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一下,以後看經就能夠知道了。“二受業”,一種是“唯感心受”,一種是“唯感身受”,我們身受的那個苦樂,一種是心受的憂喜,這些。那麼這裏分兩種,祗感心受的業,“從中定以上,乃至有頂善”,從中定,就是說中間定,這裏沒有尋,沒有尋的,因爲“五識唯尋伺”了,前五識都是尋伺的,那麼沒有尋伺了,就是心裏邊的,意識,屬于意識的。那麼這樣子的業呢,這個從中定以上到有頂沒有尋業,他都是意界、意識裏邊的事情,都是心受了。那麼祗感身受的,惡業,惡業是感苦受的。那麼這個苦在五識裏邊,屬于身受。這是兩種,一種業專門感身受的,一種業專門感心受的,這是兩種。
A3 雜明諸業
B1 明引滿業
一業引一生,多業能圓滿,二無心定得,不能引余通
下邊比較重要的,“引滿業”,引業、滿業。這個頌:“一業引一生,多業能圓滿”。“引”,就是說我們投生投向哪一道,哪一趣,投人趣、天趣,這個引你到哪一趣去的這個業,祗需一個業。那麼到了哪一趣之後,你住了人間,到底還是聰明的、笨的,長壽的、短命的,還是長得端正的、醜陋的,具足的或者是殘缺的,這些由滿業來支配了。
滿業是多種,不是一種。一業是引業,引一輩子,哪一趣;滿業,在這一趣裏邊各式各樣的報。那麼下邊我們看表,“引滿業”。“引業”就是“總報業”,“但由一業,唯引一生”,不能混亂。因爲你這個業是引人身的,那麼到人間去。兩個業的話一個人、一個狗,那你糟糕了,這個人做了一半做狗去了,不會的。所以說一個業,引哪一趣的業,祗是一個。“此一生言,顯一同分”,一個同分就是人同分、天的同分,或者畜生的同分,業的同分方才叫生了。這個就是說引你到哪一個趣去投生的,這個業祗是一種,祗有一個的。人間的就是人間的業,天上的,天上的引業,那麼畜生道,就是狗的,就是狗的引業,假使豬的,豬的引業,各是各的不同,但是祗能一個,不能混淆的。“滿業”,是“別報業”。這一生裏邊你到底生活得好不好,環境好不好,長得好不好,命長不長,這是滿業決定的。同樣一個人,他可以一個人非常圓滿,長得又好,又聰明又能幹,將來的地位財富眷屬都圓滿,這是他福報大。那麼有的人也做了個人,但是他長得又醜,我們說十八醜,很難……。我們以前在小時候,住在一個地方,就是鄰居有一個就是很糟糕,他一個人長出來駝背,又是什麼愚癡,又是這個什麼,總之各式各樣不完全的。他們總是叫他一個別號叫什麼東西,不是十八醜,“十不全”,十個不全的。這個樣子的孩子養了,父母是很一個大負擔,那就是雖然是投了人身了,但是卻是一個滿業不好,感到的其他一切都不如法。他長了,長到十一二歲,喊人還喊不來,都是阿姨大媽、阿姨叔叔,看到人家,管你小孩子叫阿姨,看見這個老人也叫叔叔,亂喊的,反正人家教他喊什麼就喊什麼,一個,糊裏糊塗一個人。這樣子就是很苦惱,那就是滿業不好。“滿業——別報業”,那麼下邊兩個比喻,引業等于是畫一個圖,先這個毛筆或者鉛筆畫一個圖,整個圖形畫好,是一個顔色的,素的;然後滿業,就是根據你這個圖形,點彩,各式各樣的顔色,顔色好不好看就看你滿業了,整個的圖是他已經畫好了,但是這個最後的好不好看,那就完全看滿業了。滿業,如果塗得烏七八糟的,這個圖就不值價的;如果滿業塗得非常好看,這個圖價值就很高了。那就是引業是規定你去哪一趣,總的給你規定了,至于這一趣好不好就看你滿業了。那麼這個是引滿二業。
B2 明叁障
叁障無間業,及數行煩惱,並一切惡趣,北洲無想天
叁洲有無間,非余扇搋等,少恩少羞恥,余障通五趣
另外是“叁障”,這個也很重要。我們經常說,業障重,煩惱重,什麼重,就是這叁個障。
C1 業障
C3 報障
報障就是說你生在什麼地方,受的異熟報。這個異熟報,“叁惡趣”,叁惡趣不能修行,這個全部都是障。那麼我們人間,北俱盧洲。北俱盧洲因爲太舒服了,不想修行。在四十二章經,“貧窮布施難”,“豪貴學道難”。那麼這個裏邊,太好了,福報太好了,就是對修行它有障礙。這北俱盧洲他衣食自然,不要勞動,身體健康,不會害病,壽命不會中夭,一千歲,死了以後生欲界天,不要害怕,所以說你教他修行,沒有辦法了。我們經常聽到東南亞的人不出家,就是生活太好了,但是現在看看也不是那個話,也不一定,這個東南亞出家的人也有,因爲畢竟還不是北俱盧洲,他善根有的,他看到人家的苦,他也反應到自己也在苦的裏邊,這樣子發心出家的也有。所以說這個至于北俱盧洲呢,不行了,他又比不到了,看來看去都是好的,沒有什麼人苦的,看不到,那麼他修行就沒有辦法。“無想天”,我們就說的外道修的天,你在這個裏邊,思想也沒有了,給你說法根本就不起效果,那你沒有辦法去修行的。這個就不但是障這個聖道了,連障這個修行都障掉的,你不動腦筋了,還修什麼行呢?
