,二、叁、四果會退;經部的說法,初果、四果不會退的,那麼是中間二、叁果會退;上座部呢都不退。這裏從有部或者經部的說法,要退的話,這個果道退了之後,他的道共戒也沒有了。或者“勝果道”,勝果道就是“向道”,得了初果之後,到二果向,那就是超過這個初果了,叫“勝果道”。那麼假使這個道退掉之後,道共戒當然也退掉了。

  所以說無漏律儀,有叁種方式舍:一個是“得果”,那是舍了低的,得了高的;“練根”,舍了鈍的,得了利的;那麼“退失”呢,就是說把前面的果退掉了,道共戒退掉了。這是定共戒、道共戒。

  

  E3 舍不律儀

  舍惡戒由死,得戒二形生

  

  

  下邊是惡戒,就是說惡律儀。惡律儀怎麼舍呢?“由死,得戒,二形生”。

  死掉了,他本來是這一輩子要靠殺豬爲生的,人死掉了,惡戒所依的體,所依的地方也沒有了,他的要期,一輩子也到了,完了,當然是惡戒也舍掉了。

  “得戒”,得了善戒,“謂得別解脫戒”,或者得到定共戒,惡戒就舍掉了。所以說有惡戒的人,他要舍惡戒,這個事要斷掉呢,就是趕快受皈依,受一個五戒,得了好的,佛的五戒、別解脫戒得到之後,惡戒自然就沒有了。另外得了定共戒,惡戒會舍。但是定共戒得起來談何容易呢?要得初禅以上的定共戒才有。那麼你這個得個別解脫戒,容易了。你祗要去把前面的過失忏悔了,再去找個師父皈依,受個五戒,那就把惡戒的事就斷掉了,以後受苦的事情就可以減輕了。

  還有“二形生”,同樣的,二形的人,做壞事也做不大,好事也做不來,所以說惡戒的人,如果他形變了,成了二形了,那不是惡戒所依的身了,惡戒也就斷掉了。那麼這是惡戒,有叁種舍。當然了,我們說這叁種舍裏邊,二形生一般是很少的;由死掉舍了,那完了,這個以後去受果去了;最好的,就是我們要勸那些惡戒的人,要得戒,得別解脫戒。

  那麼惡戒呢,這是說殺豬殺羊,那麼其余的相類似的,就是……。這個我們說起來,好象是我們佛教徒私心雜念,好象要擴大自己的信徒,實際上我們還是從悲心出發。受了其他的宗教的戒條的,這個也是一個不好的戒,他們如何舍掉呢?要麼命終,死掉了,他的這個戒也沒有了;或者是變二形,這個當然是變二形機會很少了,那麼而且也不好,變了二形雖然是惡戒舍掉了,這個人沒有用了,那有什麼好呢?那死掉了是可惜了,這一輩子就完了,不能挽救了,祗有受報去了。唯一的辦法,就是叫得戒,就是勸他們信佛,受一個(戒),那麼他們以前受的惡戒就可以取消了,這個就是要看他的善根有不有了。你去做工作,他罵你一頓的話,不但是沒有效果,還落了一個沒趣。那麼你要耐心地做工作,使他能夠真正地回過來。我們也不是說要佛教徒人多,要鬧熱,我們好錢多一些,那不是那回事情。就是可憐那些人,惡戒在身上,或者邪見在身上,他將來的果報是不好的。如果我們親戚朋友有這些人,盡量做工作,這個自己親戚,要照顧。那麼認不到的人,跟你沒有關系的,你做工作,他罵你了,那你也沒辦法了。

  

  E4 舍處中

  舍中由受勢,作事壽根斷

  下邊是“舍中由受勢,作事壽根斷”,就是處中律儀,這個非律儀非不律儀,它是怎麼舍?有六種方式舍,這個就是六種方式。

  第一種,“由受斷”,你過去發心,要受的那個心斷掉了。那麼就是他過去自己說了,我從現在開始……,就是說以前他說的,我假使不先拜佛或者早課沒有做好,我飯不吃,早飯不吃的,那麼他這個心舍掉了,那麼當然産生的這個處中律儀也就沒有了。

