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大要講記▪P6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這個再不做的話,你這個怎麼叫度衆生呢,什麼東西都是空口喊口號,那個是不兌現的。

  那麼這裏就是說,定業呢這是一種,大家注意。所以說,我們極大的煩惱,極大的好心,極大的好心做的事,要做,決定感好報,不會騙人的。佛說的,極大的煩惱,千萬不要做事情。所以說我們這個過去曆史上也有,當你煩惱極大的時候,瞋心極大的時候,最好什麼事也不要做,等你這個瞋心停下來了之後,再來決斷事情。過去我們經常看到的,就是說,那些皇帝,人家要害那個人呢,就把皇帝灌醉了,灌醉之後,他面前說一些挑撥的話,這個皇帝一生氣,“啊,這個把他們殺掉”,好了,等醒過來,來不及了。所以在大怒之下——這個我們儒家也有這個格言——大怒之下不要有所舉動,等這個瞋心息下去再說話。失去理智了,經常會做錯,做錯了之後,你悔也悔不了了。那個忠臣因爲奸臣的讒言,他醉了糊塗了,把他殺掉了,你說醒過來了,把他救回來,怎麼救?沒有辦法了。一失足成千古恨,就是這些情況。那麼這裏我們就說,極重的煩惱,千萬不要造業,發大脾氣,你脾氣發好再說,不要脾氣之中做事情。我們家庭裏邊,我小時侯也看到的,鄰居他們,夫婦吵架了,把東西、茶杯什麼東西,都拼命把它簡直丟得一塌糊塗,結果,好,脾氣發好了,好了,損失了一筆大錢,再去買新的,這劃不來了。

  這個下邊呢,“恒(所)造業”,我們說是每天做的事情,爲什麼早晚課要每天做,這個大家也可以知道了,每天這麼一樣的話,啪啪啪,每天這麼念幹啥?“恒所造業”,天天這樣做,天天做,滴水可以穿石頭,屋檐水天天這個滴、滴、滴石頭,時間久了,石頭可以打穿,就是這個道理,每天做,每天做,每天念誦,有這個力量,成了習慣勢力了,極大力量,臨終的時候,就可以靠這個力量生善趣或者生淨土。

  那麼功德田千萬不要錯過,碰到叁寶、聖者或者是得了殊勝禅定的人,好好供養、禮拜、恭敬。我們說沒有錢,怎麼供養呢?給他做事情,也是供養,聽他的話,也是供養,我們真正、最大的供養,法供養,如實修行供養。是對叁寶,我們說,拍馬屁,送點東西,在人間看來也不是最高尚的,你在佛面前,佛沒得吃嗎?要吃你的東西嗎?佛的東西吃得再好的都有,你個人間東西再好,比天上甘露還差得遠,你供養就算你佛面前就好了,但是你這個供養心好,你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給佛吃,自己不吃,最好東西給佛用,這個是好心。那麼這當然是好了,供養是好的。但是最大的供養,如實修行供養,佛叫你怎麼做,你就怎麼做,最大的供養。所以說不一定在錢。有的人說“我沒有錢,我沒有供養,不能供養了。”怎麼不能供養呢?你照佛的說話修行,你就是最大的供養,比人家拿錢供養還要大。

  這我們又講到公案。供養的福報,不在東西大小。佛在世的時候,一個國王,他是請佛應供,那個供養是這個房間裏是這個供養,燈、燭、香,金碧輝煌,吃的飲食是最好的飲食。正在供養的時候,一個老乞丐,他想到自己很窮,大家在、國王在供養,他這個沒有錢不好供養。他就想了半天,自己有一個衣服,他去要飯的衣服,他兩個夫婦 ,要飯的衣服,他們住在個洞裏邊,窮得哪樣子呢?衣服兩個人拼了穿的,你去出去,這個衣服你穿,他光身子在洞裏邊,等他回來了,她要出去了,這個衣服她一穿,出去,祗有這麼一套衣服兩個人穿。結果他們就決定把這個兩個人合穿的衣服賣掉,買了一點油,一個小的燈,他自己弄個、借了一個什麼麻布袋什麼的,包了去供佛。佛他的燈拿來之後,就把國王的燈都擺在旁邊,把他的燈擺在中間。這個人家都奇怪了,他這麼一個小燈,那麼窮的一個乞丐供的擺在中間幹啥?他說,“你們供的東西雖然多,但是發心是他最大”。他祗有這麼一件衣服都賣掉來供養了,你國王是不是把全部東西都賣掉了,都用完來供養呢?他倉庫裏用了一點點祗有。所以你發的心並不大,東西是很多,你發的心比那個老乞丐的話,差得遠。他是唯一的一套衣服,以後就不能再出來了,他要飯的,都成問題了,他爲了供佛都把這個衣服犧牲了,所以說他的功德大,把它擺在中間。那就是供養不在乎有錢沒有錢。所以說,有的人說,我沒有錢,我沒有福氣,我不能供養,消極了,不是那回事。

