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大要讲记▪P67

  ..续本文上一页,那么大概这个……。善的无表里边又分别解脱戒,它有八种;静虑,定共戒;还有道共戒。不善的无表,就是恶律仪。那么下边就是非律仪非不律仪的无表,那就既不是前面的律仪的无表又不是恶律仪的那些无表,它是强的善或者恶能够产生的一些影响,叫非律仪非不律仪的无表。

  那么下边,我们又说一下,这些律仪跟那个不律仪、或跟那些非律仪非不律仪,它们怎么得的,怎么舍的,这个也讲了很多。定共戒如何得,道共戒如何得,别解脱戒如何得。那么定共戒我们说它很容易,得了定之后就自然有那个防止做坏事的那个能力,得道共戒,更强烈这个力量。那么别解脱戒呢,都是要靠师,从师那里受得来的,那就是要有仪式的。那么有的是从僧前受,就是要僧团里受的,那是比丘戒十个僧,那么比丘尼戒二十僧,那么式叉摩那戒也僧前受。还有一种,从补特伽罗受,不要成僧的。那么像居士,八关斋戒、五戒,一个人(一个师)出家人就可以授。那么勤策女、勤策(沙弥),两个就可以授,两个出家人就可以授。那么另外再一个,就是说受别解脱戒的期限祗有两种,一种是尽形寿,就是一般的;一种是昼夜,八关斋戒,一昼一夜。那么不律仪如何受,处中律仪如何受,这里表上都有的。

  最后是舍怎么舍。别解脱戒的舍,有几种。一种是安心地自己要舍戒,那么这个就是要一是内有意乐心,他心里不想守戒了,二,一个对能够懂他话的人,第三是要说你舍戒的话,他对方听懂了,戒就舍掉了。另外一种是命终了,命终了,戒依这个身体得到的,所依的色没有了,戒就没有了,因为你发愿的时候是尽形寿,当然是。还有二形身,这不是戒所依的根,戒所依的是要正规的男女,二形是不能生戒的。所以说如果身形变了之后,那不是戒所依,这个戒也就没有了,就舍了。那么断了善根呢,那更不要说了。我们的戒是从善心生的,善心都没有了,根子没有了,戒也没有了。那么另外八关斋戒,一天一夜过了之后就没有,这些特殊的。那么这是别解脱戒的舍。定共戒、道共戒的舍,它是“易地”,或者“退”了,或者是“得”了果了,下边的舍掉了,上边的拿到了。或者“练根”,钝根的去掉了,得了利根的。那么恶戒祗有三种,一种是死掉了,尽形寿,也是一辈子的。那么得戒,得了善的戒,别解脱戒也好,静虑戒也好,那么这样子恶戒就会舍掉。那么二形身,同样的,如果二形身呢,他既不能做极大的坏事也不能做极大的好事,所以说二形一生,律仪戒固然没有了,这个不律仪戒也没有了。那么处中律仪呢,它的舍一般是说他自己发的愿,愿力过了,或者是退了,或者是事情做完了,或者是他供的东西用坏了,或者是他命断了,或者是发动他这个无表的善根退掉了,那就是舍了。那么大概呢,把这个别解脱戒,跟不律仪,处中律仪的怎么得、怎么舍都讲过了。

  再一个重要的,我们说皈依三宝是佛教徒。皈依三宝,皈依,到底是皈依什么?这个是重要的。那么皈依三宝的体,皈依的是……,皈依佛,是皈依成佛的那些无学法;皈依僧,皈依那些成圣者的僧的那些学无学法;皈依法,皈依涅槃,最高的法——涅槃。那么这个有部这样讲,世亲菩萨的意思呢,皈依佛不但是皈依佛身上的法,也要皈依佛的身,因为这个佛的身有那个法,这个身也是尊贵了;皈依僧不但是皈依僧宝里边的那个学无学法,也要皈依僧宝的身,因为这个身不是一般的身,是有那个学无学法的身,这个身是尊贵的,所以也是要皈依。那么皈依最准确的意义,就是救济义,自己没有这个把握了,要皈投、救济,求这个三宝,皈投三宝,求他来救济,这样子就是皈依的意思。如果你泛泛地皈依,没有求救的意思,那就是皈依的心没有生起来。

  我们以前讲过了,我们皈依体如何生呢?第一个是内心的皈依心生起。就是感到这个世间的苦恼,自己没有办法解决,其他的宗教哲学也没有办法解决,唯一可靠的解决,那个人就是佛陀,解决的方法就是法——达磨,那个帮助我们解决的人,僧伽。这三个东西是我们求脱离一切苦恼所不可少的,缺一不可的三个要素。这样子就是皈依的心。有了皈依心之后,要有皈依的对象,就是引导我们进入皈依的如法的法师,还要如法的仪式,问答的词不能错,不能前后。还有这个事情,在授皈依的时候,法师说的皈依佛,我们要跟着后头说,不能在法师说的时候,皈依佛,你也是一起说了,超前超后都不得皈依,要法师说一句,跟着说一句,清清楚楚,法师说的听清楚,自己说得清楚,再说这个意思明白清楚。这个羯磨白了之后,皈依体就成就,否则的话,都不成就。还有法师一定要是语言大家听得懂的,也要人面前的,不能拿个答录机,这个简单化。这里没有法师,拿个答录机他录好的,你这个受皈依一下,没有办法,不行的。人要现前的,法师跟那个受皈依的,两个人要现前的。那么就是皈依的体如此,如何得皈依。

