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俱舍大要講記▪P7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情況不一樣了。那時因爲Rben 侵略中國,這就是怨家現前的時候,不可避免會生起這個瞋恨的煩惱,瞋恨一類的,瞋、嫉、恨、忿這一類東西都會起來。第叁個原因,“非理作意起”,沒有起正知正念把它克製。那麼現在我們知道,煩惱起的因這叁個,如果要煩惱不起,這叁個裏邊把它去掉一個、兩個,就不起了,方法就有。

  

  

  那麼下邊要看那個表,煩惱起主要是叁個因緣。第一個,“由未斷隨眠”,這是煩惱的根本沒有斷掉。“隨應境現”,“惑境界也”,是煩惱的境界。什麼叫“隨應”呢?“隨其所應,若順境生貪,違境生瞋”。第叁呢,“非理作意”,就是說沒有正知正念去克製,去做那些煩惱的加行。那麼這個叁個東西我們知道之後,那麼以後煩惱,我們要假使煩惱不給它生出來,那就是可以想辦法的。

  第一個我們說遠離,將來講賢聖品就要講,開始修行的人一定要遠離。有的人說:“哎呀,你們遠離是膽小鬼,看到女人就怕。我們不怕,跟她也打交道,我們教化她。”教化教到後來,化了湯了。

  海公上師講個公案,一個年輕法師,長得又漂亮、又端正、又高大、又聰明,說法非常之動人。他講經說法,信徒很多,中間有個女學生很用功,她經常去問法,他也很高興攝受這麼一個弟子。開始去問都是經上的法,慢慢慢慢熟悉了,就談家常了,再就家常談到後來談戀愛了。那後來就不行了,那個女的就提出,她說“你要談戀愛了,要結婚了”,戀愛的目的麼結婚,“但你要結婚,你是和尚,和尚怎麼結婚”,她說一個女學生嫁給和尚好象丟臉這不好看,你要登個報,登個報你就說你就是還俗了,正式還俗了。那麼這樣子才可以談下邊事情。這個法師也很老實,他爲了戀愛不顧一切,就是那麼大的名聲也不要了,就登報他說他還俗了,怎麼怎麼了,報一登。報一登呢,那個女學生的父母看到了,“哎呀,這個法師我們以前那麼恭敬他,認爲他是個很有前途的一個大法師,哪知道他怎麼要還俗了,怎麼這個壞家夥”。後來第二天,他登了報之後,興沖沖地跑到那個女學生家裏去,敲了門,敲了半天不開,她的父母在上邊大罵,他說“人家這麼恭敬你,你怎麼看想我的女兒起來了,搞這些事情了?”不但門不開,把他女兒也關了個門不見。再加上一個,一盆冷水從樓上嘩地一下潑得他一身,弄得他灰溜溜的,人財兩空,什麼都沒有了。前途也沒有了,女人也沒有了,那麼財産也沒有了,本來還有紅包供養的,現在還了俗了,哪個供養你的?你本來你好是講經說法,大家都恭敬你的,現在你講經說法都不要聽了,你這個話講的都騙人的話,你自己也做不到,叫我們怎麼怎麼怎麼做,你自己呢?那個不要。那麼你去幹勞動吧?從小出家的,沒有氣力,勞動不來。你去做幹工作吧,我沒有學過,糟糕了。那麼這個後果就可想而知了,年輕輕的就沒有希望了。這麼一回事情。

  那麼我們說遠離了,怎麼遠離呢?一般我們都知道,以前的叢林都在山上的,山上就離開那些五花八門的大城市,離開。離開之後,這個境界不現前,自然清淨的。以前我在溫州,M寺叫我去,那是鬧,山門一開都是汽車、人滿滿的。還有上海一個J道場叫我去,那更是不合適,十裏洋場,上海的一個,那哪裏是培養人的地方呢?如果你說你要下水了,那更快。所以說年輕比丘祗能在山間或者農村那塊兒,我們就選那個多寶講寺了,那比較偏僻的,也不見得偏僻,那是好得多就是了。如果太偏僻了,不行了,吃飯怎麼辦呢?交通運輸一點也沒有了,那個運東西也一個麻煩,那麼醫療衛生這些就都沒有了。古代呢人好了,身體強壯,但是你畢竟碰到大病來了你怎麼辦?

  我記得我們有一個N寺的監院,M法師,那一次,這個我們奉化一個不是很有名的一個叫D寺,方丈請他去做監院,也是接班做方丈的,他跟著他的兄弟麼哥哥,我不知道,他一起上去。他身體很差,半夜裏邊,他睡在裏邊肚子痛,還不曉得什麼,難過死了,他喊也喊不出來,祗好敲牆壁,敲,他的哥哥在旁邊,因爲敲隔壁了,趕快跑過來,一看他,(急著)設法看疾病,要去看醫生。在山上,山上要借車子,祗有方丈一部車,跟方丈去借車,方丈又不答應,煩死了,以後他這個廟就不去了。爲什麼呢?醫療方面太不方便了。那麼這就是說現在的叢林呢,固然要離開那些熱鬧的地方,也要考慮到就是生存的需要,這個飲食、醫療方面都要考慮到,那就是阿蘭若了,就是離開城市不太遠,那麼乞食又方便。古代就有這個教訓,阿蘭若就是不能太遠了,太遠了乞食困難了,古代乞食要走的,又沒有公共汽車,沒有自行車,開了小汽車去乞食恐怕沒有的吧?(師笑)據說現在斯裏蘭卡大概還是走了去的,那是太遠了也不行。

