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大要講記▪P6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們把它選出來,都講完了。

  

  C3 明叁皈體

  皈依成佛僧,無學二種法,及涅槃擇滅,是說具叁皈

  下邊,我們說叁皈的體。我們都是佛教徒,皈依叁寶,到底皈依叁寶,是皈依什麼?這叁寶的佛寶、法寶、僧寶是什麼爲體的?這個事情,也是個重要的事情。搞了半天你皈依佛、皈依釋迦牟尼佛,皈依法、皈依什麼?阿彌陀佛,皈依這個叁藏十二部經,這個太簡單化了。我們說,還是要知道得要詳細一點。

  ,

  什麼叫皈依叁寶的體呢?“皈依成佛僧,無學二種法,及涅槃擇滅,是說具叁皈。”皈依佛,就是皈依成佛的無學法,皈依僧,就是皈依成僧的學無學法,皈依法是皈依最高的解脫涅槃,這才是真正叁皈的體。這個我們一般恐怕不知道的。法麼就是叁藏十二部,叁藏十二部說了幹啥的?叫你證涅槃,真正的法就是涅槃,最高的是涅槃了。我們一開始就說,在這個法處裏邊,它包含最高的法,所以這個地方叫法處,其他的不叫法處,最高的法就是涅槃,擇滅涅槃。皈依佛呢,不但是皈依佛的身,不是皈依……,這是有部的說法,皈依佛,並不是皈依佛的身,佛的身,丈六金身、叁十二相、八十種好,是皈依他嗎?不是的。皈依,“但歸依成佛無學法”。佛爲什麼成佛的?這個法,才是我們皈依的體,這是有部,是絕對理智的,不重感情的。我們所以說,一般說佛教是迷信,你從這個角度看,根本人的關系一點都沒有,一點也不講感情的,這是真正的理智了。他說皈依佛,是皈依成佛的無學法。什麼叫成佛的無學法呢?佛要成到佛,他要修的那個法,得最高的無學,就是佛的盡智無生智,這個是最高的佛。我們說呢,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,或者稱無上正等正覺,這是我們所皈依的,那麼這個佛的身體是附帶的,在有部是不皈依的。那麼世親論主有另外的看法,這個我們以後講。

  

  D1 皈依佛

  爲什麼要皈依佛是皈依佛的無學法呢?叁個理由。“由無學法,能成佛故”。我們說佛偉大,偉大在哪裏?因爲他身上有無學法,如果他沒有這個法,單是叁十二相,一個樣子,那怎麼度衆生?你智慧也不夠,也並不見得偉大,所以說不是在外相上,在他的內涵的這個智慧,盡智無生智,都是智慧。所以說佛所以能成佛,就靠這些法才成佛的。當然這個是成佛的主要條件了,我們是皈依這個東西。

  那麼“佛得無學法,是殊勝故”。佛之所以殊勝,因爲得了這個無學法,我們才看到佛偉大。那麼真正的東西還在無學法,所以我們皈依要皈依無學法。

  “佛得無學法,能夠覺悟一切故”。佛能度一切衆生,也是靠這個東西。那麼我們說,真正能度衆生的是什麼?還是佛的無學法。

  所以說我們真正皈依的體,嚴格地說是佛的無學法。但是世親菩薩,他就是擴大一點了。固然說皈依佛是皈依成佛的無學法,但是佛的身體,也是我們的皈依對像。因爲我們這無學法就依托在佛的身體上。我們中國也經常說一句話,佛經裏也有,貧女懷王,一個很窮的女人,她肚子懷的胎是做國王的,那個女人就——雖然她窮——也算尊貴了。我們從這個方面說,就是說佛爲什麼尊貴呢?因爲他是有無學法的人,不是一般的人,所以說佛也是我們皈依的體。那麼世親菩薩證明呢,出佛身的血,祗要出一點點血,就得五無間罪,可見得佛是最尊貴的,不能破壞的。那就是說,我們皈依佛的話,佛的身也在裏邊。這是世親菩薩的見解,把有部的絕對嚴格的這個放寬一點點。

  

  D2 皈依僧

  那麼皈依僧呢,“謂歸依成僧二種法”。什麼叫成聖的二種法呢?就是有學無學。阿羅漢是無學,那些初果、二果、叁果是有學。那麼所以能夠成聖的學無學法,這是我們真正皈依僧的體。皈依僧並不是皈依你一個人,你這個人,一個肉團子,有什麼稀奇?這個普通凡夫,你跟他們大糞一樣的。那這是因爲他有無學法、學法,才是皈依他,才是皈依的是這個東西,把人跟法分開來了。我們說依法不依人,就是這個東西。我們四依裏邊,依法不依人,就是這個東西。我們依的是法,不是依的人。所以說,不重感情作用出發,一點感情作用也沒有。那麼我們皈依的是,因爲僧之所以可貴,也就是說他有這個學、無學法才可貴。在這裏要簡別的,就是說,這是指的僧還是聖者僧,不是凡夫僧,凡夫沒有學、無學法,都沒有。那麼凡夫我們不要皈依了?是不是不要皈依了?要皈依。聖僧哪裏來的?從凡夫僧來的。那個聖僧從天生出來我開了悟的、見了道的,沒有的,都是經過凡夫而修來的,因地上是凡夫僧,那麼果是賢聖僧,我們皈依賢聖僧,把因也包進去,凡夫僧也皈依在裏頭,這是更寬的一個說法。那麼最嚴格的,賢聖僧也不是我皈依的對象,皈依成了賢聖僧的法,所以說從頭到尾,都是皈依法。皈依佛也是皈依法,皈依僧也是皈依法,皈依法更是皈依法。所以這是非常理智的,一點迷信色彩也沒有,一點感情作用也沒有,這是有部的特色。