  “由勢斷”,“謂由淨信、煩惱勢力,所引無表,彼二勢斷”,用極大的信心或者大的煩惱引生的那些無表色,假使說,我是要一百天裏邊要持齋的,是過午不食的,那麼這一百天過了,這個淨信的勢力完了,那麼這個所引的無表色也就沒有了。或者有的人發惡戒,他說他這一百天要殺很多的野獸,到山裏去打獵,要一百天,盡量地打,打得越多越好,這一百天過了,惡戒也沒有了,那麼這是勢力斷掉了。

  “作業斷”,以前做的事情,假使他以前說,每天要廟裏去拜佛的,或者每天到廟裏去做早晚課的,後來不做了,不做當然這個産生的無表色也就沒有了。

  “事物斷”,就是你布施、供養的房舍、敷具,所施的這個壞掉了,假使你供養一所園林給叁寶的,後來這個園林壞掉了,或者房子,造個殿供養佛的,這個殿壞掉了,垮下來了,那麼這個以前的好的無表色也就沒有了。假使做壞事的話,假使你做了很多的賈網(捕魚的網),打野獸的那些機器,這些東西壞掉了,網壞掉了,抓野獸的東西、打野獸的那些弓箭之類的壞掉了,那麼你這個當時起的惡無表色也就沒有了。

  “由壽命斷”,命終的時候,壽命壞的時候,無表色要舍。這是一樣的,不管哪一個無表色,命終之後,不管是別解脫戒、惡律儀、處中律儀,命終都要舍。

  “由根斷”,假使是好的心發的無表色,善根斷掉了,這個無表色也斷了。假使是壞的無表色,是不善根把它發動的,不善根壞掉了,就是善心生起來了,這個無表色也就沒有了。“本因善根或不善根,發處中無表色”,好的善根發動的善的處中無表,不善根發動的不善的處中無表。善根、不善根,我們前面講善、惡的時候講過了,貪瞋癡,無慚、無愧,這些不善根。貪瞋癡就是不善根,無貪、無瞋、無癡就是善根了,現在這個起加行,把善根壞掉了,或者把不善根壞掉了,那麼它們引發的無表色也就斷掉了。那麼就是處中無表,祗有六種方式可以斷舍掉。

  那麼我們自己就要想了,我們發了好的心,要做好事的,假使說六齋一定要持八關齋戒的,那這個心就不要斷。你斷了之後,你的無表色也就沒有了。

  還有一個我們要講一下的,我們這裏因爲時間的關系,祗有兩節課,不能多寫,現在我趁空說一下。受了別解脫戒之後,第一念受了就有七支的無表色,這無表色生起來了。七支,哪七支呢?身叁、口四,凡是別解脫戒都是指身叁、口四的。那麼你第一念,這個白羯磨白好了,七支無表色,第二刹那十四支,第叁刹那,再加上七支,每一刹每一刹那都加起來,一個刹那很短的時間,一刹那就加一個七,一刹那加一個七。那就是從你受戒到你命終,假使你活得很長,一百歲,那你這個無表色的增長是無量無邊的多,那這個功德也就是無量無邊的大,受了戒之後,祗要不壞戒,不舍戒的話,不斷地增長的。我們自己不知道,你睡覺睡在那裏還在增長,一刹那一刹那地長。那麼所以說,這個無表色的功德不斷長。如果你舍掉了,那就不長了,全部都壞掉了。所以說別解脫戒,就是最好不要舍掉。

  那麼這個處中律儀,好的呢,大家發願的,六齋日一定要持八關齋戒的,或者是一定過午不食的,那這個心發起之後,不要舍掉,一舍掉的話,自己這個事情一停下來的話,那就是這個無表色也就沒有了。這個是把這個所有的律儀、不律儀、處中律儀如何得、如何舍,這是比較重要的,我…

《俱舍大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頌疏作業題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