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俱舍大要讲记▪P75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情况不一样了。那时因为Rben 侵略中国,这就是怨家现前的时候,不可避免会生起这个瞋恨的烦恼,瞋恨一类的,瞋、嫉、恨、忿这一类东西都会起来。第三个原因,“非理作意起”,没有起正知正念把它克制。那么现在我们知道,烦恼起的因这三个,如果要烦恼不起,这三个里边把它去掉一个、两个,就不起了,方法就有。

  

  

  那么下边要看那个表,烦恼起主要是三个因缘。第一个,“由未断随眠”,这是烦恼的根本没有断掉。“随应境现”,“惑境界也”,是烦恼的境界。什么叫“随应”呢?“随其所应,若顺境生贪,违境生瞋”。第三呢,“非理作意”,就是说没有正知正念去克制,去做那些烦恼的加行。那么这个三个东西我们知道之后,那么以后烦恼,我们要假使烦恼不给它生出来,那就是可以想办法的。

  第一个我们说远离,将来讲贤圣品就要讲,开始修行的人一定要远离。有的人说:“哎呀,你们远离是胆小鬼,看到女人就怕。我们不怕,跟她也打交道,我们教化她。”教化教到后来,化了汤了。

  海公上师讲个公案,一个年轻法师,长得又漂亮、又端正、又高大、又聪明,说法非常之动人。他讲经说法,信徒很多,中间有个女学生很用功,她经常去问法,他也很高兴摄受这么一个弟子。开始去问都是经上的法,慢慢慢慢熟悉了,就谈家常了,再就家常谈到后来谈恋爱了。那后来就不行了,那个女的就提出,她说“你要谈恋爱了,要结婚了”,恋爱的目的么结婚,“但你要结婚,你是和尚,和尚怎么结婚”,她说一个女学生嫁给和尚好象丢脸这不好看,你要登个报,登个报你就说你就是还俗了,正式还俗了。那么这样子才可以谈下边事情。这个法师也很老实,他为了恋爱不顾一切,就是那么大的名声也不要了,就登报他说他还俗了,怎么怎么了,报一登。报一登呢,那个女学生的父母看到了,“哎呀,这个法师我们以前那么恭敬他,认为他是个很有前途的一个大法师,哪知道他怎么要还俗了,怎么这个坏家伙”。后来第二天,他登了报之后,兴冲冲地跑到那个女学生家里去,敲了门,敲了半天不开,她的父母在上边大骂,他说“人家这么恭敬你,你怎么看想我的女儿起来了,搞这些事情了?”不但门不开,把他女儿也关了个门不见。再加上一个,一盆冷水从楼上哗地一下泼得他一身,弄得他灰溜溜的,人财两空,什么都没有了。前途也没有了,女人也没有了,那么财产也没有了,本来还有红包供养的,现在还了俗了,哪个供养你的?你本来你好是讲经说法,大家都恭敬你的,现在你讲经说法都不要听了,你这个话讲的都骗人的话,你自己也做不到,叫我们怎么怎么怎么做,你自己呢?那个不要。那么你去干劳动吧?从小出家的,没有气力,劳动不来。你去做干工作吧,我没有学过,糟糕了。那么这个后果就可想而知了,年轻轻的就没有希望了。这么一回事情。

  那么我们说远离了,怎么远离呢?一般我们都知道,以前的丛林都在山上的,山上就离开那些五花八门的大城市,离开。离开之后,这个境界不现前,自然清净的。以前我在温州,M寺叫我去,那是闹,山门一开都是汽车、人满满的。还有上海一个J道场叫我去,那更是不合适,十里洋场,上海的一个,那哪里是培养人的地方呢?如果你说你要下水了,那更快。所以说年轻比丘祗能在山间或者农村那块儿,我们就选那个多宝讲寺了,那比较偏僻的,也不见得偏僻,那是好得多就是了。如果太偏僻了,不行了,吃饭怎么办呢?交通运输一点也没有了,那个运东西也一个麻烦,那么医疗卫生这些就都没有了。古代呢人好了,身体强壮,但是你毕竟碰到大病来了你怎么办?

  我记得我们有一个N寺的监院,M法师,那一次,这个我们奉化一个不是很有名的一个叫D寺,方丈请他去做监院,也是接班做方丈的,他跟着他的兄弟么哥哥,我不知道,他一起上去。他身体很差,半夜里边,他睡在里边肚子痛,还不晓得什么,难过死了,他喊也喊不出来,祗好敲墙壁,敲,他的哥哥在旁边,因为敲隔壁了,赶快跑过来,一看他,(急着)设法看疾病,要去看医生。在山上,山上要借车子,祗有方丈一部车,跟方丈去借车,方丈又不答应,烦死了,以后他这个庙就不去了。为什么呢?医疗方面太不方便了。那么这就是说现在的丛林呢,固然要离开那些热闹的地方,也要考虑到就是生存的需要,这个饮食、医疗方面都要考虑到,那就是阿兰若了,就是离开城市不太远,那么乞食又方便。古代就有这个教训,阿兰若就是不能太远了,太远了乞食困难了,古代乞食要走的,又没有公共汽车,没有自行车,开了小汽车去乞食恐怕没有的吧?(师笑)据说现在斯里兰卡大概还是走了去的,那是太远了也不行。

