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大要講記▪P6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所,業果無動故

  

  

  下邊又是叁種業。經裏邊是說了很多叁業了,我們都要介紹,以後看經就能知道了。“福業”,“非福業”,“不動(業)”。

  欲界的善業叫福業,“招可愛果,益有情故”,就是欲界的善業。這是前面的善業通叁界的,這個是單是欲界的善業叫福業。爲什麼叫福業呢?“招可愛果”,感的果是可愛的,就是樂果,也是對有情有益的,這是福業。

  第二種“非福業”,不善業叫非福業……,欲界的不善業,不善的當然是欲界的,不要寫欲界都可以了,因爲上二界沒有不善。所以說前面欲界善業要加個欲界,區別于色界、無色界,而不善業呢,不加都可以,因爲它上界沒有的,決定是欲界。不善業叫非福業,它招的果呢,非可愛的苦果,損害有情的。

  那麼還有一個就是說“不動(業)”,“上二界善,名不動業”,這就是善業裏邊分兩個了,一個是欲界的善業,一個是色、無色界的善業。色、無色界的善業,叫“不動業”,“約處言之,業果不動”,就是說你得了初禅之後,初禅的善法修好了,將來是決定生初禅。二禅的定,善法修好了之後,將來是決定得二禅的果,生到二禅天去,它是處所不會動的,根據它所生的地方,這個業果是不會改變的。絕對沒有說,你修了初禅業之後,生了人天去了,生了欲界的人天去了,不會的,它這個定的力量是很強的,祗要修定修成功了,下一輩子決定先感這個果。其他的果有不有?有,順後受業,後輩子再受,這個果決定是先受,得了禅定的果要先受。所以得初禅決定生初禅天,二禅決定生二禅天,這個業,它處所不會動的,業果不會動的,所以叫不動業。那麼這個我們要記住。四禅叫不動,它情況跟這個不動業不一樣的,四禅是叁災所達不到的地方,內災、外災都沒有的,叫不動。這個是它的業果,修什麼業,感什麼果,不會動搖的,初禅的業,定造好、修好之後,決定生初禅天,中間不會改變的,叫不動業。

  

  B3 明叁受業

  順樂苦非二,善至叁順樂,諸不善順苦,上善順非二

  余說下亦有,由中招異熟,又許此叁業,非前後熟故

  順受總有五,謂自性相應,及所緣異熟,現前差別故

  那麼下邊還有“叁受業”,順叁受業。

  “順樂受”,從欲界開始,到第叁禅的所有的善業,都是順樂受業,因爲第叁禅還有樂受,初禅、二禅都有喜樂,欲界當然還有欲界的樂。所以從欲界起到第叁禅所有的善業都叫順樂受業。欲界的不善業,“順苦受(業)”,感的苦果。那麼還有一種,“順不苦不樂受(業)”,第四禅開始,到有頂,就是非想非非想天,所有的善業都叫順不苦不樂受業,因爲它們感的果都是舍受。第四禅以上都是舍受了,因爲他們感到樂受,固然比苦受好呢,也是不安穩的,最好不動的,中受,不苦不樂受。那麼他們第四禅以上都是不苦不樂受,所以叫順不苦不樂受業。“有余師說,由中定業招異熟故,證知下地亦有順非二業”。中間定,就是我們說無尋有伺地定,這個定也招異熟果,中間定的異熟果,它也是,中間定,我們說也是不苦不樂受,舍受的。所以說,不但是第四禅到有頂有這個順不苦不樂的業,就是在下邊,中間定也是感到不苦不樂受的……

  (15B)根本就沒有,很多東西,你說藏密的名相,你去查它個字典,白白查,一點都沒有的。那麼也有很多這個中觀的書,我們以前漢地沒有的,日本當然是從漢地學的,它是漢語系的佛教,漢語系佛教沒有的東西,現在翻過來的,或者是南傳的也好,或者是藏語系的也好,這個一些名相,他那裏日本自己也沒有。另外有一部什麼佛光大字典好象很大,我也沒有看過,到底裏邊包含多少,我看也不會很全,因爲藏語很多的論,他沒有翻過來,那麼翻過來的東西,也沒有哪個去整理,把它名相把它歸類去收集起來,可能很多名相還不完全。所以說,我們在學了《俱舍》之後,有很多名相,記住之後,以後看經,看其他的佛書,都會占便宜。那麼今天,現在就講到這裏,大家休息一下。

  

  第十講

  

  B4 明叁時業

  C1 明四種業

  此有定不定,定叁順現等,或說業有五,余師說四句

  

  

  定業不可逃。不定業呢,可以轉的。那麼定業是分幾種:一種是“順現受”,這一輩子要受的,現報;“順生受”,第二輩子受的;“順後受”,過了第二輩子,第叁、第四、第五,不論哪一生受的都叫順後受。這是決定要受的,有叁種,現身受的,“順現受業”;來生受的,“順生受業”;那麼不是來生,以後的,第叁生以後的都叫“順後受業”。這是雖然時間有差異呢,但是這個業必定要受的,叫定業。一般說定業不可轉,就是指這一些,它不管你什麼時候受,但是總有一個時間到了要受的,不管來早或來遲,總是將來是決定要受的,這個。那不定業有兩種,“果定時不定”,這個受的果報,是必定要受的,但是時間就不一定,或者你現在受也可以,或者你來生受也可以,或者再推到後頭受也可以。我們現在有很多人,就是修行,這個果報來了害怕,就求菩薩,把他果報推遲,這一輩子不要受,下輩子不要受,什麼時候受?自己成就了再受,成就了不害怕了,這個也可以的,等你成了,通了,通達空性以後再受這個也可以。那麼這是“果定時不定”的業可以這麼做。那麼還有一種“果時俱不定”,果受不受也不一定,什麼時候受也不一定。這種業,你祗要好好忏悔,馬上就消掉了,這個是比較輕的業。