  那么皈依得的效果,之后,那就很多了,经上讲得很多,受了皈依之后能得什么好处,第一是能够脱离恶道,那么很多的灾难可以避掉,就三宝力量来了,当然可以解脱很多的苦恼的事情。那么经上很多,我们就不重复了。

  下边,解释各式各样的业,那么好几个三业:善的、恶的、无记的;福的、非福的、不动的;还有是生苦的,生乐的,生不苦不乐的。那么还有呢,就是下边最重要的。我们说要掌握这个命运,世间上很多人欢喜算命,佛教徒里边也很多人欢喜算命。那么这个命到底要不要算?我们说不要算的。命在自己手掌握的,你自己心里准备要怎么做,命就会怎么变。如果你这个心里边尽力倾向善的,那么还要方便,如果知道哪些善力量大,可以改变命运的,照这个尽量做的话,当下命会改好。如果你不掌握这个,尽量造恶事,那么这个恶份量够了,就会把你现世的命都改坏。所以这些不要请人家算,人家也算不准。一般我们听到世间上都这么说:和尚的命是算不准的。因为和尚是已经把这个世间上的有漏的东西都舍掉了,所以他倾向这个最高的善,所以他的善业可以把命改掉的。那么袁了凡的四训里边也有这个话,大善大恶的人命是算不住的,因为他做了大善,就会把命改好,反过来做了大恶,命也就当下就改坏掉了。所以说算,算不住的。那么那些中庸的人,才死在命下,跟你算好了之后,一动也动不得,就是跟了它跑就完了。那么,这些还要看算的人到底算得对不对,最糟糕的,给你算错了,算错了呢,你听了他之后,就会做了很多愚痴的事情,我们听……

  (16B)就千方百计地虐待那个孩子,总想把他搞死掉。但这个孩子的命也比较大,各式各样的虐待,都死不了。后来就是把他饿了,什么打了,就活活打死了。这样犯了一个人命案。在我们佛教里看起来,杀人,杀了人之后当然感的果报是地狱,没有话说。他那个算命的说他把他的克星除掉了,命会好的。这不是颠倒吗?所以说我们千万不要去相信那些乌七八糟的算命,他算到后来把人引导到地狱去的。这个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。他一定要把他孩子搞死掉,结果孩子他死不掉,就直接把他一面饿一面打,搞死了,这样子你犯了杀人的罪,这个很危险。所以说世间上的算命,有的时候搞得不好呢,使人造大恶,这个我们绝对不要上当。

  那么我们掌握命运呢,下边几个造业,我们是大家注意一下就行了。哪些是定业?重烦恼的,或者极大的善心的,造的业决定感报。经常做的事情,虽然不是发大心,但是经常做,习惯势力,也一定要受报的。那么在福田里边、功德田里边,三宝,证了圣者的面前,造的罪,或者造的功德、培的福,决定感报。那么在世俗上,在父母面前,管你做好的、做坏的,乃至轻微的,都要受报,决定逃不了的。我们说定业难逃,就是这个,造了这个罪或者是造了善事呢,报是一定要来的。

  那么时间,什么时候来呢?下边又告诉我们几个。决定现生会受的。就是三宝、父母等田里做的事情,好的恶的,假使做得厉害的,决定这辈子要受。那么另外是“意殊胜”,发的心殊胜,你发极大的好心,菩提心,要利益一切众生的,或者起大的恶心,要杀尽一切什么东西的,那么这些心呢,决定现世感报。还有一种就是得“永离地业”,那是证果证道的,他们要假使忍位,三恶道不去了,那么你要证忍的时候,恶道的业必须现世受掉,然后才能证到。那你或者说证不还果的,那么欲界的业必须这辈子受了,否则你再也不来了,受不了了。那么证阿罗汉呢,三界里边的色无色界的业,你要得阿罗汉果之前一定要还掉,不还的话这个果证不到的,因为你一证了果再不来了,再受不了报了,那么你也可以在这个证了果之后,现生也是要受。就像目犍连,他虽然证了阿罗汉果,还是给过去的业报,被人家打死的,还得要再死一次,这是定业。那么我们假使要避免那些现世的恶报,那就反过来,在这个里边尽量做好事。

  我们也讲过,上海一个居士,法相家,他,人家在他六十多岁,说他什么癌症,他就发动每个月组织居士放生,结果自己也求忏悔,到七十多岁,检查,没有了,到现在80多了,还在的。所以说这个呢,改变命运,他会掌握牢。那么我们自己把这些业报掌握之后,就是现世可以改变命运。

  那么还一个,更厉害的,不但是现世受,当下就要受的,那么就这六种里边造的罪或者是培的福,当下就受。“依佛上首僧”,依佛为上首的僧、僧团,有些从灭尽定才出定的,从无诤定才出定的,从四无量心的慈无量心出定的,见道之后出定的,修道出定的,这些,都是在他面前造的罪、培的福,当下就要受报,很厉害。那么这个是我们上一次讲业品,讲到这里。

  

  B5 明二受

  诸善无寻业,许唯感心受,恶唯感身受,是感受业异

  现在下边呢,是第五项了,“二受业”。这些都是经上的名词,我们把它每一个都把它解释…

《俱舍大要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颂疏作业题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