  那麼這個世親菩薩的看法呢,你既然是這個聖者,這個聖人他身上有學、無學法,這不是一般的僧人了,也是我們皈依的對像,也要皈依他。那麼這個畢竟,這個學、無學法寄托在這個僧人的身上,那他也是皈依的體。所以說,世親菩薩呢,皈依佛麼也皈依佛身,皈依僧呢,也皈依僧身。假使你對賢聖僧,去做損害的話,感的果報也很可怕。這我們不是講到嗎?一個阿羅漢洗澡,他起了一念的欲心,就馬上變女身了,還是一個持戒的比丘,他祗起了一個念頭,就馬上感報,當下就感報。這個阿羅漢的聖僧這個身體也不可輕視了,你起一念頭的這個不好的煩惱心,就會馬上把根都變掉了。那這個就是說,僧的身也是我們皈依對像了。

  

  D3 皈依法

  那麼皈依法了。皈依涅槃擇滅,祗皈依涅槃擇滅,“一切聖生身中,所證擇滅,是善是常,寂滅一相”,這就是一切衆生身上都有寂滅體,祗是沒有證到。那就是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一樣的,就是皈依這個東西。這個擇滅的涅槃是我們最高的法了,是我們所皈依的對象。這個也不是皈依一個,一切衆生身上的都是通通皈依,那麼這個是很理智的問題。

  皈依法,皈依的是擇滅涅槃,皈依僧是皈依的成聖的學、無學法,皈依佛是皈依成佛的無學法。那麼擴大一點,皈依佛的無學法,也皈依佛身,叁十二相、八十種好,畢竟不是容易來的。我們在這個將來賢聖品要講到,佛的叁十二相是怎麼來的?叁大阿僧祗劫的六度梵行,頭目腦髓,苦行修完了,然後要一百個劫(大劫),就是說成住壞空是一個劫,一百個大劫,專門修這個相好,叁十二相、八十種好,那花了很多時間修來的。怎麼修的?都是功德修來的。我們在這個《現觀莊嚴論》,我們提的那本,那他就講的,佛的叁十二相是哪些功德來的,佛的這個每條好相,是哪些哪些功德來的,佛的那個眼睛跟青蓮花一樣的,是什麼什麼功德來的,佛的手是細長的,是什麼什麼功德來的,這個肉的相又怎麼來的,都講得很清楚,都是大功德修來的,要修一百個大劫,所以這個也不是簡單的事情。那麼最後,就是說皈依啥意思呢?救濟的意思,求救了。自己是苦惱,要求佛法僧來救我們。求救,這是皈依的意思。

  那麼這個講好以後,我們對叁皈依有一個進一層的明確了。那是說跟我們所謂一般說的普通的宗教一樣,你皈依我,我是什麼東西,好象是一般性的、庸俗的這個皈依方式呢,全部不一樣了,全部是理智的。我們是皈依的那些殊勝的法,這些皈依可以使我們成賢聖僧,也可以使我們成佛,最後證到的就是……,成佛也好,成聖也好,最後的歸宿,就是最高無上的、一切苦惱都沒有的、這個最高的無住涅槃。不但自己成佛,證到這個,要把一切衆生都度脫到這個永遠離開苦的,所謂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不是有四種嗎?常寂光土,就是這個東西,其他的是爲了達到常寂光土的一些前面的方便。那麼叁皈依的體,就是這麼一個東西,介紹一下。

  

  A2 釋諸業名

  下邊,經裏邊講的業很多,我們就一個一個地介紹,介紹好幾種。

  B1 明叁性業

  安不安非業,名善惡無記

  第一是善業,這個是普通的,大家都知道的,善業、惡業、無記業。

  什麼叫善業?這個話也不好說了,人家說什麼叫善業?善的業叫善業。什麼叫善?那就是要聯系到我們佛教的善的標准了。“安穩業,得可愛果,濟衆苦故”。什麼叫善業?這個業是使人家得到安穩的,就是說感的果是可愛的,不是苦,不是痛苦的果。那麼這個業呢,可以救一切苦的,這叫善業。那麼就跟我們的想法不一樣,“做的好事麼就是善業”,這個是籠統的話了,你怎麼樣叫善業呢?這是明確地給你界線劃起來了。

  惡業就是反過來,“不安穩業,招非愛果”,招的果是不可愛的,那麼“損有情故”,是損害有情的,那就是惡業。這個標准都很明確。

  什麼叫無記業呢?“非前二業”,既不是善業,又不是惡業,“不可記爲善、不善故”,不可把它分別它是善的、不善的,這叫無記業。

  那麼我們就看了,我們的善惡是可以說基本上能看了,一個是本身這個業是不安穩的,第二是它是要招這個苦果的,第叁個是損有情的。那麼這個標准拿到之後,你自己可以衡量了。我做這個事情,對人家有損害的,都是惡業,對自己要感苦果的,就是惡業。不是說這個叁教一家,大家都是勸人爲善的,那麼儒家也是勸人爲善的,道家也勸人爲善的,基督教、耶稣教、天主教都是勸人爲善的,乃至一貫道也是勸人爲善的,那都是一樣的,那個是糊塗,糊塗思想。這個善惡的標准大大不一樣。那麼佛教的標准,我們已經提出幾個了,所謂善有四種善,勝義善、自性善、相應善,還有等起善。不善也有四種,這裏又說善業是這樣子的叫善業,這樣子的叫惡業。

  

  B2 明福等叁業

  福非福不動,欲善業名福,不善名非福,上界善不勤

  約自地處…

《俱舍大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頌疏作業題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