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就够了。现在汉地一般是通行三个人,实际上两个就够了。
那么近事戒,跟那个近住戒,就是八关斋戒,一个人就够。一个法师,祗要持戒的,就可以授,这个就是授戒有这些要求。那么还有一点,就是说,我们要说的,就是受戒的仪式一定要有恭敬心,要顶礼,那么戒师的地位,坐的位子,一定要比戒弟子的位子要高,不能说受戒的人位子很高,那么这个师一定要对这个戒弟子当面说话都听得到,不能太远,听不清楚,也不能说是显神通,显在空间,一个在地下,这也不行,反正条件很多,授一个戒。那么还有这个八关斋戒必定要早上受,不能是过了午才受,不行,最好是清晨就受。
E2 明戒时分斋
别解脱律仪,尽寿或昼夜,恶戒无昼夜,谓非如善受
别解脱戒的期限,“别解脱律仪,尽寿或昼夜”,祗有两种期限,一种是尽形寿受,一种是昼夜受,八关斋戒,一天一夜,“比丘等七众,要尽形寿”,我们受五戒的时候,尽形寿不杀生,尽形寿不偷盗,这个都是一辈子的事情那么祗有一个八关斋戒,就是一天一夜不杀生,一天一夜不偷盗,这是这两种。“以戒时边际,但有二种”,一者“寿命边际”,二者“昼夜边际”。受戒的时间的限制,祗有两种,一种是一辈子的,一种是一昼夜的。那么一辈子的,有些比丘不是还俗了吗?他不是一辈子了。这个他受戒的时候是要一辈子的,后来他自己心改动,心变化了,他不想出家了,那么后头的改变是另外一回事。他初受的时候,发的心是一辈子的。居士也有,居士受了五戒之后,他后来感到五戒不好守,或者他思想所谓是“进步”了,相信其他的东西去了,那么他不要受五戒了。不受五戒的时候,他不是尽形寿了,他受的时候是发愿尽形寿,后来退掉了,这是两码事了。
E3 明得三律仪别
F1 明有情支因
律从诸有情,支因说不定,不律从一切,有情支非因
“论云”,《俱舍论》里边说,“若人不作五种定限,方可得受别解脱戒”,就是受别解脱戒,不能有五种限制,假使有五种限制的话,不得戒,“不得律仪,但得律仪相似妙行”,戒体得不到,但是妙行,这个好的品行是可以有的,但是戒体没有的,这个要分清楚,没有戒体,祗是相似的妙行。哪五种定限呢?
G1 有情定
一种是“有情定”,“念我谓于某类有情,当离杀等”。假使说有的人受不杀戒,他说我对一切有情不杀可以,但是毒蛇猛虎我要杀的,这个害人的,有这个限制的话,不得戒,杀戒这一条得不到戒体。偷东西也一样的,我什么人东西不偷可以的,某些极坏的那些贪官污吏,这些东西我要偷的,我偷了去救济大众的,过去好象是很讲义气,我们小时侯叫侠客,这些,他好象是专门作打抱不平的,这样的人你说要受偷盗戒,不得戒。我们说不偷盗,是什么人东西不偷盗,哪怕这个动物的东西不能偷盗。你假使动物的一个窝里边,你把它的东西偷了之后,也是偷盗。假使老鼠的窝,它里边藏的米什么东西,你把它要来了,那不行的,这个还是他偷盗的。这个很严格的。你不要说我某些人就是要偷的,更不能说了。
G2 支定
“支(分)定”,“念我唯于某律仪支,能持不犯”。假使八关斋戒,不杀、不盗、不淫都行,祗有晚上不吃这一条我不受。不行的,你要全部受。那么五戒可以的,这个里边是五戒里边可以,因为是佛的慈悲,对那些人,希望他能够得到戒,就是可以这四条戒里边——酒戒不能犯,酒戒不能不受——四条戒,杀、盗、淫、妄里边,可以受一条、二条、三条、四条都可以,这是五戒里有,其他的戒里边都不行。这个比丘戒、比丘尼戒、沙弥戒、沙弥尼戒、式叉摩那戒,跟那个八关斋戒,要受就全部受,要不受就没有受,不能说我受几条,不受几条,不行。这个居士戒可以,这是佛的特别慈悲。这是某一些戒能持,某一条不能持,那是不行的。
G3 处定
“处定”,“念我唯于某类方域,当离杀等”,他说这个戒我受了之后,在国内或者是有佛教地方,我可以持,如果跑到伊斯兰教的国家去了,我就不能持了,那不得戒,那就不行的。这个地方有限制也不行。
G4 时定
时间限制,“念我唯于某日月等时,能离杀等”,他说六斋日可以持的,不是六斋日我不持了。短期的不行。这个四分律里边,中国的戒律里没有短期。
G5 缘定
“缘定”,“念我唯除斗战等缘,能离杀等”,他就说,受杀戒可以的,但是打仗我不能守了。像这个情况,就是说打仗的时候,如果一定要你打仗,你有个办法,舍戒,把这个舍掉,那就是可以的。你说这个我受么要受了,但是我心里这么想的,平时是不杀的,打仗起来我要杀的,那你不得戒。你要受的时候,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杀。但是你真正打仗来了,逼到你要去战争了,那你把杀戒舍掉,把这个杀戒舍掉它,那可以,那不犯戒了。如果是居士戒,那你可以,你是个战士可以受四条,不杀这一条不要受,这是也可以的。有的人,他的工作是捕鱼的,或者是杀牛杀羊的,或者是刽子手杀人的,那么这些人如果他是好心,想信佛,要受戒,佛也慈悲,容纳。但是,他这一条杀戒,他受不了,那么你是要受戒的时候,四条,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四条可以的,这是允许的。