所以我們經常對那些修行的人呢,我們碰到很多了。在我們這個叁門,出家的,他說他歡喜學禅宗的,可以參禅的,我說“這也好,也是佛教,你可以來。”結果他來了之後,學不要學,修也不想修,就是一天到晚眼睛閉了腿子盤起來,不思善、不思惡,什麼都不想。他說這樣子我比你們好,你們學了一輩子,學了幾本書,最多你精通一部書、一部論都了不得了。我祗要閉了眼睛,開了悟之後,叁藏十二部都在我心裏邊。想是想得很天真,但是做不做得到呢?我們說什麼東西都要緣起、因緣的。你要開悟的人,他以前多聞、多思惟,種子在裏邊,你這個由定的熏習,他開芽結果了,就開悟了。你種子沒有,幹幹的一塊田守在那裏,盡管你澆肥料、澆水、太陽曬,沒有種子,長得什麼?敗草,長的雜草,沒有好的苗給你長出來的,那你怎麼會開悟呢?所以這些講得很天真,也是一個極端的錯誤。這些人,不動腦筋,不但是不能證果證道,而且還有極大的危害性,哪怕你得了定,心能夠止下來了,下功夫很深,很刻苦,但是你後報,後來的報,將來就是愚癡,沒有智慧,你腦筋停下來了,不動了,機器不開動了,鏽掉了。那麼愚癡的報是什麼呢?畜生道。所以說這個《菩提道次第》講得很清楚,將來很可能的果報就是到畜生道去。所以你下了很多的辛苦,感一個畜生道,就像佛在世的外道一樣,持牛戒、狗戒,辛辛苦苦一輩子,最後得到一個果報,做一條牛。這有什麼意思呢?所以說這是愚癡。沒有佛的教導,我們經常會自己吃力不討好,花了很多的辛苦,得不到好的果,這就是爲什麼需要佛陀。因爲佛陀才有正確的辦法使我們離苦,沒有佛陀的話,我們亂幹的話,不但離不了苦,可能苦上加苦。
C4 釋“障”
這叁個障,障什麼東西?“障,謂障聖道及聖道加行”,你要證道、開悟,要證什麼果,給你障住,不行的,得不到。“聖道加行”,你開悟之前要什麼加行,你這個用功方法也給你障住,修不起來。聖道加行是七方便,七方便大概我們賢聖品要講,現在大概說一下。就是修的那個五停心觀,第一個位子,五停心觀,第二是修別相念住,四念住的。這個七方便,這個七種見道之前的加行。前面是資糧道,後邊四個是加行道,四加行,這個四加行就是說見道以前的四個加行。障聖道跟聖道的加行,就是要用功怎麼達到聖道的那些方法,障住。“論雲:此叁障中,煩惱與業,二障皆重。”這裏邊哪個重呢?煩惱障、業障比較重。“以有此者,第二生內,亦不得聖。由造重業必生地獄,或煩惱障,定墮惡趣”。爲什麼說它們兩個重呢?這輩子固然不能得聖道,也不能修聖道的加行,就到第二輩子去也不能得聖者,因爲業障重的,五無間罪,必定是阿鼻地獄,那是沒有話說的。那麼第二輩子也不能得聖果,也不能得道。煩惱重的也必定是惡道,這個煩惱障倒不一定無間地獄,總是叁惡道,這個叁惡道去,也不能證聖果。那麼第叁個“報障”,它倒是稍微輕一點,就是說這輩子聖道聖加行不行,第二輩子投生了,可能做人了,也可以登入聖者。這個所以說這個報障,叁障裏邊比起來,最輕一點。煩惱障跟那個業障都比較重,這個不但這輩子不能證聖,不能修加行,下輩子也不行。下輩子,你造的業是定業,定好了,惡趣受苦去的,沒有辦法證聖道。
所以說,好象《四十二章經》還不曉得是《遺教經》,這個說了做人難,遇到佛道難,佛千經萬論經常說這個話,也就是叫我們珍惜這個人身。叁惡道去了之後,沒有辦法修行的。在惡道的畜生,有的畜生很靈,但是你叫它真正修行不行的,一個八哥或者鹦鹉,叫它念聲“南無阿彌陀佛”,它會念,很好,但心裏怎麼樣呢?它根本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,過十萬億國土有一個佛叫名叫阿彌陀佛,今現在說法,這個它不會知道的。它祗會念佛、念佛、念佛,你教它怎麼念,它就怎麼念。念了之後有不有好處?也有好處,但是畢竟最大的好處得不到。那麼其他的畜生更不行了,那些牛、馬東西,你給它說了半天,它什麼都不知道。所以這個餓鬼、地獄是更不要說了,一天到晚受苦,吃也吃不進去。我們不要說餓鬼地獄,人,在受苦的人,你給他講道理是講不進的。他痛也痛死了,你說,“哎呀不要說了,我難過死了”,沒有辦法了,聽不進去。所以說學道還要身體好的,我們佛教裏邊並不是強調苦行,好象身體都不要照顧了,也不是那一回事,也不是強調要太舒服,一定要像老太爺,睡在那裏修行,也不是那回事,就是要中道,不能太刻苦,也不能說太舒服。太刻苦了,你身體不好,你怎麼修呢?沒有辦法。太舒服了,當然,用不起功來了,也不行了。
B3 明布施(卷十八)
C1 明施果差別
下邊我們說布施感的果報…
《俱舍大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