  那么所以说第一是远离,远离之后,那些境不现前,这个因素没有了,自然烦恼不生了。但是你说不现前,内心还不会全部息下来,不会的。那么你说全部息下来么正知正念了,就是非理作意不给它起来。那么假使即使在这个境现前的条件之下,那么我们说三个因素了,一个是烦恼没有断,我们凡夫都没有断,一个是境界现前了,那你怎么办?这时抓住第三个,要如理作意,正知正念要提起来。

  这我们好象讲过的,我们在我们海公上师的《律海十门》里就讲的,就是你跟女人,假使要打交道的时候,《法华经》也有,就是不要太接近。假使必须要同时一起走路的,就想到自己拿了个大的火炬迎风的逆风而行,那就是很注意拿了这个东西,如果说一不注意的话,不但眉毛、胡子烧掉了,身体也会烧掉。这是“偕行迎风炬”,假使跟女人一起行,就观想拿了一极大的火炬逆风而行,那就是千万注意,一不小心,把人都要烧死的。“同坐处深阱”,假使跟她一个座,假使我们在公共汽车或者什么地方,旁边坐了个年轻漂亮女人,那你怎么办?你说我调个位子,这个好象是人家也没有给你,也不肯给你调,那你怎么办呢?祗有想自己坐在一个抓野兽的陷阱上边,下边几个小的枝子盖起的,下边是个大的毒坑,很深的,这个坐在上边不敢动,一动的话,一摇一动的话,这个枝子断掉了,哗一下进去的,这个人就烧……,或者里厢有毒蛇的,烧死了。那么就是跟她一起坐,就这样观想。如果跟她拿东西,那就是说“受物捧刀轮”,刀轮,转的一个刀轮,你拿了一不小心把手指什么都是砍断了。那么还有这个“身手触斩砍”,假使身手碰到一下,就像刀把你斩到一样,那么痛,难过。还有“言视毒箭伤”,跟她说话,眼睛一看就像一个毒箭,就是我们说这个《王子复仇记》那个一点点毒,一下射到你身上,祗要皮破一点点,马上就要死的。那么这么厉害。这个就是说我们行住坐卧的时候,要这么观想。“通书告死刑”,假使书信往来,就是判决书,你明天要枪毙了,这样子的可怕。

  (18B)那不堪设想,那你一观观起来之后,那你再坐了旁边,就不会起一念的贪心。那么这个年轻的比丘当然是,就是沙弥,乃至是居士,都希望能把这些锻炼、练习,这是我们基本功。我们打拳要学基本功,基本功学好了之后拳才打得好。那么我们修行的人基本功就这个,如果这种的还胜不过的话,其他的修行是谈不上的。因为这种是人最重要的关口。我们说人生就是饮食男女。那么饮食当然我们要克制,不要吃得太丰裕,反正我们说吃东西不要凭自己,我要吃什么我要吃什么,就拿什么来吃什么就可以了,拿到好的也好,痞的也好,好的吃了也不贪,差的吃了也不恨,这样子就可以了,自己吃量够了就行,饮食要知足。那么这个男女的问题就是要修这些观想,这个观想成熟之后,那这一关基本上可以保险。如果说这个观想没有成熟,那就是你再学得好,像那位年轻法师一样,搞了半天你泡汤了,也是泥菩萨过河,自身难保,这个现实的,并不是说……。

  现在很多的,大陆上每一次传戒,都是成两三千,每一次传都两三千。大家都知道,那么多年轻比丘,怎么看来看去好象……,而且每一年,全国传的有好几个地方了,每一个地方都有最少几百,去年这个九华山有三千,几乎成三千,两千几百,快近三千了。那么多的新比丘 ,怎么不见了呢?还是看看不太多呢?就是很多就滚下去了,一边在产生,一边在滚下去,这个就是很可惜的。

  那么我们现在掌握这个原则呢,第一个,我们真正要这个烦恼不起来,把它根子断掉,那就要修这个戒定慧了。从戒下手。从戒下手,把那些不应该东西、事情,心都归拢来了。那么心所思惟的祗是有一定的范围了。然后慢慢再收收收,从戒律仪到根律仪,根律仪就是说,戒律仪是条相的,哪些不要做哪些不要做,哪些不做。那么最粗的五条戒,那么沙弥是十条戒,比丘二百五十,把你包得严严的,那个里边就是思想就不会乱动了,行动也不会乱动了,行动不乱动,思想慢慢就归巢了,然后到根律仪。根律仪就更进一层了,就是说眼睛不乱看了,耳朵不乱听了,乃至心不乱想了,意根律仪得到之后,你要它想什么就想什么,不要想什么不想,那就入定很快了。等到你入了定之后,再从这个闻思修去搞,从闻的这个慧提高到思的智慧,然后在定中把它升华到修的智慧,修慧出来了,你学的是佛的道,佛的教诫,那就无漏智慧就会出来,无漏慧出来了,就断烦恼。

  我们学过《俱舍》那么多了,当你无漏智慧苦法忍一出现之后,这十五个刹那里边把八十八个随眠一下都扫完了。那个见道的烦恼断掉之后,那这个修道的烦恼是不牢固了,那就是慢慢一分一分断好了,断下去,总会有一天把它断完,断完就是再也不生出来了。那么断烦恼呢,我们说现在当然最好是把它断掉,但是现在一下子你说我要断,这个不是好勉强做到的。你戒还没有守好,定也没有修成功,这个慧,修慧也没有练出来,那么你无漏慧凭空就来了?所以我们经常笑那些什么都没有学,出了家,头一…

《俱舍大要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俱舍颂疏作业题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