假使你说要受,而心里有这么个限制的话,那是戒体没有的,不得戒,祗有一个相似的,跟戒相似的相像的妙行,是好的一个品行,是有,戒体是不得到的。那么这是说,别解脱的律仪,跟那个定共戒的律仪,跟道共戒律仪,善的律仪怎么得,就是这样子得的,得戒的方式有了。
F2 明得恶处中
诸得不律仪,由作及誓受,得所余无表,由田受重行
么恶戒怎么得的?“诸得不律仪,由作及誓受,得所余无表,由田受重行”。“所余无表”就是非律仪非不律仪。那么不律仪、恶律仪是怎么得到的呢 ?由作或者誓受,下边有。那么其他的无表呢,有三个:田、受、作。
G1 得不律仪
那么先看不律仪的。不律仪的得戒,第一个“由作”,“谓生在不律仪家,初作杀等,起加行时,便发恶戒”。他从小生在杀猪杀羊家里的,这是祖传的工作,当他开始操那个工作的时候,第一次,开始杀的时候,恶律仪成就了。还没有开始杀,没有成就。因为他们是世家,家里世操这个杀业的,那么你祗要一动手好了,恶律仪成就了。这是“由作”,就得到这个不律仪。
第二种,要“发誓”,就是自己要发愿,这些人,“谓生余家”,他并不生在那个恶律仪家,他并不是指定他一定要做这个事情的,但是他“为活命故”,为了自己生活,“怀杀害心”,他为了生活,有这个害众生的心,自己发这个愿,我从今天开始一直到命终,这辈子就是操这个工作,或者杀猪杀羊,或者是捕鱼,或者是捉蛇,以来养活生命的。这个时候,发这个愿的时候,发誓言的时候,恶律仪就得到了,恶戒就得到了。那么这里有两层,就是怎么简别呢?第一种,他生在不律仪家里边,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杀的,所以很容易,祗要你开始杀好了,不要发誓,马上恶律仪生了。那么你不生在这些家庭里边的,对这个工作从来没有相干的,你自己要去做工作了,要郑重地发愿,这辈子就以这个工作来维持生命的,那么要发了愿之后,恶戒才产生。
那么这个里边,我们也看出来了,要得好的戒,困难很多。要别解脱戒得到,有些要僧伽得,要十个人以上,二十人以上,清净的比丘,清净的比丘尼,才能得戒,要去找这个条件很难得,在末法时期,简直可以难而又难的事情。那么要从补特伽罗、少数人得的,那么这个戒法师也是要持戒清净的,还那个授戒的仪式,那些问答词,都是不错的,自己没有打瞌睡,没有听不清楚,没有糊涂,这样子才能得戒,得戒很困难。但是恶戒很容易,生在杀猪杀羊家里,你祗要开始一杀好了,马上恶戒就成功了。那么其他的,不生在那些的,祗要发个愿,我这一辈子就要做这工作,好,恶戒也成功了。这坏事容易,好事难,这个是天经地义,都是这样子的。我们大陆上要学西方的科学技术,搞现代化,搞到现在还没有现代化起来,但是学习西洋的那些享受的堕落的事情很快,一下子都学会了。因为这个顺了烦恼走的,走下坡,走这个顺流,跟着河水下流,流下去这个很容易的,逆流而上那是困难得很的。所以说,我们一定要修行的人要发心,就是不要顺了这个世俗。“随顺大众嘛,大家都这样”,我经常听见有的人说,你作了比丘了,你晚上能不能吃东西,“他们都吃的,要随顺大众,我也吃一点,那个也可以”,这个当然,你看具体情况,在什么庙里边。还有有些吃酒的,尤其是我们四川,里边有对酒的戒不大严格,吃肉也有,“随顺大众嘛,大家都在吃,我不吃好象不好意思。”那么我们就说一个话了,“大家都到地狱去了,你好不好意思?你也想去一下吗?”这个话就不敢说了。那么今天我们时间到了,提问题吧。
G2 明得处中无表
不是善的律仪,也不是恶的律仪,但是我们做一个事情,做事情的心比较强的,就能产生无表色,这个无表色,可以是善的,也可以是恶的。处中律仪就是说,在律仪跟那个恶律仪中间,既不是善的律仪戒,也不是恶的不律仪戒,另外的善、恶比较有力量的,能够引生无表色的,这个叫处中律仪。
那么它怎么生起来呢?一个“由田”,就是对方境,我们在“福田所”,就是三宝、父母这些地方,做点好事、坏事,这个就会产生无表色。这是处中律仪,第一是“由田”,“谓于如是福田所,施园林等”。假使说三宝面前,我们说以前给孤独尊者,他去用黄金铺地买了一个给孤独园来供养佛做精舍的,那么这个福报就极大。因为他也没有受戒,但是就是这个…
《俱舍大要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