  那麼所以說第一是遠離,遠離之後,那些境不現前,這個因素沒有了,自然煩惱不生了。但是你說不現前,內心還不會全部息下來,不會的。那麼你說全部息下來麼正知正念了,就是非理作意不給它起來。那麼假使即使在這個境現前的條件之下,那麼我們說叁個因素了,一個是煩惱沒有斷,我們凡夫都沒有斷,一個是境界現前了,那你怎麼辦?這時抓住第叁個,要如理作意,正知正念要提起來。

  這我們好象講過的,我們在我們海公上師的《律海十門》裏就講的,就是你跟女人,假使要打交道的時候,《法華經》也有,就是不要太接近。假使必須要同時一起走路的,就想到自己拿了個大的火炬迎風的逆風而行,那就是很注意拿了這個東西,如果說一不注意的話,不但眉毛、胡子燒掉了,身體也會燒掉。這是“偕行迎風炬”,假使跟女人一起行,就觀想拿了一極大的火炬逆風而行,那就是千萬注意,一不小心,把人都要燒死的。“同坐處深阱”,假使跟她一個座,假使我們在公共汽車或者什麼地方,旁邊坐了個年輕漂亮女人,那你怎麼辦?你說我調個位子,這個好象是人家也沒有給你,也不肯給你調,那你怎麼辦呢?祗有想自己坐在一個抓野獸的陷阱上邊,下邊幾個小的枝子蓋起的,下邊是個大的毒坑,很深的,這個坐在上邊不敢動,一動的話,一搖一動的話,這個枝子斷掉了,嘩一下進去的,這個人就燒……,或者裏廂有毒蛇的,燒死了。那麼就是跟她一起坐,就這樣觀想。如果跟她拿東西,那就是說“受物捧刀輪”,刀輪,轉的一個刀輪,你拿了一不小心把手指什麼都是砍斷了。那麼還有這個“身手觸斬砍”,假使身手碰到一下,就像刀把你斬到一樣,那麼痛,難過。還有“言視毒箭傷”,跟她說話,眼睛一看就像一個毒箭,就是我們說這個《王子複仇記》那個一點點毒,一下射到你身上,祗要皮破一點點,馬上就要死的。那麼這麼厲害。這個就是說我們行住坐臥的時候,要這麼觀想。“通書告死刑”,假使書信往來,就是判決書,你明天要槍斃了,這樣子的可怕。

  (18B)那不堪設想,那你一觀觀起來之後,那你再坐了旁邊,就不會起一念的貪心。那麼這個年輕的比丘當然是,就是沙彌,乃至是居士,都希望能把這些鍛煉、練習,這是我們基本功。我們打拳要學基本功,基本功學好了之後拳才打得好。那麼我們修行的人基本功就這個,如果這種的還勝不過的話,其他的修行是談不上的。因爲這種是人最重要的關口。我們說人生就是飲食男女。那麼飲食當然我們要克製,不要吃得太豐裕,反正我們說吃東西不要憑自己,我要吃什麼我要吃什麼,就拿什麼來吃什麼就可以了,拿到好的也好,痞的也好,好的吃了也不貪,差的吃了也不恨,這樣子就可以了,自己吃量夠了就行,飲食要知足。那麼這個男女的問題就是要修這些觀想,這個觀想成熟之後,那這一關基本上可以保險。如果說這個觀想沒有成熟,那就是你再學得好,像那位年輕法師一樣,搞了半天你泡湯了,也是泥菩薩過河,自身難保,這個現實的,並不是說……。

  現在很多的,大陸上每一次傳戒,都是成兩叁千,每一次傳都兩叁千。大家都知道,那麼多年輕比丘,怎麼看來看去好象……,而且每一年,全國傳的有好幾個地方了,每一個地方都有最少幾百,去年這個九華山有叁千,幾乎成叁千,兩千幾百,快近叁千了。那麼多的新比丘 ,怎麼不見了呢?還是看看不太多呢?就是很多就滾下去了,一邊在産生,一邊在滾下去,這個就是很可惜的。

  那麼我們現在掌握這個原則呢,第一個,我們真正要這個煩惱不起來,把它根子斷掉,那就要修這個戒定慧了。從戒下手。從戒下手,把那些不應該東西、事情,心都歸攏來了。那麼心所思惟的祗是有一定的範圍了。然後慢慢再收收收,從戒律儀到根律儀,根律儀就是說,戒律儀是條相的,哪些不要做哪些不要做,哪些不做。那麼最粗的五條戒,那麼沙彌是十條戒,比丘二百五十,把你包得嚴嚴的,那個裏邊就是思想就不會亂動了,行動也不會亂動了,行動不亂動,思想慢慢就歸巢了,然後到根律儀。根律儀就更進一層了,就是說眼睛不亂看了,耳朵不亂聽了,乃至心不亂想了,意根律儀得到之後,你要它想什麼就想什麼,不要想什麼不想,那就入定很快了。等到你入了定之後,再從這個聞思修去搞,從聞的這個慧提高到思的智慧,然後在定中把它升華到修的智慧,修慧出來了,你學的是佛的道,佛的教誡,那就無漏智慧就會出來,無漏慧出來了,就斷煩惱。

  我們學過《俱舍》那麼多了,當你無漏智慧苦法忍一出現之後,這十五個刹那裏邊把八十八個隨眠一下都掃完了。那個見道的煩惱斷掉之後,那這個修道的煩惱是不牢固了,那就是慢慢一分一分斷好了,斷下去,總會有一天把它斷完,斷完就是再也不生出來了。那麼斷煩惱呢,我們說現在當然最好是把它斷掉,但是現在一下子你說我要斷,這個不是好勉強做到的。你戒還沒有守好,定也沒有修成功,這個慧,修慧也沒有練出來,那麼你無漏慧憑空就來了?所以我們經常笑那些什麼都沒有學,出了家,頭一…

《俱舍大要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頌疏作業題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