  那麼下邊呢,在父母面前,我是再叁強調,你們都是在家的,出家的當然也有,出家的就照我們的辦法做,七月十五,好好地念盂蘭盆經爲父母回向。在家的呢,千萬要對父母孝道。我們在溫州就碰到很多居士,她的婆凶得不得了,她是實在是忍不住了,跟我來訴苦,不曉得訴了幾次。我說:“你還是忍耐,她畢竟是七八十歲了,你再忍一段時間,她總是要走的,你何必呢?跟她過不了了呢?何必呢?”那個時候,那個媳婦,她自己也六十左右了,婆大概快八十了。我說:“你還是忍下去。”她說:“身體很好,她會到九十幾歲了。”“九十歲就九十歲嘛,你沒關系嘛,你培福嘛,你培了去……,越是她對你凶,你對她好,你的福氣越大。”好,這樣子,把她說了之後,她每一次訴苦,給她勸一道,每一次訴苦,受不了了,又來訴苦,又勸一道,幾道之後,她的那個婆也有點改動了,對她也好起來了。後來就沒有事了。後來另外還有一個,一個母女兩個,也是講不攏的,她們好象是冤家對頭一樣的,那個女兒是年紀輕了,我說“你學佛教嘛,佛教道理開導你,孝順父母是第一個的,你是在家人。”結果,後來她們父母關系搞得非常好。所以這個都是佛教徒要做到的事情。那麼你說,信了佛之後,家庭關系搞好了,人家說佛教好,如果你信了佛之後,家庭關系更搞僵了,你看信佛的人這樣子的,大家都不要信了。……(16A)這個一個功一個罪又是很厲害,所以我們學佛的人,這地方都要注意,不要等到造了罪之後,臨終的時候來不及。

  

  C3 明現法果業

  由田意殊勝,及定招異熟,得永離地業,定招現法果

  

  

  

  下邊,“現法果業”。前面是定業,決定要受報,但是可以是現受,也可以生受,也可以以後再受。這個是更重一點,決定現生受的。“由田殊勝”,叁寶,在殊勝的田裏邊,你造的業,現世受,不但是一定受,現世受。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一些……。藏地就有大德,他說我以前開始的時候很窮,供佛祗能用草香,就是最差的香,這個草,自己做的香,這是最差的香,來供養。但是他窮呢,草香還是買。他說我現在燒的香,是最名貴的檀香。這說明什麼問題呢?就是我雖然窮,還是供養叁寶,越供越富,越供越富,現在已經可以富有到最珍貴的檀香來供養了。那就是感現報了,就是供養叁寶,現世就富起來了,福報就大起來了。所以說供養叁寶的田呢,你祗要發殊勝心地去供養,那決定現世受報。第一個是田殊勝。

  第二個是“意殊勝”,發心殊勝,我供養叁寶,供養得很多,目的呢——我要發財。那就完了,還是爲自己,那就是福報也不會大。你意殊勝,我不是爲自己,爲一切衆生要離苦,希望佛加持他們,也希望自己好能夠修行早點成就,度衆生。發心要殊勝,這個現報。

  那麼“報定時不定業,得永離地業,定招現法報”,這是一個情況了。“報定時不定”,有些人他造個業,這個報是決定要受的,但時間不一定的,可以現世受,可以後世受。“得永離地業”,就是什麼“永離地業”呢?得忍,先說忍,得了就是暖頂忍那個忍了,忍分上中下,得上品忍的時候,叁惡道不會去了,那麼以前造的叁惡道的業,必定這一輩子你要受。這是因你是這個欠了債的人,你現在離開這個地方,債主決定要把你抓住,你要還了債才能走。那麼就是說這些業,本來是現世不一定受的,但是你現在成了忍了,你叁惡道不去了,那麼叁惡道的業,你必定要受夠,才能證到這個果。我們經常聽到有些過去,不是我們封建時代了?到京城去考試,考進士,那麼考場裏邊一個人關一個小房間考,經常有妖魔鬼怪出現,就是說你要登高位的時候,過去的債主都要來找你。這個我們在小說裏經常看到的。那麼這是一個民間的說法了,實際上我們證果一樣的。你如果得了忍的時候,你這個惡道不去了,那麼你惡道的業呢,你要先受夠才能證到這個果,否則的話,這個果你證不到,擋住你的,不給你證的。那麼假使要得到不還果,那麼欲界的業一定要把你抓住,因爲你這個不還果得到之後,以後第二輩子欲界就再也不來了。那麼欲界,欠了那麼多債,你怎麼辦?要麼你這一生受掉,要麼你這一生證不到不還果,把你擋住了。

  還有一個,“永離地業”,還有一種,阿羅漢果。阿羅漢是叁界不來了,那麼叁界的業,當然不還果是把欲界的業都償清了,那麼還有色無色界業,你一定要受夠。如果你不受夠的話,把你擋住,阿羅漢果證不到的。所以說這種業要現世受的。本來是報定,報是要受的,時間不定的,可以下輩子受的,但是你要得到、證到忍,或者證到不還果,或者證阿羅漢果的時候——“永離地業”,忍是永離叁惡道了,不還果永離欲界了,阿羅漢果永離叁界了——那麼這個地方的業,你這輩子一定要受掉,否則的話,你證不到這個果。這是業障,業障受掉了之後,那這個障去掉了,就可以受果了。

  這是“現法果業”,這一輩子非受不可的果業,這是比前面定業更厲害了,定業是哪一輩子受還不一定的,這個不但是決定要受,而且是現輩子受。

  

  C4 明業即受

  于佛上首僧,及滅定無诤,慈見修道出損益業即受

  再一個,就是“定即受業”,更厲害了,馬上就受的。“于佛上首僧”,裏邊做的事情,好的或者壞的,這個業當下就受。佛,以佛爲首的那個僧團裏邊造的業,供養馬上就感福報,破壞馬上就受苦報。“從滅定出”,從滅盡定出來的人,他身上滅盡定的那個功德還在,你對他供養也好,誹謗也好…

《俱舍大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頌疏作業題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