  那麼定業不可轉,這件事到底能不能轉?我們還是要簡別。在高層次的佛教裏邊,什麼業都能轉,能轉,轉呢就是看你的力量多少,力量大的,轉得可以沒有,力量小的,大的變小的,這是看自己的忏悔力多少了。但是這個忏悔力呢,自己發心要忏悔,方法還要有了。這個我們說要跑得快,要工具了,你說那個自行車,固然比跑路快一些,畢竟還是不太快,你說有個汽車了,摩托卡了,是快一點了,跟飛機比還慢得多,如果你要飛機來更快,那麼問題就在你能不能得到那個飛機,他的問題在這裏。你心倒是發心要快點走,那麼飛機能不能得到呢?那就是我們要求忏悔業障,忏悔的方法,你有不有?有這個方法呢,發猛厲的心忏,可以把它忏悔掉,如果方法不得到,還是忏不掉,那麼就是這個問題了。所以說這裏簡別呢,就是說,定業在某種人來說,要給他說定業,就是說叫你不要造業,你這個業造好之後,決定要受的,你逃也逃不了的。但真正對忏悔心猛厲的,想修行的人說呢,又可以說你可以忏悔。

  我們說殺人是定業,這個我們可以說的。昨天我們不是講的,央掘摩羅他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,你想多厲害,他成了阿羅漢了,再也不受了,逃掉了,忏悔掉了。他這個人的心猛厲,佛給他的殊勝的忏悔法一修,不但是罪忏掉了,阿羅漢也成就了。阿羅漢成就了,他就叁界再不來了。這九百九十九個人,怎麼辦?他要找冤家,就找不到了。那這個公案是要聯系以前的事情了,以前的因地上這九百九十九人是害他的,所以這次要報掉了,就算了。那麼這以後,那麼他自己修了,成就阿羅漢,也把那些人也超度掉了,也就算了。所以說,你有方法的,並不是你犯了這個大的罪,就沒有辦法了,非要……,殺一個人,我們說要受報,起碼五百世被人家殺。那麼九百九十九個人,你算,你最少的五百世來算,你要受要還好多債,但是阿羅漢,一個債也沒有還,他就走掉了。這個是有忏悔法的殊勝的。

  我又想起昨天一個事情,因爲昨天沒有大要班了。我們是講了這個中陰身能不能轉的問題。今天大要班的人,不管你多不多,總都有幾個不同的人在裏頭,我們還是要重複一下。就是說中有業,根據《俱舍》說,人的中有假使是成就了,決定作人,不能轉了。那麼狗的中有,假使已經生起來了,已經起來了,起了狗中有了,那是不能轉,決定投狗胎去了。這是《俱舍論》的這個結論。

  但是,我們從這個唯識的角度來看,這是不了義,就是說,這是僅僅對某一些機的人說的話,那麼再高一層的話,就是說中有可以轉。你假使造了善業,可以把狗的中有超度它到人的中有,或者甚至于到高級的天上去。那麼就看,你超度的人,是哪個人。決定要跟他有密切關系的,他才接受你的東西。如果你跟他不相幹的,他就不接受你的,你白白超度。再一個,這個人本身,生前培過福的人,利用他這個福德因緣,把他一把力抽上去。如果他本身毫無福德的,你再費勁,他也很困難,逃不了。那就是說我們在生的人,就鼓勵大家了,也叫你們去鼓勵其他的,管他信不信的人多培點福。多培福的時候,人家超度你,才有幫助,如果你自己本身一點福也沒有,他就沒有辦法了。我們世間上也有的,你們托人家辦事情,你總要有點才能了,我給你個工作,崗位給你去,你什麼都幹不來的,我給你哪個地方插不進去了,是不是?我要幫你忙也幫不了忙了,那麼你總要自己有點才能。那就是說自己要有點福氣,才可以轉過去。那就是說人的中有,裏邊,我們說講這個唯識講阿賴耶識,狗的中有裏邊,有人中有的種子,你祗要把這個種子,用它的福氣,用超度的力量,修法把它激動出來,成了現行了,馬上它這個狗的中有可以滅掉,新起一個人的中有,投人身去。這是所以我們後世的超度呢,也是根據這個理論來的。再一個呢,超度的時間越快越好,中有身,七天一生滅,你如果,到它碰到投生的緣,他投了生了,那就是不好變,那是異熟果來了,不好變了。

  那麼我們說這個業果不可思議,異熟果能不能變?一般說已經成了異熟果了,要改變這個是好象不可能了,但是佛世有的。佛世有一個是波斯匿王,不曉得哪個王的公主,他的女兒,長得是非常之醜,簡直醜得不可說。那麼這個國王很慚愧,就從來不給她跟人家見面的。那麼給她要招個女婿,要招個女婿的話,也不能招一個……,因爲以…

《俱舍大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頌疏作業題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